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盛
【摘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當?shù)挠螒蚧顒?,將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其中,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學會認識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的方法,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道德判斷力的提升,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德育實效性。
【關鍵詞】游戲活動? 《道德與法治》? 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120-02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必須從學生發(fā)展的現(xiàn)實和可能出發(f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绷暯娇倳浺捕啻卧谥v話中強調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從教者,必須從政治高度提高思想認識,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真正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實到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課堂中教師如果再施以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必然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降低課堂效果。學生參與《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引導學生在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中體驗、探究、解決問題,在親身參與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過程。而游戲活動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親身參與的情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可以達到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的教學效果,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
一、游戲活動能讓學生將生命整體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人的生命是一個由行動、認知、情感、意志、意識及隱藏在意識之下的非意識等組成的一個整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會有所側重,只以一種或某幾種生命力量為主,但都無法避免觸動所有生命活動。傳統(tǒng)的德育課堂中論證式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模式,注重的是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而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識等其他生命能力容易被排斥在外。如果在課堂中適當?shù)亻_展游戲活動,就能讓學生的生命整體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統(tǒng)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7課《生命最寶貴》第一課時“我們的生命來之不易”中,教材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體驗五分鐘媽媽”的游戲活動。課堂中讓學生將裝著書的書包掛在胸前模擬懷孕的媽媽,做彎腰撿地上的物品、系鞋帶和累了趴在桌上休息等動作,同時還要護好肚中的“小寶寶”。在這一游戲活動中認知、情感、行動、意識等學生的整體生命能力都被調動起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游戲活動中學生體驗到母親孕育自己的艱辛,初步認識到自己的生命是多么來之不易。
二、游戲活動能有效擺脫德育課堂的生硬灌輸和說教
過去的德育課堂經(jīng)常是先講道理,然后用生活中的事例證明,最后再總結性地論述,這樣很容易變成了灌輸和說教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容易導致學生反感和抗拒。在課堂中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能有效擺脫德育課堂的生硬灌輸和說教式教學。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15課《分享真快樂》時,如果教師一味地向學生說教、灌輸“分享是快樂的”,學生必然是無法真正理解“為什么分享是快樂的”,更不用說幫助學生形成樂于分享的良好道德品質。其實,在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擊鼓傳花”的小游戲,教師課前準備好游戲的道具——鼓和花束,學生課前做好分享的準備——可以是玩具、零食、愉快的經(jīng)歷、自己的小秘密等。鼓聲響起學生開始傳遞花束,鼓聲停時花束在誰的手上,就由該生將自己心愛的物品或隱藏在自己心中的小秘密跟大家分享。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真實體驗了分享的快樂,懂得了如何與人分享,促進了學生樂于分享這一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基于生命經(jīng)驗的道德學習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而道德的學習如果不經(jīng)由學生親身經(jīng)歷與體驗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因此,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設計時應該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開展活動,喚醒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并在活動中使這些經(jīng)驗得以提升和豐富。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7課《生命最寶貴》第二課時“愛護身體? 珍惜生命”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身體受到傷害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和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和困難,從而懂得珍惜生命和愛護身體。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材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一個“體驗盲人3分鐘”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模擬自己的眼睛受到傷害(用眼罩把眼睛蒙上)看不見了,嘗試做一些平時經(jīng)常做的事情——看書、寫字、撿起掉到地上的橡皮擦、從座位走到教室門口等。然后再請學生說一說在模仿盲人的過程中的感受,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受傷的真實經(jīng)歷及生活中看到的傷殘人士生活不便的事例。在這個開放性的體驗游戲活動中學生既可以整理、加工、提升自身經(jīng)驗,也可以把教材和學生提供的間接經(jīng)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體驗到身體受到傷害后所面臨的不便和困難,從而認識到擁有健康、健全的身體是多么珍貴,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
四、游戲活動能有效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德育效果
1.游戲導入,激活德育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節(jié)課的開始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在上課伊始帶領全班同學參與到一項自己喜歡的游戲活動中,能快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學生的身心,激發(fā)課堂活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一課時,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一些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但主要還是屬于他律,對生活中的各類規(guī)則缺乏理性的認識,沒有真正理解規(guī)則的意義和重要性。為了幫助學生意識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頂物賽跑”的游戲來導入新課,不僅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會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還能激起學生對本課教學重點“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的探究欲望。“頂物賽跑”游戲分兩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游戲第一環(huán)節(jié),有意創(chuàng)設規(guī)則不明確、不平等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規(guī)則的重要性。(1)人數(shù)不同:第一和第二小組推薦3名同學組成勇士隊,第三和第四小組推薦4名同學組成雄鷹隊;(2)道具不同:勇士隊頂?shù)牡谰呤墙處熓孪葴蕚涞膹U舊雜志(難度更低),雄鷹隊頂?shù)牡谰呤菆A柱體的空塑料瓶(難度更高);(3)勇士隊和雄鷹隊的隊員用頭頂著各自的道具,勇士隊的路線是繞第一小組轉一圈,雄鷹隊的路線是繞第四小組轉一圈,兩隊分別由第一名隊員頂著道具開始繞圈,繞完一圈后將道具交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頂著道具接著繞圈直至全體隊員繞完;(4)音樂聲響起,比賽開始,最先完成的隊伍獲勝。比賽毫無懸念是勇士隊獲勝,第一和第二小組在勝利中歡呼,第三和第四小組在失敗中難免有些失望;(5)游戲結束了,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引發(fā)學生思考)生1:游戲不公平。一石擊起千層浪,覺得游戲不公平的同學越來越多。哪兒不公平?(引發(fā)學生討論)經(jīng)學生討論得出本次游戲因為兩隊的人數(shù)不同、使用的道具不同所以是不公平的,學生初步體會到游戲規(guī)則的重要性。游戲第二環(huán)節(jié),制定明確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加深學生對游戲規(guī)則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重新制定公平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游戲重新開始。游戲結束后學生對游戲結果沒有異議。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體會到規(guī)則的重要性,為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像這樣將導入新課部分設計成游戲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游戲活動提高了道德判斷力和行為選擇力,為接下來的教學作好鋪墊,激發(fā)起學生對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的探究欲望。
2.游戲體驗,培育道德情感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體驗學習的重要價值不在于學會某種操作方式、獲得某種技能,而在于每個人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認識靠說教是無法達成的,在課堂中如果我們照本宣科一味地要求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法律條文死記硬背,必然陷入灌輸式、填鴨式的落后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而且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是有害無益的。因此,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將教學活動設計成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體驗中學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的這種內心體驗成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原動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6課《我家的好鄰居》中的話題一“鄰居家的小伙伴”一課時,由于學生在日常的鄰里生活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與鄰居小伙伴交往的生活經(jīng)驗,教學前,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鄰里生活通過觀察與聊天等方式進行調查了解,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還不能很好地和鄰居家的小伙伴交往,對交往的禮儀知識還掌握得較少,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這一游戲活動中提升與鄰居小伙伴的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感受鄰居小伙伴的友情,樂于結識鄰居小伙伴。(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有位同學小青,上個月搬新家到了一個陌生的小區(qū),周圍的小伙伴都不認識,他非常想認識一些新伙伴。你是怎么認識鄰居家小伙伴的?請把你的方法給小青分享一下。(2)學生分享自己的方法。(3)角色扮演游戲——認識新伙伴:①請同桌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小青和他將要認識的新伙伴(明明或紅紅),試著演一演如何認識新伙伴。②請兩位同學上臺演一演。③其他同學觀看表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見?!皩嵺`出真知?!蓖ㄟ^“角色扮演”游戲中的“演一演”“評一評”“議一議”等活動,學生學到了更多認識新伙伴的方法,使學生更加樂于結識鄰居小伙伴。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睂W生通過在游戲活動中積累的生活體驗培育了良好的道德情感,達到了玩中學、玩中思、玩中悟的教學效果。
3.游戲應用,形成良好品德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采用學生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币虼?,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生活,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論語曰:“溫故而知新?!睂W生獲得知識容易,遺忘起來也很快。因此,在課堂的結尾部分創(chuàng)設適當?shù)挠螒蚧顒?,能拉近本?jié)課所學的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在開心的游戲活動中學生應用新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可以使新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又能在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為學生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提供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我想和你一起玩》中的“大家一起歡樂多”這一話題時,可以在課堂結尾部分設計一個“小動物蹲蹲”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實踐中進一步體驗大家共同玩耍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觀念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增進學生的交往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樂群的良好品德。(1)將全班同學排成4列,每列同學分別戴上“小熊”“小鹿”“小兔”“小貓”的頭飾。(2)老師指定從佩戴“小熊”頭飾的這一列同學開始,該列同學的口令是:“小熊蹲,小熊蹲,小熊蹲完(該列同學希望哪列同學接著蹲,就喊哪列學生的頭飾名稱)小兔蹲?!碑敽暗健岸住睍r,該列同學下蹲一次。(3)被喊到的同學繼續(xù)用以上口令依次進行。(4)蹲錯的同學(被喊到代號沒有反應或沒有被喊到代號卻蹲的同學)立即淘汰,最后留下的兩列中的同學為贏家。(5)要求每位游戲參與者的口令洪亮,動作到位,否則視為失敗予以淘汰。像這樣將所學知識融入到游戲活動中讓學生直接應用、體驗、思考,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和大家在一起玩是多么快樂,使學生在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中引發(fā)內心的道德情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樂群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
有道是“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有時我們也可以將整堂課都設計成一個游戲活動,將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德育教學目標。當然,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一定要避免為了游戲而游戲,必須在遵循課標要求的前提下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來創(chuàng)設,要確保通過游戲活動的創(chuàng)設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質,能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能更有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德育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