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賢達
(山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目前,學界對魏晉小說的研究呈現(xiàn)不均衡性。除了《博物志》《搜神記》等少數(shù)小說被重點研究,對于其他文本內(nèi)容少、敘事性不強的小說關(guān)注較少,甚至被忽視。如:關(guān)于《外國圖》的研究,尚未有系統(tǒng)全面的單篇論文出現(xiàn)。①[1]究其原因:一方面本時期小說文體地位低下,且文學性不足;另一方面本時期小說文獻散佚嚴重,導致研究缺乏針對性。事實上,魏晉小說中包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若換一種角度思考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至于文獻問題,已有學者著手解決。②[2]本文試對《外國圖》的成書時代、文本性質(zhì)、文本結(jié)構(gòu)、佚文等有關(guān)問題進行探討。
《外國圖》原書已散佚,史志中也未見著錄。清代丁國均《補晉書藝文志·地理類》稱:“《外國圖》,謹按見《水經(jīng)·河水篇》注。家大人曰:道元引此書有從大晉國正西七萬里得昆侖之墟語,為晉時所撰無疑。”[3](P66)“家大人”指丁國均的父親,丁父認為《外國圖》是晉時的書,丁國均援引父親的話,自是同意這種說法。又,《史記·秦始皇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曰:“吳人《外國圖》云:亶洲去瑯琊萬里?!盵4](P248)李劍國先生承襲以上兩種說法,認為該書乃“吳亡入晉后所作”,[1](P274)頗有道理。關(guān)于《外國圖》的成書時代,今補充如下幾點:
清代惠棟《九曜齋筆記》卷一說:“《外國圖》《括地圖》與《山海經(jīng)》相表里,郭景純注亦引之,皆古書也?!盵5](P621)郭璞(276—324),字景純,西晉文人、學者,他在《山海經(jīng)注》中引《外國圖》佚文并不多見,據(jù)筆者目及僅有四處,茲列舉如下:
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郭璞注:昔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為三苗國。[6](P179)
不死民,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郭璞注:有員邱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亦有赤泉,飲之不老。[6](P179)
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郭璞注:有黃池婦人入浴,出即懷姙矣,若生男子,三歲輒死。[6](P184)
郭璞《山海經(jīng)注》所引文字雖未標明出自何書,然這四條引文與今存《外國圖》中“三苗國”“員丘”“方丘”“無繼民”四則佚文相比,除了個別文字略有差異,內(nèi)容基本一致??梢詳喽?,郭璞《山海經(jīng)注》中的引文即是《外國圖》中的原文。又,晉室南遷后七年,郭璞亡故。所以,這一點可以證明《外國圖》是東晉之前的作品,此其一。
其二,丁氏父子認為《外國圖》乃“晉時所撰無疑”的結(jié)論是因為“大晉國”三個字,賦予晉國“大”的稱謂突顯出時人的一種民族自信心理。西晉雖然短暫,卻是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這是不容規(guī)避的客觀事實,從文人心態(tài)來講,時人稱晉為“大晉”具有時代意義。誠然,《外國圖》中也有“大秦國”的表述,然此“大秦”指遠國,不可與“大晉”混為一談。
其三,李劍國先生根據(jù)“吳人《外國圖》”一語判斷該書為“吳亡入晉后所作”。李先生認為《外國圖》的作者是三國吳人,該書作于西晉時期。從思想史角度來看,魏晉時代,神仙、道教思想盛行,產(chǎn)生于本時期的志怪小說中多有涉及。關(guān)于這方面,《外國圖》中反映的不明顯,卻有跡可尋。如:“昆侖”一則曰:“從大晉國正西七萬里得昆侖之虛,諸仙居之。”[7](P216)昆侖,山名,多為神仙居所?!爸T仙”指各路神仙,本處所記載的內(nèi)容含有道教色彩。再如:“蒙雙民”一則曰:“高陽氏有同產(chǎn)而為夫婦者,帝怒放之,于是相抱而死,有神鳥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頸異頭,其身四足,是為蒙雙民?!盵7](P215)“員丘”一則曰:“員丘之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7](P216)文中出現(xiàn)的“不死竹”“不死樹”“食之乃壽”“飲之不老”的表述都與道教中關(guān)于“長生”的主題相關(guān)。另外“無繼民”“録民”“納民”三則佚文中提到的“復生”現(xiàn)象也富含道教思想。以上《外國圖》中的載述明顯帶有神仙、道教意味,與當時社會流行的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相合,也可以作為《外國圖》是西晉時代作品的一個旁證。
另外,清代秦嘉謨等人輯有《世本八種》,其中張澍稡集補注本卷一《作篇》“巫咸作筮”條文后有按語說:“四篇《外國圖》云:昔殷帝太戊,使巫咸禱于山河。”[8](P571)文中《外國圖》前冠以“四篇”二字,未知所指,或稱《外國圖》本有四篇數(shù)量,姑且備此一說。
《外國圖》題名由“外國”與“圖”復合而成?!巴鈬迸c中國,或稱中原相對;“圖”的含義為版圖、地圖。由此看來,《外國圖》是中國人對周圍“異世界”的存想之作。檢視《外國圖》佚文,其中充滿了奇幻色彩。李劍國先生認為:“《外國圖》全擬《括地圖》,材料時亦采之。魏晉之地理博物體志怪,今可考者,以此書為最早。其后亦為《博物志》《玄中記》所取資。然其因循舊體,粗簡特甚,乃不免遜于《博物》《玄中》矣?!盵9](P170)李先生把《外國圖》歸入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類,并說它是魏晉時代此體的最早作品,稱其藝術(shù)水平不及《博物志》《玄中記》??傮w來看,這種評價合乎客觀事實。但《外國圖》絕非一點兒價值沒有,文中的異世界畫面雖然是作者想象的產(chǎn)物,然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外國圖》中的遠國,直接在文中出現(xiàn)名稱的有:“毛民國”“羽民國”“三苗國”“交脛國”“焦僥國”“巫咸國”“大秦國”“西王母國”“君子國”“長人國”。另外,還有間接體現(xiàn)的,如:“亶州”?!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稱:“遣徐市發(fā)童男女數(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睆埵毓?jié)“正義”引《括地志》稱:“亶洲在東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將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數(shù)萬家,至今洲上人有至會稽市易者。”[4](P247-248)徐市,即徐福;亶州,即亶洲,島名,在東海中。傳說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到此地求長生不死藥,可見“亶州”也可以指稱遠國。另如:“員丘”“神丘”“風山”“昆侖”等地代指山名,多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一類也可以稱為遠國?!锻鈬鴪D》中遠國的地理位置多處在遠離中國的四周偏遠之地,實際上,這些遠國大多是作者的想象之地,現(xiàn)實中根本不存在。作為地理博物體志怪小說,《外國圖》中遠國的記載偏重地理方面,博物方面則由生活在遠國上的“異民”來體現(xiàn)。
《外國圖》中的異民包括“蒙雙民”“交脛民”“焦僥民”“巫咸民”“無繼民”“錄民”“無首民”“納民”“青丘民”,這些異民生活在不同的遠國,其日常生活狀態(tài)與生存方式千奇百怪、頗有趣味。其一,服飾。如:“焦僥民”不衣,保持著原始野性的生活習俗;“青丘民”衣野絲,“野絲”指野蠶或其他昆蟲吐出的像線一樣的東西。與“焦僥民”相比,“青丘民”懂得用野絲制成衣服,體現(xiàn)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其二,飲食。如:“無繼民”“録民”“納民”食土,在今人看來“土”肯定不能食用,作者將“土”作為“無繼民”“録民”“納民”的食物,完全是想象之筆,也是為了體現(xiàn)異民“異”的特點。并且,這三類異民的居住方式為“穴居”,這是動物式的生存方式。由此看來,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極低;君子國人食“木槿之華”,食物變?yōu)橹参锕麑崳c“土”相比,進步較大;“青丘民”食榖,“榖”即“谷”,糧食作物的總稱,比土、植物果實又進一步。異民飲食水平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這說明“青丘民”時代,社會已步入農(nóng)業(yè)文明時期。其三,居住方式。異民的居住環(huán)境紛繁多樣,除了上文提到的“穴居”,還有“焦僥民”的野宿、“納民”的陛居?!敖箖e民”善沒游、善捕鷙鳥,以游牧為主,野宿與“焦僥民”的游民性質(zhì)相合。而陛,《說文》曰:“陛,升高階也?!倍斡癫米ⅲ骸氨菀?,因之凡以漸而升皆曰陛,木部曰梯木階也?!盵10](P736)可見,陛居應指在高處居住,可能在樹上,如樹屋一類,也可能把房子架起來,與地面留出一段距離,以防潮濕、抵御野獸侵襲。其四,出行。如:“羽人”飛行;大秦國人“好騎駱駝”,由此推知,大秦國處于沙漠地帶,或指古時西域,在中國西北地區(qū);“長人國”人“乘云”,等等。
從前文分析發(fā)現(xiàn),作者不自覺地在《外國圖》中呈現(xiàn)了人類學、社會學思想,體現(xiàn)了發(fā)展、進步的觀點。從文化視角來看,其中暗寓了豐富的人文宗教內(nèi)容。如:“羽民國”人飛行、“長人國”民乘云,“飛行”“乘云”明顯帶有古代巫術(shù)色彩,屬于原始宗教內(nèi)容。而“羽民國”中的“羽民”是對“鳥”類動物圖騰的崇拜,可以視作始祖神話。除了巫術(shù)、神話外,還富含神仙、道教色彩,如:“昆侖墟”有仙人居住,以及“不死竹”“不死樹”“食之乃壽、飲之不老”“復生”的記載都屬于道教內(nèi)容。同時,《外國圖》中還包含一定的倫理觀,如“蒙雙民”中提到“同產(chǎn)而為夫婦者”,“同產(chǎn)”說明男女是兄妹或姐弟關(guān)系,他們的結(jié)合有違倫理道德,這種行為在今天行不通,在幾千年前的原始氏族時期也為時人反對。所以顓頊帝發(fā)怒將他們流放,雖然有“神鳥”用“不死竹”使其復生,使兩人合為一人,卻變成了“同頸異頭,身四足”的畸形怪物,利用現(xiàn)代科學解釋,這無疑是近親繁殖的后果。古代科技不發(fā)達,人類認知能力有限,將這種現(xiàn)象當作怪異之事記載下來?!盁o繼民”“録民”“納民”中提到“無夫婦”,繁衍生息是民族延續(xù)的唯一途徑,這種現(xiàn)象也違背正常的倫理觀念??傊?,《外國圖》中呈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異世界畫面,除了寄托作者志“怪”的心態(tài)外,也暗寓了巫術(shù)、神話、神仙、道教、倫理觀等文化內(nèi)涵。
《外國圖》的敘事遵循固定結(jié)構(gòu),如:
毛民國出名裘,去朔方七千里。[7](P215)
羽民羽飛不能遠,其人卵產(chǎn),去九疑四萬里。[7](P215)
昔唐以天下授虞,有苗之君非之,苗之民浮黑水入南海,是為三苗氏,去九疑三萬三千里。[7](P215)
焦僥民善沒游,善捕鷙鳥,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萬里。[7](P215)
昔殷帝大戊使巫咸禱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為巫咸民,去南海萬千里。[7](P215)
無繼民,穴居,食土,無夫婦,死則埋之,心不朽,百年復生,去玉門四萬一千里。[7](P215)
録民,穴居,食土,無夫婦,死則埋之,其肺不朽,百十年復生,去玉門萬一千里。[7](P215)
無首民,無首民乃與帝爭神,帝斬其首,敕之北野,以乳為目,臍為口,去玉門三萬里。[7](P215)
納民,陛居,食土,無夫婦,死埋之,其肝不朽,八年復生,去玉門五萬里。[7](P215)
君子之國多木槿之華,人民食之,去瑯琊三萬里。[7](P216)
青丘之民,食谷,衣野絲,去瑯琊萬三千里。[7](P216)
方丘之上暑濕,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黃水婦人,入浴出則乳矣,去九疑二萬四千里。[7](P216)
桂林地多林木,無平土,眾猴居之,無人民,去九疑四萬里。[7](P216)
考察這些佚文不難看出,其敘述模式遵循如下邏輯順序:指出遠國、異民;展現(xiàn)異世界畫面;以動詞“去”作連接;指出地名;標注距離。這是《外國圖》的行文特色。表面上看,這些佚文是單獨、孤立的,缺乏系統(tǒng)性、邏輯性,其實不然,正是這些孤立的佚文集合在一起,共同構(gòu)建了《外國圖》中豐富多彩的異世界畫面,使文本達到形式與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
《外國圖》在空間布局上,作者頗具匠心,體現(xiàn)出濃厚的方位意識。檢視現(xiàn)存佚文,“九疑”在“羽民國”“三苗國”“焦僥國”“方丘”“桂林”中出現(xiàn)五次;“玉門”在“無繼民”“録民”“無首民”“納民”中出現(xiàn)四次;“瑯琊”在“君子國”“青丘”中出現(xiàn)兩次;“朔方”“南海”在“毛民國”“巫咸國”中各出現(xiàn)一次。試作分析:九疑,也作九嶷,山名,在今湖南境內(nèi),相傳舜死后葬在這里。比觀西晉的版圖可以發(fā)現(xiàn)“九疑”正處在西晉的中心位置,《外國圖》是西晉時代書,作者在文中多次以“九疑”作為參照絕非偶然,而是以“九疑”代表中國之“中”;玉門,即玉門關(guān),漢武帝時置,古時玉門關(guān)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外國圖》中,正以玉門代表中國之“西”;“瑯琊”,也作“瑯邪”“瑯琊”,山名,一在今山東境內(nèi),秦始皇曾在此刻石紀功,一在今安徽境內(nèi)。西晉時期,晉祚未南移,本處應指東方之山。并且,漢代至唐代,人們習慣將日本、朝鮮稱“君子國”。例如,《后漢書·東夷列傳》稱:“東方曰夷,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盵11](P2807)《新唐書·東夷傳·新羅》稱:“興光子承慶襲王,詔璹曰:新羅號君子國,知《詩》《書》?!盵12](P6205)“青丘”,也作青邱,即青丘國?!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稱:“朝陽之谷,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焙萝残惺枰⒃唬骸扒嗲饑诤|三百里。”[13](P365-366)海東,即大海以東之地,常用來指稱日本,由此看來,青丘國也指東方遠國。晉代處于漢唐之間,人們在觀念上應有君子國、青丘在東方的認識,而且“不死之國”的表述與《外國圖》中佚文也有相合的地方?!锻鈬鴪D》中,正以“瑯琊”代表中國之“東”;“朔方”,即北方,“毛民國出名裘,去朔方七千里”,中國南北跨度大,冬天北方較冷,“毛”“裘”字眼正反映這一氣候特點,故以“朔方”代表中國之“北”;西晉版圖,南以大海為界,《外國圖》中,正以南海為中國之“南”。綜合以上分析,《外國圖》中遠國、異民的空間布局呈一個中心、四個方位的特點,如下圖所示:
北(朔方)
(玉門)西——中心(九疑)——東(瑯琊)
南(南海)
這樣的空間布局具有“對稱”的美感。圍繞一個中心點,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進行敘事,正體現(xiàn)了作者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反映在現(xiàn)實中,即展現(xiàn)了西晉文人的民族自信心理。九疑、玉門、瑯琊、朔方、南海五個地理位置代指五個方位,是連接中國與異世界之間的歷史地標。“七千里”“四萬里”“三萬三千里”等具體里程加上動詞“去”的連接,把中國與四方遠國從空間上架構(gòu)起來,給人以立體、直觀的感覺,生出距離美,這種美感具有玄幻、夸大的“時空觀”特點?!锻鈬鴪D》通過遠國、異民的方位布局,從而產(chǎn)生時間、空間上的藝術(shù)美感,這是其文本結(jié)構(gòu)的藝術(shù)特色。
清代陳運溶《麓山精舍叢書》第二集“釋地類”《古海國遺書鈔》輯錄《外國圖》一卷,計得佚文21題24則。[7](P215-216)關(guān)于《外國圖》佚文輯佚情況,這是目前可見的唯一輯本,我們將其簡稱為“陳本”??陀^來講,陳本《外國圖》有得有失,下面試從優(yōu)點、不足兩方面對其進行探討。
一是文獻保存之功。雖然陳本《外國圖》僅得佚文二十幾則,但這已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完備輯本?!锻鈬鴪D》原文有多少,今已不可知,假如上文提到的“四篇”說法準確,可知原文數(shù)目并不多。輯佚《外國圖》佚文,除了陳運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在文獻保存上,他功不可沒。二是體例安排恰當。陳本《外國圖》在體例安排上頗為合理,一方面,佚文類屬清晰明了,按照遠國異民、地理風物的順序列出,使佚文內(nèi)容具有整體性,雜而不亂;另一方面,陳運溶為每則佚文起了題名,對于了解各則佚文的主旨多有裨益。三是文辭精善。陳本《外國圖》雖然未作??庇?,然而每則佚文基本做到了文從字順,極少有佚文語義不通的情況。
盡管陳運溶在保存《外國圖》佚文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他所輯佚的《外國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是未出??庇?。陳本《外國圖》共得24則佚文,無一則有???,這是其嚴重失誤的地方。這些佚文本是從古注、類書等文獻中輯出,古書引錄《外國圖》旨趣各不相同,難免有取舍、增補、刪改現(xiàn)象。有些引文與原文差異較大,只有通過??辈拍荏w現(xiàn)出來。二是參考文獻有局限。陳本《外國圖》僅參考《齊民要術(shù)》《水經(jīng)注》《史記正義》《藝文類聚》《太平御覽》《通典》六種文獻,這遠不夠,僅筆者所目及引錄《外國圖》的文獻還有:唐代的虞世南《北堂書鈔》、李善《文選》注、李賢《后漢書》注、釋道世《法苑珠林》,宋代的樂史《太平寰宇記》,元代的馬端臨《文獻通考》,明代的陳其愫《皇明經(jīng)濟文輯》,清代的惠棟《九曜齋筆記》、陸以湉《冷廬雜識》、仇兆鰲《杜詩詳注》。至于其他未見的引錄文獻仍不在少數(shù)。參考文獻不足,不免導致佚文有漏輯、文字有錯誤等后果。三是個別條目分合不恰當。有的本是一則被拆分為多則,有的本是多則被合為一則。例如,第六則:“焦僥民善沒游,善捕鷙鳥,其草木夏死而冬生,去九疑三萬里。”[7](P215)第七則:“從啖水南曰焦僥,其人長尺六寸,一曰,迎風則偃,背風則伏,不衣而野宿。”[7](P215)這兩則佚文都是講“焦僥國”的地理環(huán)境、國民生活習俗,應合并為“焦僥國”一則。第十三則:“從隅巨北,有國名大秦,其種長大,身丈五六尺?!盵7](P215)第十四則:“大秦國人長一丈五尺,猿臂背脅,好騎駱駝?!盵7](P215)這兩條佚文都是講“大秦國”人的身材特點,應合并為“大秦國”一則;第十八則:“員丘之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蕭丘多大風,無人民,群犬居之;青丘之民食谷,衣野絲。去瑯琊萬三千里;神丘有火穴,其光照千里,去瑯琊三萬里。”[7](P216)本則佚文中“員丘”“蕭丘”“青丘”“神丘”都是指地名,其上所擁有的神奇異物也各不相同,并且陳運溶在此后又列“方丘”一則,“方丘”與上述四種地名相類,在體例上如此安排令人費解。本則佚文應拆分為“員丘”“蕭丘”“青丘”“神丘”四則較為妥當。第二十一則:“桂林地多林木,無平土,眾猴居之,無人民,去九疑四萬里;龜林地險,無平土,眾龜居之。”[7](P216)本則佚文中“桂林”“龜林”雖然音相近,但內(nèi)容指向不同,合二為一難免不倫不類,應拆分為“桂林”“龜林”兩則。[14]
概言之,輯佚的標準為求真、求善,陳運溶雖未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其所輯佚的《外國圖》佚文,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參考價值。
注釋:
①李劍國先生在《唐前志怪小說史》中對《外國圖》進行了簡要介紹,這是目前能見的較為全面的研究。
②以寧稼雨先生為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漢魏晉南北朝小說輯校箋證”于2017年獲得立項。本項目以“全”“準”“清”“精”四個方面為目標,對唐前小說進行系統(tǒng)輯佚、箋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