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吉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中,鐫刻著一串串湖北足跡,閃亮著一個個湖北印記。
在武昌城內(nèi)臨江大道和解放路之間,有一個不足1000米的小巷。這條至少有600年歷史的小巷過去被稱為“黌巷”。這個黃字旁的“黌”,是個生僻字,在古代是學校的意思。
94年前,已經(jīng)成為紅色大革命中心的武漢,在這條小巷里誕生了一所對中國革命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學?!洳醒朕r(nóng)民運動講習所。湖北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宋儉說:“講習所其實就是培訓(xùn)學校,它不僅僅是一個理論的培訓(xùn),還有實踐的培訓(xùn)。實踐培訓(xùn)也不僅僅是一個軍事科目的培訓(xùn),還有農(nóng)民運動的實操培訓(xùn)?!?/p>
三座明清時期“學宮式”建筑群、一幢簡約風格校舍歷經(jīng)了百年風雨依舊熠熠生輝,1927年3月到6月,800多名來自全國17個省的優(yōu)秀紅色青年在這里,挑燈苦讀、刻苦訓(xùn)練。“黌巷”也改名為“紅巷”。今年4月的一天,來自武漢市教育部門的一批青年師生來到這里,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1927年,中國這艘歷史巨輪駛到一個歷史轉(zhuǎn)折點。這一年,北伐連戰(zhàn)皆捷,國民政府從廣州遷都武漢;也是這一年,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chǎn)黨人。之后寧漢合流,大革命失敗。1927年的中國可謂“亂石飛渡”,“而立”之際的毛澤東卻在武漢獨立寒秋,“亂石飛渡仍從容”。面對危局,毛澤東在武漢寫下了那篇著名的《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
誕生《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地方,是武昌都府堤路41號。這是一座晚清民居式的院落,紅門灰墻,古香古色。一進大門,左手便見毛澤東與夫人楊開慧的臥室,臥室當中靠墻擺放著一張黑漆木桌。當年毛澤東同志就是在這樣一張桌子上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寫出了《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兩萬字的宏文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
如今,武昌中央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故居、中央五大會址等這些紅色遺址共同組成了武漢革命博物館。每天來這里參觀、學習的人絡(luò)繹不絕。參觀本上,寫滿了崇敬、向往、學習、感動的留言。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泵珴蓶|寫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這句瑯瑯上口的話,后來成為幾代中國人老少咸知的一句經(jīng)典名言。這句話反映了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武漢的另一重重大思考:中國革命要想成功,只有走武裝革命的道路。1927年在武漢的思考,也成為毛澤東“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理論之先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紅巷13號的農(nóng)講所課堂上所透出的微光,照進了都府堤路、武昌城、井岡山……乃至,整個中華大地。理想照耀中國,紅巷里的理想之光從歷史中照射而出,照亮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之路。這,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提交給這個世界的最好的“報告”!
(楚天交通廣播供稿,刊載時有刪改)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