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進行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不能采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應該豐富教學課堂,從多角度進行授課,起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 道德法治 人文素養(yǎng)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1
初中階段的道德法治,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以及法律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出發(fā)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使學生能夠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養(yǎng)的真正內涵并不是指一個人的能力究竟有多強,而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體現著一個人的生存價值和意義。簡單來說人文素養(yǎng)指的就是一個人的精神品質。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正是對世界初步形成認知,價值觀、人生觀初步建立的階段。在初中的道德和法治教學中融入人文素養(yǎng)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學習相關知識時,可以通過引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等內容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能夠向著正確的方向形成,同時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自身有更清晰的認識,以更好地發(fā)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現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通過調查研究,如今已有許多初中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法治教學時融入了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但由于諸多原因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
由于初中生的思想還未完全成熟,對于道德修養(yǎng)或法律知識并未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根據調查表明大多數初中生僅有的道德或法律知識都是通過一門課程了解到的,加之部分初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并未真正做到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在授課過程中形式單一,內容乏味,和學生互動較少,使學生并未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就使本就覺得道德法律知識抽象的初中生更加難以理解所學的內容,也無法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更不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效率難以得到提高,使道德法治課堂難以做到與人文素養(yǎng)教育相結合,使課程失去了真正的意義。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
課堂是教師的戰(zhàn)場,也是學生進行道德法治學習的根本場所。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課堂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說教式課堂。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課堂內容設置有價值、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參與進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或網絡創(chuàng)設情景豐富課堂,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做到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進行課堂的設計,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基礎上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例如,在講解學習壓力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暢所欲言,在這個過程中去認識學習壓力、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教師予以適當的指導,以真正實現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綜上所述,將人文素養(yǎng)真正融入初中道德和法治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在符合教學要求的條件下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將人文素養(yǎng)真正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高素質、全方位綜合發(fā)展的學生,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方麗芬《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19年第A5期。
(董凱,1988年生,女,漢族,山東肥城人,研究生學歷,任職于肥城市桃都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