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勝
(開封市腫瘤醫(yī)院 放射科,河南 開封 475003)
肺癌是指原發(fā)于氣管、支氣管和肺組織的惡性腫瘤,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大氣污染程度也顯著增加,因此肺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對患者生命健康的影響較大[1]。肺癌的病理類型按照組織學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腺癌、鱗癌等,按照解剖學位置可分為中央型、周圍型肺癌等,研究表明肺癌不同病理類型以及分期,臨床所選擇的治療方案均有差別,因此提高肺癌患者病理類型和分期的診斷價值,對于指導臨床治療以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是常用的一種影像檢查方法,具有成像參數(shù)多、掃描速度快、組織分辨率高和圖像更清晰等優(yōu)點,其中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種較為成熟的MRI技術,可準確評價機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狀態(tài),目前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臨床疾病的診斷[3]。本研究觀察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DW-MRI)對肺癌病理類型及分期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在開封市腫瘤醫(yī)院進行診治的87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病理結果均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制訂的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并排除患有肺部感染性疾病、接受過放化療、存在MRI檢查禁忌證(體內有心臟起搏器、神經刺激器或金屬植入物)、精神異常、幽閉恐懼癥以及妊娠期患者。研究對象包括男57例,女30例,年齡42~77歲,平均(57.43±6.57)歲,病理結果按照組織學分類,包括鱗癌24例、腺癌45例和小細胞癌18例,按照位置分類,包括中央型46例和周圍型41例,根據(jù)國際肺癌 TNM分期標準(第8版)[5],按照T分期分為T1期11例、T2期37例、T3期30例和T4期9例,按照N分期分為N1期26例、N2期38例和N3期23例。本研究通過開封市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檢查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在DW-MRI檢查前均需禁食4 h,取仰臥位,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使用Philips Achieva 1.5 T MRI掃描儀(荷蘭飛利浦醫(yī)療系統(tǒng)公司),采用單次激發(fā)平面回波成像技術,在研究對象平靜呼吸下進行DWI圖像采集,具體DWI序列參數(shù):重復時間和回波時間分別為6 800 ms和70 ms,擴散敏感系數(shù)為600 s·mm-2,掃描視野為 390 mm×294 mm×72 mm,矩陣為128×128,層厚和層間距分別為6 mm和1 mm。
1.3 觀察指標DW-MRI影像資料均由2位經驗豐富的醫(yī)生進行單獨分析處理,根據(jù)實性病變部位較大的區(qū)域,設置3個感興趣區(qū),分別測量表觀擴散系數(shù)(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ent,ADC),并取平均值,如果2位醫(yī)生的結果存在分歧時,應經討論確定出最終ADC值。
2.1 不同病理類型下ADC值的比較不同病理組織學分類下,研究對象ADC值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小細胞癌患者ADC值低于鱗癌和腺癌患者,鱗癌患者ADC值低于腺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央型和周圍型肺癌患者ADC值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臨床分期下ADC值的比較不同臨床T分期和N分期下,研究對象ADC值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隨著肺癌患者T分期和N分期的加重,研究對象ADC值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不同病理類型下ADC值的比較(×10-3 mm2·s-1)
表2 研究對象不同臨床分期下ADC值的比較(×10-3 mm2·s-1)
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上皮及肺泡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其發(fā)生主要與吸煙、空氣污染、職業(yè)暴露以及慢性肺疾病等因素有關,目前我國肺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并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6]。肺癌早期并無明顯、特異的臨床癥狀,絕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達到中晚期,往往錯失最佳治療時期,因此提高肺癌早期的篩查率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腫瘤治療的迅速發(fā)展,針對肺癌不同病理類型以及分期,所選擇的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例如小細胞癌侵襲性強,遠處轉移的風險較大,一般先選擇放化療方案使病灶穩(wěn)定,肺癌早期患者多選擇手術切除方式,肺癌晚期患者多選擇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或支持治療,以改善生存質量,因此對肺癌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進行準確診斷,對于治療方式的選擇以及預后的判斷均具有臨床價值[7]。
MRI檢查目前在臨床上已經比較廣泛使用,尤其是對于多種癌癥的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輔助意義,但是由于受到患者肺部氣體環(huán)境、呼吸運動以及心臟搏動等因素的影響,在MRI檢查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磁敏感偽影和運動偽影,并且常規(guī)MRI檢查所提供的信息以形態(tài)學為主,對于疾病療效評價以及病情監(jiān)測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很容易影響醫(yī)生對肺癌的診斷[8]。DW-MRI是一種新型診斷技術,根據(jù)不同組織的水分子不規(guī)則擴散運動的不同,進而對腫瘤病變進行分析的檢測手段[9]。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肺癌病理組織學分類下,研究對象ADC值的差異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小細胞癌患者ADC值明顯低于鱗癌和腺癌患者,鱗癌患者ADC值明顯低于腺癌患者,這與以往研究結果[10]相符,說明DW-MRI可根據(jù)不同組織類型和組織特性加以辨別,其中小細胞癌細胞一般為低分化,數(shù)量較多,且細胞外間隙窄,會降低細胞內水分子運動,因此ADC值低,而腺癌的腫瘤細胞增殖較慢,尤其是高分化腺癌多沿肺泡壁生長,與正常肺組織有相似之處,細胞內水分子擴散運動相對較大,因此ADC值較高,故肺癌患者接受DW-MRI檢查有助于判斷小細胞癌、鱗癌和腺癌等病理組織分型。但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央型和周圍型肺癌患者的ADC值無明顯差異,說明肺癌不同病理位置分類之間的腫瘤細胞密度和結構相差不大。
目前國際上對癌癥的臨床分期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統(tǒng),其中肺癌的T分期主要體現(xiàn)腫瘤病灶大小以及侵襲范圍,N分期主要體現(xiàn)淋巴結播散情況[11]。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臨床T分期和N分期下,研究對象ADC值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隨著肺癌患者T分期和N分期的加重,研究對象ADC值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降趨勢,這與以往研究結果[12]相符,這可能是由于肺癌的惡性程度增高,腫瘤體積越大,腫瘤細胞的生物侵襲力和轉移擴散范圍也越大,因此患者ADC值越低,說明肺癌患者接受DW-MRI檢查有助于判斷病理分期,對于治療方式的選擇和預后判斷均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DW-MRI具有無輻射、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擾以及組織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對肺癌病理組織類型以及T分期和N分期等臨床分期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是用于肺癌診斷以及病情評估的一種重要影像學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