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摘 要:學生學習語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有利于提高文學修養(yǎng),強化對古人思想與歷史文化的認知,提高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文章分析小古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概述小古文的含義與教育價值,提出小古文教學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教師有效開展小古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小古文教學;問題;含義;教育價值;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3-0062-02
就小學階段語文教材內(nèi)容分析,小古文有一定的篇幅,且這部分內(nèi)容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重難點。對學生來說,古文語言晦澀難懂,學生在學習中不容易理解,這就給教師開展教學帶來諸多難題。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小古文,有利于提高文學修養(yǎng),強化對古人思想與歷史文化的認知,提高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因此,語文教師應承擔起小古文教學的重任,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為學生學習小古文奠定基礎。
一、小古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認識上存在誤區(qū)
部分教師在思想上不重視古文教學,存在認識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其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可以自主背誦一定篇數(shù)的古詩詞,有了這些積累,學生學習古文難度就不會大,沒必要專門研究小古文教學。其二,當前語文教材中大部分古文篇目都是節(jié)選,學生進入中學后還需要系統(tǒng)學習,因此部分教師認為小古文教學可以適當放松。其三,個別教師的古文素養(yǎng)不高,只是按照教學參考書照本宣科,沒有給學生深入講解,這是影響小古文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
2.教學方式落后
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古文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片面強調(diào)字詞翻譯與通篇背誦,最終出現(xiàn)以背代教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小古文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限制了學生興趣和思維的培養(yǎng),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評價單一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更注重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默寫、背誦等,使學生在學習小古文中的情感體驗被忽略。這種評價過于單一,不能突出學生對古文的理解體驗,更不能突出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
二、小古文含義與教育價值
1.小古文含義
小古文是以“古文”為基礎衍生的一種概念,其最先由李振村先生提出,主要是降低古文學習難度,便于學生閱讀與理解。小古文可從以下幾點進行界定。其一,篇幅很短,是從古文中摘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片段或故事,并以獨立的方式展示出來。其二,小古文的內(nèi)容相對淺顯易懂,典故、寓言及傳說等都適合作為小古文。其三,語言比較簡單。小古文的語言具有趣味性和質樸性。
2.小古文教育價值
古漢語作為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二者聯(lián)系相當緊密。文言文是古漢語的載體,而現(xiàn)代漢語中有大量的諺語與成語,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重點。文言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與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缺乏語言環(huán)境,學生對古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困難,就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小古文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理解能力,有助于推進古文教學。
三、語文小古文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從學生興趣入手原則
與現(xiàn)代漢語相比,小古文無論是語義還是語法都相對復雜,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再加上小學生還處于心智不成熟的階段,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需要以興趣為動力。因此,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手,盡可能設計與學生興趣和認知能力相符的教學模式。
2.符合學生認知原則
符合學生認知,是小古文教學的又一原則。要想讓學生在學習小古文的過程中獲得優(yōu)良的體驗,必須保證學生充分理解小古文內(nèi)容。當前,小古文教學效率不高,與教師忽略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關。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最終造成小古文教學與學生的認知脫節(jié)。因此,教師要遵循教學符合學生認知的原則。
四、語文小古文教學策略
1.傳授學生正確閱讀方法,理解古文內(nèi)涵
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流利閱讀。對于適合背誦的古文,學生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背誦。學生對古文內(nèi)容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小古文時,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弄懂不認識與不理解的字詞,避免學生在閱讀中受阻。之后,教師需引導學生全面理解古文,把握作者表達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把握古文朗讀的韻律與力度,深刻體會古文閱讀的樂趣。此外,教師要在閱讀中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古文字音,讀順、讀懂古文。以學習《兩小兒辯日》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理解通假字內(nèi)容,使學生理解整篇文章內(nèi)容,從兩個小兒之間的對話中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積極觀察和感悟,因為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2.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小古文具有篇幅短小的特點,且內(nèi)容比較簡單,語言質樸簡潔,但小古文無論是句式還是詞義,都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教師需要采取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習《守株待兔》這篇文章為例,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守株待兔》動畫片,以動態(tài)的視頻吸引學生,并對學生提出問題“若你是這部動畫片中的種田人,獲得這種意外的驚喜會怎么做”,以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之后,教師引領學生閱讀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文中種田人的做法,這樣學生就會深刻感受到種田人的荒誕可笑,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思想。此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表演,以強化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加深對故事的認知。
3.寫作中引用小古文,提高學生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