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xiàn)象,英語雖是異域類語言,卻與漢語學科一樣,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上同樣具備“有機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在學校教育中,堅持英語學科基本特點,善于把工具性教學與人文性教育相互滲透并有機融合起來,既能夠切實體現(xiàn)學科活動的內涵與價值、意義與作用,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攫取令人期待的雙贏效益,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德智互動和個性化發(fā)展。尤其在全面強調立德樹人大背景下,高度重視對學生以民族情懷為集中體現(xiàn)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必要性和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結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在簡要解析民族情懷教育意義基礎上,主要就基本路徑有效探尋上,試對此提出一些策略性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民族情懷培育;閱讀教學融合;策略性分析
【作者簡介】喻愛華,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睙o論對于國家與民族還是社會與個人來說,作為思想靈魂因素和精神力量源泉的“德”,不僅不容忽視、無可或缺,更要大唱其經、大行其道。青少年時代正處于“培養(yǎng)道德,塑造情感”的重要時期,這也是他們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中的必需品。學校教育只有把“工具性教學”與“人文性教育”相互結合,協(xié)調共進,才是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時代職責和社會義務。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以民族情懷為主要內容的人文性教育,是新課程理念精神的實質性要求,是學科活動中的應有之義,也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內在需要。民族情懷培育有什么意義呢?如何探尋英語閱讀與民族情懷培育的有效性路徑呢?
一、簡析初中英語活動中民族情懷培育的意義
所謂“民族情懷”,又叫“民族情感”,通俗地講,即是指一個人對與本民族相關的歷史和社會等客觀事物持有一定態(tài)度而產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它除了表現(xiàn)為對本民族的熱愛,還具體地表現(xiàn)為對本民族在根本利益、人物形象、語言文化、居住地域、鄉(xiāng)風習俗等方面的親近、喜愛和維護,還可體現(xiàn)為對本民族敵人以及民族敗類的痛惡和鄙視等。就初中英語學科活動而言,培育學生民族情懷的價值和意義,集中地體現(xiàn)在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切實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常態(tài)化英語閱讀活動中,把諸如民族傳統(tǒng)、習俗文化等民族元素融入其中,既可不斷地增強民族認同感,又能逐步走向民族自信的情感道路,進而激發(fā)學生應有的愛國主義情懷。二是有利于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不斷地放大德育良好的效應。在日常英語閱讀活動中,除了課堂活動形式外,班級黑板報、校園文化墻、藝術櫥窗口等“每一面墻壁”都是學用結合的有效載體。把豐富多元的民族元素通過“每一面墻來說話”,有利于營造如臨其境的育人氛圍,進而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把點點滴滴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三是有利于培養(yǎng)民族優(yōu)秀品質,傳承并發(fā)揚民族偉大精神。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新生代,并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民族元素加強滲透、教育與引領,無論大到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復興層面,還是小到社會建設和個人成長來說,都會在良性循環(huán)下形成“福音”現(xiàn)象。
二、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育民族情懷的路徑探究
世界上即便沒有現(xiàn)成的“路”,只要積極進取、善于探究,也會在持之以恒中“走”出來的。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歷經一段時期的實踐與反思,初步形成了關于民族情懷培育的基本路徑:
1.在“教材資源利用”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罢Z文教材就是個例子。”英語教材又何嘗不具有“例子”特質呢?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基礎教材是開展英語閱讀和學用結合的主要依據(jù)和優(yōu)質資源。以譯林牛津版(下同)九上“Know yourself”為例。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介紹“認識你自己”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創(chuàng)立的,接著講解其人其事以及這句哲理名言的豐富內涵和意義。在此基礎上,把蘇格拉底與我國的思想家孔子聯(lián)系起來,告訴學生——兩人基本處于同時代,都是中西方歷史文化的奠基人。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沒有史書進行記載;而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文化,通過《論語》等古典文獻代代相傳,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優(yōu)質遺傳基因。人類四大文明之所有唯有中華文明不曾“斷流”,儒家文化功不可沒。時至今日,孔子及其思想文化對古今中國影響很大,在當今世界上還很受高度重視。由此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2.在“社會生活涵養(yǎng)”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作為語言文化現(xiàn)象,無論英語知識還是學科活動,既與社會生活同在,兩者外延還是恒等的。英語閱讀始終難以擺脫來自社會生活元素的豐富涵養(yǎng)和有效滋潤,否則就會陷入“鏡中觀花,水中撈月”的虛無枯萎之地。同樣道理,教師在生活化閱讀教學過程中,善于把各類民族元素相機地滲透進來,有利于在相互融入中贏得令人期待的人文性教育目標。以九下Unit2“Great people”為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當前新冠疫情防控這一熱點問題,通過對國內外形勢進行“求同與求異”下的對比,通過對武漢突發(fā)疫情以來快速防控的“鐵證”事實,通過解讀一些西方國家的“自私”與“恐慌”,通過介紹我國對民眾的免費接種疫苗以及對世界許多國家的“無私援助”……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感知,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的體會,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是真正的“Great”!
3.在“課程資源拓展”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材例子”論在強調經典性的同時,也難以擺脫其天然固有的局限性本質?!罢n外天地,大有可為?!本统踔杏⒄Z學科活動來說,教師應根據(jù)閱讀內容和學生需要等實際情況,善于通過補充、拓展、延伸等途徑和方式,大力開發(fā)并充分利用更加豐富的學科資源,為更好地促進學用結合和教學相長,同時也為進一步培育民族情懷暢通一條源源不斷的活力通道。以“跨學科知識整合”為例。在“Great people”閱讀教學時,教師通過與“歷史知識”的優(yōu)化與整合,講述了自近代中國以來,中華民族歷經了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4年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內革命解放戰(zhàn)爭,前前后后一百多年,最終贏得了中華民族的自由獨立和新中國的偉大創(chuàng)建;又通過幾十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今東方大國無論在哪個領域都非比往昔,各項事業(yè)蒸蒸日上,正在奔向偉大民族中國夢的征程上,讓世界為之而矚目。
4.在“信息輔教支撐”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在社會微時代大背景下,信息化教育不僅形成時尚熱潮,而且已經呈現(xiàn)出了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科學、合理而又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不僅有利于為在工具性教學上攫取不容忽視的科技紅利現(xiàn)象,如提供活力支撐、拓展學科資源、培養(yǎng)自主能力、促進人機互動等,在人文性教育上同樣能夠贏得無可替代的科技附加值。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民族情懷,教師可借助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課堂閱讀活動環(huán)節(jié),在課外英語閱讀活動環(huán)節(jié),適量地增加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元素內容,如“Chinese festivals”“Chinese opera”“Chinese folk customs”等,在傳統(tǒng)活動中配備與之相應的音樂、畫面等,通過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的形式,引導學生在人機互動、音像和諧中進行閱讀學習,在耳聞目染、如臨其境中接受民族情懷教育。
5.在“自主情感體驗”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眾所周知,“只有走近自然原野,才能盡情飽賞四季美色;只有融入江河水流,才能切實感知季節(jié)變化?!边@一質樸辯證的信條式論斷,意在強調“親身實踐”“自主體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于教育領域來說,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語)是異曲同工之義。比如,在教學八上Unit1 “Friends”單元內容時,教師在閱讀活動過程中,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詞句和語法,同時結合“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的歷史性故事,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珍貴友情。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人學習小組活動,采取英漢互動形式,對歷史上關于友情內涵的故事習俗、名言詩句等進行講述與交流、體驗與內化,在啟迪與共享、互幫與互學中更好地學習與理解閱讀內容,進一步體悟友情的正能量和正強化意義,并切實感知“以死相報,以誠為貴”在民族傳統(tǒng)元素中的感人至深和豐富多彩。
6.在“鄉(xiāng)土文化觀照”中培育學生民族情懷。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始終離不開周圍環(huán)境的良好支撐。尤其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對生活環(huán)境既有一定的實際認知,又處于“半知待學”的過渡發(fā)展狀態(tài)。為了在英語活動中更好地突出民族情懷培育現(xiàn)象,教師立足學生文化視野,以切實可感、可親可近的“鄉(xiāng)土文化”為切入點和主抓手,不僅有利于從潛移默化中攫取令人期待的實質性效益,而且有利于不斷放大善教樂學效應。比如,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并引導學生,共同圍繞地域性的風土人情、民風習俗、民間故事、區(qū)域特色等方面,開發(fā)并編寫具有個性化的鄉(xiāng)土資源和校本課程,并通過講座形式和綜合實踐活動,不定期地讓學生進行學習、比賽與評比,如習俗知識英語閱讀賽、鄉(xiāng)土故事英語講讀賽等。無論在英語閱讀學習、綜合能力培養(yǎng)還是民族情懷培育上,都大有促進和裨益之效。
三、結語
就人文性現(xiàn)象來說,愛國主義是“本”,民族情懷是“根”。兩者不僅兼容與通融,還是一種相輔相成關系,更是對學生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核心元素。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突出對“民族情懷”進行培育,有利于切實體現(xiàn)學科活動的內涵、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樹勇.初中英語課堂人文性教學活動的方法與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11):44-45.
[2]金虹,胡迪,肖碧玉.論中國文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2013(8):77-82.
[3]蘇波濤.重視民族元素滲透 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以九年級 Go Forit為例淺談初中英語文化教學[J].英語教師,2019(2):154-158.
[4]王君,胡曉敏,葛曉倩,張涵.論經典閱讀在中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中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