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瓊
(楚雄州大姚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楚雄 675400)
對于臨床護理工作者而言,評判性思維不失為是其執(zhí)業(yè)能力的關鍵組成,更是臨床決策、問題解決的基礎且重要思維[1],是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評價臨床護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在SBAR溝通模式中主要包括以下要點:現(xiàn)狀(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評估(Assessment)、建議(Recommedation),在歐美國家醫(yī)療體系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目前我國多用在急診和各種ICU中。ICU的主要特點是:病人病情復雜、疾病種類多、病情變化快且常伴性命威脅,因此,及時識別并規(guī)范、客觀的評價其病情,通過標準化溝通盡量幫助患者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規(guī)范ICU護理交接班流程、提高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保障醫(yī)療安全,我院ICU于2019年1月開始實行SBAR標準化床邊交班,效果顯著?,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ICU開放床位8張,收治者均為病情危重、有潛在性命威脅、病情變化復雜且嚴重的病例。ICU護士總計22名,除2名男性外,其余皆為女性,護士年齡23~52歲,平均31.3歲;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8名,護士8名。學歷:本科7名,大專15名。工齡:<5年7名,5~10年10名,>10年5名。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將實行SBAR標準化床邊交班前分為對照組,SBAR標準化床邊交班后分為觀察組,在SBAR標準化床邊交班實行前(2018年1~12月)和實行1年后(2019年1~12月)調查比較。共發(fā)放量表22份,回收22份,有效問卷22份,有效率100%。
1.2.2 擬定培訓措施。護理部牽頭、任護士長為專項小組組長,對組員進行SBAR溝通模式的培訓工作,采取多樣化培訓方式,如:組員分組討論、集體大班授課、情境模擬、床邊交接班實踐演練等。將有關于SBAR的基本概念、溝通方法和意義等內容貫穿于其中;定期通過反饋總結,發(fā)現(xiàn)薄弱之處,并由護理部與護士長著手糾正與完善。
1.2.3 建立SBAR標準化床邊交班模板和匯報流程:2019年1月,根據(jù)ICU病人實際擬定符合患者需求的SBAR交接班內容,通過分項、分解制定SBAR床邊交接班模板,為工作流程與內容提供規(guī)范依據(jù)。交班站位規(guī)定:交班者立于患者左側位置、接班者立于右側,護士長與其他護士立于床尾;交班模板:現(xiàn)狀(S):包括患者姓名、年齡、病案、生命體征等一般資料;背景(B):既往病史、主要診斷、目前治療和護理措施、陽性癥狀體征以及檢驗異常指標;評估(A)既往24 h發(fā)生的異常問題以及評估結果,皮膚、神志、消化等狀況,呼吸機指標等;建議(R):提出交接班后應采取的治療、護理措施,強調重點關注以及特殊的問題。交接班時按照以上模板內容完成交接班,并就其中存在異議之處進行核實、明確,交接班完畢,護士長做出總結和點評,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強調薄弱與高危環(huán)節(jié);不定時抽查交接班工作情況,通過結果反饋及時完善,保證交接班工作質量的持續(xù)改進。
1.2.4 影響評價:①對ICU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使用“中文版評判性思維測量表”( CTDI-CV)進行評價[2],其中包括以下幾大維度: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各維度分別有10個條目,70個條目中包括正性條目30個、負性條目40個,使用Link6級評分,負性條目正向評分、正性條目反向評分,總分范圍70~420分;②分別于實行前、實行后對ICU護士進行評判性思維的測量,以發(fā)放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價,護理部人員指導問卷的填寫,個人獨立填寫,問卷有效回收率100%;③調查了解在ICU實行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床頭交班對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影響。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分析。
2.1 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交班前后ICU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見表1。
表1 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交班前后ICU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s)
表1 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交班前后ICU護士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s)
組數(shù) 人數(shù) 總分 尋求真相 開放思想 分析能力 系統(tǒng)化能力 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 求知欲 認知成熟度對照組 22 261.61±19.56 6.13±3.91 34.5±4.27 40.93±3.95 34.07±4.15 38.27±3.71 39.53±5.18 36.23±5.44觀察組 22 276.11±21.21 38.77±4.11 39.66±4.32 44.24±4.02 39.95±4.51 42.72±4.02 43.57±5.00 39.84±4.21 t - 2.358 2.182 3.985 2.754 4.499 3.816 2.632 2.46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交班前后對調動ICU護士學習積極性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比較。見表2。22名ICU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均值 276.11±21.21分,其中57.8%的護士有正性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價界定分值設置為總分280分(≥280分為高分、相反為低分)、維度分值40分(≥40分為高分、相反為低分),高分護士占58.6%;其中72%得到系統(tǒng)化能力高分,59%得到批判思維自信心高分,46.21%得到開放思想高分,76%得到分析能力高分,56.8%得到求知欲高分,只有9.8%得到了尋找真相高分。
表2 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交班前后對調動ICU護士學習積極性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比較
怎樣有針對性的完成患者信息傳遞,使接班者能夠準確、全面掌握患者信息,是現(xiàn)代醫(yī)療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交接班看似是一件基礎的日常工作,但對于護士而言卻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特別是對于ICU護士來說,由于ICU科室病種多、雜,對于高年資的護士,也許交接班質量高一些、重點得以突出,但對于很多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不善于總結、交接班甚至對護理內容交代不清楚,導致交接班工作質量不高。評判性思維是指充分結合已具備的知識經驗,對問題、解決措施加以合理選擇,識別假設,基于反思展開分析、推離,繼而做出最科學、合理判斷以及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該思維特點是主動性、獨立性、反思性強,有說服力、可全面審視。對于ICU護士而言,評判性思維能力對其業(yè)務素質提高有重要意義。因此,從評判性思維方面著手,基于對ICU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我院采用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在ICU病房床頭交接班中SBAR溝通模式的實施,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表明SBAR溝通模式對培養(yǎng)護士的評判性思維是可靠并有效的。SBAR溝通模式的應用調動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啟發(fā)護士思考,學會在運用護理程序時將評判性思維溶入其中,從而提高了他們的開放性思維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4]。
SBAR溝通模式具有標準化、結構化的特點,是一種基于證據(jù)循證的溝通方法,體現(xiàn)出:目前發(fā)生的問題、是何原因造成、我認為的問題、我們需要怎樣解決這一標準化流程的有效溝通特色[5]。面對病情危重的患者,容易導致不良護理事件的發(fā)生,朱清文[6]等學者的研究中表明,將SBAR 溝通模式應用于危重癥病患交接班的管理中,能使護士思路清晰,減少差錯,尤其對低年資護士起到規(guī)范和幫助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護士??评碚撍郊霸u判性思維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綜上所述,在ICU病房床頭交接班中實行SBAR標準化溝通模式,充分調動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培養(yǎng)護士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ICU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