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中國國家博物館自20世紀(jì)50年代以來,通過受捐、購買、調(diào)撥等方式,匯集了數(shù)量較為可觀的明代書畫家文徵明(1470—1559)的書畫作品,其中既有可以確信的真跡名作,亦有一些頗具研究空間的爭議之作,本文掇取數(shù)件,加以評述。
《真賞齋圖》卷(圖1)是文徵明88歲(嘉靖丁巳,1557)時,為當(dāng)時無錫的收藏家、真賞齋主人華夏(字中甫)而作,繪畫沒有寫明具體時間,卷后以楷書落款:“嘉靖三十六年,歲在丁巳,四月既望,長洲文徵明著并書,時年八十有八?!痹谶@之前,文徵明80歲(嘉靖己酉,1549)時已經(jīng)為華夏畫過一卷《真賞齋圖》,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圖后接續(xù)有隸書、楷書兩種《真賞齋銘》,落款分別為“嘉靖三十六年,歲在丁巳,四月既望,長洲文徵明著并書,時年八十有八”和“長洲文徵明著并書,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時年八十有八”,兩種書體的銘文書寫時間差一個月。這些表明銘文創(chuàng)作及書寫時間與國博藏本繪畫時間一致,是在上博本繪畫完成的八年之后。
在國博本《真賞齋圖》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畫卷開始部分的湖石疊山。湖石疊山處于畫面上下位置,并占據(jù)了全卷二分之一的空間。上博本《真賞齋圖》中雖然也描繪了華夏真賞齋中的太湖石,但遠(yuǎn)沒有如此的體量。在技法上,88歲的文徵明將干筆、濕筆并用,皴法、染法融合,既有元代王蒙以來的繁茂深厚,又發(fā)展了吳門畫派中由他所開創(chuàng)的空靈雅致之風(fēng),成功地營造了一個似真似幻的園居空間,可謂假山石之假、真丘壑之真。
卷后《真賞齋銘有敘》用小楷寫就,全文為:
真賞齋者,吾友華中甫氏藏圖書之室也。中甫端靖喜學(xué),尤喜古法書、圖畫、古金石刻及鼎彝器物。家本溫厚,菑畬所入可以裕欲,而于聲色服用一不留意。而惟圖史之癖,精鑒博識,得之心而寓于目,每并金懸購,故所蓄咸不下乙品。自弱歲抵今垂四十年,志不少怠,家坐是稍落,弗恤而彌勤。余雅同所好,歲輒過之,室廬靚深,庋閣精好,宴談之余,焚香設(shè)茗,手發(fā)所藏,玉軸錦幖,爛然溢目。法書之珍,有鐘太傅《薦季直表》、王右軍《袁生帖》、虞永興《汝南公主墓銘起草》、王方慶《通天進(jìn)帖》、顏魯公《劉中使帖》、徐季海絹書《道經(jīng)》,皆魏晉唐賢劇跡,宋元以下不論也。金石有《周穆王壇山古刻》《蔡中郎石經(jīng)殘本》《淳化帖初刻》《定武蘭亭》,下至《黃庭》《樂毅》《洛神》,諸刻則其次也。圖畫器物抑又次焉。然皆不下百數(shù),於戲富哉!今江南收藏之家豈無富于君者,然而真贗雜出,精駁間存,不過夸視文物,取悅俗目耳。此米海岳所謂資力有余,假耳目于人,意作標(biāo)表者。嗚呼,是烏知所好哉!若夫緹緗拾襲,護(hù)惜如頭目,知所好矣,而賞則未也。陳列撫摩,揚(yáng)搉探竟,知所賞矣。而或不出于性真,必如歐陽子之于金石,米老之于圖書,斯無間然。歐公云:吾性顓而嗜古,于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于其間,故得一其好,玩而老焉。米云:吾愿為蠹書魚,游金題玉躞而不為害。此其好尚之篤,賞識之真,孰得而間哉?中甫殆是類也。銘曰:有精齋廬,翼翼渠渠。爰宬用儲,左圖右書。牙簽斯懸,錦幖斯飾。乃緹斯襲,于燕以適。適如之何?維衎以游。金題玉躞,瑄璧琳璆。品斯騭斯,允言博雅。誰其尸之,中甫氏華。維中甫君,篤古嗜文。雋味道腴,志顓靡分。斷縑故楮,山鐫野刻。探賾討論,手之弗釋。亶識之真,亦臻厥奧。豈無物珍,不易其好。維昔歐公,潛志金石。亦有米顛,圖書是癖。豈曰滯物,寓意于斯,乃中有得,弗以物移。植志弗移,寄情高朗。弗滯弗移,是曰真賞。有賢中甫,奇文是欣。少也師古,老而彌勤。新齋翼翼,圖史祈祈。后有考德,示我銘詩。
此時的文徵明真可謂心手合一,書風(fēng)老辣非常。我們今天再重新審視這件作品,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字在硬瘦之外,都有一種較勁拗強(qiáng)之態(tài),可謂錚錚鐵骨,使人過目難忘。相較這件銘文,書寫于同年稍晚時候(當(dāng)年七月既望)的《跋王氏一門法書》,即今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后跋文(圖2),也具有完全一致的形態(tài)特征,所以這些都是鑒定文徵明晚期小楷的標(biāo)準(zhǔn)件,值得我們反復(fù)閱讀、揣摩。
以上是《真賞齋圖并銘文》的兩大特點(diǎn),而在國家博物館的書畫收藏中,關(guān)于文徵明的“湖石”與“小楷”另有可以比對的作品,下面將加以分析。在《繼峰圖》軸(圖3)的畫面中部也繪有大面積的假山疊石,畫面上方有行書詩文,款書“此詩徵明為麟峰先生作,今其子彥少不忘先德,以繼峰自號,因?yàn)橹貢贿^而系之以圖,壬子八月廿四日,徵明識”。據(jù)此可知,此圖屬于明中期吳門盛行的“別號圖”一種,描繪的是繼峰先生的園居生活。畫中太湖石的描寫方法與《真賞齋圖》中很接近,也是干濕并用,皴擦結(jié)合,而且畫得非常細(xì)致。只是因?yàn)楫嬙诮伾?,而且全用墨筆,所以暈染的層次、效果不如在紙上。但由于畫面上部的詩文書法不甚好,距離文徵明的水平有鮮明差距,所以1983年書畫鑒定組來館鑒定時懷疑此作是錢穀(1508—1579)代筆,抑或是當(dāng)時人臨本。在浙江大學(xué)藝術(shù)與考古博物館舉行的“三吳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書法”展上,有一開朱朗《石居圖》(圖4),也屬于“別號圖”,其中的湖石即有鮮明的文徵明風(fēng)格,朱氏是當(dāng)時著名的文徵明模仿者。所以《繼峰圖》的湖石雖然可能并非出自文徵明之手,但屬于吳門當(dāng)時熱衷追摹的文氏湖石風(fēng)格樣式,這是沒有疑問的。
此外,國博藏有文徵明小楷扇面杜甫《秋興八首》(圖5),起首有殘: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頭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锖饪菏韫γ。瑒⑾騻鹘?jīng)心事違。同學(xué)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guān)山金鼓震,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呈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diǎn)朝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fēng)煙接素秋?;ㄝ鄪A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椗畽C(jī)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fēng)。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guān)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陂。香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若低垂。
右杜少陵秋興八首,徵明。
此扇面書法不同于文徵明80多歲時結(jié)體較方扁的小楷面貌,而是中宮收緊,開張有度,結(jié)體瘦長,爽利而不失溫婉,有明顯的歐體影響。文徵明的小楷向來不乏模仿者,著名者如當(dāng)時的朱治登,小楷極肖文氏。國博藏有他本款范仲淹《岳陽樓記》扇面(圖6),署款“丙午暮春,長洲朱治登書”。與文徵明的小楷比較,朱氏書風(fēng)嚴(yán)謹(jǐn)有余,開張不足。
在小楷之外,最具有文氏典型性的書體無疑是他的行書。國博藏《琵琶行》卷(圖7),是文徵明在絹上書寫的白居易《琵琶行》之千古名篇,曾長期陳列于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隋唐文化展廳,為公眾所熟知。由《琵琶行》卷尾的署款“甲寅臘月(1555年1月)十日燈下書,徵明”可知,此作是文徵明的晚年之作。傳世的文氏《琵琶行》尚有多本,著名者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琵琶行圖并詩文》卷,書寫時間為“戊午(1558)秋七月望日”,文徵明時年89歲。文徵明寫此詩篇時多采用行草書,酣暢淋漓,唯此國博藏卷署名“徵明”二字似有補(bǔ)筆,與他通常的署名方式區(qū)別較大。
國博收藏的另一卷文徵明行書《漁父詞》(圖8)則較為特別,它是綴于明代趙金繪《江村漁樂圖》(圖9)之后。全文為:
白鷺群飛水映空,河豚吹絮日融融。溪柳綠,野桃紅,閑弄扁舟錦浪中。
笠澤魚肥水氣腥,飛花千片下寒汀。歌歟乃,叩笭箐,醉臥春風(fēng)晚自醒。
湖上楊花卷雪濤,湖魚出水?dāng)S銀刀。春浪急,晚風(fēng)高,前山欲雨且回橈。
四月新波拂鏡平,青天白日映波明。風(fēng)不動,雨初晴,水底閑云自在行。
江魚欲上雨蕭蕭,楝子風(fēng)生水漸高。停短棹,駐輕橈,楊柳灣頭避晚潮。
白藕花開占碧波,榆塘柳隩綠陰多。拋釣餌,枕漁蓑,臥吹蘆管調(diào)吳歌。
霜落吳淞江水平,藕花洲上晚風(fēng)生。新壓酒,旋炊粳,網(wǎng)得鱸魚不入城。
月照蒹葭露有光,木蘭輕楫篾頭航。煙漠漠,水蒼蒼,一片花十里香。
黃葉磯頭雨一蓑,平頭舴艋去如梭。桑落酒,竹枝歌,橫塘西下少風(fēng)波。
敗葦蕭蕭斷渚長,煙消水面日蒼涼。魚尾赤,蟹膏黃,自釀村醪備雪霜。
雪晴溪岸水流澌,閑罩冰鱗掠岸歸。收晚棹,傍寒磯,滿篷斜日曬蓑衣。
陂塘夜靜白煙凝,十里河流瀉斷冰。風(fēng)飐笠,月涵燈,水冷魚沉不下罾。
右《漁父詞》十首(十二首),因閱心山所寫《江村漁樂圖》,輒書其后不自知其丑也,乙卯閏十一月廿又四日,徵明識。
這是文徵明在觀覽《江村漁樂圖》之后,對趙金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感懷。全卷行書,風(fēng)格與筆法基本還是符合這一時期文氏行書的面目。此外,國家文物局近年曾調(diào)撥原中國文物商店總店舊藏書畫, 以充實(shí)國博古代書畫庋藏, 其中就有文徵明《游西山詩十二首》卷(圖10),此作為小行書。此“ 西山” 為京西之山, 非蘇州城西之山。卷尾署款“癸未歲初,館京師同寅諸公約為西山之游,得詩十二首。及今癸丑,已三十余年,真一夢境也。錄以識忱。徵明,時年八十有四”。由署款可知,詩作寫于嘉靖二年(1523),乃文徵明應(yīng)征入翰林待詔之時,而此卷重書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全卷用筆跳宕,略顯筆力不足。
存世文徵明贗書極多,筆者認(rèn)為,在國博藏品中,《致執(zhí)齋書札》(圖11)與《行書文稿冊》(圖12)可稱標(biāo)準(zhǔn)件,在鑒定中足資參照?!吨聢?zhí)齋書札》全文如下:
承遣人船惠米五十石,謹(jǐn)照數(shù)登領(lǐng)。適副所乏,感不可言。向丁田事,重?zé)┲家?,偶王尹拜訪,即已申謝之矣。出月月半左側(cè),擬至昆奉謁,更得盡所欲言也。茲因使人回便,先此奉聞,并謝雅意,不宣。徵明頓首奉覆,執(zhí)齋老舅。新正十日。
這是文氏于某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日寫給舅舅執(zhí)齋的感謝信。此前執(zhí)齋曾遣人送給他五十石米,解了生計(jì)困頓的文徵明燃眉之急,他此時復(fù)信,以表謝意。信札中尚談及朝廷人丁稅賦等事。此札用筆穩(wěn)重老成,法度謹(jǐn)嚴(yán)而意態(tài)生動,點(diǎn)畫圓融,使轉(zhuǎn)利落,提按頓挫自然流暢,沉著痛快,既溫潤又秀勁,是真跡無疑。
《行書文稿冊》全17開,正文為文徵明書寫的文稿3篇,分別為《太倉州重浚七浦塘碑》《桑母王安人墓表》《段子良墓志銘》。冊后有省甫、謝道承、陳垣等人題跋。據(jù)題跋所記,此冊原有文稿4篇,后人以為《玉山遺稿敘》為偽作,故而去掉了此篇。余下的3篇,僅《太倉州重浚七浦塘碑》見于《甫田集》,所以此冊有著很高的文獻(xiàn)價值。文稿因性質(zhì)所致,多有增刪圈改之處,然而全冊用筆勁健嫻熟,結(jié)體張弛有度,章法前后呼應(yīng),氣息貫通??此齐S意,卻自然天成,絕無矯飾,確屬晚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