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后,漢語中出現英語外來詞,而在全球化趨勢下,不同的語言文化相互影響,漢語與英語也隨著人們的密切來往影響程度日益加深,漢語中吸納了越來越多的英語外來詞。本文將從詞匯音韻特點、漢語詞匯語義特點及文化內涵兩個角度討論漢語語言文化對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的構成及翻譯的影響。希望能使更多的語言學習者了解漢語語言文化及其對于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的構成及翻譯的影響,更好地理解與發(fā)展?jié)h語中的英語外來詞。
【關鍵詞】英語外來詞;漢語語言文化;詞匯;音韻
【作者簡介】李雨樺,湖南師范大學。
一、引言
語言與文化是無法切割的統(tǒng)一體,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媒介,其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從其他語言中吸收而來的詞匯或句子,稱作外來語。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與英語國家交往日益加深,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日益增多,但基于漢語語言文化對英語的準確翻譯,使得翻譯構成的英語外來語在漢語體系中并不顯得突兀,漢語兼容外來詞匯的能力在文化碰撞消融不斷的環(huán)境中得到加強。為了便于理解使用甚至是發(fā)展?jié)h語中的英語外來詞,我們有必要了解漢語語言文化對其構成與翻譯的影響。
二、詞匯音韻特點的影響
1.漢語語言文化中詞匯音韻的特點。
(1)音節(jié)是每一種語言的超語段特征,而正是因為這種特征,語言會有所不同。在漢語之中,一個漢字的發(fā)音就是一個音節(jié),而漢語的所有的音節(jié)都是開放的。換種說法即是:所有的漢字的音節(jié)都以元音結尾,且每個音節(jié)中一定有一個韻母,且漢語不存在復輔音現象;
(2)用不同音高水平來體現聲調,分為五行,這些行可以用數字1到5標記,從低到高。音調1(高水平或44),音調2(高上升或35),音調3(低上升或13),音調4(高下降或51)。在普通話中,所有的單詞都被指定為具有這四個音調中的一個。因此,四個不同的單詞具有相同的片段/ma/序列,僅由它們的音調區(qū)分漢語有四個聲調:(Enfield, N. J. 2018:21)
mā [ma 44 ] mother? má[ma 35 ] hemp
mǎ [ma 13 ] horse? mà[ma 51 ] scold
(3)雙音節(jié)化傾向:①可以減少同音詞,同一讀音對應的字較多,如“dong”這個音節(jié),在文言中對應的詞有“東、冬”等,而組成雙音節(jié)詞“東方”“冬天”等詞,就都不是同音詞了;還有“sou”,有“搜,餿”等,而組成雙音節(jié)詞“搜索”“餿掉”等詞,便可以將意義區(qū)別開來,不再是同音詞;②可以減少多義詞造成的混淆,如文言中“道”這個詞,有“道理、道德、道義”等多種含義,而改成雙音節(jié)詞后,其含義便能區(qū)別開;③韻律的影響,改為雙音節(jié)詞后將更加順口,如制/電影片改為電影/制片。
(4)雙聲疊韻是漢語中的一種聲韻現象,使用雙聲疊韻會增強語言的音韻美:①雙聲詞:兩個字的古聲母相同則為雙聲,即一個雙音節(jié)詞中的兩個字的漢語拼音的聲母相同。同聲母的字可以構成雙聲。②疊韻詞:兩個字的古韻母相同的則為疊韻,即漢語拼音的韻母與用此韻母拼音所得的詞就是疊韻。同韻母的字可以構成疊韻(任永剛,2015:1)。
2.漢語詞匯音韻對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的構成與翻譯影響的體現。
(1)在英語中,音節(jié)以輔音結尾的現象比較普遍,與漢語詞的開放的特點相對應,英語屬于封閉的范疇。而在英語外來詞翻譯成中文的過程中,人們?yōu)榱撕侠斫鉀Q這一問題,常在使用音譯法的時候,在英語的輔音后邊加上一個元音,以形成一個新的音節(jié)。值得注意的是,加上去的元音應該是弱音或者短音,一般是/i/、/u/、/e/(李慧,2010:2)。此類的例子有:“punk”譯為“朋克”,“tank”譯為“坦克”,“bus”譯為“巴士”,“golf”譯為“高爾夫”,“bit”譯為“比特”,“shock”譯為“休克”等等。
(2)漢語商品名傾向于雙音節(jié)詞的習慣。如“Benz”翻譯為“奔馳”,其翻譯干凈利落,突出轎車速度快的特點。
(3)在英語翻譯為中文時,為了配合其特殊的作用,一般會采用韻母、雙聲疊韻的特點以達到該目的,該類翻譯一般會使得翻譯瑯瑯上口,節(jié)奏更加分明,體現出漢語的音韻美的特點。如“Coca—cola”譯為“可口可樂”便是結合了漢語的頭韻法翻譯,符合漢語商品名稱常常采用韻母、雙聲和疊韻的特點,這樣還同時翻出了飲料的涼爽以及它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特點。
三、漢語詞匯語義特點及文化內涵的影響
1.漢語詞匯語義特點。
(1)普遍性。流行的地區(qū)廣,使用頻率十分高,為全民族所理解。
(2)漢語的詞大多以單音節(jié)“語素”構成,單音節(jié)詞素寫出來是一個字,以一定的語法結構組合單音節(jié)詞素,可以構成新詞。當出現一個新事物或者新概念,需要有一個新詞表達的話,新詞并不一定需要創(chuàng)造新的語素而形成,而是用庫存的語素進行篩選過后構成新詞即可;詞素的組成方法一般為:“并列”“偏正”“動賓”“動補”“主謂”。
(3)直觀性與表意性。形象直觀達意,字形與字義的聯系非常密切。漢字不僅音表意,形也可以表意。雖然有六節(jié)造字法,但是仍能通過字形體現出或多或少的信息。以形示意,這與其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有關,而它的這一特征,也使?jié)h字成為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種可以跨越時空的文字。
2.中文文化心理。
(1)語言是一種考古工具,充滿了死亡和活著的過去、失落和埋葬的文明和技術的殘余。 我們所說的語言是人類努力和歷史的全部縮影。(中國有很多避諱的說法,如古代以來的皇帝的名諱的避諱問題,會導致很多中文的用詞也會避諱一些文化習慣,如:中國人自古就有一種追求吉利的思想,在節(jié)日期間、婚禮慶典上都極力避免使用兇險的詞語,與兇字讀音相近的詞語也要避開。
(2)王希杰先生在《修辭學通論》中提到,美辭是漢文化的特點,人們追求語言話語的美。因此在構詞的時候,大家都會趨向“雅”,而避開使用一些不太文雅的說法。
3.詞匯特點與文化內涵對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構成與翻譯中影響的體現。
(1)漢語詞匯與意義相聯系的特點,使得一些詞匯的翻譯也與其特點相結合?!癏ead and shoulders”被譯為“海飛絲”,其中“飛”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將使用產品后頭發(fā)飄逸順滑的感覺體現得淋漓盡致;“mango”在翻譯時譯為“芒果”,以“果”表現了其所屬關系,表明其是一種水果,“spy hole”翻譯為“貓眼”,讓人讀的時候能夠聯系到在晚上也能明亮地觀察事物的貓的眼睛;“cellular phone”譯為“大哥大”,其形狀與重量還有使用者都在翻譯中生動體現,等等例子。此種意譯的方法使得國人能夠一看便懂,更易于接受與使用,也有利于其傳播。
(2)受到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在翻譯一些詞的時候,人們盡力避免一些非吉祥詞、中國人忌諱的詞或者貶義詞,人們講究喜慶,于是諸如“pizza hut”翻譯為“必勝客”,“Jetta”譯為“捷達”,“Gold Lion”譯為“金利來”皆可體現這一點。
(3)人們對于美和雅的追求,需要表達得體,創(chuàng)造美的形象,給人美的享受,從而產生美的聯想。如同有一個男性服裝品牌“Youngor”,譯為“雅戈爾”,仿佛男士們穿上這樣的品牌的服裝就能成為雅士。
四、結語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跨文化交際必定會推動不同語言相互融合,在外來詞進入漢語時,盡管漢語在此過程中也被英語不斷地豐富、擴充并且產生一些新的形式,但是漢語語言文化本身對于英語的影響仍將持續(xù),文化的差異將始終存在,大多外來詞仍將被漢化以符合漢語語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而雙語學習者與譯者,應當了解雙語文化特征,使語言在翻譯時達到最大程度的對等,更加貼合實際,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促進文化的交流并且豐富漢語中的外來詞,與時俱進,語用合宜,使之能夠更加長久地保存與廣泛傳播。
參考文獻:
[1]Enfield N J. Mainland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 Concise Typological Introduction) Sounds and Sound Systems[M]. Stockholm University Library, Sweden, Nov, 2018.
[2]Ghil' ad Zuckermann. Languages in Contrast, Cultural Hybridity [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2003.
[3]Angela Creese, Adrian Blackledge,Rachel Hu,. Translanguaging and Transl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Difference Across City Spaces[M].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of Fresno, July 2017.
[4]Li Jian. Tonal adapt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 contemporary Mandarin[J].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Ghil' ad Zuckermann.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Language Contact and Globalisation: The camouflaged influence of English on the world's languages——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Israeli (sic) and Mandarin[J]. Churchill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ublished online: 28 Jun 2010.
[6]Edward FitzGerald, 1895, Writing: The ABCs of Language[M]. Cengage Learning, 2013.
[7]李慧.從音系學角度分析英漢詞的音譯[J].安徽文學,2010.
[8]任永剛.疊音詞、雙聲詞和疊韻詞[J].山東:小學語文教學,2015.
[9]王希杰.修辭學通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10]劉娟.文化視角下漢語中英語外來詞的翻譯[J].湖北: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
[11]周志軍.從漢語民族文化心理看外來詞的翻譯[J].湖南:長沙鐵道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