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芳
劉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是一篇動感十足的名篇佳作,作者著意于安塞腰鼓的特點,渲染出獨具特色令人著迷的地方“絕活兒”,讓人耳目一新,讓人心潮澎湃,讓人血脈噴張,這份酣暢淋漓,讓人感受到其恢弘的氣勢,帶給人們無比的震撼,作品里所流瀉出的密集鼓點里迸發(fā)出蓬勃昂揚、力求上進的精神,那種力量以不可遏止的強大氣勢以及充滿生命樂感的神韻,源源不斷地注入人們的心頭,讓人們長久地咀嚼,慢慢地回味、發(fā)酵,直至抵達于靈魂的最深處。
一、精髓
這是來自于黃土高原的歌唱,這是植根于大西北的“地域風情”,他是那么的粗獷,他是如此的雄渾,他的動力十足,這是有著獨特風格而又與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有機融為一體的生命本元。因此,他對生命底蘊的宣泄,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徹底,毫不節(jié)制,也無需節(jié)制,毫無保留。
熟悉陜北歷史的人能知道,陜北高原歷來為邊關(guān)重地,是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之地所連接的重要通道,曾幾何時,為防匈奴南侵,始皇帝派大將軍蒙恬鎮(zhèn)守陜北,以承擔北方防務(wù);那年那歲,北宋為抵御西夏入侵,也曾讓韓琦、范仲淹、沈括等領(lǐng)銜掛帥;明朝則在延綏設(shè)“鎮(zhèn)”,以求安穩(wěn)……如此說來,作為號令三軍激勵將士斗志的“爭鳴鼓角”,就有著如此特別的象征意義,他是浴血殺敵的號角,他是凱旋而歸的曲調(diào),盡管這一切都淹沒在歷史的煙云中,但他所澆筑的靈魂不會丟,必將會以各種形式流傳,或是沉淀在地方民風民俗中,我們在“安塞腰鼓”的轟鳴聲里,完全能追尋到他的影子,感受到他的存在,我們從那“百十人”的陣勢,就可以追索到大軍廝殺的場景,形式也許可以變換,但那種精髓卻是恒久永流傳的,這就是陜北這塊土地在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時所表現(xiàn)出的堅毅不屈,意氣風發(fā),這就是陜北這塊土地上所體現(xiàn)的蓬勃向上,積極進取,實際上,這不也是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擁有的精神嗎?正是得益于這種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得以延續(xù),并一次次在血雨腥風中勇敢地站立起來,繼續(xù)披荊斬棘,從重重圍困中殺出一條奔向光明的路,不斷強大,不斷輝煌!
你看:“一群茂騰騰的后生”樸實得就像他們身后高粱地的那片高粱,“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但就是這群人,“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沒命了!”就是這群人,“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這是最接地氣的一群人,是大地給了他們那渾厚綿綿不絕的力量。
是的,這是來自于黃土高原的生命的歌唱,這是來自于黃土高原的生命的舞蹈,“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隆隆隆隆”的聲音里有“豪壯的抒情”,有“嚴峻的思索”,有“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更有“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二、氣勢
這是一種不可遏止的力量,他強大,他威猛,他有著看似駭人而實則溫潤的氣勢,他是如此的愜意滿足,他是那么的酣暢淋漓。即使你是旁觀者,你也情不自禁,急欲加入其中,想要一起擂起鼓槌,宣泄迸發(fā)出生命的昂揚。
不過一開始是寧靜的,不僅人是靜的,靜得如同一株株樸實的高粱,鼓也是靜的,“呆呆的”“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但這靜,是一種力量的積蓄,是爆發(fā)前的沉寂,是雷霆萬鈞的前奏,注定要不同凡響,注定要驚世駭俗。果不其然,“捶起來”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身后是廣闊無邊的黃土高原,這場景是何等的壯闊,何等的豪放,何等的火烈??!
“這腰鼓,……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火花四濺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充滿著無窮爆發(fā)力量氣勢恢宏的安塞腰鼓!他可以沖決一切,滌蕩一切!
伴隨“一聲渺遠的雞啼”,一切歸于寧靜!好似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那么幽邃,那么沉寂,又那么讓人回味!也許不知什么時候,又會有一場爆發(fā)!也許,你也會期待這樣一場激動人心的爆發(fā)!
三、神韻
這是無可替代的生命和力量的贊歌,這是生命的舞蹈和狂歡,這也是一場精神的盛宴?!昂笊鷤兊母觳?、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是的,只有黃土高原才能生養(yǎng)出這樣的后生,也只有黃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這是“多水的江南”所難以做到的,因為他:“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zhàn)栗在濃烈的藝術(shù)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p>
這不能不讓人感嘆:“好一個黃土高原!”
這不能不讓人敬畏:“好一個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中,“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不錯的,這是一個無可比擬的所在,這是一種力量的宣泄,這是能夠讓人永遠承繼的精神!是一個源遠流長永不絕滅的民族的“魂”。
讀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在為其內(nèi)在的力量所震撼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寫作以有益的啟示,這就是:
首先,情感的表達需要尋找恰當?shù)母街?,借以寄托情感。中華名族是一個多災(zāi)多難,卻又頑強不屈的民族,無論面對怎樣的艱難困境,依然不退縮,充溢著蓬勃向上的豪情,而安塞腰鼓不僅富有地方特色,又恰恰可以迸發(fā)出足以震天動地的力量,如號角鼓蕩人心,氣勢磅礴,無可阻遏。于是二者得以融匯。作者把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蓬勃向上的豪情的歌頌,借助對“安塞腰鼓”的歌頌而完成,實在是高明得很,恰當?shù)煤堋?/p>
其次,情感要真切自然地灌注于字里行間。作者對陜北懷著無與倫比的崇敬,為其氣勢所折服,為其力量所征服?!翱?!——”雖只是一個“看”字,卻是滿滿的贊頌,無比的自豪之情盡顯,隨之是一系列的描繪,一系列的聯(lián)想,情不自禁地再三詠贊,“好一個安塞腰鼓”,連續(xù)的贊美,是如此的真切而自然,使情感一步步趨于火熱,讓情感漸漸得到凸顯,至此,讓人不能不想到這誕生了腰鼓的黃土地,于是就有了“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的情感總爆發(fā)!
再者,情感的表達需要借助巧妙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情感自然需要巧妙地運用一定的手法,作者在文章中或是把動與靜的結(jié)合讓鼓聲得以盡情的渲染,以求更能醒人耳目,激蕩人心;借助反復(fù)來強化情感的表達;運用排比顯示場面的恢弘與闊大,鼓聲的嘈雜與繁復(fù),聯(lián)想的豐滿與充實;比喻更是精彩,或狀其形,或見其色,或顯其聲,不一而足,但句句傳神。
正是作者尋找到了情感寄托的象征物,于字里行間深蘊情感,并借助靈活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才能讓《安塞腰鼓》一文寫得如此的酣暢漓漓,如此的打動人心,充滿著藝術(shù)的魅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