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里
【關鍵詞】社會輿論 元代 官民互動 【中圖分類號】K23 【文獻標識碼】A
輿論,即公眾的言論,也就是公眾對特定的人或事件的看法。中國古代盡管不存在現(xiàn)代傳媒工具,但輿論的傳播仍然有固定的媒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會輿論導向,對各級政權起到政治引領、行政監(jiān)督、價值判斷等重要社會作用。中國歷代王朝在社會治理過程中,都比較重視社會輿論,通過疏導社會輿論的壓力,來緩解社會矛盾,完善統(tǒng)治政策。因此,考察古代社會輿論的生成與表達以及官方與民間的輿論互動問題,對于認識歷代王朝國家治理的方式、特征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對于當代社會治理也可資借鑒。本文以元代為例,對中國古代社會輿論的生成和表達進行考察。
每個人對于其周圍的人和周圍發(fā)生的事件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一旦某一觀點或態(tài)度在一定群體中間達成共識,經(jīng)過特定形式的傳播和引導,社會輿論就會生成。從元代的史料來看,社會輿論的生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謠言產(chǎn)生社會輿論。至元三十年(1293)十二月,江南出現(xiàn)一件怪事,“村落間忽偽傳:‘官司不許養(yǎng)豬。于是,所有悉屠而售之,其價極廉,不知何祥也?!保ㄖ苊堋豆镄岭s識》)這一年元世祖尚在位,由于此前他重用回回政治家在江南理財,客觀上提高了伊斯蘭教在江南的社會影響,豬肉對于穆斯林來說比較敏感,因此,當“官司不許養(yǎng)豬”的謠言產(chǎn)生以后,很多百姓信以為真,紛紛通過殺豬來回應,百姓生活陷于混亂。后至元三年(1337)元朝又出現(xiàn)由更加離奇的謠言所引起的社會輿論。這一年六月,“民間謠言:朝廷將采童男女,以授韃靼為奴婢,且俾父母護送抵直北交割。故自中原至于江之南府、縣、村落,凡品官、庶人家,但有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為婚嫁,六禮既無,片言即合。至于巨室,有不待車輿親迎,輒徒步以往者……雖守土官吏與夫韃靼、色目之人亦如之,竟莫能曉,經(jīng)十余日才息?!保ㄌ兆趦x《南村輟耕錄》)這則謠言影響的范圍從中原到江南,涵蓋中國大片地區(qū),涉及的人群則包括漢人、南人以及蒙古、色目等族群,其后果導致大量“夫棄其妻”“妻憎其夫”以及“訟于官”“死于夭”的現(xiàn)象,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災難性的,時人感慨說:“從古未之聞也”。此類社會輿論由謠言而生成,事連元朝官方政策,內(nèi)容具有強制性。由于當時官民溝通受阻,輿論產(chǎn)生以后,官方并未介入,因此造成災難性的結果。
其次,社會輿論受到政府決策影響。元朝統(tǒng)一之初,在江陰州,“柄國者議徙江南豪族于京師,官督屬郡起遣,輿情大震。侯故為遷延,未幾事寢?!保▍浅巍秴俏恼罚┻@里的侯是劉執(zhí)中,字仲和,汴梁人,面對元朝中央決定將江南豪族遷到京城大都的政策,在社會輿情高漲的時候,他選擇了推延觀望,化解了這次輿論危機。大德元年(1297),紹興諸暨州有人向元政府妄言其地產(chǎn)水晶砂金,結果“使者旁午,調(diào)民丁采取之,闔境皆為騷動,公力陳其妄而止?!保S溍《金華黃先生文集》)這則材料反映的是由于采金影響了當?shù)匕傩盏娜粘I睿斐奢浾擈}動,地方官于某極力向上級辯解,元政府取消了當?shù)夭山鹈?,社會輿論被平息。以上兩例都是元朝錯誤政策導致的社會輿論危機,而即使不是錯誤政策,只要影響百姓生活,也會引起社會輿論的騷動。元末江浙行省征發(fā)吳縣百姓,“開白茅河,所在縣邑騷動。而君嚴立法程,俾貧者出其力,富者輸其財……是以功成而民不知。”(戴良《九靈山房集》)這是由于元政府開發(fā)水利工程造成的社會輿論騷動,通過吳縣縣丞楊某的耐心細致的規(guī)劃與保障,平息了地方輿論,治河工程順利進行。從上述事例可以看出,一些關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國家政策,是民間輿論生成的重要動因。一旦輿論生成,勢必對地方社會穩(wěn)定產(chǎn)生不良影響,而官方順應百姓訴求的介入,則能平息社會輿論。
再次,司法冤案生成社會輿論。司法關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一些司法冤案非常容易激起民憤,生成強烈的社會輿論。延祐初年,“南城縣緣偽鈔縱首惡妄指,株連州(南豐州)民至數(shù)十,尉領卒逾境,會巡檢掩捕,若劇盜然。田里洶洶,公奮曰:‘良民也,吾知之,宜急救,不救,即數(shù)十人死,數(shù)十家破矣。累移檄駁止,民獲全。”(劉壎《水云村稿》)這里的“公”為王著,字善章,時為南豐州知州。南城縣偽鈔案中,南豐州百姓幾十家被誣告,南城縣縣尉親自到南豐州,會合當?shù)匮矙z抓捕百姓,造成輿論洶洶。王著果斷制止,平息了社會輿論。元朝中期許原為慶元路定??h縣丞,勤政愛民,深受愛戴。許原受到誣告,“臺檄下憲府,追君甚急,老幼聞者咸錯愕。比上道,號泣而送者殆千人,且慮乏行資,無一人不懷金以至。”(戴良《九靈山房集》)許原被逮捕,引起社會輿論的轟動。
最后,社會輿論的生成與地方官的在職表現(xiàn)也有關系。一些表現(xiàn)較好的地方官往往受到地方社會輿論的贊美,而一些貪婪、兇暴的地方官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批評甚至聲討。當然,就地方官個人來說,背后操縱社會輿論的大有人在,需要具體分析。類似的材料較多,據(jù)元人李孝光記載,在岳成縣的丁公埭,鄉(xiāng)之富者出錢讓人在上游修建水壩,百姓失去灌溉水源。泰定二年縣尹靳某來縣任職,當?shù)馗蝗宋窇纸车臋嗤?,讓人撤毀水壩,老百姓得到灌溉水源,歡慶相告。不久,富人將靳某告到上級機關,老百姓擔心水源重新被剝奪,群情激昂,登門挽留靳某。(李孝光《五峰集》)這里,縣尹靳某制止富人侵吞公共水源,得到社會輿論稱贊。靳某被富人誣陷,百姓激憤,形成社會輿論。元末長興州知州韓某也在離任時得到百姓挽留,元人楊維楨記載:“今秩滿去,吾民有什百為群,相與涕泣,遮馬首于東門,不聽去?!保罹S楨《東維子集》)
總之,元代地方社會輿論的生成,與地方民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密切,而國家的統(tǒng)治政策、法律以及地方官在任內(nèi)的表現(xiàn),都與地方民眾利益有關,是社會輿論生成的主要動因。另外,既然社會輿論與國家地方社會治理關系最密切,官方對于社會輿論的介入,就成為平息輿論、安定社會的重要手段。
地方社會輿論生成,既有共同利益的原因,同時還要符合多數(shù)人共同的價值觀念。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價值觀念就是儒學理論體系,因此,社會輿論的表達,多數(shù)是通過地方文化精英——士人的價值引領,才能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另外,士人對于地方輿論的書面表達,更容易引起官方重視與介入。而上面談到的謠言,大多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于民眾之間,沒有士人的書面加工與價值引領,很難在官和民之間進行正常交流,也很難造成影響。因此,元人劉鶚認為:“公論自吾儒者出?!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