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歷史上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利用詩詞進行創(chuàng)作時,很多都是表達自身的悲愁情緒,這種情緒主要包括了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自身身世悲慘、仕途失意、懷念家鄉(xiāng)等內(nèi)容,有的還表達了自身寄情山水、力求尋求自由解脫,然而這樣一來悲愁情緒會顯得更加濃郁。本文主要從柳永的生平以及生活的時代背景入手,對柳永詩詞當中蘊含的悲愁情懷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 柳永;詩詞;悲愁情懷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6-0006-02
一、引言
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用來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主要方式,從古至今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學(xué)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表達情感為主要目的。
宋代詩詞創(chuàng)作的主流主要還是以豪放派詩詞為主,但是絕大多數(shù)豪放派詩詞乃至其他內(nèi)容的詩詞也會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涼情緒,整篇詩詞都會籠罩在作者的憂思當中。
很多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對國家的前途、百姓的生活表達深深的擔憂,而且也閱盡了人間的百態(tài),因此他們的內(nèi)心既會對廟堂失望,又對百姓的不幸遭遇抱有同情與無奈,最終凝結(jié)成為自身理想與現(xiàn)實殘酷格格不入的矛盾。
柳永作為我國古代詞人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自身的經(jīng)歷大體如此。柳永出生于官宦世家,一生都盼望著能夠在仕途中報效國家,造福百姓。然而,現(xiàn)實與夢想出現(xiàn)了較大的出入,從作品中基本可以看出,很多詩句都表達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夢想無法實現(xiàn)的無奈。
另外,柳永在寫作的過程中,還表達了自身對命運無常、愛情消逝的無奈,這些為他的人生增添了陰影,但卻為古代文學(xué)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對柳永詩詞中悲愁情懷的全面探析
(一)生命
詩詞中常見的悲愁情懷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生命的探究。自古至今,關(guān)于生命的探究均可讓人心靈深處出現(xiàn)困擾,而關(guān)于生命的探究,同樣存在于柳永所著的詩詞內(nèi)。時光易逝,歲月如梭,身為一個詩人,柳永自身所具備的敏感情思當中往往會夾雜著人生如寄的悲哀,浩瀚的宇宙,會牽引出他關(guān)于人生短促以及個體渺小的慨嘆,同時也會對宇宙天地所蘊含的偉大以及永恒有所感慨。眨眼即飛逝無蹤的時間,也使得他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朝著悲春傷秋過渡。
此類悲緒,一方面將詩人在自然更迭方面所產(chǎn)生的悲愁呈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也把他關(guān)于人生際遇方面的悲愁展露無遺。人生苦短,無論是日?,嵤?,抑或是生離死別,均讓柳永的思緒上下起伏,故而其詩詞便會將凄苦二字凸顯得淋漓盡致。
在《滿江紅·暮雨初收》中,所呈現(xiàn)的情感思緒便是歷經(jīng)長時間的宦游生涯,柳永滿心疲憊,有歸隱山林之意。四處飄零的生活讓柳永嘗盡人世冷暖,無論是宴會上的推杯換盞,還是青樓之中的鶯歌燕舞,均無法消解內(nèi)心深處所衍生出來的悲愁以及空虛。這個時候,于柳永而言最佳的選擇便是寄情山水,此種思緒在“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中盡顯。
另外,柳永對生命的感嘆,最著名的一首詞《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應(yīng)該最能體現(xiàn)。這首詞是柳永晚年的作品。作品中的詞句“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可以看出柳永在即將消散的春景中感受到了孤單凄涼之感,這種感覺源自對自己一事無成虛度光陰的惆悵,也來自自身已然年邁對生命的消逝的無奈。
而下闕中,“擬把疏狂圖一醉”更是柳永想像少年一樣放浪不羈,不受拘束的期盼,這是其內(nèi)心想排遣抑郁,忘卻憂愁的渴望。
然而,從“強樂還無味”中又能體會到柳永感嘆自己年老,就算放浪不羈勉強尋歡作樂,也沒有任何味道了。
最后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則是柳永對自己一生的定論,其認為自己對過去的生活無怨無悔,這是他對生命的執(zhí)著追求,至死也不會后悔。
(二)愛情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愛情留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動人詩篇。身為婉約派的詞人,柳永關(guān)于愛情的悲愁,更是亙古難有。他的所有詞作中,對愛情并無太多歡愉的描述,主要的情緒都是悲傷以及憂愁。
關(guān)于愛情詩別離的描述,也是柳永極為擅長的,其中《雨霖鈴》這一大家耳熟能詳?shù)淖髌穬?nèi),便有“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之句,這一幕描寫了詩人跟自己所愛之人于碼頭分別之際的場景,淅淅瀝瀝的雨水剛剛停下,可是存在于柳永內(nèi)心深處的哀婉情絲,并未伴隨雨水一同停歇,反而在思緒中肆虐開來。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不管如何不舍,依舊還是要分別,縱使心中有萬千思緒,也只能依托酒水來進行表述。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牽著愛人的纖纖素手,相對而視,卻是淚眼婆娑,胸中縱有千言萬語,卻不知怎么表述,唯有讓這些思緒跟隨著千里煙波以及如詩人內(nèi)心一般沉重的暮靄,共同消逝于天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當對悲愁以及離別進行書寫時,通常都會借秋季來抒情,而處于這種背景之下,詩人更是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離別的慨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酒醒之后,我會在什么地方?可能就在楊柳岸邊,能夠陪伴詩人的,唯有天上的殘月以及充斥著蕭索離別之意的秋風。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一別,不知何日何時才能再見,所謂的良辰美景,不過是鏡花水月,即便心中思緒萬千,卻再沒有能夠傾訴的對象了。
這首詞將柳永自身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其中,使數(shù)不盡的凄涼以及悲傷躍然紙上。
(三)理想
在柳永生活的北宋時期,當時的思想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倡導(dǎo)“達則兼濟天下”“學(xué)而優(yōu)則仕”,因此當時的文人無不以入仕匡扶天下為己任,力求建功立業(yè)青史揚名。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與文人墨客的想法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歷史上,那些才華橫溢的文人在仕途中屢遭不順的案例比比皆是,無論是唐朝的李白、杜甫,還是宋朝的蘇軾等人,都逃脫不了官場失意的命運,根本原因就在于文人沉溺于詩詞中,既恃才傲物,也很難真正看透官場的黑暗。柳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鶴沖天》這首詞被皇帝憎惡,仕途極其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自身內(nèi)心的主觀愿望與現(xiàn)實存在強烈的矛盾,使其擁有滿腹牢騷與悲憤。
然而,柳永在年輕的時候,盡管仕途失意,但內(nèi)心依舊希望有人可以舉薦自己成就功名大業(yè)?!锻3薄|南形勝》同樣是柳永的千古名篇,這首詞描繪了杭州的富饒與美麗。其寫作的背景是柳永拜訪老友孫何,當時孫何擔任兩浙轉(zhuǎn)運使,柳永只是一介布衣,為了見到孫何便寫下這篇名篇,并囑咐當時的歌女在宴會時只唱這首詞,以求吸引孫何的注意以便能夠欣賞自己,并推薦自己進入仕途,由此可見,柳永當時還對仕途抱有希望,為國報效的理想仍在。
然而遺憾的是,孫何并沒有舉薦柳永,柳永進入仕途的理想終究破滅,只留下了三秋桂子與十里荷花。
為了擺脫現(xiàn)實中的黑暗,柳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便是沉淪于社會底層,流連于各種舞榭歌臺,希望能夠找到有效的方式來排遣自身的抑郁,然而這種流連于酒肆舞臺的方式只會使自己更加憂愁。
柳永的《少年游》一詞描寫道:“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騎著瘦馬緩緩漫步在長安城邊殘舊的小路上,柳樹上滿是知了的叫聲,夕陽西下田野上秋風呼嘯,高舉雙眼望向遠方只能夠看到天幕向四邊垂下,云朵已四散飄去難覓蹤影,以前的期待何時能夠?qū)崿F(xiàn)?
從詞中可以看出,柳永四處游玩的興趣已逐步消散,以前陪伴他的朋友也散落天涯,理想依然無法實現(xiàn)的無奈在詞中顯而易見地彰顯出來,使整首詞彌漫著悲傷的情緒。
特別是柳永到了晚年的時候,只能夠默默回憶著一生的遭遇,最終感嘆一句“不似少年時”。
三、結(jié)論
柳永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者受到了無數(shù)文學(xué)家的研究,這些文學(xué)家的研究角度存在差距,因此結(jié)論自然而然各不相同。但結(jié)合柳永的生平看,其自身已然定下了較為清晰的“失意詞人”形象,本文以“失意詞人”形象為基礎(chǔ),試圖從理想的幻滅、愛情的分別中討論柳永詞作中的悲愁情緒,以此對柳永的作品進行分析探索。
研究詩詞作品常常需要與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柳永詞作題材前后落差如此之大,明顯可以看出其創(chuàng)作是有明確情感、經(jīng)歷分期的,因此還需要有更多的與柳永相關(guān)的史料才能對其進行佐證。
參考文獻:
[1]崔北湖.如何在語文教學(xué)中確定恰當?shù)慕虒W(xué)內(nèi)容——以《雨霖鈴》教學(xué)為例[J].中小學(xué)課堂教學(xué)研究,2018,(11).
[2]王兆鵬.北宋詞壇“偶像”柳三變[J].古典文學(xué)知識,2005,(02).
[3]劉敏.柳永俗詞之“俗而不同”[J].克拉瑪依學(xué)刊,2018,(02).
[4]鄭翰琳.從柳永詩詞看士人入世[J].北方文學(xué),2018,(02).
[5]李岸.論柳永詞“俗”的表現(xiàn)[J].白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7,(05).
作者簡介:
唐日晨,女,廣西平果人,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