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學科。但由于數學學科特征、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教師及環(huán)境原因等,導致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成績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從而出現大量的數學學困生,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在分析當前初中數學學困生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對其轉化對策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對策
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無法參與進來:或四處張望、或偷偷看課外書、或跟同學講悄悄話等等,做一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當老師提醒他們要集中注意力聽課時,他們能夠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不久又游離在課堂之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學困生。數學學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數學學習成績低于其智力的潛能期望水平,遠未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那部分學生。數學學困生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由于在認知方面(如記憶、理解、思維等)、情感方面(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礙而形成的,具有過渡性、不確定性和暫時性,在一定的補救教育條件下可以得到轉化。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數學學科特征
數學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初中生正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期,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抽象邏輯思維方式,學生個體有差異,由此表現出數學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同小學內容相比,初中數學難度加大,知識點更多,系統(tǒng)性更強,學生稍不注意,就容易成為學困生。
2.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部分學困生學習數學只為在中考中多得分數,自身對數學并不感興趣,屬于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熱情。正因為對數學不感興趣,碰到稍微難點的問題就會選擇逃避或放棄,不具有鉆研精神,而鉆研的精神恰恰是想要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功必備的素質。一個學生目標明確,才會在遇到難題時迎難而上,通過努力,最終取得成功。
3.學習方法、策略不當,意志薄弱
大部分學困生不會學習,只關注結論,不問出處,不問為什么,對知識點只能生成最表面的理解,生搬硬套,一旦變式練習則無法下手;課堂不會聽課,不懂得聽重點,注意力不集中,顧此失彼,效率低下;課后不能及時復習鞏固,導致對課堂上所學內容快速遺忘;作業(yè)抱著“會做就做,不會做就亂做或不做”的態(tài)度來完成,即使做錯了也不及時糾正;不會舉一反三,缺乏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不會歸納總結,對所學內容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嚴重影響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4.家庭原因
家庭對于學生學習成績和能力的重視程度也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有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自己忙于工作,把孩子扔給老人或保姆照看,只關心孩子的物質需求,沒有特別在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些家長期望過高,只看結果不重視過程,一味施加壓力,成績不好不打則罵,導致孩子認為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家長溺愛放縱孩子,有求必應,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習方面卻要求不高,認為只要孩子在學校過的開心就好,對孩子在校犯的錯誤包容放縱,致使學校與家庭教育脫節(jié)甚至沖突;有些家長監(jiān)管不到位,導致孩子沉迷于網絡、手機、游戲、小說等,無法自拔,進而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和信心。
5.教師原因
多數學困生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不好,不招人喜歡,容易被教師忽略或者厭惡,讓學困生認為自己被老師放棄,進而產生對抗情緒,不愿意學習數學。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生活,喚起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數學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各種習慣不佳,經常會受到責備,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沉默寡言,處于自卑狀態(tài),不愿意與周圍的師生交流。如果教師再用鄙視的眼神、嫌棄的態(tài)度、煩心的話語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不到生活的溫暖,必將滋生他們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將會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更多的困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老師可以從細微的地方入手,主動走進學生,交流談心,循循善誘,做他們的貼心人,在學生心目中形成了這個老師是最關心最愛他們的人,那么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就不遠了。
2.優(yōu)化教學模式,加強分層教學、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需要老師根據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坡度,分散難點,給學困生參與表現的機會。個別輔導,通過面對面交流可以發(fā)現學困生理解出錯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講解練習,幫助學困生徹底理解知識點。作業(yè)分層布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共同提高。師徒結對,不僅提高了學困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師傅在給徒弟講解過程中也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會了舉一反三,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讓學困生感到集體的溫暖,從而發(fā)奮學習。
3.注重培養(yǎng)學困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習慣
教會學生預習,先熟悉教材,不懂的地方及時做標記。教會學生聽課,帶著問題聽課,抓住重點做筆記,不懂及時提問,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要先思考再回答,不作沒思考的回答。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善于觀察、反思歸納的好習慣。
4.建立積極的評價機制
重視學困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作業(yè)或考試中取得進步的同學及時大力表揚,給與肯定,可以發(fā)表揚信發(fā)給家長,或者在家長群里公開表揚等,讓他們保持堅持不懈的努力狀態(tài),從而帶動全班學困生的學習。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困生的現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一線老師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探索嘗試,尋找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明初.數學學困生的轉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趙衛(wèi)琴.淺議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問題[J].河南教育,2012.
[3]王麗娜.解析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對策[J].讀寫算(教研版),2013,(23):229.
[4]王蓉.轉化數學后進生的途徑[J].數學大世界,202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