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英 彭敦運
《歷史上的今天》曾是央視一檔很知名的節(jié)目,主持人在這里講歷史、講法治、講兵器……但是,“江夏歷史上的今天”卻是鮮為人知的,那些深藏在“江夏今天”里的紅色故事、革命英雄,師生們知道的就更少了。
然而,當日歷翻到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的2021年時,幾所密切關(guān)注紅色文化的學校,借助本地文化學者的力量,開發(fā)出了一個視頻小系列,錄制了多個抖音,從而開啟一門新的校本課程,引導一群又一群師生走進了這些早就該來的地方“打卡”。
● 4月27日
“今天是4月27日,距今94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昌第一小學隆重召開,出席會議的不僅有陳獨秀、陳延年父子倆,有毛澤東、劉少奇,還有出生在江夏響水項灣的青年項英,以及寓居武昌的中學教師董必武、陳潭秋……”一則名為《4.27》的抖音在校園網(wǎng)上迅速傳開。生動的歷史畫面、陌生的紅色人物、模糊的瞬間記憶,就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噴涌而出,劇烈地震撼著校園,也深深地打動了師生。視頻不僅收獲了大量熱評和點贊,而且還催生出了好幾個版本的美篇,從而開啟了學生、教師和家長們連續(xù)不斷的追問。
“中共‘五大是在武昌召開的?”
“‘武昌與我們‘江夏有什么關(guān)系?”
“項英參加了‘五大?”
“董必武、陳潭秋是武昌的中學老師,以前怎么沒聽說過呀?”
……
鏈式爆炸般的追問,雖然讓校長和教師們感到興奮,可也讓大家犯了愁。為什么?因為,這漸行漸遠的“今天”,別說是小學生,就連教師和家長,眼前也是一片茫然。
“校長,這可是引導大家學習‘黨史的好機會,能不能請個專家來講講?”
“徐老師,你能告訴我‘武昌與‘江夏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
“武昌第一小學在哪里?我們可以去看看嗎?”
點開抖音《撤縣建區(qū)》,就會傳來一個清麗的童音:“說起武昌來,這原本是今天鄂州的名字。那還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quán)來鄂縣建立國都,取‘因武而昌之意,改‘鄂縣為‘武昌。公元223年,孫權(quán)在江夏山,也就是今天的蛇山,修筑了一個不大的土石城,取名‘夏口。369年后,隋文帝把這里改為‘鄂州,江夏縣城也從金口搬遷到這里。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新建立的中華民國改‘江夏縣為‘武昌縣。1996年,國務院撤銷‘武昌縣建立‘江夏區(qū),所以,武昌是歷史上‘江夏縣的縣治,也就是今天江夏區(qū)的縣城?!?/p>
聽完這段簡短解讀,沒有人不為這段童音豎起大拇指!
●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黨的“五大”在全體黨員的熱盼中在武昌第一小學(今武昌都府堤20號)開幕。
這是國民黨中央代表唯一一次參加的中共的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一共開了13天,于5月9日勝利閉幕。
武昌第一小學離項英在涵三宮的家只有兩里路,這一帶是項英從小生活的地方,他熟悉這里所有的大街小巷,了解每一條路的出口,因此,他對大會的安全提出了不少建議,甚至還與城防司令葉挺以及葉挺手下具體保衛(wèi)會場安全的營長韓浚一起,制定了遇到險情時的撤退方案。
為了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徐老師用微信從“高德”地圖截屏,讓學生們模擬當年的項英,查找那些隱蔽在鬧市中的路口、巷門,布置保衛(wèi)會場時的“暗哨”。想不到,學生竟提出了十幾條建議。遺憾的是,歲月的變遷已經(jīng)讓我們找不到當年的答案,無法判斷這些建議的實際效果,不過,學生們興奮不已,還對故事展開了“復盤”。
“五大”時,共產(chǎn)國際曾發(fā)來許多指示,要求中共“五大”的一切政治決議“都完全應以共產(chǎn)國際執(zhí)委會第七次擴大全會關(guān)于中國問題的決議為依據(jù)”。會上,身著長衫的陳獨秀做了長達6個小時的《政治與組織的報告》,蔡和森、毛澤東等人也做了許多精彩的發(fā)言……這一系列成人話語,而且許多概念已經(jīng)走進了歷史的深處,能不能讓今天的小學生也能明白?
徐老師想到了邀請專家。
專家也不敢怠慢,整整準備了2天,才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了那些往事,沒想到現(xiàn)場直播時,校門口竟然聚集了很多家長與路人。
好幾位家長,錄下抖音后又鏈接了他們采集的故事,反饋給校長時,竟然比專家所講還要生動。
原來,古老的“今天”的故事,也能綻放出信息時代的精彩!
黨的“五大”是建黨史上的一座豐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jù)中共“五大”通過的議決案,對《黨章》進行了修正。新修正的《黨章》中增設了“監(jiān)察委員會”這一章,其中詳細規(guī)定了中央和省監(jiān)察委員會產(chǎn)生的方式、職責權(quán)限范圍以及工作運行機制。
那么,怎樣把“五大”的亮點呈現(xiàn)出來?是否可以在圖文中插入學生的聲音,讓他們也穿越一次,拾取那不一樣的紅色體驗?
一位家長自告奮勇走進了教室,他告訴徐老師和學生們只用手機就可以在美篇中插入聲音。在大家的注視下,他打開自己的手機,播放存儲的那首《光耀中華》,又讓徐老師開機錄音,他即興說了幾句話。真的,竟然一次成型,播出時,效果還不錯。遺憾的是,解說詞沒能與畫面合理匹配。不過,這難不倒老師和同學們。
當天下午,她在白板上發(fā)布了幾段解說詞,第二天,張瑩同學提出了更好的方法,即要想效果好,可以下載“喜馬拉雅FM”App。讓徐老師更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次活動結(jié)束后,好幾位學生還從網(wǎng)上收集到當年“中央監(jiān)委”們的感人事跡,制作了“美篇”,這不僅豐富了這次紅色教育的內(nèi)容,而且還讓他們學到了一些新的制作技巧。
最后,走進武昌第一小學打卡,站在這棟普通而又神圣的平房面前,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升騰起對它的敬意之情,望著恭行隊禮的少先隊員,我們每個人都感到傳承紅色文化的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