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 何瑾怡
談話是發(fā)展幼兒口頭語言能力的重要形式,通過談話能促進幼兒的傾聽能力、圍繞話題談話以及與他人談話的技巧和策略的提升。
在游戲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游戲中幼兒間的談話常有不規(guī)范、不完整的語言甚至是不正確的詞匯或句式出現(xiàn)。如在娃娃家游戲中,有的幼兒會說“拿來啊!”“不要!”“我的!”等交流語言。面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會認為幼兒語言發(fā)展不理想,表達過于簡單或者意思不清楚,通常會要求幼兒使用規(guī)范語言與對方交流,能夠“說完整、說準確”,結(jié)果幼兒常常因此失去了繼續(xù)交談的興趣。
那么,如何看待幼兒交流中的不規(guī)范、不完整呢?作為用來交流溝通的同伴間的談話,對方是否“聽明白了”呢?幼兒間的談話活動會中斷還是維持呢?
談話通常發(fā)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語境是雙方交談共有的前提,比如雙方說話的上下文、時間、地點、各自的心理狀態(tài)和想法等等。研究表明,如果對語境有足夠的了解并能恰當利用,就能獲得較好的效果,交際也能夠成功??梢?,幼兒間想要很好地交流下去,需要對語境有敏感性。一個語境敏感性強的幼兒,能充分了解交談中的語境以及很好地利用語境,從而維持談話活動,使談話適恰、深入、有效,達到語言的交際目的。
基于以上理解,我們主要采用視頻和文字記錄的方式,輔以游戲外的日常觀察和對幼兒的訪談等手段,以大班男孩A與其他幼兒在9次、每次40分鐘的游戲中的談話為語料,篩選出典型片段進行分析,考察大班幼兒談話中語境敏感性的表現(xiàn)以及運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并給予幼兒更適宜的支持,達到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發(fā)展的目的。
案例描述和分析
案例1:“干嘛”中的“小寓意”
【片段1】
男孩G和男孩B在戶外建構(gòu)區(qū)游戲,將一根紅色的棍子插在圓錐形鏤空路樁玩具上,做成怪獸面具裝扮自己。男孩G拿起怪獸面具套在自己頭上,然后又幫助男孩B戴上,男孩B因手里捏著一根紅棍子,沒用手扶面具,面具掉了下來。男孩A靠在自己拼插的“大錘子”上,微笑著看著男孩G。
男孩A:唉,你們是怪獸對不對?(男孩A站直了身體,拿起錘子)
男孩G扶著面具走向男孩A搭建的炮臺,晃動頭,面具頂上的紅色棍子打到了男孩A大臂處,男孩A沒有吭聲,舉起錘子朝向男孩G的面具輕敲下去。男孩G隨即晃動頭部,面具上的棍子打翻了男孩A搭建的炮臺,炮臺倒在男孩A身旁。男孩A扭頭看著炮臺,皺著眉頭,說:“干嘛!樂樂(男孩G)!”男孩G隨即站直了身體,透過面具中的孔洞看著男孩A,停止了晃動。
【片段2】
男孩A與男孩F、男孩B、男孩H正在室內(nèi)的建構(gòu)區(qū)搭建馬路和泳池等,女孩E也準備搭建,她懷抱三塊長方形積木走近正在建構(gòu)的男孩H。
女孩E:你能給我一個圓的嗎?(男孩A正將一個圓弧形積木放在地上,站起身走向材料筐,女孩E手指圓弧形積木)
女孩E:我的路都沒了。(對男孩H說)
男孩H:這個?(男孩H坐在地上,手指長方形積木)
女孩E:這個。(女孩E手指圓弧形積木)
男孩A走到材料筐前望了一眼材料,沒停步,又轉(zhuǎn)向女孩E方向,眼睛望向女孩E所指的積木。
男孩H:這個?(男孩H手指圓弧形積木)
女孩E:我要一個。(女孩E伸手去拿圓弧形積木)
男孩B:一個你可以去找的?。。泻蹲在一旁鋪路,抬頭對女孩E說)
男孩H:對啊!
男孩A:干嘛,這是橋?。泻走近女孩E,兩手環(huán)抱于胸前,聲音有點大而急)
女孩E:給我一個不行嗎?
男孩A:這是橋?。泻跨過積木,低頭望著積木)
女孩E:橋,你們就不能給我一個嗎?(女孩E始終站在原地)
男孩A:誰讓你這么晚拿的。(男孩A轉(zhuǎn)身跨過積木,走向材料筐)
【片段3】
幾名幼兒正在戶外建構(gòu)區(qū)游戲,男孩F扮演怪獸正在地上朝兩根綠棍子爬去,男孩A拿著一根綠棍子走向男孩F,準備打怪獸。這時男孩B一邊大喊“啊——”一邊舉起錘子(玩具拼插)跑向男孩A和男孩F,錘子打在了男孩A的肩膀處,男孩A轉(zhuǎn)身邊大笑邊說:“啊,你干嘛!”男孩F拿起兩根綠棍子敲擊男孩B的錘子,男孩A接著笑嘻嘻地說:“打自己人!”這時,錘頭脫落,三名幼兒大笑,停止了擊打。
看到“干嘛!樂樂(男孩G)!”“干嘛,這是橋!”“啊,你干嘛!”,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男孩A的口頭禪,或者認為用“干嘛”兩個字來表達是幼兒在會話交流中語言貧乏的表現(xiàn)。但是,我們看到3個片段中,并沒有因為男孩A使用“干嘛”而造成交流中斷的現(xiàn)象,相反,話題維持得非常好,活動繼續(xù)推進。
簡單的“干嘛”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信息。片段1中,我們看到“干嘛!樂樂”伴隨著男孩A“扭頭、皺眉看炮臺”的動作,在提醒男孩G注意:和你一起玩“打怪獸”的游戲,你怎么可以打到炮臺,把我的炮臺打翻了,我很生氣。片段2中,“干嘛,這是橋!”,同樣伴隨著男孩A兩手環(huán)抱于胸前,聲音有點大而急,結(jié)合前后場景透露的信息是:我知道你缺一塊圓弧形積木,但是這是我搭的橋,用來造橋的積木你不可以拿,我不同意。片段3中男孩A大笑著說“啊,你干嘛!”,充滿著戲謔,似乎提醒對方:我們都是一隊的,是自己人,你怎么打自己人?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兒話語的交流傾向于當下游戲中關(guān)注的焦點,從言語的行動類型上來看,男孩A主要是“對對方行為的否定”。用“干嘛+表情動作+具體情境”賦予簡潔的語言“干嘛”多種信息,表達自己的意圖,體現(xiàn)了他對當下情境中的事件、人的敏銳感知,有一定的語言駕馭能力。當然,游戲中的其他幼兒作為交談中的另一方,也能結(jié)合一定的語境,抓住男孩A語言中的關(guān)鍵信息進行回應:如男孩G“隨即站直了身體,透過面具中的孔洞看著男孩A,停止了晃動”,女孩則在理解男孩A信息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和他交談。他們的回應是積極和有效的,和男孩A傳達的信息是匹配的,這是幼兒交際慢慢走向成熟的表現(xiàn)。
也因為如此,雖然幼兒的語言簡單,看似“不規(guī)范”“不完整”,但是體現(xiàn)了幼兒語言的敏感度,溝通流暢,沒有中斷。
案例2:對“阿豆和最最”的“小心思”
男孩A與男孩B(最最)在室內(nèi)建構(gòu)區(qū)。
男孩A:阿豆(男孩D),要加入我們隊嗎?(男孩A站在正蹲著的男孩D前)
男孩D:嗯。(男孩D停了一下,輕聲回答)
男孩B:那把你的房子給拆了。
男孩D: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男孩A:那就別加入我們這隊了。
男孩A:要加入我們這隊請把他的房子殼給我們。不然就別想加入我們這隊。(男孩A邊微笑對男孩B說著,邊離開男孩D)
男孩A與男孩B回到自己的建構(gòu)作品前。
男孩B:這是什么東西啊,這是××啊。
男孩A:嘿嘿,我們用這些廢物來搭××好啦,用廢物,對不對?(男孩A邊說邊轉(zhuǎn)身從筐里拿出木塊)
男孩B:哈哈哈。
男孩A:用廢物這樣就不會浪費零件了,好不好?
游戲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男孩A與男孩B發(fā)生交談行為,當面對男孩B時,男孩A語氣溫和、語速中等,會注視對方。但與男孩D交談時,語氣較生硬,目光很少正視對方。從談話策略上看,男孩A會運用語言表達的輔助方法,如神情、語調(diào)、動作等,結(jié)合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男孩B的理解,保證交談順暢。但是,男孩A面對不同伙伴所用的輔助方法是不同的。
案例中,從談話的發(fā)起和維持上看,都是針對游戲情節(jié)展開的,如“入隊”“搭××”等。男孩A會經(jīng)常主動回應男孩B,言語行動類型主要是“執(zhí)行自己的行動意圖”“向聽者要求或建議某種行動”等,能運用“詢問”的方式,用“好不好”“對不對”“行不行”等詞語。在連續(xù)幾天的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男孩A與男孩D交談時,則用“宣布性質(zhì)的陳述”,一般句子相對簡短、用重復句式強調(diào)、不主動發(fā)起對話。案例中男孩A對男孩D主動發(fā)起的一次對話是因為男孩A缺乏游戲材料,對男孩D提出“你想加入我們隊,必須把你的房子拆了”。最終以男孩D的沉默結(jié)束了短暫的談話??梢?,男孩A對兩位幼兒交談的表達方式、主動性是不同的。
結(jié)合日常觀察和對幼兒的訪談,分析原因在于: 男孩A與男孩B是“最好的朋友”,男孩A告訴教師,“他(男孩B)最霸道,不聽他的話會不跟我玩,不給我什么東西”,男孩A不敢與男孩B發(fā)生沖突。男孩D經(jīng)常把前鼻音發(fā)成后鼻音,在游戲中男孩A多次嘲笑男孩D發(fā)音不準確,喜歡自言自語地模仿男孩D的錯誤發(fā)音,而男孩D每次都會沉默,男孩A覺得男孩D“比較弱小”。因此,男孩A與兩位幼兒不同疏密的同伴關(guān)系,以及兩位幼兒不同的能力水平(男孩A的評價)造成他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輔助策略,體現(xiàn)了幼兒對環(huán)境中的人的敏銳感知,有良好的語言敏感度。
案例3:“誰出去”中的“小策略”
男孩A與6名幼兒在室外建構(gòu)區(qū)。
男孩A:這里已經(jīng),1、2、3、4、5、6,6個人啦,誰出去?(聲音很大)
男孩B:你看讓誰出去?
男孩A:胡××(男孩C)。(男孩A注視男孩B,降低音量)
男孩C:為什么?(小聲)
男孩B:出去,是組長說了算。
男孩C:那去哪里玩?(小聲)
男孩B:自己選啊。
男孩A:娃娃家現(xiàn)在還沒滿人呢。
男孩A:或者去看病。
男孩A:這里已經(jīng)滿人了。誰是最后進來的?
其他幼兒:胡××。
男孩A:不對,本來是金××最后進來。然后我們又決定不讓金××出去了,對吧。我們最后選中了胡××。(目光一直掃視地面和其他同伴,最后快速掃視了胡××)
男孩A站在原地與其他幼兒說話,過了幾秒,又斜視著胡××,兩個人對視兩秒。
男孩C蹲下身加入B和E的游戲,A靠近他們?nèi)恕?/p>
男孩A:胡××,誰出去?(斜視胡××,大聲)
男孩B:出去。(男孩B與男孩E停止打鬧,站起身,手指著男孩C)
E幼兒:對,出去。(躺地上,望向男孩C)
男孩C轉(zhuǎn)身走到墊子旁穿鞋,離開了此區(qū)域。
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本次談話話題是由男孩A發(fā)起的,話題交流內(nèi)容“游戲中的規(guī)則”,即“區(qū)域中多了1人”的問題,話題由情境引發(fā),反映了幼兒對游戲場景中人數(shù)和規(guī)則維護等要素的敏感。
男孩A兩次就兩位幼兒的話題做出了修補回應。第一次當男孩B提出“自己選啊”時,男孩A以詳細描述的方式,用“娃娃家現(xiàn)在還沒滿人呢,或者去看病,這里已經(jīng)滿人了”進行修補回應。第二次當他問“誰是最后進來的?”,同伴的回答是“胡××”時,他的回應是:“不對,本來是金××最后進來。然后我們又決定不讓金××出去了,對吧。我們最后選中了胡××?!边@是對他人的解釋修補。最后,男孩A通過提高音量、“眼睛斜視”的動作,以及“胡××,誰出去?”的語言對自己的觀點做了一個自我修補,促使胡××離開該區(qū)域。
從以上片段看到,男孩A在談話過程中能夠?qū)λ说脑掝}運用解釋策略和詳述策略進行修補。第一次回應是因為同伴的信息不多(自己選?。斐赡泻(胡××)不清楚,不明白該往哪兒去;第二次的回應是因為同伴認為“最后一個進來的是胡××”,面對同伴的信息錯誤,他做了“最后一個進來的不是胡××,而是金××”的更正。說明男孩A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能夠關(guān)注談話的內(nèi)容,敏銳感知內(nèi)容中的信息不全或者錯誤,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能夠關(guān)注他人,是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體現(xiàn)。再次,在修補策略的使用上,使用了“自我修補”的策略,這是一大進步,讓我們看到了他對自己語言的反思,這是元語言的反映,同時也反映出男孩A對他人的關(guān)注以及對談話話題的掌控能力。
綜合以上案例分析,男孩A對語境中的人、交流語言的內(nèi)容信息、談話發(fā)生的游戲場景有比較好的敏感性,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談話活動,發(fā)起和維持談話的過程。
研究結(jié)果對幼兒園工作的啟示
(一)重新認識談話活動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獨特作用
正是因為幼兒有一定的語境敏感度,對教師而言,要重新認識談話活動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獨特作用。談話活動的目的是談話雙方能夠通過“你說我聽”,在“說清楚”“聽明白”中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特別是大班幼兒,因?qū)φZ境有敏感度,能利用特定語境以及一定的談話策略,讓談話維持并實現(xiàn)交流,而不是單純考量語句的“完整”與“準確”。因此,談話強調(diào)的是談話活動中語言使用的流暢性,而不是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幼兒說完整句子,幼兒可能沒有興趣繼續(xù)交談下去。
(二)重視幼兒語境敏感度的培養(yǎng),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談話水平
對語境敏感度的培養(yǎng)需要有多樣的情境,游戲無疑是最佳的活動。因此,教師應提供幼兒游戲的機會,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境敏感度,提高幼兒的談話水平,獲得相應的談話策略與技能,使溝通更加流暢。
1.幼兒喜好游戲的特點,讓幼兒在參與中獲得對語境敏銳感知的機會
幼兒喜好游戲,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能創(chuàng)造和豐富游戲情節(jié)。參與,讓幼兒有機會進入游戲,遇到可能的各種游戲情境,獲得對語境敏銳感知的機會。如案例2,男孩A參與游戲,有機會接觸不同能力和興趣的人,與他們共同游戲、交流交往,這就需要他在會話中對“不同的人”有感知,維持會話。
2.游戲的不確定性特點,讓幼兒親歷多種語境,對語境有敏感性
為使游戲順利進行,需要幼兒對游戲中多樣化的情境有所關(guān)注,如通過語言等理解他人的想法,用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幼兒談話,促進交往等。而游戲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創(chuàng)造了更為多樣的語境,這就需要幼兒接受挑戰(zhàn),識別語境,采用積極的談話修補策略,維持談話,推動游戲發(fā)展。如案例1的“干嘛”就有三種不同的語境,無論是男孩A還是其他幼兒,都需要很好地理解在同一個游戲情境中,結(jié)合具體情境理解簡單語言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做出積極的回應,維持談話,讓游戲繼續(xù)。
3.同伴交流的平等特點,讓幼兒挑戰(zhàn)語境,提高語境的敏感度
游戲中的談話和教師引導下的談話是兩種不同的活動類型。在游戲中,主要強調(diào)的是幼兒與幼兒間的談話,是一種平等的關(guān)系,因此談話比較寬松,同時因為同伴間經(jīng)驗的相近性,容易形成談話的共同主題。但是在交談中,因幼兒思維、語言表達、經(jīng)驗等的欠缺,也易造成相互間的矛盾沖突,造成談話的中斷。但是,由于幼兒愛游戲,受想繼續(xù)玩游戲的心理驅(qū)動,幼兒在與同伴的談話維持上,必須利用語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多種策略,通過交談獲得互相的認同,共同推進游戲。如案例3,為維護游戲規(guī)則,“誰出去”的交談中,男孩A使用“詳述修補回應”和“解釋修補回應”的策略,維持談話,最終讓游戲在規(guī)則下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