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的叔叔于勒》作為莫泊桑短篇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多次被選入不同版本的初中語文課本。由言語行為理論結(jié)合反諷的視角走進文本,這篇小說出現(xiàn)了戲劇性反諷、承諾性反諷和闡述性反諷。統(tǒng)觀整篇小說,我們發(fā)現(xiàn)使用反諷能展現(xiàn)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點及其處境。這些分析旨在為解讀這篇小說提供新的啟發(fā)。
關(guān)鍵詞:《我的叔叔于勒》 言語行為理論 反諷 解讀
言語行為理論由英國語言哲學研究者約翰·朗肖·奧斯丁(J .L.Austin)提出,該理論將言語行為分為三類:言內(nèi)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言內(nèi)行為指運用語言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則說出有意義的話語的行為本身;說話人在說話的過程中,同時也會完成另一種行為,例如警告、提醒、通知、請求、宣告、道歉,等等,即言外行為;言后行為指因言語產(chǎn)生的行為造成的結(jié)果。a該理論的“言語”一詞的淵源可以追溯至瑞士語言學家弗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對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索緒爾認為,語言是社會成員所共有的一整套的符號系統(tǒng),而言語是“個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為,其中包括說話者賴以應用語言規(guī)則表達他的個人思想的組合”和“使他有可能把這些組合表露出來的心理/物理機構(gòu)?!?b言語是個體對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
奧斯丁認為,要使得言語能有所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說話者必須是具備實施某一行為條件的人;(2)說話人對自己要實施的行為必須有誠意;(3)說話人不能對自己說的話反悔。反之,如果說話人說出與真實想法相反的內(nèi)容,使言不能有所為,則達到了反諷的目的。c結(jié)合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讀《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發(fā)現(xiàn)小說的故事敘述、情節(jié)設計和人物對話等多含反諷,具有豐富的意蘊。
一、宏觀言語反諷之戲劇性反諷
荷蘭語言學家凡·戴克(van Dijk)將文學作品中的內(nèi)容分為宏觀言語行為和微觀言語行為。d具體而言,小說中人物的交流、對話屬于微觀言語行為,其余內(nèi)容是宏觀言語行為。
(一)戲劇性反諷例析
戲劇性反諷是指由人物展現(xiàn)出由他們自己導致的反諷困境,而出現(xiàn)的戲劇性發(fā)展的情節(jié)。e于勒在被送去南美洲后發(fā)了財,于是菲利普一家盼他回來卻沒盼著;菲利普一家前往哲賽島旅行卻意外地在船上遇到窮困不堪、衣衫襤褸的于勒,考慮到二女兒即將結(jié)婚和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家人不得不躲著他。盼而見不著和遇到后的躲避構(gòu)成小說的戲劇性反諷。
(二)戲劇性反諷的原因
小說中的戲劇性反諷可以展示人物的處境。由于菲利普應得的遺產(chǎn)大部分被于勒占用,于勒去南美洲發(fā)了財希望賠償損失,這是一個讓菲利普家獲得一筆財富的機遇,于勒成為一家人的惦記。但是,他們偶然在船上遇到的于勒卻與期望的大相徑庭:比菲利普一家還要窮困,只能跟船靠賣牡蠣為生,這也意味著他們原先的希望徹底破滅了。情節(jié)上的戲劇性反諷,能讓讀者在情節(jié)的突轉(zhuǎn)中思考菲利普夫婦所面臨的艱難處境和不得不躲避于勒的無奈:當菲利普夫婦面對二女兒的婚事、自家處于經(jīng)濟拮據(jù)的處境時,已經(jīng)毫無選擇的余地了。
二、微觀言語反諷
(一)承諾性反諷
承諾性言語行為指說話人承諾在將來要完成某個或某些行為。但是,當說話人在沒有能力實現(xiàn)承諾的情況下做出承諾,而且說話和聽話雙方也知悉這一承諾是難以實現(xiàn)的,承諾性言語便顯示出諷刺含義。f簡言之,說話者不僅知道自己所作承諾難以實現(xiàn),而且聽話的人也察覺出來。
1.承諾性反諷例析。于勒被送去南美洲后,寫來的第二封信有不少前后矛盾:于勒作為一個生意人,卻在生意做得不錯的時候決定去長期旅行;他決定去旅行后卻說“一朝發(fā)了財”就會回來;他一方面預計自己很長時間不能給菲利普寫信,另一方面又說希望相見的那天不遠。這些前后矛盾的話語,表明這時于勒的生意很可能已經(jīng)受損甚至自身難保了。在承諾難以實現(xiàn)的情況下,這封信顯露出承諾性反諷的意味,不是家人所說的“福音書”,而是一封宣告破產(chǎn)的“訣別書”。g
2.承諾性反諷的原因。于勒去美洲后通過自己的努力,確實賺到了一筆錢,而且也想回去彌補哥哥的損失。這從于勒的第一封來信、有位船長曾說于勒的生意殷實、前往哲賽島的船長也曾聽于勒在南美一度過得不錯這三處細節(jié)可以互相印證。于勒也許因為揮霍過度或不善理財而重陷困境,但依然清楚菲利普一家在等待自己衣錦還鄉(xiāng),只好言辭含混、前后矛盾地寫一封信。
于勒破產(chǎn)后,來信中所體現(xiàn)的承諾性反諷,將于勒多方面的性格特點展露無遺:首先,他是一個念兄弟情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過錯,賺了一筆錢后想到要彌補自己的錯誤;其次,于勒是自尊心很強的人,他再次變得窮困后,不愿意再回來投靠親人,也不愿明說自己的困境;最后,于勒不善于理財,年輕時因揮霍過度占用了哥哥應得的遺產(chǎn),做生意賺到錢后又變得落魄不堪。于勒基于對親人的掛念,他還是要寫信來傾訴;出于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只好對身陷經(jīng)濟困境含糊其辭;為了讓親人不要急切地盼望、最好淡忘自己,所以給了不可能的“承諾”。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評價于勒,而需要看到他努力悔改的一面和性格中足以使他終生后悔的缺點。
(二)闡述性反諷
闡述性言語行為指說話人對某件事情做出表態(tài)。闡述性反諷中的說話者主要想推動聽話者自覺接受言語中的基本含義,并相信言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雖然說話人本身并不認為所說的是正確的。h
1.闡述性反諷例析。于勒的第二封信里有許多破綻,菲利普夫婦憑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不可能完全沒有察覺。因為他們多次把于勒的信拿出來讀,即使剛開始被一時的興奮蒙騙,但經(jīng)過反復地閱讀,不可能沒發(fā)現(xiàn)破綻。然而,菲利普夫婦并沒有如于勒期望的,將于勒的這封信逐漸淡忘,反而總是掛在嘴邊。他們在發(fā)現(xiàn)破綻后還是照舊拿給別人看,并圍繞著這封信來商討經(jīng)濟改善后的計劃,這些都符合闡述性反諷的特點。在內(nèi)心深處,他們察覺到于勒不可能回來彌補哥哥的經(jīng)濟損失,但是在其他人面前依然表現(xiàn)得信以為真,在言談中希望對方相信于勒賺了錢還會回來。
2.闡述性反諷的原因。菲利普夫婦在察覺出于勒第二封信有破綻后依然表現(xiàn)得信以為真,是他們在經(jīng)濟拮據(jù)時需要面對生活的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
他們二人仿佛信以為真的闡述,創(chuàng)造了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并從中獲得堅持下去的希望。無論目前的生活多么艱辛,他們一想到這封信,心里就多了一個盼頭和念想:說不定于勒能東山再起,在某天衣錦還鄉(xiāng)。相信于勒會回來,能促使他們每周日到海邊散步,散步的過程能讓夫婦二人暫時遠離生活中種種瑣碎的事情,遠離工作和精打細算的壓抑,獲得放松。此外,仿佛信以為真的闡述,還可以改善他人對菲利普一家的印象。例如二女兒的未婚夫看了于勒的第二封信后,決定了婚事。能從這即便是虛幻的希望中,讓別人對家人的印象有所改觀,這并不是“虛榮”一詞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種處于逆境仍對體面、尊嚴保持著積極追求的態(tài)度——只有讀出其中闡述性反諷的所蘊含的匠心,我們才能理解菲利普夫婦為何會這么做以及不再簡單地批評他們“愛慕虛榮、勢力”,而是嘗試從他們的“荒唐言”中感受到背后的辛酸淚。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闡述性反諷的言語可以讓菲利普夫婦內(nèi)心生起更多希望,讀出闡述性反諷,我們也能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處境。
三、結(jié)語
以言語行為理論來審視《我的叔叔于勒》,可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著不同類型的言語反諷。為什么莫泊桑會選擇以具有反諷特征的表達來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呢?
小說的戲劇性反諷其實反映出現(xiàn)實中人們原本的期望和結(jié)果錯位的狀態(tài):原本的期望是美好的,但現(xiàn)實卻與期望大相徑庭,這種情形在人們?nèi)粘I钪芯哂泄餐ㄐ?。莫泊桑通過戲劇性的情節(jié)將其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意識到菲利普一家在船上沒有選擇的余地時,還能引起讀者思考、回味相似的生活清形,產(chǎn)生共鳴。承諾性反諷、闡述性反諷,則展現(xiàn)出小說中于勒、菲利普夫婦各自的處境以及他們在那種處境中流露出的復雜心理和行為:于勒再次破產(chǎn)卻不說破;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破產(chǎn)有所察覺,卻對于勒的期盼有增無減,塑造出更加豐滿的人物形象,讓小說更加耐人尋味。后兩種反諷需要讀者細細品讀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透過表象感受到于勒和菲利普夫婦內(nèi)心的想法。
尋找和品析《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言語反諷,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說的語言特色,為解讀這篇小說提供一些新的啟發(fā)。
a 任崇芬:《語用學簡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00—102頁。
b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5—36頁。
c 何兆熊主編:《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7—88頁。
defh李雪維:《基于言語行為理論視角分析〈傲慢與偏見〉中的言語反諷》,《現(xiàn)代交際》2018年第20期,第74—75頁。
g 王君:《福音書還是訣別書——解讀〈我的叔叔于勒〉的鑰匙》,《初中生輔導》2013年第36期,第4-6頁。
參考文獻:
[1] 居伊·德·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說選[M].鄭克魯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7.
[2]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普通語言學教程[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 何兆熊主編.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 勒內(nèi)·韋勒克;奧斯汀·沃倫.文學理論 [M].劉象愚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作 者: 邱文杰,廣東技術(shù)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