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英
小學語文習作單元設置了“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個板塊,圍繞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寫作知識的把握和實踐”來進行編排。在教學中,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習作教學理念,基于教材所提供的具體而豐滿的學習內(nèi)容來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五位一體,指向?qū)懽?,體現(xiàn)習作單元的讀寫價值,達成最終的習作教學目標。
一、明確習作單元的學習認知,形成有效的寫作知識
習作單元“五位一體”的板塊設計指向習作任務,將寫作知識放在了習作教學的顯性層面,集中進行主題式學習。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設置一次這樣的主題式習作,形成了連貫的寫作知識體系。
面對這樣獨具特色的習作教學任務,教師由于受思維習慣與教學定式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了不少偏差。歸根結底,是由于缺少對習作單元編排的整體認識,缺少與任務情境相匹配的創(chuàng)新能力,缺少對各學段學生不同學情的真實把握。
1.以寫作的通識性知識來替代語境中靈活應用的寫作知識。有的教師自然保守地認為,寫作知識能一勞永逸地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教學中常常簡單粗暴地學習精讀課文和執(zhí)行寫作任務,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習作單元中的寫作知識,甚至將其作為唯一目標。于是,出現(xiàn)了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把精讀課文上成了寫作知識的標簽課,直奔寫作方法。教師沒有意識到,應先將學生帶入文本情境之中,在感悟涵泳的過程中,體會語言文字描述的好處,再適時點撥寫作方法,知曉寫作知識,并由此感悟這樣寫的好處。第二種情況,簡單粗暴地處理習作單元中“初試身手”和“習作”板塊的教學。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沒有巧妙地從學生當前的生活境遇出發(fā),設計合適的“任務情境”。僅僅講如何運用寫作知識來寫這個內(nèi)容或者那個內(nèi)容,既不能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也調(diào)試不出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學生滿腦子裝了知識的流水線,卻沒有知識應用的嘗試力和爆發(fā)力。
2.以泛泛而談的寫作訓練來代替學生出乎真情的實踐表達。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寫作知識的運用,而是為了表情達意。所以,在習作單元中,寫作知識是滲透在飽含情義的文本內(nèi)容之中的,體現(xiàn)知識呈現(xiàn)的“坡度”。從隱隱約約感受到它的存在,到顯山露水地加以提煉,體現(xiàn)知識的飽滿性。順應習作單元的教學體例,從精讀到初步嘗試,再到習作例文,提煉精準的寫作知識,最后聚焦學生的表達需求,完成一次比較完備的習作。然而在這樣一個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習作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心浮氣躁地直奔寫作訓練,給例文、搭支架,給內(nèi)容、做規(guī)定,卻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把活潑潑地對生活情境的描述變成了“搭好架子、填充內(nèi)容”的“八股文”。
二、穩(wěn)定習作單元的教學格局,形成可操作的步驟
習作單元有非常穩(wěn)定的單元結構,“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部分不僅按序排列,而且知識分布有規(guī)律、成體系,這為師生掌握習作單元的整體編排特點,并打好“組合拳”提供了便利。雖然寫作知識隱藏在習作單元的全序列中,但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可以把寫作知識顯性化、具體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慢慢積累、磨煉,學生就能逐步生成知行合一的習作能力。
1.第一組合:精讀課文+交流平臺,感悟妙處,讀寫共享?!白x”與“寫”始終是兩個不可分離的學習整體,閱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優(yōu)質(zhì)地表達,而寫作能促進對閱讀理解的感悟。在實際教學中,怎樣恰當?shù)匕盐諆烧叩膫戎嘏c實現(xiàn)二者的融通呢?
習作單元中有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我們可以把習作例文看成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略讀課文,兩者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單元內(nèi),其目標指向了寫作知識的螺旋式遞進。然而,如果將單元起始部分的精讀課文教學片面指向“寫法”的指導,則浪費了文本所提供的豐富的認知資源,弱化了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機能。學生因沒有充分感悟文本的意趣和情味,而演變成對寫作標簽的認知。
讀寫共識共享,是實現(xiàn)習作單元整體目標的重要策略。以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寫作知識目標為“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從單元導語引用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開始,學生就進入了本單元寫作知識“觀察的要素與觀察方法”的學習。兩篇精讀課文《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分別從“觀察事物”和“觀察場景”兩個角度,引導學生初步接觸細致觀察這一寫作的重要手段。
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交流平臺”所提供的信息,結合前面編排的精讀課文來明確本單元的寫作知識。依據(jù)學習規(guī)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這兩者之間走一個小來回。首先,通過精要的閱讀分析,感悟文本的精妙所在,體會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初步認知“觀察”這一寫作知識。接著,學習完兩篇精讀課文后,進入“交流平臺”,將目光聚焦到寫作事例上,歸納出本單元的寫作知識,搭建寫作支架。然后,再回到兩篇精讀課文,在經(jīng)典范本中感受細致觀察的好處,培養(yǎng)與語境匹配的有效知識,豐滿認知,形成概念。
2.第二組合: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說寫結合,嘗試知識遷移。習作單元的后三個板塊可以組合成一個小整體進行教學設計。因為這三個板塊更明確地將單元學習目標指向了寫作能力,尤為強調(diào)學生的嘗試運用。教師要深研三個板塊之間的關系,對有限課時進行合理分配,包括對課后習作的合理布局。
還是以三年級上冊習作單元“學會觀察”為例,“初試身手”安排了學生觀察最為熟悉的小動物和水果,接下來的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和前面的片段寫作產(chǎn)生了契合。最后的“習作”板塊,以“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為題,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入手,運用觀察手段擇其一進行描述。細致研究一下習作要求:“這段時間我們觀察了不少身邊的事物,有了很多新發(fā)現(xiàn)。這次習作,就讓我們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逼湟?,“學會觀察”是寫作知識,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種手段。其二,觀察一種事物或者一處場景,這一任務對寫作目標進行了分解。這樣,“初試身手”中的片段描寫和兩篇“習作例文”就更應指向觀察一種事物的練習。本次習作的重點應該是指導觀察“場景”,文本此處的插圖也恰好是曠野、街道、課堂的場景圖。經(jīng)過一番前后勾連,后三個板塊的教學設計就可以統(tǒng)整為“說寫結合,嘗試習作”的多課時教學:寫事物時,說寫結合,自由選擇,完成片段;學習習作例文時,刪繁就簡,精選典型,批注方法;騰出時間來點評學生的習作片段,以鞏固知識;習作時,切中主題,緊扣難點,引導學生活化寫作知識,生成契合生活場景的言語表達。
這樣三個板塊的統(tǒng)整設計,讓寫作的思維與語言處于同一個“任務語境”中,并貫徹始終,仿佛置身于一場體育比賽中,從暖場、開賽、高潮到精彩收官,始終圍繞習作單元的寫作知識目標組織教學。
三、聚合習作單元的教學元素,形成基于學情的實踐場景
習作單元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樣態(tài):“精讀課文”呈現(xiàn)的經(jīng)典語篇,“交流平臺”對寫作知識的開宗明義,“初試身手”中的定向?qū)懽鳎傲曌骼摹背尸F(xiàn)的寫作知識的豐富表現(xiàn)樣態(tài)?!傲曌鳌卑鍓K要求對寫作知識進行綜合實踐,教師能調(diào)用的教學元素精彩紛呈,這也為“讀寫遷移”提供了優(yōu)化策略的場景。
1.優(yōu)化習作單元的訓練系統(tǒng)。“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边@一指導思想明確了寫作訓練的重要性。“認知—歸納—鋪墊—模仿—活化—綜合”,主線清晰,層次分明,有利于目標落實。
首先,習作初始階段應強調(diào)基礎片段、重點片段的習作練習。以學生生活體驗為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感興趣的寫作內(nèi)容,指導他們將學習精讀課文時感悟到的習作方法和閱讀成果,通過模仿寫作,向?qū)懽鬟w移,積累寫作經(jīng)驗。
其次,充分利用習作例文,突出知識,鞏固寫作技能。習作例文中的批注闡述了這一句段所采用的寫作方式以及表達效果。文本呈現(xiàn)的“語式”經(jīng)過點撥,鮮活地展示了寫作技巧的作用,將寫作知識的功能性表現(xiàn)了出來。建議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回答三個要點:寫什么,用什么方法寫,這樣寫好處在哪里。引導學生弄懂寫作知識如何在謀篇中靈活運用。
再次,活化習作,綜合訓練,表現(xiàn)習作力。習作部分的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新認知的寫作知識,聚焦中心,組合篇章,這一過程內(nèi)化的是知識,形成的是技能。通過編寫寫作提綱,架構寫作支架,將寫作知識容納到具體可感的寫作素材中去,遷移發(fā)生的同時,之前所習得的寫作知識就得以內(nèi)化并運用。
2.落實語境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經(jīng)歷三個層次:規(guī)范準確地行文,清晰流暢地寫清楚,生動傳神地表達。在寫作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中,將粗糙的語言打磨成精致的文本,需要思維的力量,從模糊到有序,從粗獷到精致,而思維又和獨特的語境緊密結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精讀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語境,將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感同身受,領悟?qū)懽鞣椒ǖ拿钐?,進而完善自我表達。寫作知識的理解、遷移、運用,都必須遵循言語習得的規(guī)律。這樣獲得的寫作知識才是學生言語交往的真正需求。
(作者單位: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