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親子課外閱讀

2021-08-05 06:57:26劉小麗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親子課外閱讀孩子

劉小麗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的初期階段,是半幼稚與半成熟、獨立性與依賴性交雜的時期。在此期間,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與父母交往時,表現(xiàn)為疏遠和沖突。更有甚者,會產生社交焦慮和社交障礙。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

通過課外閱讀引導青少年心理成長,在心理學上稱為“閱讀治療”。所謂“閱讀治療”并非直接干預學生心理活動,而是一種輔助性的心理治療方法。它并不直接教導讀者如何做才能解決他們目前所遭遇的情緒問題,而是讓讀者在接觸適合的信息資源(例如:書本、影片、音樂等)后,對其內容產生認同、領悟,并在經歷這些過程后,能對他們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有新的認知與體會,進而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1]“閱讀治療”也是一種情感教育的過程。在十五六歲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學生面前,空洞的說教往往不能起到效果,填鴨式地強迫學生去接受也不是良方。通過親子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完全融入其中,情感教育方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我們希望把課外閱讀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以親子課外閱讀為手段,針對出現(xiàn)親子關系緊張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閱讀指導,以期達到幫助學生緩解親子沖突、走出社交焦慮的效果。

筆者搭建閱讀平臺,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書籍,促進孩子與父母相互理解,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親子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

親子關系產生矛盾沖突的原因很多,除了某些家庭較為特殊的原因外,主要歸類為以下幾點:1.中考壓力使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矛盾激化;2.青春期特殊的情緒變化、容易焦慮苦悶的心態(tài)而導致的親子矛盾沖突;3.孩子受網(wǎng)絡的影響,拒絕溝通,甚至出現(xiàn)過激行為;4.單親家庭的親子關系受較大影響。針對以上四種原因,我們分別斟選了相關書籍。

引導父母與孩子相互理解,共同面對中考壓力。課題組在挑選課外閱讀活動書籍時,以青春期的家庭教育為主題,選擇了相關的四部作品及若干文章。選取的作品為:黃蓓佳的《我要做個好孩子》,入選理由是此書淺顯易懂,語言活潑,內容極貼近生活中應試教育現(xiàn)狀;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入選理由是此書為母親與青春期求學時期的兒子對話,跨越年齡阻隔,為兩代溝通帶來全新的溝通方式和交流方法;傅雷的《傅雷家書》,入選理由是此書體現(xiàn)了父母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平淡而深摯。另選了名家的幾篇書信類散文,能夠給父母較好的家庭教育示范,也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和期盼。分別為:畢淑敏《寫給孩子的一封信》、劉亞洲《給兒子的一封信》、豐子愷《給孩子們的一封信》、王朔《致女兒書》。

引導孩子懂得生命不同階段的困難與憂慮,理解父母的難處。引導父母理解孩子的青春期苦惱,改變教育方式,幫助孩子走出青春焦慮期。課題組選擇的作品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分別為:楊絳的《我們仨》,此書用細膩的文筆委婉地訴說著對生命的領悟,不急不躁,不嗔不怨,頗能撫慰焦灼的人心;龍應臺的《目送》,作者用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筆觸,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生活里的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生命中的纏綿不舍,教育孩子學會珍惜;蔡春豬的《爸爸愛喜禾》,在兒子喜禾被確診為“自閉癥”之后,作者在微博中以愛開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戲劇性的細節(jié)場景,小心翼翼地繞開了悲劇的漩渦,展現(xiàn)出來的是笑中帶淚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選了四篇名家散文,讓孩子們在青春期時,讀懂中年人內心的真實感受。作品分別為:馮驥才《父子應是忘年交》、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梁實秋《中年》、賈平凹《中年人最好的活法》。

引導孩子走出網(wǎng)絡,關注真實的生活,思考生命的存在意義。課題組選擇的書籍以關注社會新聞追求真實的內心世界及個人精神的救贖為中心。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希望孩子們通過閱讀此書能夠將青春期的自己從網(wǎng)絡的虛幻世界里拯救出來;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在拉辛汗和父親的積極引導下,主人公阿米爾最終從一個懦弱、無法面對自己人性缺點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身心得以解脫的真正男人,網(wǎng)絡中產生的心理障礙和書中阿米爾的心理困境是有相同之處的[3];柴靜的《看見》,作者記錄淹沒在宏大敘事中動人的生活細節(jié),為時代留下私人的注腳,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知道生活真實,才會遠離虛擬網(wǎng)絡。

單親家庭會有很多小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影響子女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課題組選擇的親子閱讀書籍,盡可能地貼近生活,同時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選取的作品分別為,美國繪本作家伊芙?邦婷和泰德?瑞德的《記憶的項鏈》,書中用圖畫和文字講述了少女蘿拉思念去世的母親,又不得不面對父親再娶,并與新媽媽共同生活的故事。故事中,大人并沒有被塑造成對困難和問題免疫的角色,而是和每個小孩一樣,也會恐懼、不安、疑惑和犯錯,就像書中的父親在面對女兒心碎而無從使力時,竟想以欺騙的方式來化解自己的憂慮一樣。作者借此幫助小孩了解大人也有他們的軟弱和難處,也提醒大人在面對這些難題時,必須親自示范解決問題和做正確抉擇的重要性,而不是撒謊和逃避。法國作家艾力克·埃馬紐埃爾·史密特的《陪我走到世界的盡頭》,書中伊博罕先生是摩摩家樓下的雜貨店老板,他和摩摩建立起了一段亦父亦友的關系。他跟摩摩談心,帶他去旅行,去認識世界,一點一點地柔軟了摩摩對父母、對世界的怨恨。摩摩學會了愛自己,學會了和生命中的不完美妥協(xié),重新生活,體會人生,了解了生命和愛的意義。汪曾祺的《人間草木》,引導孩子認識到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即便是經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當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發(fā)、春風又綠,依然能夠生出憐憫之情。同時,我們選擇了三篇名家散文,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和人生的不完美,引導父母關注到家庭教育中的責任感。作品為:畢淑敏《我很重要》、三毛《守望的天使》、朱自清《父母的責任》。

二、親子課外閱讀活動開展

一個學生的心理成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社會、家庭、網(wǎng)絡、學校都能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想要了解親子課外閱讀活動能否有效改善親子關系,有三個影響因素需要考量:首先,最關鍵的是家長的支持,爭取家長的積極參與也是課題組面對的最大困難;其次,初中生的功課緊張,親子閱讀只能課外安排,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有效性難以保證;再次,親子課外閱讀對親子關系的影響難以量化。每個人的心理狀況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無法形成科學的數(shù)據(jù)佐證。因此,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對課外閱讀進行全程干預和管理,讓親子閱讀經常處在被監(jiān)督或自我監(jiān)督的狀態(tài),以保證對文本的閱讀強度能達到要求,保證親子閱讀雙方的領悟方向不偏離教師設想的軌道。[2]具體策略如下。

策略一:以閱讀推進表推動閱讀。

教師往往對整本書閱讀的進度不易調控,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也因為缺乏自制力而導致閱讀計劃不能實現(xiàn)。在初讀階段,我們通過制作閱讀推進表來推動學生主動閱讀,使課外閱讀常態(tài)化,強化閱讀效果。

以《親愛的安德烈》一書的閱讀推進表為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為了完成任務,匆匆翻完整本書,結果只是蜻蜓點水、一知半解。所以我們制定閱讀推進表,統(tǒng)一進度。親子閱讀活動中需要結合推進表完成閱讀。

教師設計閱讀推進表,推進表包括兩項內容:1.要求學生摘抄描寫環(huán)境和描寫人物的好句,并思考作者對人生的感悟;2.針對文本,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和家長通過作品中細膩感人的語言體會文章豐富的意蘊和作者深沉的思想。

以《親愛的安德烈》閱讀推進表為例:

《親愛的安德烈》閱讀推進表

策略二:親子朗讀活動,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閱讀過程是感性的,是個性化的。為了增進對文本的體會和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我們開展了每月一期的親子朗讀活動比賽。學生和家長以朗讀音頻和朗讀體會投稿。當父母和孩子共同朗讀的時候,是最能使人心情綻放的。讀者與聽眾一起墜入文字的海洋,讓思緒隨著一字一詞一語抑揚頓挫的浪花而漂揚。

郭同學的母親在朗讀心得中這樣寫道:

剛開始,我跟翔哥各自朗讀了幾遍,翔哥取笑我好幾個字發(fā)音不準(fa不是hua,hui不是fei),朗讀沒注意節(jié)奏……在相互指導相互學習下,我們分配好各自朗讀章節(jié),開始了錄音之旅。場景一,兩人在沙發(fā)上坐好,翔哥捧著書,我拿著手機錄音,翔哥順利朗讀完前兩段,但我沒讀兩句,眼尾瞄到翔哥看了過來,我瞬間笑了起來。場景二,翔哥怕我又看到他,影響到錄音,一讀完,把書一遞給我,立馬把頭轉向一邊,我一下沒忍住,又笑了出來。場景三,翔哥在我倆中間橫上一沙發(fā)墊,想說這下不管他啥動作,應該不會影響到他老媽我了吧,沒想到,還沒開始讀,我倆莫名地齊聲大笑……在多次NG后,我倆調整下情緒,終于進入狀態(tài),順利錄完了。

這次親子朗讀給我的感受是拉近了跟翔哥的距離,相互一笑,感覺之前兩人的不開心一掃而光。孩子長大了,不需要我們陪伴,事事不想我們干涉;孩子正青春叛逆期,經常一點小事,兩人都會吵得面紅耳赤。而我們呢,忙于工作,忙于家務,真正坐下談心的機會不多,這次親子朗讀,雖然才短短一個小時,但正好給予我們相處機會,在這一小時內,我們沒有手機,沒有其它外界因素,只有兩人相互討論相互指導的溫馨時刻。

不少家長在親子朗讀活動的讀后感都提及,縱有多少現(xiàn)實的無奈,但和孩子一起朗讀時,心靈是輕松的,能感受到和孩子一起親密完成朗讀任務時的愉快。親子朗讀不僅是對文本的解讀,更是一種有意義的親子交流活動。

策略三:常態(tài)化閱讀交流活動,及時進行閱讀反饋。

搭建閱讀交流平臺,設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有效評價推動親子課外閱讀。我們把“讀”“講”“寫”“賽”作為親子課外閱讀交流的形式,以學段為單位,以月為周期,有序推進。

1.“讀”是學生按既定的閱讀進度在課外進行閱讀,由家長或同學檢查閱讀推進表來跟進閱讀進度。2.“講”包含兩個內容:一是課前三分鐘為“名著閱讀交流”時間,學生可以朗讀名著片斷,也可以復述故事、交流心得;二是和家長、同學交流閱讀感受。3.“寫”是組織學生和家長就一本書的語言、內容、思想、人物等進行讀書心得寫作,將課外閱讀的積累、思考、感悟轉為文字,并在班級閱讀展示區(qū)和閱讀公眾號里展示親子課外閱讀的個性化成果,供大家欣賞交流;同時也相應開展閱讀交流課、親子讀書分享會、親子閱讀沙龍等活動,重視個性化解讀和親子閱讀、家庭教育等分享、引領作用。4.“賽”是將抽象的閱讀量化成具體可操作的積分,調動學生競爭心理。隨著積分的增加,開展評選“閱讀小能手”“班級小說家”“書香家庭”等活動,滿足其閱讀成就感。

將閱讀交流活動常態(tài)化,才能及時地進行閱讀交流反饋,將課外閱讀活動變成一種習慣,并更好地推動親子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三、親子課外閱讀改善親子關系個案跟蹤觀察

進入初中后,高同學經常和母親吵架。高同學的家長說:“只要一講到學習,我們就會吵架。如果不講成績,我們又好像沒有共同語言?!遍喿x了黃蓓佳的《我要做個好孩子》后,高同學的家長在讀后感中寫道:“家長現(xiàn)在看重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將來是否能考上重點中學似乎成了唯一的重心。對孩子的愛也似乎夾帶了條件。”高同學在讀后感里這么寫:“看完《我要做個好孩子》,在卉紫身上也見到了一個我的媽媽,在面對孩子學業(yè)壓力時,她內心痛苦。也許,這是老師推薦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吧?!薄段乙鰝€好孩子》這部作品,讓孩子和家長在面對應試教育的壓力時,達成了理解與溝通。高同學的媽媽在這次活動后,向我反饋了一個情況:孩子寫作業(yè)時,不再關上房門,不會太抵觸母親和她談學習,并且允許母親進入她的房間,這個變化讓她非常高興。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變化,但可以知道孩子能體諒父母,父母和她是站在一起的。當父母和孩子都能理解到對方在面臨壓力時的困境,也就部分地解決了矛盾。

楊同學是一位思想較成熟的女孩,她在隨筆中是這樣來描述她與母親之間的關系的:“她又開始用她的口水向我掃射了,我只能將房門更用力地摔上來抵抗。這個變態(tài)的老女人!”有一次母親做了早餐給她吃,她不肯吃,認為母親每天要她吃早餐是一種粗暴。她與母親的關系十分僵硬,她渴望自由,將媽媽的“關心”理解為自己的負擔。有這樣心態(tài)的孩子,在班級不是個例。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后,她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看完文章后她一直想知道她乘公交車時媽媽有沒有看著她,她一直以為這是故事中的事情,但她偶然回頭真的發(fā)現(xiàn)媽媽就一直在陽臺上看著車站的方向。這件事令她震驚:原來天下的母親真是一樣的。后來在一次階段測試的作文中她寫到她當時的感受:“我隨著人流往車上涌,莫名地,我轉過頭,卻驚訝地看見她像一根木頭一樣佇立在陽臺,目送著我漸行漸遠的背影。距離模糊了她的臉。但并沒有遮住她追逐我的目光!她的目光那般明亮,十年來我竟然渾然不覺!”此后她在隨筆中和媽媽的“爭吵”漸漸地少了許多,“老女人”也逐漸絕跡了,有一年過母親節(jié),她媽媽給我反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說自己剛收到女兒的禮物,自孩子上中學后,這是破天荒第一次。我也真心替這位女同學感到高興——《目送》讓她的內心變得柔軟。

蘭同學原來成績不錯,當他沉迷網(wǎng)絡游戲后,成績急劇下降。父親采取了很多方式讓孩子遠離網(wǎng)絡,卻終究是束手無策。親子關系更是陷入僵局。針對這種現(xiàn)狀,引導學生用全局觀念和完整人格成長觀念來讀《追風箏的人》。蘭同學在讀后感中這么寫:“《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很好的書。一開始我覺得阿米爾很沒用,什么事情都不如哈桑做得好,自己的風箏也讓哈桑去幫他追。但是他對哈桑連一點感謝都沒有,好像哈桑為他做什么事都是應該的?!薄拔液芟M约阂材芟窈髞黹L大的阿米爾一樣,有勇氣去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總是不敢面對自己做錯的事情。做錯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去面對,就永遠都不會改正,一直錯下去。老師說這是很可怕的,因為錯誤越積累越多,最后會讓我們垮掉,只能在困苦和后悔里掙扎?!边@個孩子部分改變了他一直沉迷網(wǎng)絡的狀態(tài),和父親的關系也和緩了很多。他已經從這本書的敘事中有了收獲,能夠從新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勇敢地說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這說明學生通過閱讀對書中的內容產生了“認同”和“領悟”,對他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有了新的認知與體會,進而促進了他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盡管他還沒有完全解決,但他已經在面對問題。

莊同學父母離異,孩子的撫養(yǎng)權判給了父親,后來父親又再娶了妻子。此后,父親依然在外地工作,他實際上是和年輕的后媽單獨生活。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用沉默來偽裝自己,內心是孤獨的。而在外地的父親一旦接到老師的電話,就會回家對他一頓責罵,這讓他更加絕望。在親子課外閱讀中,我們推薦的是《記憶的項鏈》,莊同學在讀后感中這么寫:“看《記憶的項鏈》這本書,我覺得我和蘿拉有點像。我對阿姨有一點不好意思,其實她不像有些后媽那么壞,她很年輕,做事情沒有一邊做一邊說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不好,我親媽就會這樣,很煩。她還會幫我開家長會,回家以后她都是跟我好好講道理,不會跟我爸說我的壞話。我爸罵我懶的時候,她也會幫我講話,說我讀書累,還小。但是我對她沒有說過好話,也不跟她怎么笑。可能她也和蘿拉的新媽媽一樣,很希望我能跟她一起說話。所以我昨天開始就有跟她說幾句話,也跟她笑了一下。她有點不習慣,但是她很高興。其實我是不好意思跟她說話,也不知道怎么好好地對她笑,但是我會盡力對她親近一點,不像以前那么冷淡。”從莊同學的讀書心得來看,他已經獲益匪淺。盡管他的父親因為能力和工作所限,并沒有參加這次活動,但是莊同學通過閱讀對書中的內容產生了“認同”和“領悟”,能夠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生活。

總而言之,親子課外閱讀對親子關系的改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閱讀不僅是一種審美熏陶,更是一種心理安慰。親子關系如果出現(xiàn)矛盾,每個家庭都有截然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這背后一定有一些可以探究的原因。親子課外閱讀活動,也許只是解決這些矛盾沖突的一種方式。我們相信,如果親子課外閱讀的具體方案能在這些孩子身上取得一定的效果,那么無論對孩子個體,還是對一個家庭、整個社會,都會有積極的意義。

注釋:

[1]馬麗:《醫(yī)學圖書館中閱讀療法的應用——以西安醫(yī)學院圖書館為例》,《科技視界》,2013年第9期,第26頁。

[2]鐘玉林:《淺析初中語文的讀寫教學》,《語文天地(初中版)》,2014年第1期,第32頁。

[3]穆楠:《〈追風箏的人〉中的人類本性分析》,《文存閱刊》,2019年第17期,第129頁。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常規(guī)課題“閱讀治療功能與改善青春期親子關系的路徑探究”(編號:FJJ? KXB19-65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

猜你喜歡
親子課外閱讀孩子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語文知識(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親子臉
親子臉
额敏县| 东光县| 武威市| 三门县| 宁河县| 弥渡县| 修武县| 新巴尔虎左旗| 嘉禾县| 清镇市| 青浦区| 平乐县| 环江| 抚宁县| 新建县| 樟树市| 琼海市| 垫江县| 和平区| 政和县| 修文县| 信阳市| 磐安县| 四平市| 承德县| 晋宁县| 德保县| 涟水县| 五峰| 类乌齐县| 永川市| 徐闻县| 长乐市| 南木林县| 金溪县| 陆良县| 浮山县| 南陵县| 缙云县| 高青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