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
趙參軍 蘇甲林 鄭 瑾 (西安 710038)
提要 目的:研究百合地黃湯加減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及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yǎng)狀況評估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n=50)和對照組(n=48),對照組采用單純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方案進行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百合地黃湯加減進行治療。對比2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后3個月中醫(yī)證候積分、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yǎng)狀況評估量表(PG-SGA)營養(yǎng)評分,以及在治療3個月期間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62.00%(31/5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41.67%(20/48),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更低(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PG-SGA均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PG-SGA評分明顯更低(P<0.05),提示腫瘤患者營養(yǎng)得到更好改善;相比于對照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54.17%(26/48),試驗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34.00%(17/50)明顯更低(P<0.05)。結論:百合地黃湯加減能夠提高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治療效果,并提高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腫瘤患者PG-SGA水平及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降低毒副反應。
非小細胞肺癌是發(fā)生于支氣管黏膜上皮以及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是較為多見的肺癌類型之一,好發(fā)于中老年人,但是隨著吸煙人群的增加以及環(huán)境質量的下降,導致發(fā)病人群逐漸傾向于年輕人[1-2]。非小細胞癌可按照病理類型分為腺癌、鱗癌、大細胞癌等。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進而降低患者的痛苦以及延長壽命的目的[3]。目前在對非靶向及免疫治療等優(yōu)勢患者群中,臨床上仍常常運用的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其雖能有效地殺死癌細胞,但同樣能夠對肌體正常細胞引起不同程度的損害,引起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其中化療藥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應引起的腫瘤患者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較高;因此在化療的同時,減輕患者的毒副反應極其重要[4]。隨著醫(yī)學技術的提升,有研究認為中藥在對化療藥物造成的毒副反應有一定的作用[5]。百合地黃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具有養(yǎng)陰清熱、補益心肺的功效,常用于心肺陰虛內熱證疾病,而陰虛熱毒證是非小細胞肺癌常見的證型,有研究認為百合地黃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6]。因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研究百合地黃湯加減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療效及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yǎng)狀況評估量表(PG-SGA)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⑴試驗組50人,男性27人、女性23人,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0.14±10.45)歲;TNM分期:III期21例,IV期29例;病理類型:腺癌18例、鱗癌25例、其它7例。⑵對照組48人,男性26人、女性22人,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0.29±10.28)歲;TNM分期:III期18例,IV期30例;病理類型:腺癌17例、鱗癌24例、其它7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TNM分期、病理分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全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已被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符合非小細胞肺癌中西醫(yī)診斷標準;(2)年齡>18歲;(3)精神意志正常;(4)預期生存時間>6個月;(5)無第二原發(fā)性惡性腫瘤。
1.3 排除標準 (1)患者存在腦梗死或者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2)患者存在胃、脾、腦等重要器官障礙;(3)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4)患者資料不全;(5)患者中途死亡或退出。
1.4 西醫(yī)診斷標準 患者均符合《非小細胞肺癌治療》[7]中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標準。(1)患者存在咳嗽、痰中帶血、胸痛、哮鳴、胸悶及發(fā)熱等癥狀;(2)胸部CT發(fā)現(xiàn)典型肺內病灶;(3)通過支氣管鏡或肺部病灶活檢穿刺,獲取病理,符合病理學診斷標準。以上全部符合或(1)、(2)其中1項,加(3)可進行診斷。
1.5 中醫(yī)診斷標準 患者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陰虛熱毒型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候標準。主癥:咳嗽無痰、痰中帶血、少量咯血、神疲乏力、心煩口干。次癥:(1)口唇紫紺、胸悶氣短、面色晦黯、潮熱盜汗、尿赤短;(2)舌紅少津、舌體瘀點、舌下脈絡迂曲而黯;(3)脈細數(shù)或澀。以上證候符合主癥以及2項次癥即可確診。
1.6 方法
1.6.1 對照組:給予單純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方案進行治療?;颊咴诮邮芨文I功能、血常規(guī)、胸片、心電圖檢查后,進行化療治療。DP方案:在第1 d采取多西他賽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1244),按照體表面積75 mg/m2進行給藥,溶于生理鹽水至250 mL,靜脈輸入1 h,隨后采用250~500 mL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沖洗;在第1 d采用順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73652),按照體表面積75 mg/m2進行給藥,使用當天采用等滲鹽水或葡萄糖液3 000~3 500 mL進行水化,每個療程為21 d,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1.6.2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百合地黃湯加減。方中百合、生地黃各30 g,烏梅、桔梗、麥冬各10 g,薄荷、肉桂、生甘草各3 g??人試乐卣呒佑眯尤?0 g,咯血者加用仙鶴草15 g,口干舌燥者加用蘆根20 g,神疲乏力加用黃芪20 g,黨參10 g。以上藥材全部采用我院顆粒劑制劑(華潤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準字號:粵20160153),早晚各服1/2劑,7 d為1個周期,3周期為1個療程,共計4療程。
1.7 觀察指標
1.7.1 2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依據(jù)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9]。目標病灶的評價:完全緩解(CR),所有目標病灶消失;部分緩解(PR),基線病灶長徑總和縮小30%以上;穩(wěn)定(SD),影像學基線病灶的長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PR或有增加但未達PD;進展(PD),影像學基線病灶的長徑總和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病灶??傆行?CR+PR+SD/總例數(shù)×100%。
1.7.2 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積分判斷,咳嗽無痰、痰中帶血、少量咯血、神疲乏力、心煩口干等中醫(yī)證候積分判定,總共4項。無癥狀記為0分,輕度癥狀記為1分,中度癥狀記為2分,重度癥狀記為3分;積分越低表示恢復越好。計算標準為各項分別計算。
1.7.3 2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腫瘤患者主觀整體營養(yǎng)狀況評估量表(PG-SGA)水平:在患者治療前后采用參考病人PG-SGA進行評分,總共4個項目:病人自評(體質量、進食情況、癥狀,活動和身體功能等評分)、疾病年齡與營養(yǎng)需求關系評分、代謝應激狀態(tài)評分、體格檢查評分,得分越高代表營養(yǎng)狀況越差。評分結果:0~1分-無營養(yǎng)不良,2~3分-可疑或輕度營養(yǎng)不良,4~8分-中度營養(yǎng)不良,≥9分-重度營養(yǎng)不良。
1.7.4 毒副反應發(fā)生率:2組患者治療3個月期間出現(xiàn)的毒副反應對比:參考WHO化療毒副作用分級標準[10],包括患者胃腸道、腎、心臟損傷等進行評價,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腎臟損傷+胃腸道損傷+心臟損傷)/總例數(shù)x100%。
2.1 2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總有效率41.67%(20/48),試驗組總有效率62.00%(31/50),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增高,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2組患者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更為顯著,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 [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 ( 分,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G-SGA評分情況對比 2組患者在治療前PG-SGA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3個月后,2組患者PG-SGA均降低,且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PG-SGA評分顯著更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G-SGA評分情況 (分,
2.4 2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對照組發(fā)生毒副反應26例,而試驗組則發(fā)生17例,相比于對照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54.17%(26/48),試驗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34.00%(17/50)明顯更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4。
表4 2組患者在治療3個月期間毒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例(%)]
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的80%,患者在早期并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咯血、呼吸困難、胸痛等情況[11-12]。順鉑是化療藥物,其抗癌效果明顯,能夠有效地控制癌細胞DNA的復制;長春瑞濱同樣屬于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能夠在腫瘤細胞后期對DNA進行作用,進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但是隨著化療藥物的運用,其對人體造成的毒副反應也較高,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13-15]。
非小細胞肺癌隸屬于中醫(yī)學的咳嗽、咯血的范疇,肺主宣發(fā)肅降,外和皮毛,邪毒內含;宣肅失常,邪毒上行于口;肺與大腸相連,邪毒循經(jīng)至腸;邪毒內瘀,久之化熱,陰虛更甚,因此可見陰虛熱毒是非小細胞肺癌的根本所在,治療原則應該為養(yǎng)陰解毒[16-19]。百合地黃湯加減方,湯中君藥為百合、生地黃,達潤肺止咳、補肺陰解毒、養(yǎng)陰生津、溫經(jīng)補血之功效;臣藥烏梅收斂生津、斂肺澀腸,桔梗宣肺利咽、止痛消腫,麥冬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薄荷清熱疏散、清利解毒;佐藥肉桂達引火歸元、溫經(jīng)活血;使藥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解疼痛、調和諸藥。整個方劑共奏養(yǎng)陰生津、清熱解毒、化瘀通絡、宣肺解毒之功效[20]。加杏仁,以達宣肺平喘之功效,主要針對于咳嗽無法控制患者;加仙鶴草可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用于咯血患者;加蘆根清熱瀉火用于口干舌燥的患者;加黃芪、黨參可達補氣中益,適用于神疲乏力者。本研究結果:相比于對照組總有效率,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更高(P<0.05),同時,治療后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相比于對照組,試驗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更低(P<0.05),說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療的同時,聯(lián)合使用百合地黃湯加減方能夠提高化療治療效果,改善癥狀。PG-SGA評分是一種對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評價的手段。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PG-SG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其原因為百合地黃湯加減方制劑能起到補脾益氣、溫經(jīng)補血之功效,改善患者化療所致消化道不良反應,改善化療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表明,相比于對照組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試驗組顯著更低(P<0.05),說明百合地黃湯加減方劑能夠改善患者的毒副反應。分析因為百合地黃湯湯劑能夠起到養(yǎng)陰解毒、溫經(jīng)活血、補脾益氣之功效,改善患者的肌體免疫力,從而降低毒副反應。方中君藥百合富含大量的百合多糖,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劑,能夠刺激免疫細胞,進而發(fā)揮抗腫瘤的效果,同時生地黃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促進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效果,還能夠促進血T淋巴細胞,進而達到抗腫瘤的效果,這均證明了百合地黃湯加減方劑對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效果。
綜上所述,百合地黃湯加減方能提高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效果,并且提高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腫瘤患者PG-SGA水平及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降低毒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