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
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抽象化、立體化、復雜化的思維特點,課堂中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與數學邏輯,將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與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結合與應用,從而有效解決數學難題。而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勇于研究,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現階段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結合,不斷尋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從而開拓學生的課堂視野,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構建;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0-
引言
小學數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其教學質量備受關注。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環(huán)境已發(fā)生變化,因此我們要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沿襲傳統(tǒng)教學思路,缺乏對當前教育環(huán)境的考慮,難以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為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我們應加強對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小學的一些數學教師受制于傳統(tǒng)數學教學思想的影響,采取的教學方式單調劃一,學生無法從教師的教學中感受到樂趣,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數學教師堅持“唯分數論”,僅僅依照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學生,這樣的評價顯然具有片面性,對于學生來說這種評價模式也并不公平。再者,教師課堂上教學的工具仍然是書本、黑板和粉筆,很少采取新式的教學模式,這些陳舊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很難在這種傳統(tǒng)式的課堂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也不利于學生對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學生評價有待完善
基于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型人才的相關要求,以提高學生知識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作為數學教育的總體目標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然而,從實際來看,很多教師依舊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不僅教學過程過于功利化,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班級成績攀比現象,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識與競爭意識,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此外,在教育過程中,一些教師尚未針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構建完善的培養(yǎng)體系,且由于缺乏對于分層教育思維的實踐應用,導致一些落后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自信,最終影響全體學生的同步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基于不同學生設置恰當的評價手段,是保障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所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措施
(一)強化實踐教學
數學是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學科,單純的理論講解,很多時候并不能獲得理想教學效果,學生也無法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強化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固、應用數學知識,鍛煉數學實踐能力。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修建沙池。在實踐中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計算和測量,決定修建沙池的長、寬、深,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課程的適當引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信息技術,促進知識生成
數學知識抽象、枯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出現理解方面的困難是在所難免的。為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以便克服數學教學中的難點。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將教材中的難點具體化、形象化,還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增添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結構特征,以及其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動態(tài)演示它們的正面和側面展開圖。這樣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就能高效率地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理論知識,并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
(三)拓寬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在現代創(chuàng)新實踐型人才培養(yǎng)思想指導下,從小學開始對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意識進行啟發(fā),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發(fā)展趨勢。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學習和研究知識內容新的講解方式,并教授給學生學習的新方式,使學生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和新教法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首先,基于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不重視數學歷史和數學思想的情況,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數學家頭腦風暴的歷史故事,不僅可以將數學家較強的理性思維特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同時也能在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概念之由來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和數學科學態(tài)度。其次,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生活中數學元素,拉近小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能夠在多彩的生活中發(fā)掘數學知識的樂趣,從而改變小學生對數學的刻板印象。
(四)通過小組討論,探索數學奧秘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小組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可以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吸收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和經驗,以此來促進自身的智力和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問題情境助力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分組,探討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最終得出統(tǒng)一答案,并且向其他同學分享。此外,在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設定具有針對性的數學話題,讓學生與小組內的成員一起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要在其中融入一些創(chuàng)新元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數學體驗,幫助小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同時,學生自身也要具備強烈的數學學習意識,通過具體的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增強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教師發(fā)揮合力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宋丙春.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3).
[2]姜春富.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措施[J].考試周刊,2020(08).
[3]楊健.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