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惠鋒
南陸村,是金山廊下鎮(zhèn)的一個普通村子。最近,因村里打算建一個文化禮堂,村支書特地邀請我這個小鎮(zhèn)干部去幫她“參謀參謀”。
早就聽過“先有南陸,后有廊下”的說法。廊下得名于“姚家廊下”,而姚家的老宅就在南陸村?,F(xiàn)在,姚家的第23世后人還住在南陸村。于是,我臨時起意,決定來一次“計劃外”的調(diào)研,不去計劃中的村委會會議室,而是直接去宅基頭會一會傳說中的“大戶人家”姚家后人。
南陸村1037號,就是我要去的地方。這戶人家有很多“頭銜”——黨建服務(wù)點、宅基學(xué)習(xí)點、示范睦鄰點、平安守護點、婦女之家。家里的女主人叫陸金英,今年70歲,是村里的黨小組長,也是遠近小有名氣的文藝骨干。我在去年調(diào)研文化“一村一品”的時候結(jié)識了她。
“你來啦!我一直在盼你來!”走進1037號的前堂屋,迎接我的不是女主人,而是她的老伴,一身中山裝扮相的72歲的姚玉慶老先生。
我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老姚又說道:“你今天不來,我就要到你的辦公室找你了!”我有點驚訝:“此話怎講?”“你上次到我家臨走時說好下次再來的,所以我一直在等你?!?/p>
哦,好吧,我的隨口一說便成了他的“一言為定”。還好,這次“計劃外”的調(diào)研也算一次履約之行。
老姚家的堂屋與其他人家不同,三面墻上精心布置了各種宣傳欄,西側(cè)墻是紅色的黨旗,北面和東面則是滿墻的“好家風(fēng)好家訓(xùn)”。最引人注目的是東面第一幅,老姚專門請鎮(zhèn)上書法寫得最好的顧大師親筆寫就的“姚氏祖訓(xùn)”。邊上一幅,是她媳婦手繡的“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絲畫。
“我有好多話要同你講。”老姚一邊說著,一邊把桌沿的3本比磚還厚的大部頭《姚氏世譜》搬過來?!耙?,您說吧,我聽著?!?/p>
“你知道廊下的由來吧?歷史上真的是先有南陸,后有廊下……”
根據(jù)這次老姚的講述,在之后的幾天里,我認(rèn)真查找各方資料,終于弄清楚了“南陸村”的由來:南陸,早在6000年前就已成陸。唐天寶十年(751年)屬華亭縣胥浦鄉(xiāng),宋末元初為胥浦鄉(xiāng)同安村。元泰定三年(1326年),舉人陸居仁繼承父業(yè)(父親陸霆龍),在此隱居講學(xué)。陸居仁才華出眾,名聲直追華亭“二陸”(陸機、陸云),一南一北,后人仰慕他的文章道德,遂將他所居之地取名為“南陸”……
老姚繼續(xù)說道:“十五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我們姚氏六世祖姚璋(號怡善)由平湖入贅南陸張氏,曾孫姚士慎官至明刑部尚書。我們的祖先就在南陸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開荒拓土、形成村落。后來,到了明隆慶年間,姚士慎告老還鄉(xiāng)后,在宅院門前建起一條跨街長廊,為當(dāng)?shù)匕傩照陲L(fēng)擋雨,再后來,往來客商逐漸聚集于此,集鎮(zhèn)初具雛形……姚家廊下因此得名。”
就這么跟老姚聊著,我不禁感慨:前不久,我隨友人去松江天馬山游覽,看到山上有“三高士墓”,其中一位是陸居仁的墓,但沒想到的是,廊下鎮(zhèn)的南陸村居然就因陸居仁而得名,而“南陸”一說,竟與松江“二陸”遙相呼應(yīng)……小小一個村名的由來,牽出了上海市郊鄉(xiāng)村深厚的人文底蘊!
從姚家和老姚身上,我也看到了鄉(xiāng)賢文化歷經(jīng)幾百年的一脈相承?!绊毩⒅局T子恪遵庭訓(xùn)是用崛興。”老姚說,這是姚家第一條祖訓(xùn)。姚家六世祖怡善公生了5個兒子,分別取名“西坡、北田、南汀、東野、中山”。怎樣把這些孩子教育成才?怡善公訂立了“立志以崛興”的祖訓(xùn)。之后,從明朝弘治辛酉科到清朝雍正癸酉科,姚家先后考取了8位進士和17位舉人。
據(jù)說,姚怡善還有兩兄弟,分別叫怡然和怡清。三兄弟中,怡善這一脈的后人讀書格外用功,8位進士中占了6強。老姚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崇善尚志”不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也是“樂善廊下”題中應(yīng)有之意。
“光大前業(yè)垂裕后昆積善余慶百業(yè)長新”,這是姚家的第二條祖訓(xùn)。老姚說,先輩當(dāng)時的用意是“十六字輩吾族從十五世起作譜名之首”。這條祖訓(xùn)是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由刑部員外郎宏緒訂立的,主要用于后世起名字和教育人。老姚說,自己到現(xiàn)在還惦記著這條祖訓(xùn)。他找我講述姚家祖訓(xùn)的故事,就是想光大前業(yè),教化后人。
這幾年,村里高血壓患者日漸增多,老姚就自己琢磨著學(xué)習(xí)使用血壓計。從2012年開始,他跟著妻子走村串戶,義務(wù)為鄉(xiāng)鄰量血壓。剛開始時,是為睦鄰點附近的一小部分人群服務(wù),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跑來請他量。每逢宅基頭有人辦喜事,親戚朋友們也都慕名而來。老姚總是不厭其煩樂呵呵地笑臉相迎,最多一天要量20多人。
幾年下來,老姚量壞了4個血壓計。為了讓更多百姓,尤其是腿腳不便的老年群體可以足不出戶量到血壓,在村支書的大力推動下,今年3月5日開始,村里組建了一支由2名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退休醫(yī)生帶頭的量血壓志愿服務(wù)隊,做到全村村民量血壓全覆蓋,血壓量到“屋里廂”。他們還給這支隊伍取名“幸福直通車、健康零距離”,希望把“健康中國”的理念在基層普及開來。
“虞舜家風(fēng)盡心為民克己奉公不徇私情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尊老愛幼和睦相鄰各行可做耕讀為本遵令守律訓(xùn)育兒孫”——這四十八個字是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制定通過的第三條祖訓(xùn),距離上一條祖訓(xùn)時隔132年。
老姚一直恪守祖訓(xùn)耕讀傳家。每年鎮(zhèn)黨委把黨報黨刊訂到宅基頭,加上兒子給他們老兩口訂的報紙,老姚家里一共有5份報紙。因為妻子是黨小組組長,他就婦唱夫隨,義務(wù)做起了形勢任務(wù)宣講員。姚家宅基附近有十幾戶上了年紀(jì)的農(nóng)戶不會用手機,但很喜歡讀報紙。他就兼職當(dāng)起了“送報員”,每天將《解放日報》《人民日報》挨家挨戶送上門,隔天再去回收,接力到下一家。這樣做,既提高了報紙的利用率,又給休養(yǎng)在家的老農(nóng)們茶余飯后送一些“精神食糧”。老姚說,現(xiàn)在宅基頭讀報已經(jīng)蔚然成風(fēng),大家有空湊一起不再是“小來來”搓一把,而是談?wù)剣掖笫?,議議國計民生,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第一時間傳播到家家戶戶。
臨走,老姚還提了一個建議。他說,現(xiàn)在,廊下郊野公園已開放,路建好了,水也清了,鳥也多了,滬浙跨省半程馬拉松也辦起來了,自然風(fēng)景沒得說,但是總感覺還缺了點什么。如果再植入一些歷史和人文的要素,那我們的郊野公園就有靈魂了?!耙率匙愣獦s辱,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F(xiàn)在老百姓都吃飽穿暖了,更多向往美好生活,更多希望追求精神的滿足?!耙易嫔弦欢绒k設(shè)‘怡善堂’講學(xué),我們可以恢復(fù)‘怡善堂’,把‘樂善廊下’的文明鄉(xiāng)風(fēng)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從姚家出來,我想,南陸村的文化禮堂該是什么樣,基本躍然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