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平
強化勞動文化培育,對于解決學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有教育無勞動、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至關重要。但是,長期以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存在勞動文化缺失,嚴重制約了勞動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勞動文化培育是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要多措并舉,大力推進勞動教育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切實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學校教育 勞動文化 校園文化
勞動文化,主要是指確立勞動的地位和價值以及維護勞動者尊嚴和權利的文化,是新時代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新時代的勞動文化高度彰顯勞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極力贊揚勞動者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價值取向引導、激勵典型示范、塑造健康社會心態(tài)的強大育人功能[2]。但是,長期以來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失或弱化勞動文化,忽視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揚,客觀上制約了勞動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诖?,文章從分析學校勞動文化培育的價值出發(fā),探索勞動文化培育的新策略,以期在學校營造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文化氛圍,切實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一、學校勞動文化培育的價值
培育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能讓學生重新審視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激發(fā)學生樂于勞動的情感態(tài)度,努力成長為愛勞動、懂勞動、會勞動的高素養(yǎng)勞動者。
1.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
新時代,隨著經濟體制的加快轉型,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地位不斷上升,而勞動生產要素的地位則不斷下降。經濟領域的變化勢必反映到文化領域,勞動文化在不斷弱化,勞動的地位、價值被貶低,勞動者的尊嚴、權利被漠視。人們在職業(yè)選擇和價值評價時,普遍存在輕視生產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的負面心態(tài)。學校并非世外桃源,輕視或鄙視勞動者、體力勞動的社會心理勢必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在學校,如果不能做到深刻而廣泛地傳播勞動文化,學生要形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觀念就無從談起。學校勞動教育除了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更應該在學生勞動觀念培育方面下功夫。學校勞動文化的培育,就是要讓學生意識到勞動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xiàn)個人生存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途徑??梢哉f,新時代強化學校勞動文化的培育、傳播和滲透,不僅是為了解決學生勞動觀念扭曲、異化等問題,而且也是構建校園文化育人格局的需要。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樂于勞動的情感態(tài)度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歷史傳統(tǒng),誠實勞動、合法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動力。但是,在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同時也創(chuàng)造人本身”“勞動是一切財富、幸福的源泉”的深刻內涵,認為勞動僅僅是滿足個人需要的手段。在具體的學校勞動實踐中,學生不能認同勞動的價值,不能體驗到勞動的幸福快樂,從而產生了消極的勞動心態(tài)。學校勞動文化的培育,可以讓學生理解勞動不僅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也是個人價值實現(xiàn)的唯一途徑。學生只有通過誠實、勤奮、自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才能積極面對并有效解決個人成長發(fā)展中碰到的一系列難題,才能實現(xiàn)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夢想??傊?,要充分利用學校勞動文化的熏陶功能,激發(fā)學生樂于勞動的情感態(tài)度。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xiàn)了重智輕勞、不勞而獲等不良風氣,導致學生勞動意識淡化和勞動能力退化,亟待加強學生勞動教育,補齊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短板。造成學生勞動能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校輕視勞動教育是主要原因,因此急需補勞動教育“這門課”。一方面,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提高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學校要強化勞動文化的培育,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是培育勞動文化的重要途徑,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勞逸結合,保持身心健康,又可以幫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成功和快樂情感體驗中提高勞動能力。但是,目前學校勞動實踐往往是休閑娛樂性居多且教育意義不足,導致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發(fā)生了異化。因此,學校勞動實踐活動除了要做到內容新穎、形式多樣外,更應重視活動主題的鮮明導向,使學生在主動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勞動能力。
二、學校勞動文化的培育策略
校園文化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tài),主要包含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等內容,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因此,推進勞動教育有效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探索學校勞動文化培育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
1.挖掘校史、校訓、校歌等蘊含的勞動文化元素,豐富學校精神文化內涵
學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學校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校訓、校風等反映學校精神風貌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更持久、效果更明顯[3]。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要緊扣時代脈搏,融入時代元素,為校園精神文化注入新內涵。校史、校訓、校歌呈現(xiàn)的是學校精神文化,反映了學校的歷史傳統(tǒng)、辦學定位和價值追求。充分挖掘、凝練、利用校史、校訓、校歌蘊含的勞動文化元素,既可以幫助學生知校史、明校訓、唱校歌,又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1)每所學校都具有特色鮮明的辦學歷程和辦學風格。要著重挖掘校史中有關奮力拼搏、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并通過系列叢書、圖片、視頻等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深刻理解勞動成就夢想、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的道理。(2)校訓是一所學校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學校長期形成的校風、學風和教風的集中體現(xiàn)。要著重挖掘校訓中愛崗敬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等內容,讓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航標和靈魂。(3)校歌能集中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既反映教師的理想和愿望,又反映學生的情感和追求。推進校歌傳唱,不僅能讓學生回憶難忘的求學時光,而且能讓學生回顧師生員工拼搏奮斗的美好歷程。總之,有效挖掘和利用校史、校訓、校歌等蘊含的勞動文化元素,能為校園精神文化注入新鮮的時代內容,引導學生立德修身、奮發(fā)有為,早日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勞動者。
2.建設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優(yōu)美環(huán)境,發(fā)揮學校物質文化熏陶功能
學校物質文化,主要是指借助建筑設施、人文景觀、雕塑裝飾等載體展現(xiàn)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價值取向,是能被學生直接接觸到的實體文化[4]。學校物質文化能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具有極強的育人功能。創(chuàng)新學校物質文化,要以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導向,以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建設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能夠滋養(yǎng)學生心靈,涵育學生品行,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1)重視樓宇場館建設,將美麗校園建設與勞動文化育人有機結合。可以在學生學習、生活場所,以實物、文字、圖片等形式集中展示勞動宣傳標語、勞模先進事跡等內容,向學生呈現(xiàn)不同領域勞動者的感人故事,鮮活、自然地傳播、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建設獨具特色的勞動文化景觀,加大勞動文化品牌創(chuàng)建力度??梢愿鶕?jù)學校實際情況努力打造勞動文化景觀,使學生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勞動文化環(huán)境熏陶,增強學生對勞動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傊?,學校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浸潤式勞動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勞動光榮,從而體會到勞動對于自身和社會的真正價值。
3.創(chuàng)建勞動實踐活動平臺,促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行為文化,主要是指通過師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校園文化形態(tài),它具有彰顯學校辦學品位、倡導師生行為習慣與風尚的積極意義。勞動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將勞動觀念、勞動意識轉化為穩(wěn)定的勞動行為習慣,做到認知和行動相結合。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xiàn)學生的勞動行為與所接受的勞動知識脫節(jié)的情況。因此,學校必須創(chuàng)建勞動實踐活動平臺,促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在勞動教育中實現(xiàn)知行合一。(1)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育情況,促進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學生勞動觀念的形成和勞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校要力圖使學生的勞動行為回歸現(xiàn)實生活,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例如,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公共場所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打掃和維護,在培育學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勞動觀念的同時,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2)將勞動教育融入志愿服務,提高學生勞動能力。志愿服務是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形式,通過主動參與志愿服務,學生可以全面鍛煉和提高勞動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校組織的活動提供志愿服務,引導學生為集體舉辦的活動貢獻力量,培育學生服務他人、奉獻集體的意識與能力。
4.構建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體系,強化學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效
學校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價值理念、辦學思想、道德規(guī)范等有機組成的規(guī)則系統(tǒng),具有為道德教育提供價值指南、制度規(guī)約與道德認同相互促進等強大的育人功效[5]。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將勞動素養(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制定一個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人性化的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體系,通過制度的力量促進勞動教育效果的提升。(1)制定評價標準,明確學生勞動教育的目標。學生勞動教育,就是通過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技能,進而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值賦能。因此,勞動素養(yǎng)的評價標準要涉及到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能力等內容,做到評價標準科學合理。(2)優(yōu)化評價指標,明確如何開展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評價。構建規(guī)范的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要結合學校特點及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重點對學生在日常行為、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等領域體現(xiàn)出來的勞動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進行考察,使評價具有可操作性。(3)發(fā)揮評價激勵功能,注重評價結果的運用。一方面,要探索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的獎懲機制,對勞動素養(yǎng)評價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彰,對落后的學生要加強督促。另一方面,要探索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與綜合素質評價融合機制,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評價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地位。
總之,學校是開展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培育具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勞動文化的培育,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而且能讓學生在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濃厚氛圍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激發(fā)樂于勞動的情感,進而不斷提高勞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江松.勞動文化的復興和勞動教育的回歸[N].中國教育報,2018-11-22(008).
[2] 馬其南.新時代勞動文化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7):45-48.
[3] 劉曉靜.校園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培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8(36):61-62.
[4] 裴根,孫波.校園物質文化育人的積極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10):59-60.
[5] 馮永剛.學校制度文化育人的邏輯向度[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135-144.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