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怡 王珊
摘 要:教育中各學段的銜接過渡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做好銜接過渡關系著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否平穩(wěn)過渡并取得良好的成績,影響著學生在新的學習階段的學習信心、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潛能發(fā)揮,直接影響著學生更高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小學語文教學和初中語文教學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分析初中語文教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同特點,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有效的銜接過渡方法是提高初中生語文教學適應能力、促進初中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和語文市場發(fā)展的重要教育內容。
關鍵詞:語文教學;銜接過渡;提升措施
做好小學與初中的銜接過渡,讓學生更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是實現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有了良好的銜接過渡,學生便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初中的學習生活,并能夠適應初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節(jié)奏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并掌握學習的方法,提升自己學習的能力,為自己在新階段的學習和成績進步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和小學語文教學的異同,以及在初中語文教學最初階段,學生面臨的不適應的幾種基本狀況,分析了背后原因,并針對這些狀況提出一些能夠有效改善初中生語文學習適應能力、促進初中生語文學習效率提升和促進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措施。
一、小學、初中語文教育的異同
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教育不單單是內容的難易程度存在著重大差異,其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方式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更多地重視知識的介紹,而在初中階段語文教育則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便凸顯出小學語文,無論是知識介紹還是基本訓練方面,都比初中語文寫得更為簡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也更加容易完成教師所要求的任務,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自己完成的任務是否完美無法準確判斷,學生對自己學習進步的認識更加模糊。
二、銜接過渡的內容
小學與初中語文教育銜接過渡應該包含教學方法的過渡和學習習慣的過渡兩個方面。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對于好詞、好句和成語的內涵進行背誦記憶,用詞造句等都是常見的詞語學習方法,而在初中階段,這樣的學習方法已不再適應初中生語文學習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將這些在小學階段必須由老師引導和檢查完成的作業(yè)和學習內容,通過具體的措施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的方式。在小學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從字詞拼音到語句段落,甚至對文章的寫作都有老師全程陪護,任何一個作業(yè)內容和作業(yè)任務都是由老師親自布置、親自檢查。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有了新的內容,但在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內容仍然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由于學習內容的增加,教師不可能為學生布置一切作業(yè)并檢查所有內容,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初中、小學有效銜接過渡的重要內容。
三、小學、初中語文銜接過渡措施建議
1.溫故知新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漢語的基本詞匯和基本表達方法,在過去,教師對具體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并要求學生反復訓練,而在初中階段教師僅僅需要通過溫故知新的方式,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認識新的內容,讓學生發(fā)現自己語文學習的潛力,逐漸形成自主探索和自主解決一些知識學習和作業(yè)完成等學習任務,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循序漸進
兩個階段學習內容和學習特點的巨大差異是造成小學生升入初中之后不適應的主要原因,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剛升入初中的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防止一步跨入初中教學狀態(tài)造成學生的盲目和不適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一點點推進,在有效適應后再追求初中語文教學目標是比較恰當的過渡措施。
3.能力養(yǎng)成
初中教學突出特點是比小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初中教學將通過大量的文本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實現語言的輸入和語言的習得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語文思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語文的基本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是實現完美銜接、過渡的基本措施,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培養(yǎng)目標。
4.興趣相隨
教學中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提供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快速適應初中語文學習的最佳方式。教師從課堂教學的方式到給學生提供恰當的閱讀內容,都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提高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是實現良好過渡的基本保證。
做好小學、初中的銜接過渡可以使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快速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初中階段迅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實現自己語言知識、語言能力、文化素養(yǎng)等重要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在新的學習階段的適應狀況并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學習中面臨的問題,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林麗.淺談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6):40-41.
[2]李愛玲.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下),2020(11):148-149.
[3]吳佳麗.淺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0(33):76-77.
作者簡介:王靜怡(1990—),女,漢族,山東榮成人,畢業(yè)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大學本科學歷,現為蘭州市電化教育中心教師,一級職稱,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
王珊(1985—),女,漢族,河北磁縣人,畢業(yè)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大學本科學歷,現為蘭州市東郊學校教師,初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