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劉純
1978年3月初,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新生——77級入校報到。我當時被錄取的是開封師范學院(今河南大學)中文系。在入校學習的第二學期,校團委、學生會在學校(現(xiàn)明倫校區(qū))內(nèi)大門西邊新華書店門前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壁報墻,由各系團委、學生會輪流負責組織,每月出一期墻報。墻報內(nèi)容由同學們自行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繪畫、書法等組成,抄寫在大紙上張貼展示,內(nèi)容、版式各呈風采,蔚為大觀。記得第二期是中文系主辦的,我在墻報上用楷書寫了一幅四尺對開的斗方“日夜怵惕,修身正行”,語出《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由于不懂文字,把“惕”字的右邊寫成了“昜”,一橫之差,謬之千里,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墻報貼出的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教室里自習,一位同學來叫我,說有兩位老師讓我到墻報那里去。雖滿腹詫異,我還是很快跑了過去。果然,有兩位老先生正站在墻報前說話,我連忙上前問好并報上了姓名。原來這兩位老先生一位是中文系的古文論大家劉溶先生,一位就是享譽全國的古文字學家、古音韻學家、書法家于安瀾先生。劉溶先生笑著說:“你這幅字寫得不錯,但有一個字寫錯了,讓于先生給你指點指點。”我滿身大汗,連連點頭稱謝。于先生操著一口濃重的滑縣方言對我說:“你練的是歐體吧?寫楷書的路子是對的?!蔽衣牶箢D感敬佩,劉溶先生在一旁說:“于先生是書法大家,你好好聽聽?!币宦犑切哪揭丫玫挠诎矠懴壬?,我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于先生慢慢地說:“現(xiàn)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很多年輕人一上手就寫行書、草書,沒寫幾天就忙著搞創(chuàng)作,辦展覽,急功近利,不好??瑫腔A(chǔ),根基沒打好,不會站就要跑,是不行的。學書法光練字還不行,還要讀一些書法理論的書,任何人水平再高,一會兒說這樣寫,一會兒說那樣寫,發(fā)現(xiàn)這了,發(fā)現(xiàn)那了,自吹自擂,沒有內(nèi)修,白吹白擂。翻翻古代書論,古人早就說過幾百年了,后人還是無法超越,老老實實去學就是了,不要急著出名?!庇谙壬院喴赓W,寥寥數(shù)語,指出了學習書法的路徑、方法,使我受益無窮。于先生停了停,又接著說:“你這幅字上的‘惕’字寫錯了,把右邊的‘易’字寫成‘昜’了。《說文》釋‘易’為蜥蜴的象形字,像日月運行一樣變化,所以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是變化的意思?!畷[’字《說文》釋為‘開也,從日一勿,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強者眾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此陰陽正字也,陰陽行而侌昜廢’。所以現(xiàn)在的‘陽’字是形聲字,凡是有‘昜’字的組成的字大多念為‘輿章切’;有‘易’字組成的字‘凡易之屬皆從易’,大多念為‘羊益’切?!庇谙壬贿呎f,一邊在地上用手中的拐杖畫出字形,不僅使我茅塞頓開,同時也為于先生對《說文》的精熟倍加欽佩。于先生最后說:“你喜歡書法先臨習歐陽詢楷書的路子不錯,要想取得進步貴在堅持,每天都要抽出時間臨帖,至少兩個小時,不可一曝十寒?!蔽艺\惶誠恐,一再稱是。話畢,我又向兩位先生求詢了住址,相約不日登門求教,先生爽快地答應了。
于安瀾 篆書 阮籍《詠懷詩》扇面
告別后,我站在那期墻報前沉思良久,仔細回味兩位先生的諄諄教誨,特別對于安瀾先生對古文字經(jīng)典研究的深厚功力驚嘆不已。對于一個素不相識的學生如此認真地進行指導,古人所謂的“有教無類”大概也就如此吧。這次難得的“課程”,使我至今難以忘懷,每憶及此,倍感親切。此后,于先生“每天都要臨帖”“讀讀書論”“加強內(nèi)修”“不要急著出名”等教導成了我習書的座右銘,我亦從中體味到了無窮的樂趣。
自墻報糾錯之后,我心中就萌發(fā)了登門拜訪于安瀾先生當面請教如何學習書法的念頭。但一直自忖冒昧,未敢造次。平時遵照于先生的教誨,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寢室的自修桌上臨習小楷。練了一段時間,總覺用筆不得要領(lǐng),心想還是需要盡快得到于先生的指導。記得是1979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我?guī)е约旱牧曌?,敲開了于先生的家門。正好于先生在家,就熱情地招呼我到了書桌旁。先生的書桌上堆滿了書,告訴我說正在做《中國書法歷史年表》的寫作計劃。先生說:“現(xiàn)在大家認識到書法的重要性了,學習書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但是資料少,參考書少,書法理論方面的參考書更少。書法只練習寫字不行,寫字是功夫,書法是藝術(shù),上升到藝術(shù)層面需要理論的基礎(chǔ)和文史的知識修養(yǎng),這個修養(yǎng)主要是人品道德的修為,古人早就說‘書品即人品’嘛?!毕壬咸喜唤^,我站在一旁肅立恭聽,感到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很快就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先生又指著在一張大紙上書寫的《中國書法歷史年表》圖表說:“練書法要懂得書法史和書法理論史,各種書體是有承續(xù)流變關(guān)系的,弄不清楚書體之間的關(guān)系是學不好書法的?!闭f著先生拿起我?guī)サ男】曌魈K軾的《前赤壁賦》,邊看邊說:“寫得很認真,小楷不好寫,很需要靜下心來讀帖、臨寫?!币环膭钪螅谙壬质肿屑毜馗嬖V我:“雖然你練的是唐楷,但在筆法上要學會用中鋒,會用中鋒才知道什么是使轉(zhuǎn),使轉(zhuǎn)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學習、琢磨才會有體會的,只有解決了使轉(zhuǎn)問題點畫才能入紙。趙孟說的‘用筆千古不易’就是講的中鋒和使轉(zhuǎn)永遠不會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練一練小篆,小篆是學習中鋒和使轉(zhuǎn)的基礎(chǔ)?!闭f著,先生順手拿出了一本《說文解字》,翻開指著前面的部首說:“先寫這540個部首,寫熟了再往后邊挑常用的字寫,例字都是小篆。還可以寫一寫李斯的《嶧山碑》,字口還清楚,重點體會如何用中鋒和使轉(zhuǎn),不然字就寫得單薄,點畫就飄在紙上。一個側(cè)鋒用到底,初看很像,仔細一看點畫是扁的,筆墨是浮的,沒有入紙,通篇就沒有力度和味道了,不耐看。”聽到這里,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對中鋒應用的認識是非常不足的。先生寥寥數(shù)語,既給我指明了今后學書的方法和道路,也婉轉(zhuǎn)地指出了我書寫的問題和不足,切中肯綮。先生又問:“你寫小楷用懸腕還是枕腕?”我回答用懸腕。先生說:“這就對了。剛開始手上沒功夫,用枕腕練一段時間還可以,但是一定要會用懸腕,肘置桌面就可以了,不然腕力就用不上,回旋余地小,只用指力是不行的。如果再過渡到寫寸楷以上的字,必須懸腕或者懸肘才能出力,劉墉寫小楷都用懸肘,時人驚奇。僅僅用指力,筆毫沒有回旋余地,一個點畫也寫不圓,寫不活。不論寫哪種字體,點畫都要圓,中鋒、使轉(zhuǎn)、提按要融會貫通,是一致的?!闭f著,先生隨手拿起筆寫了一個小篆“艸”字,給我做了示范。聽著先生春風化雨般的教導,令我十分感動,至今仍然是我習書時必遵的法則和不斷深入探討的問題。
這一次當面聆教,使我從心底里感受到什么是誨人不倦,什么是崇高出于平凡——“極高明而道中庸”,一席教誨后使你倍感溫暖。
自從登門求教于先生之后,我便按照于先生的教導,到圖書館借了一本中華書局1963年版的雙欄影印《說文解字》,堅持每天先臨寫10個小篆部首(標目),然后再繼續(xù)臨習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重新開始了我的習書之路。
大約在1979年年底的一天下午,我在中文系教學樓十號樓門口看到了于先生,便快步上前問好。先生一看是我,說剛?cè)ハ蒂Y料室查資料,接著問:“你的《說文》部首寫到哪兒了?”我連忙回答說該寫第二遍了。先生說:“都認識吧?”我如實回答說,大部分需要查工具書才略知一二。先生說,要結(jié)合古漢語的文字學課,和“六書”對照起來才能弄懂。懂了字義才能理解字形,才能理解點畫和結(jié)構(gòu),才能記得住,小篆是其后所有書體流變的根本。我又向先生請教讀音的問題,古、今音不同怎么認識?先生說,先按今音讀,再和古音比較。今音、中古音、上古音乃至不同時代的音讀都有差別,音韻學是一門專學,需要另外再說?,F(xiàn)在以繁體字字形的基本音讀為基礎(chǔ),異體字按照時代處理盡量少用,遵守規(guī)范,學書法大致夠用。詩詞格律還是要講究音韻、對仗和平仄,特別是入聲字的辨別,知道入派三聲的區(qū)分,避免在古今音和簡繁體上鬧笑話。還要學點兒詩詞創(chuàng)作,總是抄詩就成字匠了。
說到這兒,先生突然話鋒一轉(zhuǎn),問我:“楷書你還臨嗎?”我趕忙回答說還一直在臨寫《九成宮醴泉銘》。先生說:“堅持就對了。讓你寫小篆和寫楷書并不矛盾,《說文》我都記不清自己抄過多少遍了?,F(xiàn)在很少有人下這個功夫了,寫字一上來就是任意揮灑,寫草書甚至不是大草就是狂草,草得誰也不認識,甚至寫完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既不懂草法又不懂筆法,我說這是歪風,是邪路?,F(xiàn)在的人時間有限,書寫工具又多,不比古人只用毛筆,一輩子能把一兩種書體寫得像樣就不錯了。還有人吹噓丑書是‘創(chuàng)新’,正路走不通了只能走旁門左道,都是急著出名急出的毛病?!毕壬贿呎f,一邊生氣地用手中的拐杖重重地在地上頓了頓,又大聲說:“真是不成體統(tǒng)!你可不要走這條路!”我連忙說:“豈敢豈敢!我一定按您的教導,寫好楷書,量力而行。”先生聽到我的回答,滿意地說:“好、好,踏踏實實寫好楷書,功到自然成,再寫寫行書,要走正道?!苯又?,于先生又認真地說:“你知道有些人為什么不愿意練楷書和行書嗎?陳垣先生說過,‘畫鬼容易畫人難’,楷書和行書好比是人,識字的人見了立馬就能分出高下,優(yōu)劣立判;六國文字、鳥篆蟲書好比是鬼,識者極少,你寫得好壞沒幾個人看得懂,丑書也是讓你看不懂,鬼畫符嘛!裝神弄鬼,糊弄大眾,名利驅(qū)使,可憎可憎!”
時光荏苒,雖然過去40多年了,于先生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導,至今言猶在耳,始終銘刻在我的腦海里,也始終陪伴著我的習書之路。每每憶及這些問師求教的故事,于安瀾先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道德學問,總是激勵著我們這些后學努力學習、砥礪前行,相信也必將會使我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