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卿
《樊氏墓志》全稱《宋福昌縣君上黨樊氏墓志銘》(以下簡稱《樊氏墓志》),拓本高77 厘米,寬76.5 厘米,厚度不得而知。 (封二)據(jù)云《樊氏墓志》石材為青石質(zhì),擊之有金石聲。 志石數(shù)十年前出土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之北,被人棄于田埂之間。 某先生運回家中,覆之磚垛上為花盆架,故文字得以保存不致湮滅。 志文顯示“公敏題蓋”,今志蓋無從覓得。
全志以楷書為主,間有行書。 共27 行,滿行37字。 遇“夫人”則空一字以示尊敬。 錄全文于下。
宋福昌縣君上黨樊氏墓志銘
持節(jié)文州諸軍事文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駙馬都尉上柱國王詵撰并書
夫人姓樊氏,三代而上,屬籍河?xùn)|。 祖諱威,為殿直,以忠勇戰(zhàn)沒于西邊。 考諱玉,內(nèi)殿崇班,嘗為麟府走馬承受,累監(jiān)兵于河?xùn)|,復(fù)官于宿州。 性仁恕,所治有聲,后卜葬其先于開封府開封縣,今為開封人。 妣張氏,封仁壽縣君。 夫人姿明惠,自幼已能孝于父母而敬其兄姊,父母愛之,曰:“必求良族而歸之。 ”十四歲,歸段氏,族人易其少,竊相語曰:“乃能為婦乎? ”及見夫人事舅姑以孝,敬其夫以禮,接娣姒以和,自是眾皆嘆服,而知夫人之有令德也。 夫,尚書屯田員外郎,諱繹,慶歷中登進士第,為河南縣尉。 時家族已眾,夫人身先儉約,親戚益賢之。 治平三年,屯田公始為秘書丞,封夫人福昌縣君,其后歷河北、京東路提點刑獄。 公事初不事資產(chǎn)而好施予,繇(由)是家貧,夫人處之泰然也。 每賓客至,則親執(zhí)燔炙無倦色。 歲時祭享,勤恭如在。 性至慈,常讀佛書,至因果之說,每慨然自得也。 居舅姑喪,哀毀僅不能勝衣。 屯田公即世,與諸孤護喪自京東還衛(wèi),撫育諸子,雖衣食不給,然銜哀哭泣,聞?wù)吣粋?日誦內(nèi)典,常戒茹葷,益勵志于焚修矣。 夫人內(nèi)和外重,不妄言關(guān)(笑)。麤(粗)衣糲食,嗒然竟日,孀居幾二十年,始終如一,其修身謹(jǐn)飭,人不能及。 自段氏盛□,眾逮百口,雖有不善夫人者,且不能言夫人之過。 勤于治家,與宗族處,唯厚于責(zé)己而未嘗責(zé)人,故終身無有怨惡。 每與人言,常渠渠反覆誘之以為善。 且言殺生之報,尤速不可犯也。 夫人平時語言若不出諸口,及疾亟,乃慷慨戒諸子曰:“毋我戀也,治喪,必以儉;家貧,兄弟所務(wù)和順而□,吾復(fù)何憾! ”以紹圣元年十二月一日,沒于衛(wèi)州之私第,壽六十七。男三人,長公敏,鄉(xiāng)貢進士。次公懋。次公祖,登進士第,調(diào)隰州司理參軍。女八人,長早卒。 次適宣德郎崔元長。 次適進士程唐。 次適玉沙縣令雍方賢,今亡。 次適前昆山縣丞陳仲方。 次適進士高清臣。 次適三班差使雍吉修,今亡。 次適鞏縣主簿王纮。孫七人。自屯田公沒,子公敏多羸疾,又不切于進取,夫人曰:“乃父既不幸,今空乏,奈何?”季子公祖才九歲,夫人乃鞠視教育。稍長,使游學(xué)京師。公祖性至孝,克承其意,而讀書忘晝夜,自太學(xué)內(nèi)舍登科,鄉(xiāng)人莫不榮之。而夫人已稍得足疾,且嘆曰:“我平生命不偶殆,不能見汝仕宦矣。 ”后疾益甚,而竟以不起。哀哉!卜以紹圣二年乙亥正月二十九日丙寅葬夫人于鄭州滎澤縣將相鄉(xiāng)王村廣武原之先塋, 袝屯田公之墓。 公敏等乞銘以志之。 予之先人與屯田公友善,予又招致公敏寓門館者累年矣,義不得辭,乃為之銘。 銘曰:
猗嗟夫人,柔懿自幼。 孝以承親,順以為婦。
空乏何歉,德義則富。 年幾七十,豈不得壽?
從葬廣武,泉甘土厚。 我為銘詩,以訓(xùn)厥后。
公敏題蓋 道士張仲暉刻
《樊氏墓志》記,夫人樊氏籍隸河?xùn)|,其祖父樊威為殿直,“以忠勇戰(zhàn)沒于西邊”。 其父樊玉,任“內(nèi)殿崇班,嘗為麟府走馬承受,累監(jiān)兵于河?xùn)|,復(fù)官于宿州。 性仁恕,所治有聲”。 這一支樊姓,本為河?xùn)|人,樊玉將先人葬于開封府開封縣,所以這一支樊姓又為開封人。樊氏的母親張氏,“封仁壽縣君”。樊氏卒于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 年),時年67 歲,上推66 年,則其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 年)。 生而“姿明惠, 自幼已能孝于父母而敬其兄姊, 父母愛之”,欲擇良族而歸之?!笆臍q,歸段氏”。段氏族人見其年少,又出身名家,猜測其必嬌生慣養(yǎng),懷疑她不能克盡婦道。 “及見夫人事舅姑以孝, 敬其夫以禮,接娣姒以和,自是眾皆嘆服”。 夫人平時勤儉持家,雖生活窘迫,粗衣糲食,而處之泰然;有賓客至,則親自下廚料理;居公公婆婆之喪,則哀毀盡禮;相夫教子,使皆自立,可謂賢婦。
樊氏于十四歲出嫁段繹,段氏亦名家子,“慶歷中登進士第,為河南縣尉”。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為秘書丞,封夫人福昌縣君”。 后歷河北、京東路提點刑獄,比夫人樊氏早去世“幾二十年”,具體年月不詳。 去世后,葬于衛(wèi)州。
《千唐志齋藏志》中,有段繹撰文之《宋故朝散大夫尚書虞部郎中護軍司勛郎中太原王公墓志銘》[1],時在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 年)十一月。 題下署“朝奉郎守太常博士上騎都尉賜緋魚袋段繹撰”?!端螘ぢ毠佟酚形鯇幩哪辏?071 年)二月十三日段氏任職的記載, 曰:“新差權(quán)同提點夔州路刑獄公事王居卿、 權(quán)發(fā)遣京東路提點刑獄公事段繹兩易?!盵2]《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熙寧四年“詔權(quán)發(fā)遣夔州路提點刑獄、 屯田員外郎段繹徙京西路”[3]5357。段繹“以親老辭夔州之命”[3]5357,隨即被任命為職方員外郎,權(quán)發(fā)遣京西路同提點刑獄[3]5357。 熙寧七年(1074 年),因議開河失策,神宗罰官員銅,“前權(quán)發(fā)遣東路提點刑獄段繹”被罰十斤[3]6273。 據(jù)現(xiàn)有資料,知段繹與蘇東坡為友,東坡有詩《送段屯田分得于字》記段繹罷提刑任以詩送之,時在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 段繹之生平任職大略如此。
樊氏與丈夫段繹育有三男八女,長男段公敏,鄉(xiāng)貢進士。 次子段公懋。 三子段公祖。 長子公敏“多羸疾,又不切于進取”。 夫人感念諸子皆無功名,甚為著急,“公祖才九歲,夫人乃鞠視教育。 稍長,使游學(xué)京師。 公祖性至孝,克承其意,而讀書忘晝夜,自太學(xué)內(nèi)舍登科,鄉(xiāng)人莫不榮之”。夫人也算完了一個心愿。公祖登進士, 曾任隰州司理參軍。 八女中除長女早亡外,余皆適名家,詳見志文。 當(dāng)段繹在京東路提點刑獄任上去世后,夫人率諸子女護喪還衛(wèi),則段氏應(yīng)是衛(wèi)州人。 從此,夫人“撫育諸子,雖衣食不給,然銜哀哭泣,聞?wù)吣粋薄?以一人之力撫育十子女,自移濕易干,至立室成家,其中艱難困苦,可以想象。
夫人于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 年)十二月一日逝于衛(wèi)州之私第,壽六十七,以次年正月二十九日葬夫人“于鄭州滎澤縣將相鄉(xiāng)王村廣武原之先塋,祔屯田公之墓”。 這段記載表明,段氏先塋在此,段繹或早于此時遷此,或與夫人同時葬此。
段氏之先塋, 處“鄭州滎澤縣將相鄉(xiāng)王村廣武原”。 滎澤縣宋時屬鄭州轄,將相鄉(xiāng)之名則為首見,得名原因蓋在楚漢戰(zhàn)爭時雙方將相逐鹿于此, 或因漢唐以來鄭氏將相歸葬于此之故。 王村,今名南王村,據(jù)云此志正出土于南王村旁。 廣武原,則礫溪兩岸皆名廣武原也,此地名屢見于歷史典籍及出土墓志。
王詵,字晉卿,本太原人,后徙開封,為宋朝開國功臣王全斌之后人?!坝紫沧x書,長能屬文,諸子百家,無不貫穿”?!霸柌┭旁撉?,以至弈棋圖畫,無不造妙?!盵4]261尚宋英宗第二女魏國大長公主,為駙馬。 曾任“定州觀察使、開國公、駙馬都尉,贈昭化軍節(jié)度使,謚榮安”[4]262。 王詵是北宋著名畫家,元人湯垕《畫鑒》論王詵之繪畫“不古不今,自成一家”[5]。 夏文彥記載王詵“筑堂曰寶繪,收藏古今書法名畫,以為勝玩”[6]。 王詵與當(dāng)時文化名人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交厚,嘗在駙馬府召諸文士雅集,有李公麟《西園雅集圖》傳世。王詵曾因蘇軾“烏臺詩案”之牽連被貶官,后又因公主三十歲去世,公主乳母之誣陷而再次被貶,可謂榮則極榮,悲則極悲,一生浮沉,悲喜無常。但王詵始終熱愛書畫,為我們留下了《煙江疊嶂圖》《漁村小雪圖》等不朽名作,成為北宋一朝最有成就的畫家之一。
王詵流傳下來的書跡甚少,王齊翰《挑耳圖》后的題詩是他手書的[7],“字體在蘇東坡、黃山谷之間而尤多東坡筆意”[8]?!稓W陽詢書千字文卷》內(nèi),有王詵的跋文,“行書疏宕流散, 有楊凝式韭花帖意”[8]。 (圖1)趙肅評王詵《潁昌湖上詩詞卷》:“其書遒勁, 一點一畫自有晉人風(fēng)度……字劃雖放縱不羈而軌度不失?!盵8]王洪評曰:“雖若草草不經(jīng)意,而波瀾回婉,氣象瀟灑?!盵8]陳繼儒評此卷:“用顏平原筆法兼帶楊凝式韭花帖波策, 即八分書亦寫其中,絕無纖毫本色。 ”[8]
圖1 王詵跋孫過庭千字文局部
圖2 《樊氏墓志》局部
《宣和畫譜》記載,王詵“又精于書,真行草隸,得鐘鼎篆籀用筆意”[4]261。 清吳其貞在《書畫記》中稱,王詵書法“縱筆如懸針,橫筆如畫沙,青繞蓋作流水波。 結(jié)構(gòu)緊實,鋒芒凜凜,如快劍斬陣,迥與平日有殊, 或因酒興相助耶, 不然何以臻妙至此。 ”[9]181王詵存世之書跡,有《臨歐陽修行書千字文》后之跋文、《和蘇東坡詩卷》,以及僅有數(shù)件之畫作題跋。當(dāng)年王詵曾書《戒壇院佛閣碑文》,黃庭堅稱贊:“句與筆畫皆頓進,所謂后生可畏乎! ”[9]181今人徐本一評其書:“行草相雜,縱斂互用,雖率意為之,卻深蘊機趣。 筆法化沉鷙為輕靈。 點畫精細(xì)處,纖毫畢呈;架構(gòu)開闊處,蕩漾筆墨,重按飛提,恰意疾馳。 ”[9]182
《樊氏墓志》,為王詵撰文并書丹。王詵為什么會給段繹夫人撰書墓志呢?王詵、段繹均為蘇軾之友,二人自當(dāng)相識。 按《樊氏墓志》所記,是王詵之“先人與屯田公友善”,“又招致公敏寓門館者累年”,即王詵之父與段繹為好友,王詵又納段公敏為門下士,可見兩家是世交。 所以,當(dāng)段公敏請老師為母親寫銘幽之文時, 身為皇親國戚又名滿文壇的王詵便慨然應(yīng)允,為后世留下了這一篇志文。
縱觀《樊氏墓志》,以正書為主,行書間出。 整篇布局得體,一氣呵成,有蘇軾前、后《赤壁賦》之筆意。 與其存世之書法作品相較,其風(fēng)格如出一轍。 (圖2)《畫史會要》稱,王詵“碑版書極佳”[10],信不誣也。且此志刻工精良,一絲不茍,刻手深得書家筆意。愚得之拓本,拓工亦精,毫發(fā)畢呈,讀之使人有紙上筆墨之感。
王詵留存于世間之書法作品不多,此志之拓本雖非真跡,但也彌足珍貴,值得我們珍視。
另外,研究王詵的書法繪畫,勢必要介紹王詵的生平?!缎彤嬜V》記載,其為“定州觀察使、開國公、駙馬都尉、贈昭化軍節(jié)度使,謚榮安”[4]262。 《樊氏墓志》,題作“持節(jié)文州諸軍事、文州刺史、充本州團練使、駙馬都尉、上柱國”,可補史料之不足。因為存世資料較少, 現(xiàn)在能見到的介紹王詵生平的這類文章,皆未能解決王詵之生卒年月,特別是卒年,更是眾說紛紜。 《樊氏墓志》的發(fā)現(xiàn),雖不能解決其卒年問題,卻使我們知道宋紹圣二年(1095年)正月他還活在世間。 這是一個重要節(jié)點,同樣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