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越來越被重視,各個學校各個年級的教師都開始改進教學方法。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希望對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有效性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0-0087-02
【本文著錄格式】扎西東知.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探析[J].課外語文,2021,20(10):87-8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明顯已經滿足不了高中學生接受教育的需求。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氣氛不活躍
語文的學習相較于理科而言是偏軟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可能課堂上也會鴉雀無聲,但那是由于學科教學的難度大,語文則不同,語文課堂只要聽講,就基本不存在聽不懂的情況,但即便如此,高中語文課的課堂氛圍也很難活躍起來。其中語文的學科特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語文的學習偏向于感性,雖然也存在技巧性的東西需要掌握,但更多的還是要靠感覺,體會文字的美,體會語文的字、詞、句中深刻的內涵,這是需要學生細心感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覺,因此,高中語文課堂相對而言就顯得比較沉悶,課堂氛圍不夠活躍。
(二)部分學生語文素質差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漢語作為學生的母語,從小學開始就是主修課程,到了高中依然地位穩(wěn)固,學生對語文本應當是最熟悉的,語文基礎也應當是最好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部分學生的語文素質并不是十分出眾,因為他們對于語文這一門學科不能夠正確地對待,反倒是其余的比較困難的科目更受學生重視。由于語文初看起來很簡單,但所謂簡單其實只是表面上的一些淺顯知識,真正的學習是需要深入挖掘的,但由于表面上迷惑性,導致一些學生對語文掉以輕心,學而不精,結果導致語文水平越來越差,對語文的學習越來越不上心,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更難提升。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將教學目標真的按照教材來制定。語文的教學過程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在課本之外的,需要教師進行補充的。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如果只局限在一本教材上是遠遠不夠的,這種目標是不明確的,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存在局限,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文化氣息的熏陶,語文教學的效率也不會很高。
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一)加強師生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具有主體地位,二者沒有誰高誰低,都是平等的,不必相爭。教師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設計好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參與進去;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沿著教師的引導方向思考問題,開闊思維。師生互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對于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具有重要意義。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產生都是先通過溝通和交流開始的,教師和學生也不例外。師生關系是二者之間的一條天然紐帶,將教師與學生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但并不是有了連在一起的那條線,就可以讓距離變近,與之相反的是,如果因此而放松警惕,隨波逐流,師生之間的那條線可以無限拉長,長到教師與學生分隔在天涯海角,除了身份所系的那條線,再無聯系。通過師生活動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可以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師生心情都會變好,學習的氛圍隨之變好。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能夠只局限于課堂,一節(jié)課的互動時間不足以使師生之間的了解變得多深,只能得到一些再簡單基礎不過的信息,事實上對于課堂上是沒有很大的用處的。因此,即使是在課堂外,也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師生互動。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去詢問問題,且每次回答的時候更要細心、耐心,對學生有所啟發(fā),吸引其下一次的詢問。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作業(yè)上下功夫,作業(yè)內容既能夠考查學生本節(jié)課所學,又能引發(fā)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的思考,而且也可以通過在學生的作業(yè)上留下評語的方式加深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聯系,有助于師生的相互理解和體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兩個方面都有所助益。
(二)加強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加強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既是指教師要掌握更多的與語文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要求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一方面,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掌握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寬廣,那么相對應的,學生從教師這里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學生的能力也就越強;另一方面,學生學到多少知識也取決于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教師的教導與學生的學習之間存在一個知識的傳遞過程,學生能夠接受并理解多少知識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靈活多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教學的需要,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識,促進學生發(fā)展。比如說,在教《談中國詩》這一節(jié)的時候,一個專業(yè)能力強的語文教師應當可以做到吟誦幾首中國詩,無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節(jié),教師應當對課文中所提到的建筑都要有相應的了解。有所了解是教師知識儲備豐富,提前準備資料是教師態(tài)度的認真負責,也是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因為教師是預料到了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前做了準備,這體現了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很強,將教學過程安排得明明白白,這對于學生學習十分有利。
(三)理論教學簡單化,善用趣味性語言
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說話吐字清晰,不要用方言進行教學。其次,學生聽不懂一些還沒有接觸過的專業(yè)名詞,教師要么先將這些名詞解釋一下,要么盡量簡潔,少用那些高深的名詞,教學使用的語言,無論是教師嘴里說的還是在黑板上展示的,都應當盡量通俗易懂,將理論的知識和技巧簡單化,轉變成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的知識。學習本身是枯燥的,教師如果在講解的時候還要用干巴巴的語言進行講解,就十分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最好將授課的語言、說話的語氣一并準備,生動有趣的課堂不是靠教師的臨時反應就能打造的,還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各種準備,準備好生動的語言,在學生學習興致不高的時候用恰當的語氣表達出來,提起學生的精神,也可以設計特定的語言形式在講解特定的教學內容時表達出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此外,玩笑類的語言除了在讓學生記住特定知識的時候使用,還可以在想要引開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使用。而無論是吸引學生注意力,還是引開學生注意力,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打起精神,提升學習興趣,打造快樂課堂。
(四)多種教學方式結合
事實上,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方式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教師不僅積極地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大膽地使用,根據使用效果保留下好的、有效的教學方式繼續(xù)使用。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時候使用情景教學方式,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對課文內涵尤其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引進漫畫、音樂、視頻等學生喜愛并對教學有幫助的東西,有利于彌補學生知識點方面的不足,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引進漫畫,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恰當地展示所引用的漫畫的內容,帶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再比如引進音樂,尤其是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添加一些合適的背景音樂,更有學習的氣氛,就好比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搭配江水翻涌的背景,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當時蘇軾的心境。例如,教師在教授《蘭亭集序》這一節(jié)的時候,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書法片段,讓學生進行觀摩,教師也可以尋找或者制作一個有關曲水流觴的動畫短片,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再比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視頻,直接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氛圍,有利于學生體會課文的情感和理解課文的內涵。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對學習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對于高中整體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東皓.淺談問題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23).
[2]王勇,高春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4).
[3]徐靜.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外交流,2019(38).
[4]吳玥.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法[J].考試周刊,2020(77).
[5]林荔青.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問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70).
[6]王漢卿.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20(8).
[7]張齊.芻議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20(61).
作者簡介:扎西東知,藏族,1982年生,甘肅碌曲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藏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