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莉
詩歌向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它能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由于不少學生的基礎不扎實,詩歌也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詩歌并不晦澀難懂,通過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師能夠大幅提升詩歌教學的效率。
一、詩歌教學總目標的設計
首先,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設計十分重要。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大意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產(chǎn)生獨到的理解。同時,學生應該學會使用學習工具,充分利用參考書、網(wǎng)絡資源等,對詩歌的文化背景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培養(yǎng)扎實的文化功底,在詩歌理解上更進一步,真正讀懂詩歌。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不可小覷。教師應對詩歌中的重點詞匯進行深入講解,厘清詩篇的脈絡,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并且,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能夠共同探討詩歌的表達方法、修辭手法等,一起對詩歌的字詞進行分析,學習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最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計也不可或缺。詩歌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賦予的,因此學生在學習詩歌時,要學會揣摩作者的心思,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把握整篇詩歌的審美意境。中華文化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而漢字是文化的載體,因此學生應當熱愛文字,具備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葉圣陶先生關于“言為心聲”的說法,指的是讀者應該領悟作者的所思所想,充分調(diào)動想象力,利用對比、聯(lián)想等方式,感悟文本與作者之間的關系,以及文本和時代背景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歌,對詩歌表達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
二、詩歌教學學段目標的設計
學段目標是從總目標分配下來的,是總目標的具體表現(xiàn),從數(shù)量上能夠減少目標丟失的風險,讓總目標更具有指導價值,也讓目標設計的可操作性更強。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經(jīng)歷三個學段(七、八、九年級),在不同學段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教師應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目標。
在七年級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夠,且對詩歌的了解不多,所以在該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只有在基礎扎實的條件下,學生才能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在教學目標上,教師應對一些重點字詞和基礎文學知識進行講解,在加強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的同時,促使學生對詩歌產(chǎn)生學習興趣。
在八年級的教學中,教學目標要上一個臺階,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的前提下,教師應幫助學生對文章的大意和主旨進行掌握,從而鍛煉學生的概括和歸納能力,讓學生厘清詩歌的脈絡,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九年級的教學中,教學目標要再上一個臺階。九年級的學生對詩歌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認識,且面臨中考的考驗,因此教師應該“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自主理解詩歌的能力。
三、詩歌教學篇章目標的設計
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進行培養(yǎng)。詩歌能夠體現(xiàn)相關的意境,給予讀者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展現(xiàn)文學藝術的魅力,因此對教師來說,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并要求學生閉上眼睛細細體會音樂表達的感情,以此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要想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教師就應該摒棄慣性思維模式。例如,在《木蘭詩》中,詩歌雖然提及戰(zhàn)爭的殘酷,但更多地描寫了花木蘭作為普通女子的形象,詩風十分淳樸自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花木蘭在戰(zhàn)爭后想要重歸平凡生活的渴望。
最后,教師應掌握賞析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人物特點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讓學生掌握賞析詩歌的正確方法。例如,在《水調(diào)歌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明月”這一意象,分析其在詩歌中的作用,并結合作者蘇軾當時的遭遇,讓學生感受作者對親人團聚的渴望。
總之,詩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值得師生反復研究。教師應當做好詩歌教學目標設計的工作,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