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名揚,馮健,歐登科,郎明健,韓乾國,鄒文淑,劉朝暉,李霜
最新調(diào)查研究顯示,2012~2015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9%,且患病率呈逐漸升高趨勢[1]。高血壓發(fā)病機制復雜,與遺傳因素、神經(jīng)機制、精神及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其中生活方式在高血壓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2-3]。Donneyong 等[4]研究表明,夏季時人體血壓、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冬季,與陽光照射時間及強度密切相關(guān)。上述研究提示陽光照射可能對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保護作用,但是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陽光主要由紅外線和微波構(gòu)成,其次為可見光和紫外線。目前對陽光生物效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線上,但紫外線能夠引起細胞內(nèi)脂質(zhì)、輔酶以及DNA 出現(xiàn)氧化損傷,從而導致癌癥的發(fā)生[5-6],最終阻礙了其在臨床疾病中的應用和發(fā)展。與之相反,近年來對陽光中藍光的研究顯示出其對多種疾病具有潛在價值,使其成為陽光生物效應新的研究熱點。Manuel 等[7]研究表明,模擬陽光中的可見藍光對人體的照射后,能夠通過將皮膚內(nèi)一氧化氮(NO)代謝產(chǎn)物釋放到循環(huán)血液中,從而改善血壓、內(nèi)皮功能和動脈僵硬度,提示藍光存在調(diào)節(jié)血壓的潛能。但是,藍光調(diào)節(jié)血壓及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機制尚不明確,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對高血壓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在前期實驗的基礎上,使用血管緊張素Ⅱ(Ang Ⅱ)誘導小鼠血壓升高為模型,旨在探索藍光在小鼠血壓調(diào)節(jié)中的作用及對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以期為高血壓的預防及治療提供新思路。
實驗動物:8 周齡SPF 級雄性C57BL6/J 野生型(WT)小鼠100 只,體重(25.44±3.22)g,健康狀況良好,由成都達碩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實驗動物中心SPF 級動物房飼養(yǎng)2 周,飼料為SPF 級小鼠飼料,飲用滅菌水,恒溫23℃~25℃,恒濕(55±5)%,日夜規(guī)律光照各12 h。
主要儀器及試劑:藍光光源、對照光光源 [型號:HL-A-5730D34W-S1-08-HR3(LY),廣州鴻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小鼠智能無創(chuàng)血壓計(型號Softron BP-2010A,北京軟隆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微型滲透泵(美國Alzet 公司);小鼠NO、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內(nèi)皮素-1(ET-1)檢測試劑盒(武漢默沙克公司);-80℃超低溫冰箱、-20℃低溫冰柜、4℃冷藏冰箱(中國海爾公司);超凈工作臺(中國富康凈化儀器設備);離心機(德國Eppendorf 公司)。
動物實驗分組:先取20 只WT 小鼠隨機均分為對照光組(CL組)及藍光組(BL組),每組各10 只,觀察各組小鼠血壓變化;另取WT 小鼠40 只,隨機分為4組:對照光+假手術(shù)組(CLS組)、對照光+手術(shù)組(CLO組)、藍光+假手術(shù)組(BLS組)及藍光+手術(shù)組(BLO組),每組各10 只,手術(shù)組利用Ang Ⅱ微型滲透泵干預建立高血壓小鼠,假手術(shù)組利用生理鹽水干預,在手術(shù)后即刻開始使用對照光或藍光照射,觀察各種小鼠血壓變化;為進一步研究藍光對小鼠血壓影響的內(nèi)在機制,再取40 只WT小鼠,隨機分為對照光+正常血壓組(CLN組)、藍光+正常血壓組(BLN組)、對照光+高血壓組(CLH組)及藍光+高血壓組(BLH組),利用Ang Ⅱ/生理鹽水微型滲透泵建立各組模型小鼠,在高血壓小鼠模型成功后開始使用對照光或藍光照射,并觀察各種小鼠血壓變化。
高血壓動物模型建立:小鼠稱重后用異氟烷麻醉小鼠,固定于手術(shù)臺上,將兩肩胛骨間背部毛發(fā)剔除,并進行皮膚消毒,做0.5 cm 左右小切口,鈍性分離皮下,埋入預制Ang Ⅱ或0.9% 生理鹽水的微型滲透泵,縫合皮下及皮膚,Ang Ⅱ以400 ng/(kg·min)的速度連續(xù)灌注27 d。
尾夾法測定小鼠血壓:采用Softron BP-2010A小鼠無創(chuàng)血壓測定儀測定CL組及BL組在相應干預前、干預期間及干預后100 min 血壓值,在干預60 min 內(nèi)及干預停止后100 min 內(nèi)分別間隔10 min及20 min 多次重復測量小鼠血壓;CLS組、CLO組、BLS組及 BLO組小鼠于每日上午8 時進行30 min 藍光及對照光照射,并于手術(shù)當天及術(shù)后前10 d 每天測量血壓,此后間隔4 d 測量血壓,直至術(shù)后27 d;CLN組、BLN組、CLH組及BLH組前10 d 每天檢測小鼠血壓,此后間隔2 d 測量血壓,測定前在小鼠安靜、清醒狀態(tài)下將傳感器套在小鼠尾部,通過充氣、放氣對尾動脈加壓和釋壓的同時監(jiān)測血流信號,得出尾動脈血壓值,收縮壓、舒張壓連續(xù)測量3 次,取其平均值。
光房:對照光房與藍光房長寬高均為3 m×4 m×3 m,房間內(nèi)安裝空調(diào)恒溫23℃~25℃,小鼠置于鼠籠內(nèi),對照光房內(nèi)置于對照光源,波長為592 nm,藍光房內(nèi)放置藍光光源,藍光波長為469 nm,兩組燈光放置在離皮膚40~60 cm 之間的距離處,輻照度水平約為42 mW/cm2,6 h 以上強度變化<10%,6 h以上溫度變化<10℃。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NO 及eNOS 生成:收集各組血液標本,予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靜置15 min,1 000 g 離心15 min,收集上清,將樣品與標準品加入96 孔板中,37℃溫育30 min,洗板5 次,加入酶標試劑50 μl,37℃溫育30 min,洗板5 次,加入顯色液,37℃避光顯色15 min,加入終止液50 μl,15 min 內(nèi)450 nm 波長依序測量各孔吸光度(OD 值)并處理數(shù)據(jù)[8]。
ELISA 檢測ET-1 生成:收集各組血液標本,予以EDTA 抗凝靜置15 min,1 000 g 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標本用標本稀釋液1:1 稀釋后將樣品與標準品加入96 孔板中,加入50 μl 的生物素標記的抗體,37℃溫育1 h,洗板5 次,每孔加入50 μl 的親和鏈酶素-辣根過氧化物酶(SA-HRP),37℃溫育30 min,洗板5 次,每孔加入底物A、B 各50 μl,37℃避光顯色15 min,加入終止液50 μl,15 min 內(nèi)450 nm 波長依序測量各孔吸光度(OD 值)并處理數(shù)據(jù)[9]。
采用SPSS 16.0 及GraphPad Prism 6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小鼠血壓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誤()表示;ET-1、eNOS、NO 指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差齊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每組各時間點減去本身基線所得差值表示血壓變化(Δ),用均數(shù)±標準誤()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藍光對正常小鼠血壓影響的變化值(n=10,)
CL組與BL組小鼠來自同一批次,血壓基線一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L組小鼠收縮壓在藍光開始照射時即有下降趨勢,并在照射30 min時下降最顯著,與CL組相比,BL組收縮壓也降低(P<0.05)。此后BL組小鼠收縮壓隨著藍光繼續(xù)照射呈上升趨勢,照射60 min 時停止照射,在藍光停止照射20 min 后回到基線值附近。BL組小鼠的舒張壓在藍光照射前、照射60 min 內(nèi)以及停止照射100 min 均無明顯變化(P均>0.05),與CL組相比,各個時間點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L組小鼠在進入前、暗室內(nèi)40 min以及此后2 h的收縮壓、舒張壓均無明顯變化,各時間點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CLS組、CLO組、BLS組與BLO組小鼠來自同一批次,血壓基線一致,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LS組小鼠在藍光照射27 d 內(nèi)血壓在基線值附近波動;BLS組小鼠于藍光照射后第1 天至第7天血壓在基線值附近波動,第7 天至第27 天血壓始終處于基線值之下,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LO組小鼠在Ang Ⅱ泵入第2 天可見血壓有升高趨勢,隨后血壓逐漸升高,并在第7 天血壓達到最高點。與CLS組比較,收縮壓升高了(45.10±4.51)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升高了(53.60±3.10)mmHg(P均<0.05),隨后進入平臺期,到第27 天血壓仍維持較高水平且血壓波動不明顯(圖2A、2B)。
圖2 藍光影響Ang Ⅱ誘導過程中小鼠血壓的變化趨勢(n=10,)
BLO組小鼠在Ang Ⅱ泵入后第2 天可見血壓升高趨勢,隨后血壓持續(xù)升高,并于第10 天到達平臺期。與CLS組比較,收縮壓升高了(37.70±4.14)mmHg,舒張壓升高了(48.20±4.41)mmHg(P均<0.05);與CLO組相比,BLO組小鼠血壓升高緩慢,血壓升高幅度較低,收縮壓相差(-9.10±4.31)mmHg,舒張壓相差(-7.20±3.30)mmHg(P均<0.05);此后進入平臺期,直到第27 天血壓維持在較高水平且波動不明顯(圖2A、2B)。
予以Ang Ⅱ誘導形成高血壓小鼠模型,CLH組小鼠血壓始終維持在高水平,BLH組在藍光干預的第5 天可見血壓下降趨勢,隨后繼續(xù)緩慢下降,并于第14 天血壓降至最低,與CLH組比較,BLH組小鼠血壓顯著降低,收縮壓相差(-7.50±5.41)mmHg,舒張壓相差(-7.10±4.06)mmHg(P<0.05),隨后進入平臺期,直到第24 天兩組小鼠血壓無明顯波動(圖3A,3B)。
圖3 藍光影響高血壓小鼠血壓的變化趨勢(n=10,)
表1 各組小鼠藍光照射前后血清中eNOS、ET-1、NO 的含量變化()
表1 各組小鼠藍光照射前后血清中eNOS、ET-1、NO 的含量變化()
注:CLN組:對照光+正常血壓組;BLN組:藍光+正常血壓組;CLH組:對照光+高血壓組;BLH組:藍光+高血壓組;eNOS:內(nèi)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T-1:內(nèi)皮素-1;NO:一氧化氮。與CLN組比較*P<0.05;與CLH組比較ΔP<0.05
高血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按計劃隨機分組并干預,于藍光照射第14 天分別測量各組小鼠血漿中eNOS、ET-1 及NO 的含量,與CLN組相比,CLH組和BLH組小鼠血清中eNOS 及NO 含量減少,ET-1 含量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與CLH組相比,BLH組血清中eNOS 及NO 含量明顯升高,而ET-1 含量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陽光照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guān),陽光照射與人的全因死亡率呈反比[10-11]。心血管疾病領域眾多研究[4]表明,人體血壓在夏季持續(xù)低于冬季,心血管死亡率及發(fā)病率于冬季時最高,同時與陽光照射時間呈負相關(guān);Manuel 等[7]發(fā)現(xiàn),對健康成年人進行全身藍光30 min 照射后,能夠明顯降低人體收縮壓。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健康小鼠經(jīng)469 nm 藍光照射后,收縮壓呈持續(xù)下降趨勢,于藍光照射30 min 時下降最明顯,當繼續(xù)進行藍光照射時,收縮壓變化不明顯并有升高的趨勢,在停止藍光照射后,小鼠收縮壓逐漸升高到基線附近,而小鼠舒張壓在整個藍光照射中波動不明顯。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正常血壓小鼠經(jīng)藍光短時間(30 min)照射能夠使收縮壓明顯降低,這為我們探索藍光對高血壓小鼠血壓的影響提供了研究基礎。
為進一步探究藍光是否可以預防小鼠高血壓的形成,我們使用Ang Ⅱ誘導小鼠血壓升高,對小鼠進行Ang Ⅱ干預的同時,給予每日固定時間(8:00)30 min 藍光照射,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與CLO組小鼠比較,BLO組小鼠血壓升高的速率減慢,到達平臺期的時間延長,且血壓升高的程度較低,說明藍光能夠延緩并減輕Ang Ⅱ誘導過程中導致的小鼠血壓升高。接著,我們研究了藍光對高血壓小鼠血壓的影響,用Ang Ⅱ誘導形成高血壓小鼠模型,并給予每日固定時間(8:00)30 min 藍光照射,結(jié)果顯示,高血壓小鼠于藍光照射后第5 天血壓呈現(xiàn)下降趨勢,并于第14 天血壓下降最顯著,說明藍光能夠降低高血壓小鼠的血壓。
既往Opl?nder 等[12]研究表明,藍光照射能夠增加人體皮膚中游離NO 的水平,并能夠使增加的NO 從皮膚表面轉(zhuǎn)移到皮膚下面的組織中,從而增加健康受試者局部皮膚的血流量;Manuel 等[7]發(fā)現(xiàn),全身藍光照射可以分解皮膚中對光不穩(wěn)定的氮氧化物,釋放NO 進入循環(huán)血液,從而降低大動脈僵硬度,并且能夠通過使阻止動脈擴張來降低收縮壓。為進一步明確藍光對小鼠血壓影響的內(nèi)在機制,我們檢測了高血壓小鼠開始照射藍光前及照射藍光后第14天時血漿中eNOS 和NO 的含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高血壓小鼠經(jīng)每日固定時間(8:00)藍光照射30 min,干預14 d 后,血液中eNOS 及NO 的含量顯著增加;同時我們還檢測了小鼠體內(nèi)縮血管物質(zhì)ET-1 的含量,我們發(fā)現(xiàn)高血壓小鼠經(jīng)每日固定時間(8:00)藍光照射30 min,14 d 后,血液中ET-1 的含量顯著降低。
血管內(nèi)皮功能障礙是高血壓形成的主要原因,內(nèi)皮依賴性收縮功能增強與內(nèi)皮依賴性舒張功能減弱是其主要表現(xiàn)。在病理條件下,內(nèi)皮合成縮血管物質(zhì)ET-1 產(chǎn)生增多,舒血管物質(zhì)NO 產(chǎn)生減少,從而引起血管劇烈收縮,導致高血壓的形成,故NO 與ET-1 是衡量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重要指標[13-14]。我們發(fā)現(xiàn),藍光有助于維持高血壓小鼠體內(nèi)NO/ET-1 的平衡,說明藍光可以改善高血壓小鼠的血管內(nèi)皮功能。
近期,Ortiz 等[15]研究表明,藍光通過調(diào)節(jié)人體晝夜節(jié)律改善輕度顱腦外傷患者預后;Killgore 等[16]探索發(fā)現(xiàn),短波(450 nm)藍光可以通過非視覺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黑素介導大鼠肺血管擴張;Bartman 等[17]闡明了在缺血及再灌注損傷中,藍光能夠通過增強糖酵解減輕心肌梗死面積,提高心功能。因此,我們推測:藍光對小鼠血壓及內(nèi)皮功能的調(diào)節(jié)可能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晝夜節(jié)律或通過皮膚NO 途徑實現(xiàn)的,具體機制將在下一步研究中論證。
總之,我們發(fā)現(xiàn),正常小鼠接受30 min 藍光照射能夠使其收縮壓下降;長期每日藍光照射能夠延緩Ang Ⅱ誘導小鼠形成高血壓、降低血壓升高的程度;高血壓小鼠接受每日藍光照射后血壓顯著下降,同時改善高血壓小鼠血管內(nèi)皮功能,這為藍光在高血壓防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礎和理論依據(jù)。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