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zhàn)區(qū)空軍醫(yī)院皮膚科,遼寧 沈陽 110801)
梅毒作為一種強傳染性的人類所特有的傳染性皮膚病,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1]。對梅毒癥狀需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目前治療梅毒時青霉素作為常用藥物,但研究數(shù)據(jù)證實,單純抗生素對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轉陰率效果不佳,轉陰時間長等[2]。現(xiàn)有報道證實[3],頭孢曲松鈉治療梅毒療效等同或優(yōu)于單獨用芐星青霉素,但對于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梅毒各期不同滴度的療效及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轉陰率情況的研究尚少。本文探究頭孢曲松鈉聯(lián)合芐星青霉素對各期不同滴度梅毒患者血清學轉陰的影響研究。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皮膚科確診收治的329例梅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64例,女165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6.2±19.1)歲,平均病程(37.01±16.01)d。不同滴度數(shù)例數(shù):1∶4共76例;1∶8共88例;1∶16共82例;1∶32共42例;1∶64共30例;1∶128共11例。同滴度數(shù)不同分期:1∶4:1期梅毒10例、2期梅毒4例、潛伏梅毒中早期21例、晚期41例;1∶8:1期梅毒12例、2期梅毒11例、潛伏梅毒中早期35例、晚期30例;1∶16:1期梅毒9例、2期梅毒7例、潛伏梅毒中早期34例、晚期32例;1∶32:1期梅毒18例、2期梅毒14例、潛伏梅毒中早期6例、晚期4例;1∶64:1期梅毒12例、2期梅毒16例、潛伏梅毒中早期2例、晚期0例;1∶128:1期梅毒4例、2期梅毒6例、潛伏梅毒中早期1例、晚期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對梅毒的診斷標準[4];所有患者實驗室檢查顯示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陽性,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陽性,滴度在1∶4~1∶128。排除標準:排除妊娠、艾滋病、神經(jīng)梅毒以及其他風濕免疫性疾病病史;對本研究使用抗生素藥物有過敏史。
1.2方法 329例患者均接受頭孢曲松鈉聯(lián)合芐星青霉素,首次治療前需給予潑尼松口服10 mg,2次/d,共服用3 d。預防吉海氏反應。頭孢曲松鈉(規(guī)格:1 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2881 ;生產(chǎn)廠家:石藥集團中諾藥業(yè)(石家莊)有限公司)sig:靜脈注射,1 g,1次/d,連續(xù)治療10 d后,給予芐星青霉素(規(guī)格:120萬單位;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1320;生產(chǎn)企業(yè):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sig:240萬單位,肌肉注射,分兩側臀部肌肉注射,1次/周,共3次。治療后每三個月復查,隨訪1年。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在隨訪一年后對其血清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轉陰率及顯效率進行記錄。顯效標準為外周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下降≥2個滴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同滴度數(shù)不同分期梅毒患者經(jīng)治療1年后轉陰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 一期、二期、早潛梅毒組轉陰率、顯效率均高于晚期潛伏(P<0.05);早期梅毒患者治療后療效高于晚期潛伏梅毒(P<0.05)。見表1。
表1 同滴度數(shù)不同分期梅毒患者經(jīng)治療1年后轉陰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n(%)]
2.2同期不同滴度數(shù)梅毒患者經(jīng)治療1年后轉陰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 外周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1:16、1:32、1:64和1:128的高滴度梅毒患者轉陰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低滴度1:4梅毒患者(P<0.05),見表2。
表2 同期不同滴度數(shù)梅毒患者經(jīng)治療1年后轉陰率、顯效率及總有效率[n(%)]
梅毒作為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國內(nèi)外均提供了相關各期梅毒詳實的診療指南和方案,但目前尚未有特異性高的方法治愈梅毒[5-6]。
芐星青霉素則作為治療梅毒最有效的青霉素藥物,因具有長效等特點,通常在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梅毒患者。但等研究發(fā)現(xiàn),單獨應用該藥存在著轉陰率不高、轉陰時間長等不足。頭孢曲松鈉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抗生素藥物,對梅毒螺旋體具有廣譜、高效、耐酶、殺滅的作用。聯(lián)合用藥下更易進入機體組織和器管,提高藥效濃度,加強殺滅梅毒螺旋體,提高療效作用[7-8]。
本文結果顯示,一期、二期、早潛梅毒組轉陰率、顯效率均高于晚期潛伏 (P<0.05),而早期梅毒患者治療后療效高于晚期潛伏梅毒 (P<0.05),這表明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早期梅毒效果顯著,其中血清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轉陰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晚期患者。而對于同期不同滴度數(shù)梅毒患者經(jīng)兩種藥物聯(lián)用治療1年后結果顯示,外周血清快速血漿反應素1:16、1:32、1:64和1:128的高滴度梅毒患者轉陰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低滴度1:4梅毒患者 (P<0.05),這表明頭孢曲松鈉聯(lián)合芐星青霉素對高滴度血清RPR梅毒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分析原因主要為低滴度梅毒患者多為晚潛,而晚潛者的血清固定率明顯高于早期者[9],且高滴度梅毒者在感染時間上短于低滴度者[10],致血清治愈率較低滴度者高,這與[11]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顯示,頭孢曲松鈉聯(lián)合芐星青霉素治療梅毒效果可靠,特別對早期、高滴度梅毒者的療效顯著。而對于晚潛梅毒者,兩種藥物聯(lián)用的療效相對較低,故需進一步探究其治療方法和藥物。但由于研究的病例數(shù)偏少,而且病例來源相對局限,故結果可能有一定的誤差,若需更準確、客觀地地評價頭孢曲松鈉聯(lián)合芐星青霉素對分期、滴度水平的療效,需納入更多病例進行大樣本的臨床分析研究,以減少因病例數(shù)不足導致統(tǒng)計學方面的誤差,并進行治療方面的專科研究,以確切的評估兩種藥物聯(lián)合在不同分期、滴度梅毒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