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甦
【摘要】對于中學生來說,教師和父母一樣,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領人和擺渡者。而就塑造靈魂和品格而言,中學階段的教師影響更大,因此,中學教師的師德建設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學生;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著名的美國詩人惠特曼曾經(jīng)這樣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幾年,或者連綿很多年。”是的,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和父母一樣,就如同惠特曼口中的“那個最初的東西”,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領人和擺渡者。在孩子向前走去的路途上,家庭教育在左,學校教育在右。只有雙槳齊揮,才能把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而就塑造靈魂和品格而言,中學階段的教師影響更大。本文試圖以教學體會為例,從意義和實踐兩個方面,來談對中學教師加強自身師風師德建設的幾點粗淺的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一、明德固本,如履如臨
我們的先哲都對師德作出過生動的闡釋?!墩撜Z》中說過:“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彼抉R光說:“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濒斞赶壬f:“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薄P者認為,最精辟的,莫過于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痹谶@句話中,韓夫子明確地把“傳道”擺在最前。何謂“傳道”,“傳授道理”也,換句話講,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知識,更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做學生行動的標桿和榜樣。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主題,一個神圣的殿堂。中學六年,正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且,在當今社會,物欲充斥著人的心靈,私欲泛濫,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受考驗。教師尤其是中學語文教師,更應主動承擔起塑造學生美好靈魂的責任。對此,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的一生,有三個基本錯誤:一、德薄而尊;第二,智慧小而大;第三,實力小而任中?!惫P者認為,這三者中,德是最首要的。如果教師自身思想品德作風都出了一個問題,又怎么去充當學生的標和榜樣呢?因此,教師作風的學習對每一位教師都非常重要。從教近20年,筆者時時未忘“立德樹人,明德固本”這八個字,它們時刻喚起筆者的使命感、責任感。筆者對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每一個教育情境都不敢輕之忽之,始終如履如臨。
二、心之所歸,朝乾夕惕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在教學中把“文以載道”的觀念滲透下去?簡而言之,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教會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20年來,“明德固本,朝乾夕惕”這聲音一直響在筆者的耳畔。筆者認為,無他,首先是抓好自身的精神建設,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教師的作風修養(yǎng)很重要。
1.學習——學高為師,把學習視為習慣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因此,我們需要繼續(xù)學習和擴展自身的知識。從進入校園開始,筆者始終相信“教師,給學生一滴水,自己發(fā)展需要有一碗水”這一教學理念,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時刻加強自己的師德教育理論知識修養(yǎng)。平時要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經(jīng)常閱讀相關媒體,掌握最新的動態(tài)和信息,學以致用,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方向,以便隨時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滿足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2.參與——身正為范,捍衛(wèi)師道尊嚴
轉變行為的關鍵是思考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行動上有所突破。內(nèi)省和慎獨,是加強師德修養(yǎng)的重要研究方法 。內(nèi)省就是自覺進行思想約束,時時檢查和反思自己的言行。慎獨是從不允許自己做壞事,即使沒有人看著我。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育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努力加強修養(yǎng),通過自我修養(yǎng),強化自己的道德風險意識,磨練自己的道德意志,并在實踐中把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在為人師表方面,一是要嚴格遵守“中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行為規(guī)范”,謹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時刻注意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可以形象;二是要向優(yōu)秀的老教師學習,敬業(yè)愛崗,教書育人。教師對工作的熱愛和奉獻不是空談,他體現(xiàn)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不缺席、不曠課、不空堂;三是要與人民群眾關系和諧,與同事進行合作愉快,構建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四是要從廉潔中來,無私奉獻,不關心個人得失,保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只有身正為范,自覺捍衛(wèi)師道尊嚴,我們才能做好學生的向導。
3.立身——師者仁心,重視潛移默化
當教師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最難的。它要求我們從身邊生活小事開始做起,注意提高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比如,升國旗,我校要求學生升國旗的瞬間面向國旗,肅穆,挺立,行注目禮。但個別教師卻遲到了,從學生身邊走過有說有笑,沒有停下來向國旗敬禮,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身為一個教師,要言傳身教,嚴格要求自身。
此外,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用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學生。要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平衡有度,積極構建和諧融洽,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共同成長。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盡最大努力把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結合起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育之路,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然而,只要用心、堅持,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4.榜樣——以身作則,不忘教育初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國發(fā)展需要通過我們的擔當和奉獻。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挖掘班級中那些品學兼優(yōu)或在品德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榜樣,“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此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普及。由班及校,一個學校也是如此,需要一些師德高尚、忘我奉獻、兢兢業(yè)業(yè)、愛國守法的教師來激發(fā)其他同事的斗志,齊心協(xié)力推動教育事業(yè)。而這,意味著我們要勇于當“榜樣”。正如李白的詩中所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風”,充分說明了“榜樣”的含義。我們可以向宋書聲、賀星龍、王淑芳、趙忠賢、趙桂梅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學習,學習他們不忘初心、勇于擔當?shù)睦硐胄拍?,來誘導和激發(fā)師德情感,并轉化為自己的內(nèi)在力量。
明德固本,朝乾夕惕。筆者堅信,育才先育人,只有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去捍衛(wèi)教師的尊嚴和形象,才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王雪,楊曉敏.當前中小學教師師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5(7).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