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吉 張晨暉
1.學生自由讀課文《橋》,思考:這篇小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詞語,正音。
勢不可當 咆哮 獰笑 放肆
你擁我擠 瘋了似的 跌跌撞撞 亂哄哄
擁戴 清瘦 沙啞 揪出
勢不可當(dāng),“當”是抵擋的意思;瘋了似(shì)的,在“相似”“似乎”中,則讀sì。仔細看看這三行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第一排寫的是洪水,第二排寫的是人們,第三排寫的是老支書。)
1.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小說要關(guān)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是小說的三個要素。在這篇小說里,環(huán)境就是洪水,人物就是人們、老支書、小伙子、老太太,情節(jié)就是圍繞“橋”展開的過橋的故事。誰能夠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篇小說寫了什么?
2.當洪水咆哮而來時,人們特別慌;老支書指揮過橋,他揪出一個小伙子,后來兩人在洪水中遇難;洪水過后,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兒子。簡單來說:洪水到來,人們慌亂;老支書指揮過橋,過程曲折;洪水過后,老太太祭奠。
1.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現(xiàn)在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老支書身上。(出示課后閱讀提示:這篇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找出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結(jié)合相關(guān)情節(jié)說說你的理解。)快速閱讀課文,把描寫老支書的句子畫下來,同桌交流。
2.出示對老支書的七處描寫。
(1)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2)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3)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4)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p>
(5)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6)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7)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這七處描寫其實藏在不同的情節(jié)里,比如,前面四處寫的是“過橋前”,后面三處寫的是“過橋時”。
1.讓我們先回到那個風雨交加的黎明,看看過橋前的老支書。(出示第3~13自然段)這里除了老支書,還有誰?
2.洪水來臨時,人們有什么變化?(人們先是“擁”,接著“停住腳,望著老漢”,后來“依次奔上木橋”。)
3.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變化?(出示第3~6自然段)哪位同學來讀一讀第3自然段?
4.你們看到人們慌亂的場面了嗎?(沒有)表現(xiàn)這種緊急的場面時,可以用緊密的短句,不一定每一個標點都像平時那樣停頓,聽老師讀。
5.后來人們的表現(xiàn)怎樣?(人們停住腳,望著老漢。)跌跌撞撞的人們?yōu)槭裁赐W∧_?(老支書來了)我們來看洪水咆哮而來時的老支書有什么表現(xiàn)。(出示第7~8自然段)
6.老支書的表現(xiàn)和人們的表現(xiàn)完全不同,如果說人們的表現(xiàn)是“亂”,那老支書就是“定”。老支書那么鎮(zhèn)定,這句話我們要一字一頓地讀。
7.老支書有一個動作——“站”。他是剛剛到的嗎?在這個生死關(guān)頭,很多人都選擇自己先過橋,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墒?,老支書為什么沒有趕緊上橋? 望著這樣的老支書,你想說什么?(受人愛戴,給人希望,像山一樣……)
8.后來,停下來的人們很快排成隊依次奔上木橋。)人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舉動?
9.指導朗讀老支書的兩句話。
(1)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三句話用了三個感嘆號,這是老支書在下命令啊!要果斷清晰,不容置疑。三句話只有十五個字,都是短句,場面風雨交加,人群混亂,而語言短促有力,目的就是要讓所有人都聽到。
(2)老漢冷冷地說:“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p>
師生對讀,讀出老支書從內(nèi)心深處蔑視這個黨員。
從老支書的喊話和回應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老支書?老支書果斷地下令,冷冷地回應。每一個村民都感受到了老支書的心、老支書的情,所以他們有序地奔上木橋。
1.剛才我們抓住老支書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關(guān)鍵詞句,關(guān)注相關(guān)情節(jié),聯(lián)系人們的表現(xiàn),感受了他的形象。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xù)學習第14~23自然段,圈畫出關(guān)鍵詞句并做批注,聯(lián)系小伙子過橋的情況,感受老支書過橋時的形象。
2.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矛盾沖突。
矛盾一:前“揪”后“推”。(“揪”是憤怒,“推”是焦急。)
矛盾二:兩個“吼”。(第一個“吼”是生氣,第二個“吼”是著急。)
看似矛盾,實則合理。老支書先群眾后黨員,然后才是父親的身份,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老百姓。
3.指導朗讀老支書的“吼”。
4.他堅定地站著,果斷地下令,冷冷地回應,憤怒地揪,焦急地推,從老支書的表現(xiàn)我們感受到了他內(nèi)心波瀾起伏。
1.這篇小說最震撼的就是它的結(jié)尾。教師配樂朗讀。
2.作者沒有說“她的丈夫和兒子”,而特意說“她丈夫和她兒子”,寫出了老太太心中的雙重悲傷。小說的結(jié)尾才告訴我們,那個被揪出的小伙子就是老支書的兒子。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
3.課文的結(jié)尾,沒有寫到老支書,但是人們都說,老支書還在。平安回來的村民來到斷橋邊,他們仿佛又看到了老支書,聽到了老支書的聲音。我們拿起筆寫一寫。
平安歸來的村民來到斷橋旁,他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他們仿佛聽到了___________。
4.是?。±现€在,他永遠屹立在所有人的心中。他像一座山,危難來臨,他就是可以依靠的大山;他還是一座橋,一座聯(lián)結(jié)生命的“橋”。
教學點評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單元教學內(nèi)容,較好地體現(xiàn)了單元的整體性,便于教師從單元整合的視角,開展系統(tǒng)化、結(jié)構(gòu)化的單元教學整體設計。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性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形象而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開展小說單元的整體教學,教師應如何緊抓單元核心要素、體現(xiàn)單元教學的整體觀呢?以肖志吉老師執(zhí)教的《橋》一課為例,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一篇課文是一個點,是一個十字路口,教師在這個十字路口要“瞻前顧后”“左顧右盼”,明確每冊教材語文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它們的側(cè)重點。
《橋》所在的單元是小說單元,從“縱向”來看,四、五、六年級教材中都編排了小說,體現(xiàn)了統(tǒng)編教材按文體組元的編排特征,而同一文體在不同年級的教學側(cè)重點是不同的。如,四年級的《“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重點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品質(zhì)”;五年級的《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和《紅樓春趣》教學重點是“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六年級的《橋》《窮人》《金色的魚鉤》教學重點是“讀小說,關(guān)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翱v讀”教材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升高,教材對小說這一文體的閱讀要求是不斷提高、不斷深化的。從“縱向”上研讀教材,可以使我們精準把握各年級小說的不同教學內(nèi)容,使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的進階性。
從“橫向”來看,單元內(nèi)每一篇課文的練習、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都圍繞語文要素設計,呈現(xiàn)出明顯的橫向關(guān)聯(lián)。因此,在具體解讀單元教材時,需要樹立單元整體意識,注意單元板塊間的融合關(guān)照,使語文教學有序推進,使單元語文要素得以有效落實。
一篇課文是一個單元的組成單位,其教學目標也是整個單元教學目標的一個基點;同時,一個單元內(nèi)的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教學價值,承擔了具體的教學任務。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我們需要著眼整體、把握個性,準確定位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單元內(nèi)的每一篇課文的教學效益最大化,使單元語文要素得以真正落實。
教學《橋》第一課時,肖志吉老師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2)明確小說的三要素,找出描寫老支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結(jié)合相關(guān)情節(jié)感受老支書的人物形象;
(3)在朗讀中體會短句的特色和妙處,關(guān)注結(jié)尾,了解小說謀篇布局的妙處。
第一個為基礎(chǔ)目標,只有基礎(chǔ)目標達到了,單元核心目標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第二個為核心目標,與單元語文要素相呼應,明確這一核心目標,可以使教學指向更清晰、教學方向更明朗;第三個看似與單元核心目標關(guān)聯(lián)不大,但是,小說的教學要準確把握描寫方法和表達特色,要緊扣那些對刻畫人物具有重要作用的語言,體會這樣寫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品格的作用。因此,這一目標指向語言表達,而這正是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與旨歸。三個教學目標,既指向單元整體目標,又體現(xiàn)了單篇課文在單元內(nèi)的獨特作用,這些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形成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圍繞單元語文要素編寫課后練習是教材的一大特色。《橋》一課的練習中,提出了“這篇小說寫了一位怎樣的老支書?找出寫老支書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句子,結(jié)合相關(guān)情節(jié)說說你的理解”“小說最后才點明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guān)系,和同學討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的學習要求。這些學習要求是單元語文要素的具體化,既可以緊抓單元教學的核心,使學生真切體會到環(huán)境、情節(jié)對塑造人物所起的巨大作用,又能使學生關(guān)注小說的表達特色,感受文章結(jié)尾這一“點睛之筆”對深化主旨、升華主題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讀懂這篇小說。
1.聚焦情節(jié),整體感知人物形象。在形成“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塑造人物形象”這一認識的基礎(chǔ)上,教師出示課后練習,要求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把描寫老支書的句子畫下來。將七處不同的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小說的大致脈絡。當學生默讀靜思時,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展開,老支書的形象也漸漸在學生腦海中高大清晰起來。
2.聚焦語言,感受老支書的果斷冷靜。教師引導學生充分關(guān)注“短句”這一表達現(xiàn)象,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復朗讀中,體會老支書的當機立斷、果敢從容。教師先讓學生在朗讀體驗中體會連用三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繼而通過比較,體會短句的簡潔有力。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其重視語言實踐的學科,任何語言表達技能都應在語言實踐中形成并優(yōu)化。因此,通過朗讀,可以使學生感受此處語言表達的特殊性,在讀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lǐng)悟。
面對鄉(xiāng)親們慌亂逃命的場面,老支書沙啞地喊話組織和命令,這番話看似平常,實則意蘊深刻,其語言的深刻內(nèi)涵不是學生一眼可以洞穿的。此時,教師適度引導學生開展語言置換,呈現(xiàn)與此處的短句表達形式相異的長句,在比較中揣摩課文遣詞造句之妙。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可以真切地了解此處使用短句的表達效果,既感受到形勢的危急,又體悟到老支書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無私無畏、沉著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自己卻英勇獻身的光輝形象。
采用適切的引導策略聚焦語言,不僅便于學生進行富有針對性的品析、賞讀、想象等,更能使學生體會小說的語言表達特色,感受如此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性格、表達作者情感的好處。如此展開教學過程,也呼應了本單元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中所提供的閱讀小說的方法,體現(xiàn)了從“一篇”到“一個單元”的整體教學意識。
3.聚焦結(jié)尾,深化對小說主旨的認識和理解。在這篇小說的結(jié)尾,作者以極簡明的筆墨點明了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guān)系:老太太來祭奠丈夫和兒子。結(jié)尾不僅交代了老支書和小伙子的父子關(guān)系,還使老漢的形象更為高大起來——通過這樣的補敘,一個公而忘私、舍己為人的老共產(chǎn)黨員的光輝形象躍然紙上,這就使這篇小說的主題不僅僅停留在歌頌共產(chǎn)黨員無私無畏、沉著鎮(zhèn)定這一層面上,而且上升到了在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時,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了人民,做出了超越親情的心靈選擇,深化了小說的主旨。這樣的結(jié)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謂畫龍點睛之筆。
教學中,肖老師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悲傷”的氛圍,體會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不是寫“她的丈夫和兒子”,而是寫“她丈夫和她兒子”,以此感受老太太的雙重悲傷。繼而引導學生以筆抒懷,傾吐情思,表達對老支書的崇敬之情。此時此刻,老支書的形象化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定格在學生心中。這樣的教學程序,緊緊貼合文本的肌理,貼合學生的認知,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進入小說的意境,感受人物的形象,升華對小說主旨的理解。
綜上所述,開展小說單元教學,應基于整體視域,進行單元統(tǒng)整式教學:從“縱向”與“橫向”兩個維度,立體解讀教材,精準把握小說的教學內(nèi)容;立足整體,確定教學目標,使單篇小說的教學目標與單元整體目標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在確定“這一篇”在單元整體中的獨特定位的基礎(chǔ)上,使“這一篇”的教學效益最大化;聚焦課后練習,使單元語文要素具體化,注重實踐與體驗,使語文要素的落實情境化、具象化,使學生通過語言學習熏陶情感、形成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