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津豪
(北京語言大學 語言科學院,北京 100083)
《說文解字》(下文簡稱《說文》)成書于東漢,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的字典。而它又不僅僅是一部字典,正如王寧所說:“它不僅為我們系統(tǒng)地貯存了經(jīng)過秦代書同文規(guī)范了的小篆和一部分曾與小篆有密切關(guān)系的大篆和‘古文’,貯存了經(jīng)先秦經(jīng)典驗證過的古代文獻詞義;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對上萬個漢字的形體逐個地分析,證實了早期漢字因義構(gòu)形的特點,確立了以形索義的詞義分析方法;它通過獨特的體例,總結(jié)出小篆構(gòu)形的總體規(guī)律,描寫出小篆構(gòu)形的完整系統(tǒng)?!盵1]1《說文》作為溝通古今漢字形音義的津梁,至今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說文》成書年代久遠,屢經(jīng)抄刻,難免無訛脫。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說:“《說文》收集了九千多個小篆,這是最豐富最有系統(tǒng)的一份秦系文字資料。但是《說文》成書于東漢中期,當時人所寫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訛誤。此外,包括許慎在內(nèi)的文字學者,對小篆的字形結(jié)構(gòu)免不了有些錯誤的理解,這種錯誤理解有時也導(dǎo)致對篆形的竄改?!墩f文》成書后,屢經(jīng)傳抄刊刻,書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闭撸衷斐闪艘恍╁e誤。”[2]68《說文》雖前有李陽冰、二徐兄弟刊定,后有清代諸儒的校正,但限于學科發(fā)展水平及所掌握材料豐富程度,今本《說文》中仍然存在不少的文獻訛誤。這極不利于文字釋讀、詞典編寫等工作的開展。20世紀以來,隨著新材料的不斷豐富,研究視角不斷變換,可供??薄墩f文》的手段也越來越豐富。筆者立足前人研究,利用較新的材料及角度對今本《說文》“飴”“梃”“諞”“謝”四篆進行刊正。因論述需要,文中部分文字仍保留繁體。
《說文·木部》:“梃,一枚也?!薄墩f文系傳·木部》《韻會》作“梃,一枝也”。段玉裁注曰:“‘一枚’疑當作木枚。竹部曰:‘箇,竹枚。’則梃當云木枚也?!斗窖浴吩唬骸w,枚也。’鄭注《禮經(jīng)》云:‘個,猶枚也?!袼谆蛎对粋€。音相近?!盵10]249王筠《說文句讀》云:“謂一枚為一木梃也。下文‘材,木梃也。’竹部‘竿,竹梃也。’但指其干,不兼枝葉而言?!盵11]205田炤《說文二徐箋異》云:“竹部‘個’下鍇說‘竹璞曰竿、曰梃、曰橦。’是梃一枚,大徐本是。”[9]5900
按: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云:“‘一枚’也者,后人亂之。當為‘杖也’。本書‘材,木梃也。’‘竿,竹梃也?!缎栄拧V服》:‘杖謂之梃。’《孟子》:‘殺人以梃與刃’,趙注:‘梃,杖也?!帧墒怪畦枰該榍爻畧约桌印?,注云:‘可使國人作杖,以捶敵國堅甲利兵?!緯?,以杖擊也?!盵9]5900桂說可從?!稄V雅·釋器》:“梃,杖也。”《篆隸萬象名義·木部》:“梃,杖也。”
“一”應(yīng)該是寫本中較常見的分隔號。古代寫本皆作豎行排列,亦無標點符號加以分隔,字與字之間極易混淆。為避免這種情況,抄書人偶爾以“—”號加以分隔,這應(yīng)是合乎情理的。這種形似“一”字的短橫號,“前人稱為截,用以斷開語言層次”,早在戰(zhàn)國簡牘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最具有說服力的證據(jù)應(yīng)該還是《篆隸萬象名義》中關(guān)于分隔號的使用情況……考《名義》全書,不僅保存了大量俗字、古訓(xùn),而且還保留了許多當時的書寫體例,保存了許多唐寫本中的常用符號……《名義》中的“一”號基本位于反切與釋義之間,這與《說文》木部殘卷一致。……不僅在日藏唐寫本中有“一”號的蹤跡,而且在我國敦煌出土的唐寫卷字書中也偶有“一”號的孑遺……考慮到上述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殘卷、《篆隸萬象名義》以及《韻字殘葉一》(斯六一一七)皆為9世紀辭書寫本,而辭書對標點符號的需要更為強烈,或許可以推斷“一”號是這一時期辭書抄寫中的常用符號之一。[14]
與宋時字書不同,唐代字書反切在字頭與釋義之間??赡転榱朔乐骨姓Z竄入釋義,唐人以符號“一”將兩者分隔開來?!拌琛弊f解中“一”當為分隔符號。除此之外,今本《說文》中另有分隔符號刪之未盡者。如《說文·皀部》“皀,或說皀,一粒也。”《顏氏家訓(xùn)·勉學》云:“窮訪蜀土,呼粒為逼,時莫之解。吾云:‘《三蒼》《說文》,此字白下為匕,皆訓(xùn)粒。《通俗文》音方力反?!娊詺g悟?!盵15]278王筠曰:“《眾經(jīng)音義》卷一‘果’字下云:‘《書》又作顆,或言子,或云粒,或言皀,皆一也?!盵11]179又《說文·食部》:“食,一米也?!毙⌒毂九c《玉篇》引同。段玉裁認為當作“亼米也。”注曰:“以‘合’下云‘亼口’例之,則此當為‘亼米’,信矣。亼,集也。集眾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盵10]218王筠曰:“似有誤。程氏瑤田曰:‘一米有二義。粹不雜之謂一;不析碎之謂一?!缢f,則是食不厭精矣。筠以《大雅·泂酌》孔疏、《爾雅·釋言》邢疏皆引《說文》‘饙,一蒸米也?!c今本異。遂疑此文當作‘一蒸米也?!弧稜栄裴屛摹芬蹲謺贰崳徽裘滓?。’是《疏》誤以《字書》為《說文》。終不知‘一米’何解也?!盵11]180此“一”亦當為分隔符號竄入正文,《韻會》引小徐本作“米也”?!蹲`萬象名義》訓(xùn)“米也”當本之原本《玉篇》所引《說文》?!吨芏Y·地官·司徒》:‘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鄭注曰:“止居曰食,謂米也?!笨勺C明今本“食”篆下“一”亦為分隔符號,與“梃”“皀”同。故古本《說文》“梃”當訓(xùn)為“杖也?!?/p>
《說文解字詁林》“諞”字下沈乾一按曰:“唐寫本《玉篇》‘諞’注引《說文》‘巧言也?!w古本有二訓(xùn),即‘便也’,‘巧言也’。野王節(jié)引其第二訓(xùn)耳?!恪庐斢小病帧!盵9]3070王筠曰:“便字句,謂通作便也,所引《論語》今本即作便?!盵11]86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曰:“便字為讀者校記之文,與‘釆’下之‘辯’字同。唐寫本《玉篇》引《說文》‘巧言也’,無便字,是其證。此引《論語》‘友諞佞’,今本諞作便,亦其證。引經(jīng)明是校者所加?!盵16]91王貴元曰:“《篆隸萬象名義》也作‘巧言也’。馬說是?!盵17]101
《說文·言部》:“謝,辤去也?!毙⌒毂咀鳌稗o去也?!薄墩f文》:“辭,訟也?!薄稗i,不受也?!贝笮毂静徽`。段玉裁注曰:“辤,不受也?!肚Y》:‘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此謝之本義也。引伸為凡去之稱。又為衰退之稱?!盵10]95沈濤《說文古本考》曰:“《文選·魏都賦》注、《別賦》注、《七發(fā)》注三引作‘謝,辤也?!队衿吩疲骸x,辭也;去也。’蓋古本作‘謝,辭也;去也?!盵9]3005
唐寫本《玉篇殘卷》“謝”字注引《說文》曰:“謝,辭也?!庇忠跻葑ⅰ冻o》“謝,去也。”[6]252可知《名義》《新撰字鏡》“去也”一訓(xùn)非源《說文》。今本《說文》當是校者據(jù)《玉篇》所增衍,后于“辤”“去”之間脫漏“也”字。應(yīng)據(jù)《文選》李注及《慧琳音義》正。
歷代《說文》傳抄與校正中,多少會有《玉篇》的影子。由于《玉篇》收字量較《說文》大,且絕大多數(shù)條目都引用《說文》,故校者或抄刻者會依照《玉篇》來校正補充《說文》,從而造成今本《說文》的訛誤。例如《說文·言部》:“詯,膽氣滿聲在人上。”唐寫本《玉篇》注引《說文》作“膽滿氣也”[6]264?!墩f文詁林》周云青按曰:“蓋古本如是。野王又引《聲類》‘在人上也?!穸毂緜麾n誤竄入《聲類》語,又奪‘類’字。”[9]3057此說是?!蹲`萬象名義》作“滿氣也”?!缎伦昼R》作“膽滿氣也”,與《玉篇殘卷》同。今本《說文》“氣”“滿”兩字誤倒。二徐本所據(jù)之本,據(jù)已訛之《玉篇》將《聲類》釋義合入《說文》。
《說文》之書,勾聯(lián)古今,存三代秦漢之書體,斂東西兩漢之音訓(xùn),闡明六書,辨正去謬。清人常謂許君之功不下于大禹,此言非虛。文字為文獻之磚墼,文字通明則可通明文獻。故對《說文》的文獻訛誤的刊正是研究上古語言、文字、文獻的基礎(chǔ)工作。而二徐本《說文》,舛謬繁多,不可盡據(jù)。故在相對可靠的本子發(fā)現(xiàn)或刊正前,對《說文》的征引應(yīng)當持謹慎態(tài)度。當多借鑒前人研究的成果,且應(yīng)以校讀的方法來讀《說文》。正如王立軍所說:“(《說文》)在長期的輾轉(zhuǎn)傳抄和翻刻過程中,各版本之間產(chǎn)生了較多的分歧。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說文》時,一定要有版本觀念,科學運用校讀的方法,通過版本異文的比斠,去尋求最符合許慎本意的說解?!盵20]由此,才能盡量繞開歷代抄刻所造成的錯誤,體察《說文》原旨,正確地開展相關(guān)學科的學術(shù)研究,將《說文》的價值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