陳文慧 ,霍愛鑫 ,劉樂 ,干娜
(1.陜西省皮膚性病防治所,陜西 西安 710003;2.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延安 716000)
玫瑰糠疹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好發(fā)于10~35歲的青中年人群,<10歲的患者大約占8%~12%,6~11歲是兒童玫瑰糠疹的發(fā)病高峰期[1]。目前,關(guān)于兒童玫瑰糠疹的治療報道較少。我科于2015年7月—2019年7月采用中藥藥浴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治療兒童玫瑰糠疹28例,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血清中干擾素(IFN)-γ、白細胞介素(IL)-17水平的影響,為兒童玫瑰糠疹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F(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患者均來自本所皮膚科門診。入選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玫瑰糠疹的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xiàn)為軀干和四肢近端為主的散在圓形或橢圓形玫瑰色斑疹,外周邊緣有細薄鱗屑,皮疹長軸與皮紋走向一致,均屬普通型;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皮膚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玫瑰糠疹中風盛血熱證者,初起發(fā)病迅速,皮疹色澤鮮紅,泛發(fā)全身,瘙癢劇烈,伴口苦咽干,頭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或數(shù)。
納入標準:①年齡6~12歲,性別不限;②病程2~10 d;③就診前1個月內(nèi)未服用過任何藥物;④梅毒血清學試驗陰性;⑤真菌鏡檢陰性;⑥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治療。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肝、腎等疾病者;②伴有紅斑狼瘡、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對所用中藥或者紫外線過敏者。
根據(jù)入選標準共選擇58例患兒,最后有56例完成觀察,將選入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6~12歲,平均(8.76±2.15)歲,病程 3~10 d,平均(6.29±2.12)d。對照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齡7~12歲,平均(8.67±2.41)歲,病程 2~10 d,平均(5.84±2.78)d。2組間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照射NB-UVB(上海希格瑪高技術(shù)有限公司),波長為311 nm,初始劑量為0.1 J/cm2,治療后如無紅斑、瘙癢等不適出現(xiàn),每次遞增10%~20%的劑量,隔日1次,所有患者照射時嚴格執(zhí)行防護措施,同時外用自制維生素E乳,2次/d,療程均為2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還予中藥藥浴,藥浴方為:當歸、白鮮皮、金銀花、苦參、地膚子、紫草、生地、赤芍、生槐花和甘草各30 g,上方各藥紗布包裹后先浸泡30 min,然后用小火煎煮30 min,取中藥藥液5 000 mL,倒入木制浴盆中,加10倍的溫水,水溫38~40℃,要求患者全身浸浴20 min,然后照射NB-UVB。治療2周后對2組患者進行隨訪。
1.3 血清IFN-γ、IL-17測定 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分別抽取2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放置 2 h,2 000 r/min,離心 10 min,離心半徑為 5 cm。收集上層血清,-20℃保存待測,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血清中IFN-γ、IL-17的濃度,試驗步驟嚴格按試劑說明書執(zhí)行。
1.4 療效判定標準 由同1位醫(yī)生對治療前、治療2周后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采用玫瑰糠疹嚴重度分級(PRSS)[3]:對頭部、軀干和四肢的皮損數(shù)量(N)以及紅斑(E)、浸潤(I)、鱗屑(S)情況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分(T表示頭部和軀干,L表示四肢)。PRSS積分為各個皮損類型的積分和乘以皮損數(shù)量,即 PRSS=NT(ET+IT+ST)+NL(EL+IL+SL),PRSS積分越高說明玫瑰糠疹病情越嚴重,見表1。
表1 玫瑰糠疹PRSS評分標準
觀察每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平均積分,根據(jù)每例患者PRSS總積分,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積分下降指數(shù),積分下降指數(shù)(SSRI)=(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SSRI≥90%為治愈;60%≤SSRI<90%為顯效;20%≤SSRI<60%為好轉(zhuǎn);SSRI<20%為無效,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疾病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采用皮膚病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DLQI)量表,由于受試者均為兒童,量表中關(guān)于本病對性生活的影響,改為對飲食或者睡眠的影響,分值是0~3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差。
1.5 安全性評價 治療前及治療后,2組患者均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治療過程中記錄相關(guān)性不良反應。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PRSS積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和治療組PRSS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89,P>0.05);治療2周后對照組和治療組的PRSS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但治療組下降更顯著,2組治療后積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69,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PRSS積分的比較 (分,±s)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PRSS積分的比較 (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對照組 28 90.56±8.39 27.29±4.18治療組 28 88.43±9.52 16.73±3.96 t 0.89 9.69 P>0.05 <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DLQ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39,P>0.05);治療2周后,2組患者的DLQI評分均較前下降,但治療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2,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 (分,±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DLQI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周后對照組 28 17.26±1.37 7.59±1.45治療組 28 16.74±1.42 4.21±1.39 t 1.39 8.92 P>0.05 <0.05
2.3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治療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1,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例(%)
2.4 治療前后2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17濃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4,P>0.05;t=1.62,P>0.05);治療2周后,2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17濃度均顯著下降,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7,P<0.05;t=6.68,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17水平比較 (pg/mL,±s)
表5 2組患者血清中IFN-γ、IL-17水平比較 (pg/mL,±s)
組別 n IL-17治療前 治療后images/BZ_26_1498_1745_1854_1859.png對照組 28 75.47±3.86 31.05±3.37 52.34±2.83 26.53±2.41治療組 28 77.35±4.21 24.36±2.94 51.19±2.48 21.72±2.96 t 1.74 7.87 1.62 6.68 P >0.05 <0.05 >0.05 <0.05
2.5 不良反應 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分別有3例及2例出現(xiàn)紅斑、瘙癢、灼痛感,調(diào)整光療劑量后均緩解,治療后復查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
玫瑰糠疹是一種急性、自限性、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兒童玫瑰糠疹的發(fā)病原因與成人相似,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藥物、心理狀態(tài)等學說。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表明玫瑰糠疹的發(fā)病與人類皰疹病毒(HHV)-6、7型的內(nèi)源性再激活有關(guān)[4],而且在兒童患者中HHV-6和HHV-7病毒血漿平均水平比成人更高[5]。Neoh等[6]通過免疫組織學研究發(fā)現(xiàn)玫瑰糠疹患者皮損中T淋巴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的浸潤明顯增多,提示筆者細胞免疫在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內(nèi)陳慧君等[7]研究顯示玫瑰糠疹患者急性期血清中IL-4降低,而IFN-γ、IL-12升高;張曉光等[8]也發(fā)現(xiàn)玫瑰糠疹患者體內(nèi)存在Th1/Th2平衡失調(diào),上調(diào)Th1細胞亞群的細胞因子占優(yōu)勢。近期有學者在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中檢測出高水平的IL-17和IL-22,推測Th17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可能與玫瑰糠疹的發(fā)病、病程發(fā)展等有關(guān)系[9]。玫瑰糠疹病程雖有自限性,但兒童及成人中皮疹持久不愈、復發(fā)的患者屢有報道[10-11],而且部分瘙癢明顯,給患者及家人的身心均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臨床上可以積極治療,減輕癥狀,縮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兒童玫瑰糠疹的治療與成人類似,但是簡單方便、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治療方法更容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
中藥藥浴可以通過軟化角質(zhì)層,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還可以升高皮膚溫度,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及血液循環(huán)。因藥物不經(jīng)胃腸破壞,直接作用于皮膚,故療效快,舒適性好,不會增加肝臟負擔。中醫(yī)稱玫瑰糠疹為“風熱瘡”,風盛血熱證者主要是由于血熱內(nèi)蘊,風熱外襲,風邪血熱凝滯,閉塞腠理,致營血失和,熱邪化燥傷津,肌膚失養(yǎng)引起[12]。本研究所用中藥方中白鮮皮、苦參、地膚子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功效,金銀花和紫草有清熱解毒作用,生地、赤芍、生槐花可以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各藥擅其能,而共成一方,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涼血,活血,止癢之功效。
NB-UVB能誘導T淋巴細胞的凋亡,減輕皮膚炎性反應,并且可以抑制朗格漢斯細胞的抗原遞呈功能,也可以抑制Th1細胞、Th17細胞的免疫反應,使外周血中TNF-α、IL-17、IFN-γ等細胞因子的水平降低,改善體內(nèi)存在的Th1/Th2平衡失調(diào)[13-14]。NB-UVB治療玫瑰糠疹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取得了比較肯定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用中藥藥浴聯(lián)合NB-UVB治療兒童玫瑰糠疹,結(jié)果表明,治療2周后,治療組患者PRSS積分、DLQI評分均較對照組下降明顯,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2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玫瑰糠疹,不僅提高了療效、改善了生活質(zhì)量、縮短了病程,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通過檢測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血清中IFN-γ、IL-17的水平,結(jié)果發(fā)現(xiàn),2組患者治療后IFN-γ、IL-17的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并且治療組下降更明顯,這也進一步說明,除了Th1/Th2細胞亞群失衡外,Th17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可能也參與了兒童玫瑰糠疹的發(fā)病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