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贏 鄒向燕
摘 要:目前,大語文觀是近年來語文教育領域所推崇的一種新型教育理念。高中語文屬于高考中的重點科目,也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為此,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學方式方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本文首先論述了大語文觀的概念與意義,然后就大語文觀思想下的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期進一步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大語文觀;教學策略
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因此,基于高考的影響語文教師往往更注重應考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對此,近年來教育界提出了“大語文觀”的理念,將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著眼于整體教育,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大語文觀”的概念
中國知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他認為,生活決定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與之對應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時,先生提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教育與生活屬于同一過程,生活中有著大量的教育。為此,我們需要把二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方能發(fā)揮出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觀與大語文觀不謀而合[2]。所謂“大語文”就是“大語文教育”,是由已故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所提出的一種語文教育新理念。語文教學應該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延伸至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3]。同時,將語文教學與語文能力、語文素養(yǎng)等教育相結合,使每位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宏大的語文育人目標?;凇按笳Z文觀”,任何事物都可作為語文教學的素材,任何事物也可為語文教育服務。這增強了語文教育的寬泛性,也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樹立“大語文觀”的意義
(一)推動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
“大語文觀”其實是素質(zhì)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實質(zhì)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縮小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間的距離,并融入德育教育,重視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包括興趣、意志、動機、習慣等因素,特別要重視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新課改后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然而因為高考的影響,很多教師仍采用的是應試教育的老一套,只注重考點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種狹隘的教育理念制約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構建“大語文觀”的目的正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三、基于“大語文觀”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轉變觀念,構建“大語文觀”
為開展好“大語文觀”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語文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建立起“大語文觀”。這是開展好“大語文觀”教學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師需對唯分數(shù)論這種功利思想進行深刻反思與剖析,深刻領悟“大語文觀”的內(nèi)涵。此處的“大”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教學的否定,而是強調(diào)要從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根本要求、語文能力形成的特點出發(fā)開展教學[4]。這正是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次正本清源,也是對語文教學渠道的一種拓展,更是語文生活化觀念的轉變??v觀近年來高考語文試卷可知,實用類文本信息更多,而且學科跨度大、綜合性強。若學生單純依靠課本與做題,知識的廣度不易達到,難以從實質(zhì)上提高答題能力。為此,語文教師應跳出教材,鼓勵學生多留意生活,關注社會熱點,拓寬閱讀面,從而增加知識的寬度。這樣學生的視野才會逐漸開闊,思維也會逐漸活躍。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高中生面臨著考學的壓力,教師在具體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基于“大語文”視角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結合新高考形式加強學生教學引導,以貼近學生實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征加強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全面分析和判斷學生的心理特征,基于高中生興趣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景,以問題引導式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例如,教師在教學《論語》一文時,教師制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旨在通過本文的學習,強化高中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并在情景理解下,更好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扎實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德育觀,教師在PPT中給出出自于《論語》的一句話:“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并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的展開探究,啟發(fā)學生思考,強化學生的交流認知,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確保學生認識到小組探究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討論學習過程中相互學習、優(yōu)勢互補,不斷完善自我,并從中感悟語文學科中潛藏的奧秘。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方式,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師教學難度,順利推進教學進度,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高中生“大語文”觀念,促使高中生在語文課堂基本活動中,積累學習經(jīng)驗,掌握語文學科學習技巧,更好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提高應試能力。
(二)強調(diào)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形式
根據(jù)“大語文觀”的指導思想,語文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語文學習。語文教師可選取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jié)目,組織學生觀看,感知漢語的魅力,體驗語文文化之美。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語文課堂,通過微課開展翻轉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活動。語文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與組織者,明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可多組織一些朗誦會、辯論比賽、主題演講比賽等,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一些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充分表現(xiàn)學生的聰明才智。當然,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并非隨意的,必須將教學大綱作為重要指導方針,以此為基礎并結合班上學生的學情開展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防止進入誤區(qū),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屬于高中語文中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提升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渠道。教師應基于“大語文觀”的理念,并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向其推薦一些優(yōu)秀書籍,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領悟閱讀之美。這方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使其在閱讀中逐漸成長。另外,可組織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如閱讀競賽、辯論活動等以強化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其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逐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增加閱讀的積極性。根據(jù)“大語文觀”理念,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對學生表達的觀點給予肯定,并加以適當?shù)囊龑В蛊浣⑵鹫_的價值觀。比如,在推薦學生閱讀《雷雨》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征,分析這些人物表象下所隱藏的內(nèi)涵與價值。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自主分析小說中兩個家庭,八個人物的恩怨情仇。教師鼓勵學生抽空讀完這部小說,就節(jié)選的章節(jié)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回答。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就會獲得更多的收獲。針對高中階段學生學業(yè)緊張的現(xiàn)狀,教師可適當減少課外作業(yè),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后閱讀時間。一般兩周檢查一次讀書筆記與書評,組織讀書交流活動,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另外,教師可鼓勵學生多寫作,自主投稿,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大語文”教學觀念指導下,更加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確保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豐富高中生的閱讀視野,在課堂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以及學生個性特征,加強閱讀教學拓展,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課外書籍,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扎實自身的文字、語言功底,教師可推薦文學類、歷史類書籍,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并實際運用到日后的寫作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課外閱讀量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高中生寫作能力取得了顯著性的提升,以讀促寫,更好提升了學生寫作能力,主題更加新穎有趣,切實提高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注重課內(nèi)外實踐活動的開展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觀點中包括“社會即學?!钡睦碚摗UZ文不僅僅是一種交際工具,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在生活中有著很大的用處。通過聽說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建立起“生活是語文大課堂”的觀念[5]。然而高中階段因為課業(yè)繁重,教師極少會組織實踐活動。因為學習時間緊張,教師還需留出充裕的時間供學生復習。因此,很多教師都不愿拿時間開展實踐活動。其實,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更徹底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其學習效率,增加學習動力。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舒緩學習的緊張壓力,使身心得到調(diào)整,更好地參與到下一步學習活動中。那么,在校園內(nèi)語文教師可組織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使其按照個人的想法去參加活動。在課后或節(jié)假日期間教師可鼓勵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使學生更好地去感受語文與我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比如,就時下社會的熱點問題、高中生成長中的煩惱等為主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問卷調(diào)查,剖析問題成因與解決對策等。盡管學生研究的結論可能不是很成熟,但這有助于鍛煉他們解決問題能力與溝通能力。另外,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實踐過程中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使學生細細去體味這些活動中的語文知識。盡管比較費時間,但對學生來說卻大有裨益,既能讓學生看到語文的魅力所在,更深刻地了解相關語文知識,也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看到學習語文的意義所在。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觀”教學理念,充分領悟“大語文觀”思想的內(nèi)涵與要求所在,圍繞教學大綱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大語文觀”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出高效、生動的語文課堂,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郭祥圣.語文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嘗試[J].教學與管理,2010,(11):265-265.
[2]董旭午.“生活化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22):362-363.
[3]諶敏.高中語文應樹立大語文觀[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5):35-35.
[4]張尊華.確立大語文意識創(chuàng)設大語文情景———開拓高中語文教學新思路[J].語數(shù)外學習,2012,(4):6-6.
[5]劉勝武.激活學生樂學語文的內(nèi)驅力——生活化語文教學理念淺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34):192-192.
作者簡介:郭立贏 (1978年12月 )男,籍貫:山東青州人,漢族,現(xiàn)職稱: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