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宮頸癌作為常見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發(fā)病率表現(xiàn)出升高趨勢,且出現(xiàn)年輕化發(fā)展,在宮頸癌篩查中逐漸使用細胞學和人乳頭瘤病毒進行篩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作為宮頸癌癌前病變,早期檢查能夠預防其轉(zhuǎn)變?yōu)閷m頸癌,對宮頸癌治療預后效果有重要意義。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并無特殊癥狀,少數(shù)患者可能出現(xiàn)陰道流血癥狀[1]。早期宮頸癌和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在診斷鑒別上存在較大難度,單獨使用TCT 檢查誤診率較高。為研究TCT 和活檢病理的診斷價值,本文選取2019 年 4 月~2020 年4 月本實驗室123 例疑似宮頸病變患者樣本進行深入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本實驗室123 例疑似宮頸病變患者樣本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51.94±2.38)歲,平均病程(1.84±0.51)年。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宮頸電熱圈環(huán)切術(LEEP),術后接受病理診斷[2];②患者均為疑似宮頸病變;③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排除中途退出,資料缺失的患者;②排除患有精神障礙,無法正常配合的患者;③排除患有宮頸病變病史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TCT 檢查、活檢病理檢查及LEEP 手術治療,術后進行病理診斷。TCT 檢查:患者處于非生理期,取陰道分泌物,患者保持截石位,使用陰道器充分暴露宮頸,使用棉簽將宮頸外清潔干凈。使用取樣毛刷探入宮頸口,提取標本放入保存瓶內(nèi)。使用巴氏染色以及固定處理樣本,在顯微鏡下分類。活檢病理檢查:使用棉簽擦拭分泌物進行碘試驗和醋酸試驗,判斷疑似陽性區(qū)域,使用陰道鏡輔助,對該區(qū)域取樣活檢。一般情況下,于3、6、9、12 點位置取樣,使用甲醛緩沖液固定樣本,給予病理組織學 檢查。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TCT 診斷標準:根據(jù)分級診斷,患者為不典型鱗狀細胞及病變,包括ISIL、HSIL、SCC 等,為TCT 陽性;若患者為正常細胞或炎癥細胞,為陰性[3]。②活檢病理診斷標準:CINⅠ級:癌前病變可觀察到上皮1/3 層存在細胞核增加,核漿比增加,皮下細胞核增大,核染色重,有核分裂少見,可見細胞極性[4];CINⅡ級:可見上皮下1/3~2/3 層細胞核增加,核質(zhì)顯著升高,核漿比增加,可見較多核分裂,細胞數(shù)增加,核染色重,可見細胞極性;CINⅢ級:可見核質(zhì)顯著升高,核分裂增加,核染色重,細胞形態(tài)不規(guī)律,上皮全層可見異常,細胞紊亂排列,未見極性。③根據(jù)宮頸液基細胞學Bethesda 報告系統(tǒng)(TBS)標準,ISIL 為CINⅠ級,HSIL 為CINⅡ~Ⅲ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CT 和術后病理診斷結果 TCT 診斷正常/炎癥41 例(68.3%),LSIL 18 例(64.3%),HSIL 28 例(82.4%),SCC 1例(100.0%),診斷準確率為71.5%(88/123)。見表1。
表1 TCT 和術后病理診斷結果(n)
2.2 活檢病理和術后病理診斷結果 活檢病理診斷正常/炎癥53 例(88.3%),CINⅠ 24 例(85.7%),CINⅡ 24 例 (92.3%),CINⅢ 8 例(100.0%),SCC 1 例(100.0%),診 斷準確率為89.4%(110/123)。見表2。
表2 活檢病理和術后病理診斷結果(n)
2.3 TCT 和活檢病理診斷結果比較 活檢病理診斷準確率為89.4%(110/123),高于TCT 診斷的71.5%(88/1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528,P<0.05)。
宮頸癌是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原發(fā)性宮頸癌在30~35 歲女性群體中高發(fā),浸潤性宮頸癌在45~55 歲群體中高發(fā)[5]。近年來人們生活習慣和生活壓力的變化造成宮頸癌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在宮頸癌篩查中廣泛使用宮頸細胞學篩查,癌前病變和早期檢出率顯著升高,降低了宮頸癌死亡率,提高了預后效果。但由于宮頸癌病變進程緩慢,患者發(fā)病需要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有資料指出,患者從上皮細胞內(nèi)瘤樣病變進展至宮頸癌要經(jīng)過5~15 年[6]。且由于早期病變患者并無明顯特征,隨著病情惡化,患者開始出現(xiàn)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接觸性出血、陰道白色液體等癥狀?;颊卟∏榘l(fā)展至晚期,容易出現(xiàn)尿頻、尿急、便秘、下肢水腫等癥狀。多由于腫瘤壓破輸尿管,出現(xiàn)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宮頸癌一般情況下可分為腺癌、鱗癌及腺鱗癌3 類,及早篩查診斷有利于改善預后效果。
CIN 可以分為不典型增生及宮頸原位癌兩種類型。臨床上診斷CIN 主要使用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陰道鏡檢查、TCT 等方式,使用一種方式診斷并不能保證準確率[7]。目前最常使用TCT 檢測,使用TCT 檢測要分類診斷細胞學。有資料顯示,TCT 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能夠診斷出病毒、滴蟲、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將其應用于CIN 和宮頸癌檢查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但使用TCT 檢測需要收集患者宮頸分泌物,并進行進一步處理,經(jīng)過處理后才能進行檢測[8]。其需要將樣本細胞完整保留在固定液中,經(jīng)過處理后分離炎癥細胞、黏液及上皮細胞,使用高精密過濾網(wǎng)進行過濾處理,從而形成涂片,包括濕固定細胞核,更容易觀察異常細胞,提高早期檢出率[9]。但由于收集處理過程由人工操作,易受到細胞涂片過后、重疊等問題,造成涂片受到污染或者無法固定,容易影響檢測準確度。若取樣標本過少,也會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
目前活檢病理是更理想的檢查方式,通過穿刺、鉗取等方式取出患者病變組織,展開病理學檢查,檢查過程中并不會受到操作人員的影響,安全性高,且檢查結果準確[10]。對患者異常陰道出血或者接觸性出血的位置進行針對性檢查,有助于早期檢出病變?;顧z病理檢查便捷,具有較高安全性,便于重復操作,可對微小病灶以及可疑病灶重復檢查,有助于進一步確診。對子宮內(nèi)膜變化及宮頸變化通過活檢病理更有利于提供全面的診斷信息,有助于全面觀察宮頸癌變情況,從而對宮頸癌及上皮內(nèi)病變進行觀察辨別,提高早期檢查準確率[11]。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CT 診斷正常/炎癥41 例(68.3%),LSIL 18例(64.3%),HSIL 28例(82.4%),SCC 1 例 (100.0%),診斷準確率為71.5%(88/123)?;顧z病理診斷正常/炎癥53 例(88.3%),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Ⅰ 24 例 (85.7%),CINⅡ 24 例(92.3%),CINⅢ 8 例(100.0%),SCC 1 例(100.0%),診斷準確率為89.4%(110/123)。活檢病理診斷準確率高于TCT 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CT 診斷準確率不及活檢病理,在臨床上可聯(lián)合兩種檢查手段提高術前檢查準確率。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的指導意見,針對宮頸病變優(yōu)先使用TCT 檢查,然后使用活檢病理,可有效提高宮頸病變檢出率,改善診斷敏感性[12]。近年來性觀念轉(zhuǎn)變、生活習慣變化,造成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年輕化發(fā)展,發(fā)病率有所提高,在臨床上要重視規(guī)范化宮頸病變篩查,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降低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漏診率。
綜上所述,在診斷早期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上,活檢病理診斷準確率高于TCT 診斷,臨床上可聯(lián)合使用以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通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有效控制病情進展,提高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