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大川 李永紅
臨縣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依托中共中央后委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毛澤東東渡黃河紀念碑等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充分結合臨縣非遺文化,打造了一支“專家教授+本土人才”的師資隊伍,探索出一條“非遺文化+紅色文化”的教學路子,用活了一套“專家講授+現(xiàn)場體驗”的培訓模式,創(chuàng)作了一批“典型人物+紅色黨課”的精品課程,蹚出了符合當?shù)貙嶋H的黨員教育之路。
以臨縣縣委黨校專業(yè)老師為主,外聘山西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張海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臨縣三弦書”省級傳承人薛二兵,臨縣傘頭秧歌專家張林峰和柳建武,紅色革命舊址講解員王祥鑫等組成一支15人的“專家教授+本土人才”黨員干部教育師資隊伍。
充分運用臨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地方特色,把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臨縣傘頭秧歌和朗朗上口、現(xiàn)場感染力極強的“臨縣三弦書”與臨縣紅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集藝術欣賞與紅色教育為一體的特色教育模式,使學員們在感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接受了紅色革命教育的洗 禮, 補充了精神之鈣,目前已開展教學10余場次。
堅持“一個基地一種體驗”的教學特點,深度挖掘現(xiàn)場教學點功能,采用沉浸式、體驗式、情景式教學手段,在黃河岸邊唱紅歌、在革命小院聽黨史、在陳列室中看影片,追尋紅色記憶、汲取初心力量,既是“唱、聽、看”的一次紅色之旅,又是一次生動而深刻的的黨性教育。今年以來,3個基地共接待各地黨員干部學習教育3萬余人次。
近年來,臨縣縣委組織部高度重視黨員教育電視片的制作,先后創(chuàng)作了《老朱和他的豆腐大磨坊》《孝善記》《甘泉》《隱秘的角落》和《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精品電教片,其中《老朱和他的豆腐大磨坊》在省委組織部電教片觀摩中獲一等獎;《孝善記》在國家網(wǎng)信辦主辦的第五屆“五個一百”網(wǎng)絡正能量微視頻評選活動中成功入選“百部正能量動漫音視頻”;《甘泉》在司法部主辦的第三屆“我與憲法”微視頻征集活動中榮獲全國一等獎,并成為頒獎現(xiàn)場唯一展播作品,后被《學習強國》選入全國平臺。
晉綏邊區(qū)革命紀念館常務副館長梁明德在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現(xiàn)場講述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