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靜,張斌超,曾 玉,黃思濃,程媛媛,龍 焙
(江西理工大學土木與測繪工程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自養(yǎng)硝化顆粒污泥(autotrophic nitrifying granular sludge, ANGS)是以慢速增長的硝化菌為主要優(yōu)勢菌的生物聚集體,是一種特殊的好氧顆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它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高耐毒和優(yōu)異的硝化性能等特點[1-2],為無機高氨氮廢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種新選擇。Liu等[3]的研究表明,富集了硝化細菌的AGS往往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雖然ANGS可實現(xiàn)良好的氨氮去除效果,顯著降低運行成本,但ANGS反應器亦有閑置或檢修過程,運行狀態(tài)的改變無疑會對ANGS的穩(wěn)定性造成負面沖擊。
目前,AGS的儲存及恢復研究以異養(yǎng)AGS為主,包括原位儲存[4-7]及異位儲存[8-11]。原位儲存將AGS直接儲存在停運或閑置的反應容器中;而異位儲存則是將AGS儲存在特定容器中,一般需要進行預處理,依據(jù)儲存方式可分為干式儲存[12-15]和濕式儲存[16-19]。張立楠等[16]觀察到,濕式儲存31 d的AGS結構松散,且出現(xiàn)污泥上浮現(xiàn)象,比耗氧速率(SOUR)下降了67.6%;張斌超等[17]發(fā)現(xiàn),儲存1年的AGS的SOUR為0。趙玨等[18]將濕式儲存AGS接種到反應器中,經(jīng)過12 d實現(xiàn)穩(wěn)定性的恢復;陳垚等[19]將低溫儲存的AGS在1個月實現(xiàn)了穩(wěn)定性的恢復。濕式儲存由于存在氣、液、固三相之間物質(zhì)遷移轉化,使AGS難以維持穩(wěn)定的三維結構和理化性質(zhì)。為實現(xiàn)AGS的有效保存,一些研究者探索了干式儲存AGS的效果。張立楠等[20]、張斌超等[17]和趙玨等[21]發(fā)現(xiàn),應用瓊脂包埋法能較好地維持AGS的形態(tài)及沉降性能。趙玨等[21]將瓊脂包埋的AGS重新曝氣后,在22 d實現(xiàn)了AGS穩(wěn)定性的恢復。為了實現(xiàn)更簡單快捷的AGS保存,一些研究者探索了原位儲存AGS的效果。Zhang等[4]發(fā)現(xiàn),閑置60 d的AGS由黃褐色變成了黑褐色, SOUR下降了74%。劉宏波等[5]發(fā)現(xiàn),冬季閑置49 d的AGS出現(xiàn)了解體和破碎。以上研究表明,原位儲存AGS的效果并不理想。與異養(yǎng)AGS相比,ANGS內(nèi)富集了大量慢速生長的硝化細菌,在穩(wěn)定性維持方面更具優(yōu)勢[22],遺憾的是,目前對ANGS進行常溫原位儲存的研究還較少,具體儲存和恢復效果還有待研究。
ANGS優(yōu)異的硝化性能使其具有較好的應用潛力,若能實現(xiàn)ANGS的原位儲存及快速恢復,則有可能將損失降至最低。受新冠疫情影響,實驗室內(nèi)ANGS反應器閑置長達4個月,本研究考察了ANGS的恢復效果,旨在為長期閑置的ANGS反應器的快速恢復提供技術支持。
待反應器內(nèi)混合液完全沉降后,排去上清液(換水率為60%),將ANGS原位儲存于實驗室內(nèi)的SBR中(有效容積為120.5 L,內(nèi)徑為29.2 cm,有效水深為180 cm)。用于儲存的ANGS的MLSS為3 950 mg/L,平均粒徑為1.6 mm,氨氮去除率在90%以上。該反應器在儲存前的反應周期為6 h(每天4個周期),其中包括:進水(5 min)、3次曝氣(58 min)與3次厭氧反應(58 min)交替運行、沉降(5 min)、排水(5 min)。進水氨氮、TP分別為100 mg/L和3 mg/L,對應的氨氮容積負荷為0.40 kg/(m3·d)。
(1)運行裝置
ANGS的恢復在原SBR中進行,運行周期6 h(每天4個周期),其中,反應順序為進水7 min、曝氣反應113 min、厭氧反應114 min、曝氣反應113 min、沉降6 min、排水7 min。后期沉降時間逐步縮短到3 min,同時,延長第一個曝氣反應時長到116 min。設置3臺電磁式空氣泵曝氣,將曝氣頭置于反應器底部,表觀上升流速為1.25 m/s,水溫在25~32 ℃。
(2)模擬廢水
參照龍焙等[23]推薦的配方,進水為無機高氨氮廢水,包括無機碳源、氮源、磷源和金屬元素,其余常量元素有Ca、Mg、Fe等,另投加Co、Cu、Mn等微量元素。前1~25 d進水氨氮=100 mg/L,進水TP=3 mg/L,氨氮容積負荷為0.30 kg/(m3·d);第25~35 d進水氨氮為前25 d的1.2倍;第35~48 d進水氨氮為前25 d的1.2~1.4倍。為維持氨氧化細菌的氨氧化性能,需補充堿度,前8 d投加NaHCO3為255.3 mg/L,即補充堿度為3.0 mmol/L,反應前后pH值由8.2降至6.3;此后增投至383.46 mg/L,即補充堿度為4.5 mmol/L,反應前后pH值由8.7降至6.3。
(3)外源硝化細菌
(1)
(2)
CMLSS——污泥濃度,mg/L;
t——反應時間,h。
與瓊脂包埋等較復雜的儲存方法相比[17,21],原位儲存ANGS保持了完整的顆粒結構。儲存后的ANGS內(nèi)核呈黑色(圖1),與Zhu等[7]觀察的現(xiàn)象相似,原因是儲存期間,微生物內(nèi)源呼吸釋放了硫化物等黑色固體物質(zhì)。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長,黑色內(nèi)核逐漸消失?;謴瓦^程中觀察到顆粒先破碎成了半球片狀,顏色變成了淺黃色;隨后逐漸恢復圓形,顏色變深;到48 d,顆粒恢復為飽滿的形態(tài),呈不規(guī)則球形。
圖1 恢復過程中ANGS的形態(tài)變化Fig.1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NGS during Recovery Process
(1)沉降性能
如圖2(a)所示,恢復期間SVI整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第30 d后穩(wěn)定在25 mL/g左右,SV30/SV5則始終大于0.9,表明ANGS在儲存與恢復期間保持了較好的沉降性能,顆粒結構密實。
圖2 恢復過程中ANGS理化特性變化 (a)沉降性能;(b)MLSS;(c)SOUR;(d)EPS;(e)平均粒徑與顆?;?;(f)粒徑分布Fig.2 Variations in ANGS Properties during Recovery Process (a) Sedimentation Performance; (b) MLSS; (c) SOUR; (d) EPS; (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Granulation Rate; (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2)MLSS與MLVSS
如圖2(b)所示,恢復過程中MLSS為2 700~4 000 mg/L,35 d后穩(wěn)定在3 800 mg/L,推測其波動的原因是顆粒破碎使一部分小碎片隨水流排出反應器,使污泥量下降。同時,ANGS在重新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生長基質(zhì)后,開始大量繁殖使得污泥量上升。兩種機制作用下,最終MLSS增長至3 800 mg/L,與儲存前(3 950 mg/L)接近。MLVSS/MLSS始終維持在0.95以上,表明顆粒污泥中的活性成分很高。
(3)SOUR
如圖2(c)所示,恢復時ANGS的SOUR呈上升趨勢[4.5~17.8 mg O2/(g MLVSS·h) ],最后維持在12.0 mg O2/(g MLVSS·h),說明系統(tǒng)中硝化菌的數(shù)量增多。NOB/AOB整體呈上升趨勢,最后維持在2.3左右,表明ANGS內(nèi)部的亞硝酸鹽氧化菌的活性比氨氧化菌更強,競爭中占據(jù)優(yōu)勢。
(4)EPS
如圖2(d)所示,儲存后的EPS總量[45 mg/(g MLSS)]為儲存前[30 mg/(g MLSS)]的1.5倍,與高景峰等[14]觀察到的現(xiàn)象類似,細胞分泌EPS來抵制饑餓環(huán)境,這也是ANGS經(jīng)過儲存保持結構穩(wěn)定、迅速恢復的重要原因?;謴瓦^程中,總EPS的變化趨勢是先上升后下降,在10 d左右的時間達到最大值[50 mg/(g MLSS)],推測其原因是微生物在重新獲得營養(yǎng)后增殖,EPS分泌量增大,促進相互凝聚[28-29]。PN/PS為0.01~0.97,最后維持在0.63左右,PS含量始終大于PN含量,說明PS在維持細胞的穩(wěn)定性結構上起主要作用[30]。
(5)顆?;屎推骄?/p>
如圖2(e)所示,ANGS的平均粒徑長期維持在0.9 mm左右,顆粒在恢復過程經(jīng)歷了先破碎成半球狀后恢復球形的過程,推測粒徑保持穩(wěn)定的原因是破碎的都是粒徑大于1.4 mm的大顆粒,與此同時,小顆粒也在不斷生長。顆粒化率保持在80%以上,其原因是半球狀碎片粒徑也較大,大多數(shù)粒徑大于0.3 mm,較大粒徑的碎片為顆粒提供了重新凝聚的結核,縮短了重新聚集的時間。粒徑與其他研究者培養(yǎng)的ANGS相近(0.8~1.3 mm)[31-33],但自養(yǎng)顆粒相比異養(yǎng)AGS粒徑更小(0.5~2.0 mm)[34-35]。
(6)粒徑分布
如圖2(f)所示,恢復過程中絮狀污泥(<0.3 mm)、粒徑在0.3~0.45、0.45~0.6 mm的ANGS占比變化不大,一般在10%以下;粒徑在0.6~1.0 mm的ANGS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30%~47%);粒徑大于1.4 mm的ANGS數(shù)量在前13 d下降(由24%降至8%),后期穩(wěn)定(8%~10%)。推測是由于ANGS經(jīng)歷了破碎重新顆粒化。后期污泥重新顆?;?,恢復球形之后,粒徑主要分布在0.6~1.0 mm和1.0~1.4 mm。
圖3 脫氮效果 (a) 出水四態(tài)氮;(b) 出水TIN及其去除率;(c) 第10 d典型周期;(d) 第40 d典型周期Fig.3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a) Effluent Four-State Nitrogen; (b) Effluent TIN and Removal Rate; (c) Typical Cycle on Day 10; (d) Typical Cycle on Day 40
如圖3(b)所示,TIN去除效果呈上升趨勢(0~56%),前15 d幾乎沒有TIN去除,在16 d之后TIN去除率開始上升,說明ANGS具有一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能力。原因是ANGS的結構和粒徑得到了恢復,顆粒內(nèi)部有足夠的缺氧環(huán)境供反硝化菌生長,從而提高了SND效果。25 d之后,由于ANGS的恢復和硝化細菌和反硝化菌的富集,SND能力進一步增強,TIN去除率出現(xiàn)明顯上升;第45 d后,TIN去除率維持在56%左右。由圖3(a)~圖3(b)可知,氨氮與TIN變化趨勢相近,進一步說明ANGS的SND能力較強。
圖4 比硝化速率測定 (a)恢復前;(b)恢復后Fig.4 Determination of Specific Nitrification Rate (a) before Recovery; (b) after Recovery
儲存過程中,ANGS的理化性質(zhì)有不同程度下降,隨著儲存時間的增長,理化特性下降越明顯,顆粒內(nèi)部菌種由于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物而死亡,顆粒內(nèi)核變成黑色,ANGS分泌了大量EPS[30~45 mg/(g MLSS)]以抵御惡劣環(huán)境。顆粒結構保持較好,儲存后SVI(40 mL/g)與儲存前(45 mL/g)相比相對穩(wěn)定;但SOUR [由27.8 mg O2/(g MLVSS·h)降至8.0 mg O2/(g MLVSS·h)]和MLSS(由3 900 mg/L降至3 100 mg/L)等指標下降明顯。
重新啟動反應器后,ANGS重新獲得了充足的氧氣和基質(zhì),立刻開始生長,投加的外源硝化細菌為系統(tǒng)提供了大量活細菌,系統(tǒng)中的硝化細菌開始快速繁殖。由于儲存過程中顆粒的三維結構并未破壞,為硝化細菌繁殖提供了大量生長附著點,且4個月長時間的嚴苛儲存環(huán)境使得顆粒中生存下來的菌種更具生長潛力,ANGS開始快速恢復?;謴瓦^程中,顆粒經(jīng)歷了先破碎后重新凝聚的過程,較大的碎片粒徑縮短了重新凝聚的時間,在24 d恢復三維結構,其后ANGS變得更加飽滿。第30 d后,顆粒的SVI(25~27 mL/g)、MLSS(3 700~3 800 mg/L)和EPS[40~41 mg/(g MLSS)]等理化特性指標基本穩(wěn)定,氨氮的去除率也穩(wěn)定在90%左右,說明ANGS在第30 d穩(wěn)定性恢復至儲存前水平。
(1)儲存后的ANGS相比儲存前,EPS總量上升[30~45 mg/(g MLSS)],推測EPS是ANGS分泌來保護細胞的物質(zhì)。在外層EPS保護下,ANGS保持顆粒結構較為完整,但污泥總量和細菌活性明顯下降,污泥量下降了21.3%(由3 940 mg/L降至3 100 mg/L),SOUR下降了71.2% [由27.8 mg O2/(g MLVSS·h)降至8 mg O2/(g MLVSS·h)]。
(3)ANGS的原位常溫儲存是可行的,儲存過程中顆粒的結構并未被破壞,通過投加外源硝化細菌可使其理化性質(zhì)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恢復,且原位儲存具有操作簡單和節(jié)省空間的特點,為ANGS反應器的穩(wěn)定性維持提供了一種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