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華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適度性,建構師生和諧交流的課堂。通過質(zhì)疑問難有限度、知識深化有限度、一課一練有限度、語言訓練有限度等方法,能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升學習能力。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進程中,唯有恰當?shù)匕盐蘸谩岸取?,語文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適度性;和諧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0-0060-02
學者張慶認為,在擴展和輔助教學資源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適度性。的確如此,在語文教學中也要注意適度性原則,不僅拓展要適度,課堂教學內(nèi)容、活動項目等方面的設定也要注意一定的限度。這樣有條理地展開教學,才能真正提升教學效果,才能建構和諧的語文課堂。
一、問有度,激活思維
學者徐江提出,學生在學校中學習語文的時間很長,但是最終還是有人寫不通文章,究其原因是教師將不是問題的問題當成了問題。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注意合理設置問題,提出的問題過多、過于零碎、缺乏重點,從而妨礙了學生的思維向著更深的方向發(fā)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這樣的課堂一般都以教師的提問為主,學生被動回答,展現(xiàn)不出師生之間的和諧性,所以不符合和諧課堂的特點。
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25課《羿射九日》的時候,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了羿射九日的具體過程,此時教師就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羿的形象:“大家覺得哪些句子展現(xiàn)出了羿的形象呢?你能找出這些句子來并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嗎?”有學生找到了“嗖地就是一箭”等詞句,認為這些句子展現(xiàn)出了羿射箭的精準;有學生找到了“他翻過了九十九座高山,蹚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等詞句,認為這些詞句展現(xiàn)了羿一路上的艱辛,體現(xiàn)了其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若還想讓學生更深入下去,探究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的特點,了解神話故事表達了人們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體現(xiàn)了原始人類的生活,那么這樣的問題難度就過大了,小學生未必能理解,探究也很難深入。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適度擴展,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一些神話故事,并展開對比,總結一下這些神話故事的共同點是什么。這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到神話的性質(zhì),但是又不會讓學生覺得難度過大,從而就能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標。
適度提問可采用一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最好能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能,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在問答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引導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個性和語言風格。教師可以使用一個主問題貫穿整堂課,讓學生沿著主問題一步步深入下去思考,這樣就能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效果。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不僅能更加自如,而且能發(fā)展思維,嘗試自主提問,課堂氣氛也會更為和諧。
二、深有度,最近發(fā)展
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將新知納入已有知識體系,與已有知識融為一體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要進行知識建構,不斷去搭建新舊知識有效融合的平臺,以促進學生高效接納新知。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注意知識的傳授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要圍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問題。有時候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學生很難回答,反而會喪失繼續(xù)學習的自信。這樣的課堂氣氛會顯得十分低沉,教學的質(zhì)量也會大打折扣。
學習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中的《山行》的時候,若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嘗試找到詩歌中的意象,并了解意象的特點,這樣的拓展涉及古詩詞文化的深邃處,就超過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注意拓展的深度,鼓勵學生首先圍繞詩歌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嘗試在腦海中再現(xiàn)“楓葉、白云”等意象,然后嘗試將自己頭腦中的畫面表達出來,最后說說這樣的場景能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這樣的教學設計有一定的深度,充分考慮了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同時提出的問題也是學生能解決的。在嘗試描述詩歌場景的過程中,學生對詩歌的意境有了更直觀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更多的古詩詞作品,并嘗試留意一下古詩詞作品中常常出現(xiàn)哪些意象,在腦海中想象這些意象給人的整體感受是什么。這樣的合理拓展既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又能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詩詞的意境。
具有挑戰(zhàn)性和思維張力的課堂才會讓學生充滿興趣,也才會讓學生的思維不斷閃耀出迷人的火花,教師在演繹新知時,必須要讓課堂具有一定的深度,否則,平淡無奇、毫無探究價值的課堂會使學生懨懨欲睡,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反之,教師在教學中,更要避免走向另一極端,片面追求學生思維和知識的深度,超越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提出問題,而要讓學生在“跳一跳”后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從而真正體會到自主探究和掌握新知的樂趣。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課堂交流氣氛才會更加熱烈,也才能真正建構出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語文課堂。
三、廣有度,一課一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教學目標,涉及了聽說讀寫各方面的內(nèi)容。為此,不少教師為了讓課堂顯得更有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會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目標。然而,涵蓋面太廣的話,學生的學習抓不住重點,也很難得到提升,效果適得其反。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如選擇一課一得的教學方法,嘗試引導學生圍繞某個知識點深入學習,這樣就能避免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現(xiàn)象,讓探究更深入,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三年級上冊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是一篇唯美的文章,且充滿了情感,圍繞這篇課文可以設計各種不同的訓練項目:探究比喻句、排比句的寫作方法;思考怎樣合理選擇詞匯,展現(xiàn)出景物的特點;思考怎樣合理安排寫景類文章的結構;怎樣寫出情景交融的文章。這些內(nèi)容過于蕪雜,若要在一堂課中全部涉及,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內(nèi)容繁多,很難一次性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最適合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展開訓練。如圍繞比喻句、排比句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掌握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師可先鼓勵學生閱讀“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等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為何讓人覺得生動形象,而后找到“像”等關鍵詞,并總結出比喻句的特點,最后展開仿寫活動,嘗試結合各種修辭手法描寫景物。
語文教學是一項比較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語文學科的內(nèi)涵豐富多彩。也正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都力求將關聯(lián)的知識糅合到文本解讀中,盡可能地傳授給學生。殊不知,小學生原本認知水平、分析能力就相對較低,這樣的籠而統(tǒng)之的教學不僅學生不易接受和消化,同時也不易學以致用。相較而言,一課一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指向,這樣就有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圍繞某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展開自主學習和探討,在小組合作的輔助下,展開新知的探究。這樣操作不僅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且由于契合小學生思維簡單的特征,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更為和諧。
四、言有度,整合創(chuàng)新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要想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要組織學生展開各種不同形式的語言訓練。語言訓練在課堂中是必不可少的,能讓學生在訓練中掌握各種語言技巧,從而自主進行知識建構。但是,語言訓練若強度太大、過于頻繁,那么反而會產(chǎn)生過猶不及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圍繞教學目標和課文特點,組織學生展開讀寫結合訓練,讓學生在適度的訓練中提升語言實踐能力。
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11課《蟋蟀的住宅》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語言實踐活動,嘗試分小組觀察各種不同的昆蟲,看看各種昆蟲的特點是什么,它們分別生活在什么地方,生活習性是怎樣的,然后模仿課文的形式將昆蟲的生活寫下來。這樣的活動給了學生更大的發(fā)揮余地,能讓學生將自己學到的語言知識整合在一起,同時也能體現(xiàn)學生的獨特創(chuàng)意。此外,這樣的整合性活動還能避免課堂語言訓練過于頻繁、零碎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融入其中?!拔恼略谡f到蟋蟀的建筑能力時,用了什么方法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呢?”學生認為:“用了設問句,‘蟋蟀怎么會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別好的工具嗎?這很好地引發(fā)了讀者的探究?!薄澳敲?,你在寫作的時候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呢?”這便能促使學生展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
小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的欲望強烈。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語言訓練中不斷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大膽表達。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掌握好言語訓練的度,不僅要注意強度適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創(chuàng)新思考,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將自己獨特的想法融入其中,寫出更有新意的作品,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和諧課堂是師生進行充分交流,學生展開多元互動的課堂;和諧課堂是師生實現(xiàn)心靈碰撞,情感傳遞的所在;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愉快。和諧語文課堂教學中,“度”無處不在,要想構筑和諧的課堂就要注意讓課堂問有度、深有度、廣有度、言有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成燕娟.以人為本 注重創(chuàng)新 構建語文教學和諧課堂[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10).
[2] 明洪才.如何處理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度[J] 教育界,2012(26).
[3] 姚婷媛.小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好“度” [J].內(nèi)蒙古教育,2016(29).
[4] 宋洪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度拓展[J].考試周刊,2017(38).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