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結構是文章的基本模式——我們常說的段落、層次、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都屬于結構的范疇,它能反映文章布局的基本特點,揭示其內(nèi)在規(guī)律。對于議論文而言,常用的結構方式有“并列式”和“引議聯(lián)結”式。
一、并列式結構
并列組合是使議論文言之有序的重要手段,這是一種并列著組織分論點或若干論據(jù)的結構方式,即論證時幾個層次間的關系是平行的,是分別從不同的多個側面證明觀點的正確性,簡稱“并列式”。議論文“并列式”結構的好處,在于論證全面,條理清晰,能使人一目了然。運用“并列式”布局,主要有三種方法:
1.理由(根源)并列
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種現(xiàn)象都不可能平白無故地產(chǎn)生。所謂“理由(根源)并列”,就是從“為什么”的角度,列舉幾個呈并列關系的分論點。例如文章《人們?yōu)楹纹毡榛忌鲜謾C依賴癥》,開篇指出“當今社會,人們的‘手機依賴癥十分嚴重,令人擔憂”,并以“最主要的緣故,還是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比較貧乏,包括運動健身、旅行觀光、藝術體驗、讀書學習……這些‘線下活動的普及程度不夠”來引領下文(提出論點);正文分三層寫,即“運動場館建設,學校體育教育理念與方法,競技體育與大眾健身之間的關系等,有太多問題需要改善”“再就是旅游觀光成本太高,交通不便”“至于參加各種藝術體驗,更是談何容易”,具體闡釋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結尾則以“現(xiàn)成的辦法其實是有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那些文化、藝術、讀書、體育等活動,去分散人們對手機的過度依賴。這樣一種‘分散療法,需要全社會攜手努力完成”收篇。全文一氣呵成而又認識深刻,論證嚴密,沒有任何斧鑿的痕跡。
2.途徑并列
即剖析事理得以成立的條件或“途徑”,也就是由“怎么辦”入手,將多個相互并列的分論點逐一羅列,這也是常用的結構方式之一。比如針對觀點“人生,需要‘靈活”展開論證,可以分寫為以下幾個層次:靈活,離不開開放的思想觀念(或“善于變換角度的思維”);靈活,需要區(qū)分不同情況作出合理應對(或“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靈活處置之后還須即時反思。
3.例證并列
即從不同角度列舉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事例,有層次地論證中心論點。如優(yōu)秀習作《我們的價值在中國》,作文首先列舉國難當頭、戰(zhàn)火紛飛中的吉鴻昌的例子,再舉新中國誕生前后錢學森、鄧稼先的生動事跡,最后舉出留美博士陳志杰毅然回國發(fā)展的事例。這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事例,充分論證了“我們的價值在中國”這一總論點。
二、引議聯(lián)結式結構
議論文的謀篇思路還可以是“引論——本論(為什么、怎么樣)——結論”。“引議聯(lián)結”式,其實是對“引論——本論——結論”的具體化,即把“本論”細化為“議”與“聯(lián)”。
引,即提出問題,一般寫在全文第一段,要求從供料中引出恰當?shù)闹行恼擖c;也可由某則故事、某句名言、當前社會生活中的某一事件引出觀點。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則材料往往是多義的,為此,引述供料時決不可全盤照搬,而要依據(jù)所寫作文的立論角度,篩選與該角度緊密關聯(lián)的部分摘錄下來(或適當概述)。例如根據(jù)“達·芬奇畫蛋”這一軼事,自選角度作文,如果闡述的是“練好基本功很重要”,那么引述時應突出“藝術大師后來的藝術成就,源自畫蛋這一基本功”;如果要闡述“學習須虛心踏實,不能好高騖遠”,則應側重于“達·芬奇虛心接受老師教導,經(jīng)過艱苦訓練,終成一代宗師”。
議,指對觀點作直接論證,宜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結合言論及常理、公理等進行分析,初步回答自己確立的觀點“為什么”正確。如2020年高考上海卷高分作文《當“因”轉了個圈之后》,作文在進入正題后,先結合《周易》中的名句以及“蝴蝶效應”,解說了“為什么有些轉折是意想不到的”;接著又聯(lián)系哲學中“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思想,有理有據(jù)地剖析了“人對事物發(fā)展進程是無能為力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而初步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聯(lián),就是聯(lián)系實際,合理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并注意一分為二,辯證審視。圍繞中心論點,既可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也可聯(lián)系自身實際——前者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主要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后者應反映自己的切身體會,即具有某種個性,而不流于空泛和俗套。是否善于聯(lián)系實際,在聯(lián)系實際時能否做到有理有據(jù),是議論文論證是否有力、內(nèi)容是否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關鍵。比如《當“因”轉了個圈之后》一文,在“聯(lián)”的部分,從社會現(xiàn)象出發(fā),舉出“湖北青年甘相偉逆襲成為北大學子”等實例,來倡導憑借“主觀能動性”決定“事物發(fā)展的進程和結果”,有效深化了論證。該部分對事實論據(jù)的剖析要言不煩,體現(xiàn)出考生選材的匠心與析例的功底。
結,指歸納上文,總結全篇,進一步強化觀點。如作文《當“因”轉了個圈之后》的結尾段寫道:“是的,因果因果,我們的選擇為‘因,意外的轉折為‘果,當‘因轉了個圈回來時,它便成了‘果,那時,可別認不出它呀。”也可以抒情句情真意切地發(fā)出呼吁。這部分文字不必多,貴在精警有力;不能機械地重復開頭段,更不要脫離實際,空喊口號。假如寫的是新材料作文題,還可用供料中的核心詞句加以“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