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視角"/>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高校內部治理研究路徑的演化與展望
——基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視角

2021-09-13 09:23張澤維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3期

張澤維

高等學校內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對于歷史、高校自身以及國家均具有重要價值。從歷史上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自大學誕生之日起便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且貫穿高校內部治理的始終,對該問題進行研究是基于歷史的考量。從高校自身發(fā)展上看,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是大學管理體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處理好這一對權力關系將有利于高校內部權力的制衡,促進人才培養(yǎng)、科研提升和校園運作的規(guī)范化。最后,從國家上看,高校權力配置并非高校內部“私事”,而是關乎高校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學和直接為社會服務等職能發(fā)揮的“公事”,處理好這一對權力關系將有利于國家及社會的和諧進步與高質量發(fā)展。

一、文獻概況

在中國知網(wǎng)上進行高級檢索,主題為“高校學術權力”“高校行政權力”“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來源為“CSSCI”,文獻總計1 589 篇。其中,占比相當大的是有關“學術權力”的研究,其次是有關“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而純粹關于“行政權力”的研究則占比較少??傮w觀之,學者們關于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研究成果較為豐碩。

利用知網(wǎng)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對文獻發(fā)表時間及高頻內容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早在20 世紀90年代,即高等教育學學科建立不久后,有關高校內部“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問題便進入了學者們的視野。然而,由于此時我國高等教育理論基礎的薄弱以及我國高等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不足,對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研究的文獻僅8 篇,研究方向側重于對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二者概念的闡釋、以及對西方國家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闡述。

進入21 世紀,有關“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在前10年間,相關文獻共計502 篇;2011年至今其發(fā)展更是空前,文獻數(shù)量躍至1079 篇。研究方向上,在2001—2010年間,研究內容集中在二者的沖突、失衡與協(xié)調上,進而對大學制度進行探索,此方向文獻數(shù)接近該問題研究總數(shù)的44.23%。如鐘秉林(2005年)對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劃分、理順和調節(jié)進行研究[1]。

2011—2015年,學者們在過去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大學制度建設進行更深一步探索。另外,在這一時期,學者主要在大學治理理論的背景下對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進行研究,如王建華(2012年)從高?!叭バ姓敝謱χ袊髮W轉型進行研究[2]。而在最近五年中,學者們對于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研究主要借鑒國外優(yōu)秀治理經(jīng)驗并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現(xiàn)實問題,如李立國等(2016年)探索了美國大學的治理模式[3]。同時,基于對高?!皩W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獲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礎上,周光禮等(2020年)對該問題的研究方法做了探究[4]。

由“關鍵詞統(tǒng)計”可知,有關“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內容涉及高等教育學許多方面的問題,出現(xiàn)“遍地開花”的現(xiàn)象。除學術權力、行政權力這兩個關鍵詞外,出現(xiàn)頻率由高至低依次為:大學治理、現(xiàn)代大學制度、去行政化、學術自由、學術事務、教授治學、大學章程、高校行政權力、行政化、權力結構、權力配置、學術委員會、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大學自治……同時可大膽預測,該主題在未來會有更多熱點方向被學者挖掘并研究。

二、概念界定

1.學術權力

早在1993年,我國學者就開始了對高校“學術權力”的研究,經(jīng)過近30年的探索,學者們對于高?!皩W術權力”概念的界定幾經(jīng)變更,主要形成了狹義、中義和廣義三種觀點。

狹義的觀點認為高校學術權力的本質在于專業(yè)水平和學術能力。謝安邦、閻光才(1998年)認為“學術權力”類似于“學術權威”,有一定的等級性,但不以嚴格的制度為依托,而是由學術活動本身的內在邏輯決定,它的歷史依據(jù)是歐洲中世紀大學“教授治校”的傳統(tǒng)[5]。中義的觀點認為高校學術權力是學術組織和學術人員所擁有和可控制的權力。張德祥(2002年)認為學術權力的主體是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學術人員,學術權力的客體是學術事務、學術活動和學術關系[6]。廣義的觀點則認為學術權力指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別敦榮(2000年)認為,學術權力的主體可以是民主管理機構或教師,也可以是學校行政管理機構或行政人員,還可以是政府及高等教育管理部門,而學術權力的客體則必須是學術事務[7]45。

以上對高?!皩W術權力”概念的界定,各有其適用與合理之處,無優(yōu)劣之分。事實上,我國大部分研究者并未對學術權力做出嚴格劃分,也沒有卷入其概念之爭,而是自覺地借用學術權力的話語服務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即針對特地目標和主題采取了適宜的表述。

2.行政權力

對于高校“行政權力”內涵的界定,由于思維邏輯與實踐過程的不同,我國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也形成了多元的觀點。

我國關于大學“行政權力”的研究發(fā)端于20 世紀80年代,學者們在對高校管理體制進行研究時涉及高校行政權力的問題。別敦榮(2000年)認為行政權力來自學校或上級的法規(guī)制度,是授予權,它以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以行政管理職能為依據(jù),是由行政機構中行政人員行使的法定權力[7]46。而周光禮(2005年)認為行政權力的合法性在于法律的明確授權和組織的正式任命[8]。另外,其他許多學者也認為行政權力是與職位相聯(lián)系的制度化了的權力,行政權力的作用方式是通過指示、指令、決議等自上而下貫徹執(zhí)行,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由此可見,我國學者雖然對“行政權力”概念的界定存在細微差別,但基本達成了共識,即認為“行政權力”強調的是授予和制度,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大學行政權力明顯的官僚化和科層特征。

綜合現(xiàn)有的相關研究文獻,經(jīng)過檢索、甄別和篩選,將我國學者關于“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分別以時間和目的兩個維度進行劃分。

三、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研究的時間維度

在研究的時間維度上,對文獻關鍵詞利用CiteSpace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在CSSCI 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并收集關鍵詞作為元數(shù)據(jù),檢索主題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高?!?,文獻類型為“期刊”,文獻時間為“1998年1月~2021年12月”,結果獲得符合條件的文獻共462 篇。剔除部分格式不規(guī)范的文獻,獲得有效文獻共455 篇。第二步,將CSSCI 數(shù)據(jù)庫中搜集的元數(shù)據(jù)導入CiteSpace,并通過該軟件的轉換器功能將元數(shù)據(jù)轉換成CiteSpace可識別的數(shù)據(jù)。第三步,設定參數(shù)為“關鍵詞”,相關條件為“時間從1998年1月~2021年12月”,開展關鍵詞的分析,形成知識圖譜,得出不同時期該研究的熱門主題變遷。

依據(jù)CiteSpace“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的處理,得到圖1 和表1。其中圖1 為關鍵詞時區(qū)圖(Timezone View),反映的是“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研究主題年度變遷的整體概貌,表1顯示的是高頻關鍵詞出現(xiàn)的最早年份及總頻次。

圖1 1998~2021年關鍵詞時區(qū)圖(Timezone View)

表1 1998~2021年高頻關鍵詞最早出現(xiàn)年份與總頻次

續(xù)表

立足圖1 和表1,以各個時期關鍵詞的密度為劃分依據(jù),主要將“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8—2009年),對“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二者呈現(xiàn)隔閡疏離的關系。此時研究的熱門關鍵詞為“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學術事務”“學術管理”等。由圖1 突現(xiàn)的關鍵詞及連線可知這一階段學者們對該問題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力度集中于單個關鍵詞內涵的闡述,對關鍵詞彼此之間關系的考查較少。其次,這一階段在研究偏好上,學者們更傾向于對高校“學術權力”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比如“學術事務”“學術管理”“學術權利”“學術自由”等,對“行政權力”和二者關系研究的文獻較少。同時,在這一階段后期,文獻中也出現(xiàn)了“內部治理”“大學管理”等關鍵詞,表明學者們開始立足于高校管理實際情況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2010—2014年),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相關研究百花齊放,二者呈現(xiàn)矛盾沖突的關系。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這一階段的學者們研究的關鍵詞類型多、各個關鍵詞出現(xiàn)的頻率高,且不同關鍵詞之間聯(lián)系緊密、關系復雜,可見這一時期有關“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是高等教育學界的熱門主題之一。學者們對該問題的研究出現(xiàn)了新視角,且各視角之間并非相互獨立,而是有機聯(lián)系。然而,在紛繁復雜的關鍵詞中,“行政化”“去行政化”“教授治學”“辦學自主權”等關鍵詞十分醒目,可見學者在研究時出現(xiàn)了明顯的立場,即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二者關系難以調和,高校行政化傾向嚴重,實現(xiàn)高校去行政化迫在眉睫。同時,“大學制度”“大學章程”“學術委員會”等關鍵詞的出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此時學者們在研究該問題時與國家政策、高校實際的結合比較緊密。

第三階段(2015—2021年),對二者關系進行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較以往有所下降,且文獻關鍵詞分散,二者呈現(xiàn)協(xié)調共生的關系。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學者不再糾結于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何者應該占據(jù)高校主導地位的問題,而是認為二者皆有其存在于高校的合理性和益處。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并非不可調和,適當協(xié)調可以促進高校繁榮發(fā)展。此外,“治理”一詞在這一階段出現(xiàn)頻繁,學者們傾向于將二者關系置于大學內部治理和大學制度創(chuàng)新中考慮,研究方向涉及高校服務職能、文化建設、人才培養(yǎng)、教師聘任等方方面面。

綜上,從時間維度分析學界對于“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研究的變遷,一方面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對二者關系的認識也經(jīng)歷了由疏離走向沖突再到趨于緩和的過程。這一系列的變化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的理論和實踐特征,也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反映。

四、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研究的目的維度

在研究“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目的維度上,我國學者主要從學術導向和政策導向兩個方面進行歸納并試圖得出結論。

1.學術導向研究

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厘清二者關系有助于我國高校學術領域人員權力的獲得,從而推動高校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學、直接為社會服務職能的持續(xù)發(fā)展。針對這一問題,學者們主要對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權力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教育理念方面,學者們普遍堅持高校應以培養(yǎng)人才為辦學目的。劉獻君(2014年)分析了高校決策的問題,強調了決策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人才,無論學術決策、行政決策或綜合決策,都應圍繞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理念進行[9]。此外,注重高校學術自由、倡導人文教育等也是在對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研究過程中學者們所關注的教育理念問題。

管理模式方面,在研究的初步階段學者們提倡“去行政化”,倡導“教授治校”“知識管理”等模式。隨著社會變遷和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fā)展,如今“合作共治”的高校管理模式成為了學者們的共識,如徐先鳳、畢憲順(2013年)提出了“共同治理”的大學內部治理模式[10]。

權力機制方面,學者們認為應該建立健全的創(chuàng)新型權力制衡體系,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有機耦合、良性互動。如劉獻君(2012年)從大學的組織結構和權力結構出發(fā),針對我國大學治理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提出要“建立大學內部各權力的制約機制”[11]。

綜上可見,對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不單單是權力主體間各自為政的說辭,也是學者們?yōu)楦呓虒W術理論發(fā)展和高校內部有效運行而進行的重要學術研究。

2.政策導向研究

除了基于發(fā)展學術而做的研究,學者們也為響應國家政策對高校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涉及大學章程制度、學術委員會制度和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等內容。

(1)大學章程制度。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為大學章程的制定奠定了基礎[12]。1999年12月2日教育部印發(fā)《教育部關于加強教育法制建設的意見》,提出實現(xiàn)依法治教的主張,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要提高依法管理學校的意識,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盡快制定、完善學校章程,經(jīng)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按章程依法自主辦學”[13],從此高校開始了大學章程的制定。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要加強章程建設”[14],此后大學章程成為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和大學行為的總規(guī)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指出要“提高學校自主管理能力,完善學校治理結構,繼續(xù)加強高等學校章程建設”[15],此時大學章程已進入實施階段。

大學章程作為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核心,形式上是政府與公辦高校簽署的行政契約;內容上是高校的辦學許可證和高校的運行規(guī)則;效力上則是法律的延續(xù)??偠灾?,規(guī)制大學內外部權力運行是大學章程的主要功用。

針對大學章程的制定,學者們結合政策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研究。湛中樂(2011年)以大學治理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闡述了大學章程對我國大學治理和大學發(fā)展具有的重要意義,認為大學章程是大學治理的“憲法”,也是大學自主地位的重要體現(xiàn)[16]。此外,學者們也從大學章程的歷史變遷、實施路徑和現(xiàn)實價值等方面分別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相同質量流率的情況下,最大形變γ隨微通道分支數(shù)n的增大而減小。當質量流率為1.5g/s時,微通道分支數(shù)為n =8與n=3、4、6時的最大形變相比較,分別降低0.29、0.19、0.05μm,降低幅度分別為11.9%、8.1%、2.3%。即微通道分支數(shù)由6增大到8對形變的影響相對較小。

(2)學術委員會制度。學術委員會是高校行使學術權力的專門組織機構,學術委員會制度是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法律憑證。因此,學術委員會制度建設對于協(xié)調高校內部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構建現(xiàn)代大學治理體系、提升大學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998年,《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條提出,高等學?!霸O立學術委員會”,其職責是“審議學科、專業(yè)的設置,教學、科學研究計劃方案,評定教學、科學研究成果等有關學術事項”[17],這一規(guī)定從法律上第一次確立了學術委員會的獨立地位。2010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充分發(fā)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14],學術委員會制度得到廣泛認可。而到了2014年1月,教育部正式頒布《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規(guī)程》,其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制訂是為了“促進高等學校規(guī)范和加強學術委員會建設,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保障學術委員會在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中有效發(fā)揮作用”[18],這意味著我國高校學術委員會制度創(chuàng)新不再簡單停留在理念和設計階段,而是真正邁入實踐與建設的新時代。

學者們結合政策與實際,對“學術委員會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湛中樂、王春蕾(2016年)將學術委員會制度置于大學治理的背景下,指出學術委員會制度對大學治理改革和發(fā)展的意義所在[19]。另外,學者也從學術委員會中學術權力的行使、學術委員會中教授的作用以及學術委員會制度的現(xiàn)實困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3)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經(jīng)過反復探索與實踐而形成的我國高等學校的根本領導體制,是構建中國特色現(xiàn)代大學制度和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的核心內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中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49—1977年。1961年,中共中央印發(fā)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指出“高等學校的領導制度,是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此時,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初步確立。

第二階段為1978—1990年。198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由校長主持的,人數(shù)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審議機構”[12];1989年8月,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高校的領導體制應該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第三階段為1990年至今。1990年7月,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通知》中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領導體制再次得到強調;到了2014年10月15日頒布的《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中,中共中央進一步明確了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領導體制,要求各地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嚴格執(zhí)行[20]。至此,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成為我國大學管理的基本制度。

學者們在對該制度進行研究時主要集中在高校管理這一宏觀層面。江茂森、張國鏞(2019年)基于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對高校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探析[21]。此外,學者們也從高校的管理運行機制、高校組織結構改革、中國高校轉型等多角度對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進行研究。

五、理性反思與研究展望

1.理性反思

總結以上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該研究經(jīng)歷了從二者概念孤立的研究到二者關系對立的研究再到二者關系協(xié)調的研究三個階段,研究成果豐富、質量優(yōu)良。然而,在長達20 多年的研究進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值得我們反思與改進。

首先,研究結論中出現(xiàn)過分“隨大流”的現(xiàn)象。在具體的研究階段有熱門的研究主題是正?,F(xiàn)象,然而,在研究中“觀點幾乎一致”卻不夠合理。因此,在將來的研究中學者需秉持創(chuàng)新意識,對同一問題做多視角的分析,避免對主流觀點產(chǎn)生依賴。同時,與“熱門”研究方向同在的“冷門”方向也需給予一定的“熱度”和“關照”,避免堤潰蟻穴。

其次,對研究歷程“集大成”的文獻較少??v觀有關“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文獻,對每一階段學者的研究進行總結與反思的文獻較少,不少文獻中出現(xiàn)老生常談的現(xiàn)象,這既是對可資利用的高質量知識資源造成的浪費,也阻礙了進一步研究的開展。因此,開展階段性總結與反思對該研究的持續(xù)進展非常有必要。

最后,研究問題中出現(xiàn)“滾雪球”現(xiàn)象。在社會實際或政策等的驅使下,學者們經(jīng)常尚未徹底解決一個問題便“半路出家”投入到下一個研究方向中去,使得問題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變得更加復雜棘手。此狀況產(chǎn)生的原因固然復雜,但對每一階段的研究進行“釜底抽薪式”的探索顯然更有利于迎接并解決接踵而來的新問題。

2.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總結與反思,未來關于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將會有更多新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將更多地置于高校內部治理之中。經(jīng)過二十多年來學者們鍥而不舍地研究,二者關系的研究成果已相對成熟,但隨著高等教育的自身發(fā)展和市場經(jīng)濟等外部因素的介入,高校中出現(xiàn)了多方嶄新的權力,不同的權力對高校治理均造成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也應置于新的背景下,置于不斷更新的高校治理環(huán)境中,并使高校治理這個方興未艾的研究領域不斷趨于成熟與系統(tǒng)。

其二,對二者關系的研究將更直接緊密地與國家政策法規(guī)相聯(lián)系。無論我國還是西方,國家政策始終是影響二者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每當新的政策頒布時,都是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研究最受學者們重視的時期,此時的研究成果最為豐富、質量亦相對更高。因此,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研究在未來將對新的國家政策更為敏感。同時,我們期望兩者關系的研究將會影響國家新政策的出臺,也會促使大學內部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有關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的內容趨于科學而有序。

其三,對二者關系的理論研究將重視“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雖然以往學者的研究深刻而理想化,但受到條件的限制,在實踐上難以很好落實。如今,隨著國家政策對高等教育的傾斜,隨著經(jīng)濟、文化以及人民對高等教育的支持,高等教育發(fā)展迅速進入了普及化階段,這對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理論研究提供了更加優(yōu)良的條件,創(chuàng)造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因此,學者們未來可在借鑒國外優(yōu)秀案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歷史背景和當代社會實際,將高校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系的理論研究落實到高校治理實踐之中,在實踐中檢驗權力關系的合理性,并在探索和實踐中完善理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