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軍
新版思政教材結合正文內容,配備了許多的活動設計、相關鏈接、諺語、名人名言等,一改過去的單調、枯燥無味,更富于樂趣,更有利于學生樂學和優(yōu)秀品德的養(yǎng)成,但是僅僅依靠教材中的有限內容是有局限性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有必要在實際教學中穿插一些趣味小故事,切實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結合教學實際,我淺顯地談談趣味小故事在教學中的運用。
故事一: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的品德
東漢時期的黃香,是歷史上“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了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父親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營造一種歡樂氣氛,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學生知道 “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生活中,子女應理解體諒父母,盡其所能給予物質、精神上的幫助和關心,不應嫌棄或拒絕幫助父母。我在八(2)班學生中做了調查(見表一)。
從調查結果看,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做到孝敬父母的,認識到孝敬父母不是長大以后的事情,而是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飲水思源,感恩父母,這是新時代學生的責任。唯有如此,才會使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更融洽,家庭更溫馨、和諧、美麗,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有更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這也是我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
故事二:培養(yǎng)學生寬容的美德
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p>
在教學中,小故事是很有吸引力的。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上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把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違犯寺規(guī)越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p>
可以想象,當聽到老禪師的話語后,徒弟的心情是怎樣的,在這種無聲的寬容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這個故事反映了老禪師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在教學中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這一點,還要理解到寬容是有原則的,不是盲目的,寬容不等于遷就。寬容是要尊重和體諒他人的感受,寬厚待人,與人為善,對待別人的錯誤要以寬容去感化他人,使其改過,但絕不是在原則上讓步。同時,不能把寬容自己和寬容他人對立起來,承認“人無完人”,容許自己犯錯誤,給自己留下改過的機會,也給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所以寬容他人的同時也要寬容自己。通過這個故事的講述最終讓學生懂得:寬容是人必備的道德品質,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故事三: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品德
陶行知語:“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在八(5)班學生中進行了誠實守信狀況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是誠實守信的,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少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誠實、不守信的現象。這說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誠信教育)非常必要。緊接著我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士兵不善于長跑,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并且是第一個到達終點的人。又過了幾個小時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這個士兵贏得了勝利,都覺得奇怪,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這是一個講誠信的典型故事,我再結合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調查結果,讓學生深深懂得,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不講誠信的人可以騙人一時,不能騙人一世,一旦被識破,他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我們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認真面對,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生活是點點滴滴的小事構成的,誠信做人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
故事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痹谒颊n教學中,我在理論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寓理于情。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愛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它總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歷史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并提出新的要求。對于愛國主義這一知識,教材也有列舉相關例子,但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熱愛祖國情感的培養(yǎng),我講述了一則“撒尿小孩”的故事:在比利時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期間,戰(zhàn)敗的西班牙入侵者在逃離該市之際,點燃了通往市政廳地下火藥庫的導火索,企圖將市中心夷為平地。當時一個名叫于廉的小男孩發(fā)現正在燃燒的導火索,急中生智,立刻撒尿將導火索澆滅,使該市幸免于難,但小于廉卻中彈身亡。
引入“撒尿小孩”的故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愛國其實不需要理由,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人人都有報國之志,何愁我們的祖國不會強大?通過趣味小故事的穿插,不僅錘煉了學生的品德修為,也豐富和傳承了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民族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
教學設計中,穿插孝敬父母、學會寬容、誠實守信、愛國主義等體現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趣味小故事,不僅豐富了思政課堂,提高了教學質量,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青少年要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yǎng),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勇擔歷史責任,放眼未來,高舉旗幟,與祖國共同成長!
責任編輯/楊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