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志 李旭
摘要:情境任務型作文是近年高考的熱點題型。本文以高考情境任務型作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為例,關注“考情”變化,重視研究“學情”,強化審題意識,探究命題特點,論述議論文寫作備考之任務與策略,力求讓學生的作文做到形神兼?zhèn)?,思想新、形式妙,有文采?/p>
關鍵詞:高考;議論文;寫作;學情;備考
高考議論文作文復習,常常存在低效的現(xiàn)象,抓不住重點。很多學生復習議論文是“東一榔頭,西一棒”,一些教師也是秉承不變的“作文模板”,鼓勵學生套用“萬能模板”,力求短期內突擊得高分,效果往往不好。到了高三復習階段,再從寫作最基礎的能力抓起,又不現(xiàn)實。如何提高議論文復習效率呢?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堅持“學情中心”,弄清楚學生議論文寫作的真實學情,研究作文的命題特點及其規(guī)律,堅持規(guī)范的議論文寫作訓練,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作文復習效率。
綜觀最近十年的語文全國卷作文試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2015年全國I卷作文題華麗轉身,開啟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先河,可謂有里程碑意義,情境任務型作文逐漸成為高考熱點題型?!扒榫场薄叭蝿铡保鶠閷W習環(huán)境(learning environment)中的構成要素。寫作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一般指的是“真實”的情境,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中已有的情境,也可以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創(chuàng)造生成的擬真情境。高考作文題寫作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任務”,一般指的是蘊含在“情境”中的寫作任務。高考語文作文板塊,所提供的寫作情境任務,歷年來關注社會熱點、重視正確的思想導向、強調思辨,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據數(shù)據統(tǒng)計,大多數(shù)高考考生作文寫的都是議論文,所以,議論文訓練成為作文復習的重點。
一、高考情境任務型作文命題特點
情境任務型作文命題最核心的要素有兩個:一是預設具體的情境,二是明確典型的任務。學生備考,不清楚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不了解“考情”。高考作文命題的選材等方面都暗含著清晰的命題意圖與指向,備考如果盲目訓練,缺少深入的探究,復習效率往往不理想。明確高考作文命題特點是提升作文復習效率的前提。綜觀近些年全國卷作文題,高考作文考查的內容傾向中國傳統(tǒng),有情懷、有深度的題目變多了,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情境任務設置明晰、真實,貼近學生
“情境任務”中設置了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在明確的任務指令下,有話可說,激發(fā)其寫作動機和表達愿望;如2019年福建考生作文《渺小與不朽》:勤勞如此平常。勤勞的人,對勞動存有一份天然。//勤勞如此不凡。熱愛勞動的人,對勞動有一種超然。//勤勞值得尊敬。尊重勞動的人,對勞動有一種敬畏。如此,學生抓住了“勤勞”的關鍵詞,經過擴展后,內容顯得更加具體,論點顯得鮮明。作文命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情境任務”中還提出了明確的文體要求,如考生寫演講稿、發(fā)言稿、書信或觀后感,這些實用文體能滿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有效考查學生真實寫作的能力。
(二)題材突出中國文化特征,緊扣時代脈搏
《周易?系辭上》曰:“圣人立象以盡意?!弊魑牡牧⒁馔宦癫卦诳此破胀ǖ纳钋榫持?。如2019年三套試卷的作文題,“勞動”“奮斗”“濃烈的師生情”,都貫穿了一條“家國情懷”的主線,無不是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河北滿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獲》,作者從標題中摘取“人生在勤”根據其內在意蘊擬寫分論點:但凡偉人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勤勞是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原因之一。//因為勤勞,我們也才有了聞名于世的名片。使作文的論點明確,論述有力度。學生發(fā)揮的余地很大,看似容易,但細審視三套卷的作文題,如果沒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生活積累,沒有認識問題的洞察力,就很難寫出生動的好文章。
(三)試題突出考查核心價值和寫作能力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注重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后植家國情懷,突出核心價值。全國I卷作文題,選取了中國抗疫中特定的視角和場景,學生應當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思考在人民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刻,青年人的責任擔當和價值選擇。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chuàng)未來”,全球的抗疫進程中,要求學生展現(xiàn)出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全國Ⅲ卷給高一新生寫一封“如何為自己畫好像”的信;考查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用能力,這也是我們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北京卷作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以中國北斗三號最后一顆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為切入口,引導當代青年學生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fā)展過程中的責任和使命。高考作文題,注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查,既有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語言發(fā)揮空間,也有新的應用寫作形式。我們搞清楚了“考什么”的問題,備考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考情境任務型作文寫作的理論基礎
語文作文教學一直備受關注,自身的建設也一直未曾停止改革前進的步伐,隨著語文素質教育的推進,如何引導學生關心社會、思考人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值得深入研究。這些都要在先進教育理論的科學的指導下進行。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建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者自我互動的過程。其核心理論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研究、探索和發(fā)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些教育理論對于高考作文寫作質量的提高非常有啟發(fā)意義,深化文體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興趣,從而獲得寫作知識、技能訓練和生成價值觀念。
(二)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
葉圣陶先生的語文觀具有前瞻性,思想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培養(yǎng)習慣說、語文目的觀和語文工具觀等。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學目的觀“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是對語文的本質的概括。提倡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教要達到不教。教育者要有很高的教育藝術,善于啟發(fā)。葉圣陶先生認為,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不待老師教,就能主動自己寫作的習慣。“不需要教”這個觀點,在語文界反響強烈。葉老的思想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前衛(wèi)的,今天,我們的高考寫作教學也要努力做到學生能主動去寫,會寫高考作文,正是落實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和誘導。
(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在教育家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熔于一爐,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再看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2017年高考作文材料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18年以世紀寶寶身份結合大事件,給2035年18歲的一代青年談自己與中國一路同行、追夢的思考;2019年給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這些內容無不是與中學生們日常生活和成長經歷有關,也是教育與生活結合的體現(xiàn)。
三、情境任務型議論文寫作訓練措施
情境任務型作文即是“通過增加任務型指令,著力發(fā)揮試題引導寫作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扒榫橙蝿招蛯懽鹘虒W”是指教師根據寫作需要創(chuàng)設一種蘊含著某種情境任務的寫作學習環(huán)境,指導學生明確寫作話題、情境、作者、讀者、目的、內容、文辭等寫作要素,完成寫作任務的教學形式。為提高情境任務型議論文寫作訓練實效,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梳理整合寫作任務指令
寫作的任務指令,既是寫作的限制,其實也是寫作的支點。對于材料作文來說,讀懂材料,根據材料的含義以及命題者的態(tài)度情感傾向確立寫作中心,是寫好考場作文的前奏。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題共有11道,其中5道由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上海、天津、江蘇等省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緊貼時代精神,把握時代脈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化的視野、培養(yǎng)青年人應該有的奮斗精神。
古人語:“文貴立意?!奔词侵肝恼碌牧⒁?。只有先確立好了一篇文章的寫作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寫什么,需要些什么來寫。立意還要守正創(chuàng)新,且立意的高下直接關系著文章的成敗。考場作文,時間限制緊,容不得考生像平時作文那樣反復推敲,所以,必須迅速打開寫作思路,快速準確地找準文章立意的切入點。“立意”是作文的靈魂,它決定著作品的廣度與深度,直接決定著高考作文的成敗。所以下筆前,明確寫作任務,確立寫作中心是關鍵。
(二)強化規(guī)范的議論文文體訓練
寫作情境的要素主要包括話題、作者寫作時的身份、讀者、目的、文體類型等,在高考作文題中通過寫作任務指令予以明確。設計情境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次寫作是“為何寫”和“為誰寫”,避免空泛寫作。議論文是通過陳述事實,講道理,表達觀點的一種文體,以議論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觀點鮮明。但文體不清、空發(fā)議論是考生作文中常見的弊病,因此,我們在高考作文復習中,規(guī)范的文體訓練應該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議論文時,要切實落實在平時的訓練中。
議論文的核心是思想,規(guī)范的議論文,一定要讓讀者明確地知道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什么。論點,無外乎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有序靈活地表達觀點,會使文章顯得更有說服力。在論述時,我們還需要注意恰當?shù)狞c題、扣題,用簡潔的語言陳述觀點。論點,是指文章的基本觀點。它應該要有明確的判斷,是作者觀點的完整陳述,要提煉出簡潔的陳述句表述清楚。最常見的是放在文章的開頭,也有的是經過一番論述后順勢提出觀點,還有的是放在結尾。很多時候,文章的題目就是這篇文章的論點。2019年高考全國Ⅱ語文卷作文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是先是敘述了1919年,民族危忘時刻,中國青年掀起的愛國運動,然后再接著列舉了1949、1979、2019,不同時期的奮斗歷程,并展望了2049,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材料強調對考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奮斗精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等的考察。考生可以立足青年人身份,思考未來,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乃至是為整個人類發(fā)展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讓青春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可以通過標題和關鍵詞語或簡要的一句話,把自己的中心觀點表述清楚,再分幾個分論點,最后下筆成文。
(三)注重訓練寫作的思維邏輯
議論文說理,要邏輯清楚、思想深刻,讀者才能心悅誠服?!?020年普通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中寫作的發(fā)展等級包括思維的“深刻”?!吧羁獭敝竿高^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質,讓文章的觀點給人以啟迪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分析問題時由表及里,達到“深刻”的境界呢?議論文寫作,一般思路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是本質的認識,認識的全面決定文章是否深刻。在論證觀點,我們可以在具體事例和理論兩個維度分析。如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先從“是什么”的角度展開論述,選擇的事例素材寬泛,如“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掃地,建筑工人黝黑的雙手等等;理論維度寫民生在勤、勞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還有突出應用寫作,目的是強調寫作“交際性”特點,如演講詞、感謝信、發(fā)言稿、賀信、調查報告等。2021復習備考時仍需加以訓練,及時總結,讓學生能把握關鍵思想內容,照應社會現(xiàn)實生活,運用個體生活經驗感受,準確得體地完成具體的表達寫作任務。
議論文說理,還要把握本質,通過對事例和理論維度的分析,再進一步提煉出概念的本質,這個過程是形象到抽象,也是理性的總結。它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讓人學會排除生活中的煩亂紛擾,關照自己的內心,自覺傳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困難、挫折中勇敢樂觀。2019年廣東考生滿分作文《勞則生歡,勞則生慧》中有:勞動并不意味著苦和累,而是一種潑灑汗水,收獲快樂的過程。通過勞動,我們可以收獲成功后的成就感。講清楚了“熱愛勞動”概念的本質,給讀者以啟發(fā)。寫作還要進一步明確核心概念的意義,上升到新的高度,可以是表達對生活的理性的思考,也可以是處世的準則、一種價值觀,或者是人生智慧。如2017年高考廣東考生滿分作文《高鐵,寄托了中國的一個夢》結尾:一個懷有偉大的讓中國崛起的夢想的中國,我會一一和你分享它那偉大的夢想。作文收尾畫龍點睛,中國夢,世界夢,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抒情巧妙,不落痕跡,寫出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此處可圈可點。
參考文獻:
[1]黃昌龍:《論語文學習環(huán)境中的任務情境的設計》,《學語文》2004年2期。
[2]梁翠珍:《豐富教學策略讓高中議論文寫作更有效》,《課程教育研究》2020年4期。
[3]王愛麗:《高考議論文寫作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之友》2019年12期。
[4]王鵬飛:《用儒家經典嘗試議論文的寫作》,《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年33期。
(作者:王得志,安徽省蕪湖市沈巷中學語文教師;李旭,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第二中學教師)
[責編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