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爾迪
摘 要:眾所周知,新課程改革為各學科課程的建設、發(fā)展、實施提出了諸多新的挑戰(zhàn),高中政治學科更是如此,廣大教育工作者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有很多值得深思?;诖?,文章就立足“走向校本化”應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最終目標、教學目標和素材的確定要突出選擇性特征、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引領三個方面,針對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政治;建設與發(fā)展;深入思考
引言: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發(fā)展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新一輪課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高中政治學科面對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正在不斷進行的深化與調整,雖然在實踐中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加以深入思考。
一、“走向校本化”應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最終目標
“校本課程”無疑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產(chǎn)物,是全面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始終保持又好又快發(fā)展姿態(tài)的推動力所在。為此,高中政治課程在新課改大力實施的背景之下,應該將“走向校本化”視為課程建設與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其間,在指導思想的明確上,要緊緊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有關要求,強調高中政治課程建設以“學生發(fā)展促進學校發(fā)展”和“建設綜合性和層次性課程體系”為基本理念。在組織措施的確立上,要明確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的成員構成,并結合高中政治學科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發(fā)展、凸顯學校鮮明特色的《課程規(guī)劃方案》和《課程開發(fā)指南》。在課程目標體系的設計上,既要突顯對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的引領,同時還要突出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道德沖突和國家、社會治理思想的滲透。課程內容與資源的開發(fā)上,要緊緊依靠學校所在地域經(jīng)濟、文化、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水平,將獨具特色的課程內容與資源進行開發(fā),與人教部編版教材形成有機融合,由此確保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能夠得到正確引導和樹立。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上,要依托《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確立課程評價標準和客觀性、發(fā)展性、指導性評價原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就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積極性、學習表現(xiàn)等多個維度作出客觀評價,進而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真正能夠促進高中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課程教學目標和素材的確定要突出選擇性特征
由于教學目標和教學素材的選擇是課程教學活動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之下,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素材的選擇必須呈現(xiàn)出明顯的選擇性特征,由此方可為高中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我國的社會保障》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教材情況作出系統(tǒng)分析,明確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思想活動基本狀態(tài)、知識點的理解與內化能力同時,還要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和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制定出具有選擇性的教學目標,以及素材選擇方向。其間,在教學目標方面,要包括“知曉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構成與功能”,“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社會保障體系發(fā)揮的作用和體現(xiàn)的功能”,“理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發(fā)展中的作用體現(xiàn)”,確保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實現(xiàn)知識技能層面和能力素養(yǎng)層面的提升。在教學素材的選擇方面,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豐富經(jīng)歷,以及我國關于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相關規(guī)定和官方網(wǎng)站發(fā)布的權威數(shù)據(jù),向學生呈現(xiàn)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解決民生、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維持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中所發(fā)揮出的作用,并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確保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最大程度理解課堂相關知識,并最大程度將其內化,為滿足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而提供有利前提。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引領
從高中政治課程的基本結構組成來看,每個教學單元都會伴有綜合實踐活動課,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進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并促進學生道德認知、價值觀念的正確形成。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課綜合實踐活動落實過程中,必須將學生思想意識的引領放在第一位。
例如:在《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要以案例教學法為主要選擇,如“長白山深處的黨員干部扶貧點”“精準扶貧奔小康”等真實案例,通過真實的短視頻介紹和相關政策解讀,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刻體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黨在歷史新階段的基本目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所以踐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舉措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社會責任之所在,有義務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其間,實踐活動的形式應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兩種。最后,還要在活動臨近尾聲之時進行總結性的評價,讓學生先能夠意識到課上參與了哪些活動環(huán)節(jié)、學了什么、學的過程,之后在“教評學”活動中能夠深層體會到自己學會了什么、關于社會責任方面已經(jīng)有了哪些認知、學習的狀態(tài)究竟如何,以及認知提升空間還包括哪些和確保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方法包括什么,在無形中實現(xiàn)有效引領學生的思想意識,并能實現(xiàn)不斷的強化。最后,還要將實踐活動剩余的最后2-3min時間再度交還學生之手,讓學生結合活動案例、相關資源與素材的選擇、活動的各個細節(jié)作出評價,表明自己課堂滿意度的同時提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建議。這些無疑都是全面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引領學生思想意識的有利條件,將其視為活動方案規(guī)劃與調整的重要依據(jù),勢必會確保高中政治課程改革的效果最大程度體現(xiàn)。
結論:
通過以上觀點論述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其間,既要在課程建設與實施方面明確最終的目標,同時還要在課程目標與素材的選擇,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方面不斷進行深入挖掘,由此才能確保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成為正確引領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正確發(fā)展的有力抓手。
參考文獻:
[1]胡洪菊.淺談高中政治新課改的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5).
[2]張金芳.新課改下增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