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摘要:在以往,單篇文本閱讀教學模式始終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旋律。盡管單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更深層、更透徹地理解某一篇文章,但是,卻不利于學生拓展閱讀視野,不利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也不利于學生豐富語言知識,更不利于學生積累閱讀經驗……而“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則不然。它能夠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過程中進一步拓展閱讀視野、掌握閱讀方法,豐富語言知識以及積累閱讀經驗。正因為如此,群文閱讀能夠實現(xiàn)從“1”到“X”的嬗變。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從“1”到“X”;嬗變
將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的“愿景”拘囿于一篇文本之中,將掌握各種閱讀方法的“厚望”寄予到一篇文本之中,讓豐富學生語言知識的“任務”糅合到一篇文本之中,將積累閱讀經驗的“目的”融入于一篇文本中……這一切,都是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征。因為閱讀視野拘囿于一篇文本之中,所以學生不能夠活用閱讀方法,不能夠厚積語言知識,不能夠開闊閱讀思維,不能夠豐富閱讀經驗……一篇連帶多篇的“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則不同。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過程中,活用閱讀方法、厚積語言知識、開闊閱讀視野、發(fā)展閱讀思維以及豐富閱讀經驗。
“1+X”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個主題。但,無論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主題,它都是連接“X”篇文章的紐帶,都是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起始點,這是“1+X”群文閱讀教學的應有之義。不過,竊以為,“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的“1”,還可以看作是“1”種閱讀模式,因為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這“1”種閱讀模式,可以嬗變?yōu)樾W生的“X”種語文素養(yǎng);也可以看作是“1”節(jié)閱讀課堂,因為“1”節(jié)群文閱讀教學課堂,可以嬗變?yōu)閷W生的“X”段閱讀時光……下面筆者將圍繞這三個方面,詳細論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從“1”到“Ⅹ”的嬗變。
一、從“1”篇文章閱讀,嬗變?yōu)椤癤”篇文章閱讀
“1+X”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含義,是一篇文本閱讀連帶多篇文本閱讀,或一個主題連帶多篇文本閱讀。的確,從表面來看,“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但,事實上,“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增量”,同時,還會“增質”“增趣”“增效”。
在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模式中,學生通常只會聚焦一篇文章積累語言知識、研習寫作方法、體會思想情感、梳理文本結構等。在“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當學生的閱讀過程從“1”篇文章閱讀,嬗變?yōu)椤癤”篇文章閱讀之后,這一切,都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在本單元中,有《草船借箭》和《景陽岡》兩篇教讀課文,以及《猴王出世》和《紅樓春趣》兩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主要圍繞兩條線索展開,其中一條線索是“人文精神”,即“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另一條線索是“語文素養(yǎng)”,即“讓學生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以及學習寫讀后感”。在教學該單元時,筆者將其中的“人文精神”作為“1+X”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題,據此,引領學生從“1”篇文章閱讀,嬗變?yōu)椤癤”篇文章閱讀。圍繞“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這一“1+X”群文閱讀主題,筆者潛心組文。在組文過程中,除了納入本單元的兩篇教讀課文和兩篇自讀課文之外,筆者還納入了《三顧茅廬》《景陽岡打虎》《三打白骨精》和《黛玉葬花》這幾篇文章。
乍看上去,此次群文閱讀有八篇文章,似乎學生的閱讀任務很重,閱讀難度很大。但,實則不然。因為這八篇文章彼此關聯(lián)、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所以不僅不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還會很好地滿足學生進一步“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的強烈愿望。學生的閱讀質量因為從“1”到“X”的嬗變而得到了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從“1”到“X”的嬗變而變得更加濃厚;學生的閱讀效益因為從“1”到“X”的嬗變而得到了明顯提高。
顯然,從“1”篇文章閱讀,嬗變?yōu)椤癤”篇文章閱讀,并不是毫無依據地不斷“增量”,而是以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需求、閱讀興趣為依據,適時適度地“增量”。
二、從“1”種閱讀模式,嬗變出“X”種語文素養(yǎng)
相比于傳統(tǒng)單篇閱讀模式而言,“1+X”群文閱讀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橫向對比多篇文本的過程中,更為清晰地認識不同文本的異同之處;能夠讓學生在縱向對比多篇文本的過程中,更為通透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因此,“1+X”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從“1”中閱讀模式,嬗變出“X”中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肩負的新使命。而“1+X”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正是小學語文教師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一條蹊徑。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圍繞該單元的人文精神,即“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筆者展開了“1+X”群文閱讀教學。圍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一主題,筆者進行了組文。本著立足教材之中,著眼教材之外的原則,筆者將《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藏戲》和《各具特色的民居》這幾篇文章,作為本次群文閱讀的篇目。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或通過小組合作,或通過自主探究,或通過教師引領,深入挖掘、細致梳理了《北京的春節(jié)》《臘八粥》《藏戲》和《各具特色的民居》這幾篇課文中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了解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民俗風情。而這樣一來就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另外,通過對比閱讀這幾篇文章,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課文脈絡結構清晰、描述過程有詳有略,是這幾篇課文的一個共同特征。透過這些特征,學生就會感悟到一些閱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如,在閱讀時,可以在理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依據文章結構快速精準地理解文章主要內容以及體會文章思想情感;在寫作時,可以依據寫作需求,根據寫作對象,巧妙布局文章結構等。當然,無論是在運用寫作方法方面,還是在呈現(xiàn)民族文化方面,這四篇文章也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諸如,《北京的春節(jié)》中與“春節(jié)”相關的民俗文化,《臘八粥》中與“臘八”相關的民俗文化,《藏戲》中與“藏戲”相關的民俗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