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汴生
早年在鄉(xiāng)下聽一位老農(nóng)說過,世上有“三不讓人”。哪“三不讓人”?一是結(jié)婚不讓人,二是吃藥不讓人,三是蹲廁所不讓人。這“三不讓人”道理淺顯,不言而喻,至今我還印象深刻。
事物都是有對立的兩方面,有“不讓”就有“讓”。歷史上關(guān)于“讓”的故事就有不少。比如,堯讓天下,孔融讓梨,退避三舍,三讓徐州,“六尺巷”故事中“讓他三尺又何妨”,開國大將徐海東三次讓官等等,不一而足。歸納一下,這“讓”大致也有其三。
其一,禮讓。禮讓就是禮貌地謙讓。禮讓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梢?。比如,斑馬線上機動車禮讓行人,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宴席上請長者坐上席,等等,都是禮讓行為。
禮讓看似是平平淡淡的小事,卻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和教養(yǎng)。有時候它還可能成為關(guān)乎人命的大事。據(jù)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tǒng)計,近三年來,全國在斑馬線上被機動車撞死的行人就有近4000人,其中九成是因為機動車沒有禮讓行人。人命關(guān)天,禮讓豈是小事?
其二,利讓。所謂利讓,顧名思義就是以利益讓人。這個“利”可以是金錢、財物,也可以是地位、級別、榮譽。禮讓無關(guān)錢財,利讓則涉及個人利益,因此能做到利讓的人往往是那種豁達、豪爽、淡泊名利的人。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比嘶钣谑?,離不開個人利益,但是一定要取之有道,受之無愧。倘若過于看重個人利益,甚至爭名奪利,不知謙讓,則為世人所不齒。
其三,命讓。命讓就是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是“讓”的最高境界。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在生命面前金錢、地位等都不值一提,因此能以命相讓的人,堪稱大寫的人。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有座礦井被震塌,1000多名工人被困在井下。當(dāng)時有位副礦長也在井下參加勞動。他一邊安撫群眾的情緒,一邊組織人員四處尋找出口。后來終于找到了一處高50多米、直徑不到1米的通風(fēng)口,上面有一架鋼筋棍簡易梯子。發(fā)現(xiàn)這個生命通道后,人們都爭先恐后往上爬。這時副礦長高聲喊道:“大家都聽我的命令!女同志先走,然后是50歲以上的老工人,再往后是40歲、30歲、20歲的工人,再往后是科室人員、共青團員和共產(chǎn)黨員,最后是領(lǐng)導(dǎo)干部!”
接下來撤離行動井然有序,再沒有人爭先恐后。先出來的人都圍在通風(fēng)口旁等候,每出來一個人,大家都報以熱烈的掌聲。整個撤離行動從凌晨5點到下午4點多才告結(jié)束,而最后拖著疲憊的身子爬出通風(fēng)口的正是那位副礦長!
這位副礦長不知叫啥名字。在生死存亡關(guān)頭,他讓群眾首先逃生的舉動讓人感動。想想那些與民爭利、巧取豪奪的貪官污吏,你會覺得副礦長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先憂后樂的共產(chǎn)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