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英 張風林 宋小穎
乳腺癌是1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女性常見惡性腫瘤,據(jù)統(tǒng)計2013年我國新發(fā)女性乳腺癌人數(shù)高達27.9萬人,在各類女性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居首,死亡病例超過6萬人[1-2]。硫酸化(sulfation)是人體重要的共軛途徑之一,在機體脫毒并從宿主體內清除有毒外源性化學物質和內源性小分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在磺基轉移酶(sulfotransferase,SULT)家族成員的作用下維持內源性小分子與外源性化合物的穩(wěn)態(tài)[3-4]。SULT1A1作為SULT家族主要成員其基因多態(tài)性已被發(fā)現(xiàn)與膀胱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疾病易感性存在關聯(lián),但在乳腺癌患者中,其臨床價值尚存爭議[5-6]。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SULT1A1 基因Arg213His(rs9282861)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調查,旨在為該位點與本地區(qū)居民對乳腺癌的易感性及治療反應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研究基礎,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本院腫瘤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經我院病理科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診斷參照《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guī)范(2019版)》[7]。②雌激素受體陽性,均在化療或放療結束后口服他莫昔芬進行內分泌治療,治療時間超過6個月。③均在我院初次接受治療,治療前無轉移或復發(fā)。排除標準:①合并其它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③治療中途轉院或更改治療方案者。選擇本院體檢中心健康女性80例作為對照組,均為漢族女性且無腫瘤史,研究組患者平均年齡為50.15±6.18歲,已絕經患者34例(39.53%),TNM分期Ⅰ~Ⅱ期52例(60.47%),Ⅲ~Ⅳ期34例(39.53%),對照組女性平均年齡(50.88±5.94)歲,已絕經者30例,兩組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絕經率比較無差異(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對研究知情同意書。
1.2.1 SULT1A1 基因Arg213His(rs9282861)位點多態(tài)性檢測 ①所有研究對象均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DNA提取試劑盒(北京天根生化有限公司)提取全血DNA,使用NanoDrop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計對提取DNA濃度及純度進行檢測,合格標本置于-20 ℃冰箱保存。②針對SULT1A1基因Arg213His(rs9282861)位點,根據(jù)目標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并交由生物公司進行合成,所用序列為SULT1A1-F:5’-CAATTCTTTTTACCCCCGG-3’,SULT1A1-R:5’-AGGGAGCAAAGCTGGAGTC-3’。③實驗時將冰箱中DNA取出在室溫下化凍,離心平衡后采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對模板中目的序列進行擴增,反應體系為20 μl,其中PCR master mix 10 μl,模板1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雙蒸水補足剩余體積,反應條件:94 ℃4 min,94 ℃ 30 s,56 ℃ 30 s,72 ℃ 42 s,反應進行35個循環(huán),72 ℃ 10 min,將反應產物回收純化后進行雙酶切反應,反應結束后采用1.8%瓊脂糖凝膠進行擴增,在凝膠成像儀中觀察分型結果,取1/3樣品送公司測序對結果進行驗證。
1.2.2 預后判定 以局部復發(fā)或轉移作為他莫昔芬治療不良結局,局部復發(fā)定義:患側乳腺或胸壁發(fā)現(xiàn)復發(fā)病灶,且經活檢證實。轉移定義:非患側區(qū)域經活檢發(fā)現(xiàn)腫大淋巴結,或遠處器官以活檢結果作為診斷依據(jù),將研究組患者分為復發(fā)轉移組及非復發(fā)轉移組,隨訪:所有患者均在他莫昔芬治療開始后進行隨訪,隨訪方式為電話隨訪或復診時,頻率為每3個月1次,以患者發(fā)生復發(fā)、轉移或全因死亡作為隨訪終點,截止日期與2020年5月1日。總生存期計算:患者發(fā)生腫瘤復發(fā)、轉移或全因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與初次隨訪時間時間差。
兩組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基因型分布符合哈迪-溫伯格平衡(P>0.05),具有群體代表性。研究組rs9282861位點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頻率高于對照組(P<0.05),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頻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比較
校正年齡、絕經狀態(tài)等因素后,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與攜帶GG基因型患者相比,攜帶GA、AA、GA+AA患者發(fā)生乳腺癌風險分別為3.125、3.938、3.450倍,與攜帶G等位基因患者相比,攜帶A等位基因患者發(fā)生乳腺癌風險為3.008倍,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與乳腺癌發(fā)病風險關聯(lián)性分析
截止隨訪截止時,86例研究組患者共有5例失訪(GG型3例,GA型1例,AA型1例)。所有患者隨訪時間31~58個月,平均41個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期為26個月,rs9282861位點GG、GA、AA基因型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30個月、24個月、20個月,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女性乳腺癌在我國呈現(xiàn)出發(fā)病率不斷增加、發(fā)病年齡不斷降低的特點,盡管已有多種新藥用于該病的臨床治療,預期壽命明顯延長,死亡率降低,但繼續(xù)對其機制進行研究對于改善患者治療體驗及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8-9]。研究[10-11]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雌激素水平改變明顯,這一過程對于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的發(fā)病具有重要影響。機制研究[12-13]發(fā)現(xiàn),雌激素E2可通過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并激活相關癌基因的方式促進乳腺癌細胞的增殖或凋亡過程。因此,阻斷E2與雌激素受體的結合過程可能是阻止乳腺癌病情進展的關鍵靶點。
SULTA1與雌激素相關疾病已有較多的報道,邵茵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SULT1A1在子宮肌瘤患者中低表達,且與年齡、肌瘤數(shù)目存在關聯(lián);Moyer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SULT1A1基因變異對近期絕經后白人婦女雌激素水平和激素治療反應有關,對于雌激素治療具有指導意義。本研究對于本地區(qū)女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對象相比,研究組患者GA、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頻率明顯升高,而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頻率明顯下降,說明該位點在遺傳水平上的多態(tài)性與本地區(qū)女性對于乳腺癌的易感性存在關聯(lián),本研究進一步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攜帶GA、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患者相較于攜帶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患者發(fā)病發(fā)病風險明顯增加,因此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作為乳腺癌相關篩查指標具有一定的價值。Forat-Yazdi等[16]通過Meta分析對11077 乳腺癌患者及14798健康對照組結果顯示,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與亞洲女性對乳腺癌易感性具有明顯的影響,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內分泌治療是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治療的一線經典方案,具有毒性低、作用效應好及經濟性好的有點,在乳腺癌的早期治療中獲益較大,但在持續(xù)治療后易出現(xiàn)耐藥問題,是導致腫瘤的進展及轉移的藥物性因素之一[17]。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磺基轉移酶可參與他莫昔芬代謝過程中的磺化反應,進一步影響其失活外排過程[18],因此,SULT1A1基因遺傳多態(tài)性可能通過影響磺基轉移酶合成的方式對他莫昔芬代謝過程產生影響,但對于SULT1A1基因多態(tài)性與他莫昔芬治療的雌激素依賴型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尚存爭議。本研究對于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攜帶不同基因型患者OS進行比較,與GG型患者相比,攜帶GA、AA型患者OS明顯降低,說明檢測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多態(tài)性對患者的預后判斷也有一定的價值,與Sanchez-Spitman等[19]報道結果一致,但與Charoenchokthavee等[20]結果不同,其原因可能與納入患者地區(qū)人種差異、患者絕經狀態(tài)及化療方案差異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證明了SULT1A1基因rs9282861位點與本地區(qū)女性乳腺癌易感性及他莫昔芬治療預后存在關聯(lián),參與了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由于納入病例數(shù)較少、隨訪年限短及未進行體內、外實驗等缺陷,相關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