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淺述了全英文教學在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國際化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理工科全英文教學背景,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組織三個方面,闡述如何融合國內外教育資源,解決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受教育群體習慣思維帶來的全英文教學瓶頸問題。
[關鍵詞] 全英文教學;教育資源融合;理工科專業(yè)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北京理工大學第十一批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國內外教育資源深度融合的全英文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2019ZXJG025)
[作者簡介] 任仕偉(1985—),女,吉林集安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稀疏陣列信號處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08-0010-04? ?[收稿日期] 2020-07-29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推動全英文課程建設,探索全英文教學方法。通過全英文教學,引導學生提高專業(yè)學術水平,拓展學術視野,增強學生全球背景下的國際競爭力[1]。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培養(yǎng)和造就新一代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性、復合型人才,成為國家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戰(zhàn)略手段。全英文教學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抓手,不僅能使一個學校、一個學科更快地與國際接軌,促進學科發(fā)展前沿化,而且能在短期內大幅提高高校師資和學生水平。全英文專業(yè)建設與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至關重要的推動力量。
從國家鼓勵和推動全英文專業(yè)教學以來,國內眾多高校積極投身相關專業(yè)國際化建設,在全英文教學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實踐、反思和改進[1]。目前,國內在全英文授課方面的探索,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教學體系建設與教學模式研究大概分為兩類,一是面向國內本科生、研究生;二是面向留學生。面向以漢語為母語的國內高校學生,研究者在分析和總結全英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分別在提高師資水平、激發(fā)學生積極性、適當選擇教材、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改革方案[1-6]。面向來華留學生,研究者依據學生特點和需求,總結了現行全英文教學的困難和原因,在多模式教學、加強師生交流、縮小文化差異、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有益有效的改進辦法[7]。
北京理工大學近年來在全英文教學方面不斷推進師資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資助全英文授課的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外進行為期半年的培訓和學習、支持國外教師到國內進行專業(yè)課程講授、開展暑期國內外高校交流、學分互認、海外畢設、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并為全英文教學專門設立小組、設立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諸多舉措,極大推進了學校教育的國際化,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信息與電子學院微電子教學團隊在全英文教學與改革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果。首先,建立了較為健全的電子電路全英文課程體系,涵蓋了“數字電路”“電路與電子線路實驗”“模擬電路”“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建?!薄凹呻娐饭こ獭钡入娐放c微電子方向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其次,在不斷的教學實踐、研究與改革中,探索了基于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理念的教學改革[2];基于問題式學習或基于項目式學習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 Project 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改革[4];基于網絡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的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新型教學模式[5]。
盡管諸多參與全英文教學實踐和管理的研究人員,在全英文教學方面提出了各種問題,并在多方面進行了改革性探索,但是,當前的全英文教學探索仍然存在嚴重的泛化性和趨同性,各學科教學模式相似、提議籠統(tǒng),沒有涵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多個方面,措施不夠具體,缺乏可實施性等一系列問題。如何開展針對理工科的全英文教學模式改革,深度融合國內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真正實現拓展國際視野、深入研究國際文化、緊跟國際學術前沿、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的新時代全英文教學,已經成為我國深化全英文教學改革、提高全英文本科生和留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重大課題。
二、全英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的國際化課程教學體會和實踐經驗不足
目前,全英文教學教師大概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具有留學背景,深度參與過國外專業(yè)課學習或教學;二是沒有留學背景,但具有短期出國研修經歷;三是沒有出國經歷,但邀請過國外教授來華講授全英文專業(yè)課,對國際教學模式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四是以上經歷都不具備,依靠自身的中文專業(yè)課教學經驗和研討學習,進行全英文教學。第一類教師具備多年國外留學經驗,對國外教學模式和跨文化氛圍感受深刻,能較好地將國際前沿技術、學術新思想,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其他教師通過一定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思考,對全英文教學有一定的認識和逐步改進,但仍然難以真正實現全方位的、深刻的國際化教學改革。有些教師的英文表達能力有限,對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擾。因此,國內外教師共同參與全英文教學,將對帶動教師深入體會、感受和思考國際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教學內容缺少國際前沿知識、技術趨勢和跨國文化的融入
一門優(yōu)秀的全英文工科專業(yè)課程,應該能夠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實施過程、教學反饋和改進等方面,全方位體現、融入和滲透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拓展國際學術視野、增強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宗旨。然而,當前的全英文教學活動更多的是在形式上邁出了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比如以全英文為教學語言、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合、增大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比例等,但在跨國界、跨文化氛圍營造、前沿知識體系構建、科研教學融合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和有效實踐。在師生深入交流、知識橫向、縱向立體呈現方面,缺乏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教學內容未緊隨國際新技術、新形勢、新變化、新動態(tài),采用生動鮮活的科研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生熱情。實際上,單純將中文課程英文化,并非全英文教學的目的和宗旨所在?,F階段全英文教學極需深入國際化改革。
(三)教學組織形式不能全方位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
國內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形成社區(qū)性的有效討論和交流,課堂活躍度不夠。盡管教師授課實現了全英文,但學生聽得多、說得少,即使課堂上使用英文進行提問和討論,但課后作業(yè)的完成仍以中文為主要語言,不利于英文專業(yè)詞匯的學習和英文思維方式的建立。此外,課堂組織方面,仍然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知識講授,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很難得到實時反饋。課后學生與教師見面和交流的機會有限,間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將影響授課效果,不利于自身英文學習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教師及時有效地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師生互動平臺,將對改善現狀有極大的幫助。
三、基于國內外資源深度融合的理工科全英文教學模式探索
本文立足于理工科全英文教學,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組織與交流三個方面探索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立體合作模式,開展全英文教學的深度國際化研究。
(一)教學理念的深度融合
國際主流教育理念倡導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課堂多以講授關鍵性、架構性知識為主,輔以靈活機動的學生提問和課后具有針對性的實踐作業(yè),達到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拓寬知識面、延展知識架構的目的。課堂之上,教師未必會將知識完全講深講透,但會在廣度和前沿性方面吸引學生,以拋磚引玉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相比之下,國內主流的教育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且內容由淺入深、面面俱到。由于缺乏活躍的互動式教學組織,學生被動聽課,課堂參與度不高,積極主動思考能力弱,知識面受限于老師課堂講授內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改革既要與國際接軌,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又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適應能力和可實施性。
為提升教學理念,應考慮建立國內外教師聯合教學組,每組至少包含一名國外教師和一名本校教師。教學組聯合探討全英文課的教學內容、教學分工和教學組織方式。國外教師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教學理念帶動本校教師自主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國內教師根據對本專業(yè)學生特點、知識基礎、發(fā)展需求的了解,融合國外教師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針對學校和專業(yè)的具體情況,具有理工特色、符合國內學生對新型模式接受能力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
(二)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世界前沿理論和技術接軌,當前大多數全英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國外優(yōu)秀的原版英文教材為綱目。國外教材非常注重當代前沿技術發(fā)展和最新科研成果的融入,一般由一流科學家編寫,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配有課程網站,提供相關的文字材料、實驗案例及多媒體資源和鏈接。網站內容更新速度快,及時增加最新資訊,介紹科研成果[6]。相比之下,國內教材具有系統(tǒng)性、嚴謹性、推理性,適合學生細致系統(tǒng)地學習知識,很多考研內容參考于國內教材。如果單純選用國外英文教材,會使得課堂內容不夠豐滿,尤其很多學生將來面臨考研,知識架構無法適應考試,不足以滿足發(fā)展需求;若單純選用國內教材,又無法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體驗不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教學[3]。
為此,本文提出首先分析、梳理、比較國內外優(yōu)秀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然后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包括講授內容、素材、課后練習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深度融合。具體來說,從教材的選取與融合、教學大綱設計、課堂素材中國內外前沿科研成果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分工合作等方面開展創(chuàng)新性融合。
1.教材選取及大綱設計。通過國外教師推薦和國內教師選編的方式,融合國內外教材的精華,合理編選各章節(jié)知識點內容,循序漸進地設計階段性目標,實現階梯式的系統(tǒng)知識構建。
2.課堂素材選擇。以國外英文原版教材的配套網站資源為基礎,輔以國內外教師提供的最新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演示素材,利用文字、圖片、Flash、視頻等多維度多形式的多媒體素材,生動形象地提出實際問題、展示科研實例。國外教師在科研前沿的把握、項目豐富程度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充分利用這些科研實例和生動素材,能給學生在與教材、復雜原理和生動學習之間提供友好界面。
3.課后實踐內容制定。根據教學階段,依據教學大綱,以“理論+實踐”循環(huán)上升的模式,深入和延展教學成果,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具體題目由國內外教師根據自身開展的最新科研項目聯合選定。這樣既能在理論課程結束之后,讓學生通過科研前沿的深度參與,延伸理論、提高工程能力、深入消化理解相關知識,又能讓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為學生今后申請出國、考研保研、繼續(xù)參與國內外教師團隊工作、很好地適應國內外科研氛圍和科研內容等提供便捷途徑。
(三)教學組織的深度融合
教學組織和教學方式是直接影響授課效果的關鍵因素[7]。課堂教學形式呆板單一或仍然以“填鴨式”授課模式為主,會減弱學生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課后作業(yè)和練習從內容到完成形式的選取,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在課后自主挖掘知識,拓展知識寬度和廣度。當前全英文教學受學時數和大綱內容限制,大多以傳統(tǒng)方式組織教學,如教師教授為主、課后習題作業(yè)為輔,理論課程之后進行一定的工程實踐。雖然形式上看,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所涉及,但從鞏固學生學習成果、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增強學術英語表達等方面看,與國際主流教學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研究如何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國外教師以視頻課堂、網絡平臺、實踐題目規(guī)劃及點評等多位一體的授課形式,深度參與國內專業(yè)課程的全英文教學,并借此融合跨文化元素,營造全方位立體的全英文教學氛圍,讓國內教師和學生深度感受國際教學,學習先進理念、理論和技術。
教學組織方式包括授課方式、組織形式和授課平臺的深度融合研究。第一,授課方式融合方面,為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度,聯合國外課堂,開展適度的視頻課堂教學。具體來說,教師組協(xié)商,選取國內外同一門課程,同時進行視頻教學,讓學生深度參與國外教學,與國外學生同時進行課堂學習、回答問題。這樣能夠更好地切身體會國際教學風格,實際參與現場課堂,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國內教師同時以“熱點引入、提出問題、啟發(fā)思考、問題分析、知識引入、實例應用”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第二,組織形式融合方面,以學生分組的形式,實時開展課堂提問、討論和練習,打破課堂沉默,使學生開口講英文,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將學生聽變?yōu)閷W生講,通過整理思路、組織語言等方式,帶動學生深入思考、消化和理解課堂內容[3]。第三,授課平臺融合方面,利用國外優(yōu)秀的課堂網絡平臺,實施課后實踐作業(yè)的提交、課程重點回顧和答疑。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可以下載課件、多媒體材料、作業(yè)等,亦可上傳作業(yè)、與國外教師或助教實時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網絡授課平臺,可以打破空間局限,讓老師能夠實時解答學生疑問,獲得教學反饋和提議,及時改進教學。
四、結語
本文立足于國內理工科全英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案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等方面,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優(yōu)勢,開展全英文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本文提出的深度合作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合作教學,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將國內外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融入教學,碰撞出火花。同時,借助發(fā)達的網絡平臺,讓學生能夠與國外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利用國外教師在科技前沿的技術優(yōu)勢,把新動態(tài)、新內容帶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國外教師帶動國內教師,讓全英文教師深刻體會、切身感受跨國界交流、跨國界文化以及國際新技術、新思想、新方法為課程帶來的新活力,進而從思想上徹底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切實推進全英文課程的改革進程。
參考文獻
[1]陳嘉欣,齊明,梁亦誠,沙峰.全英文教學的學生反饋與思考[J].大學教育,2018(4):96-99.
[2]王芳,杜青海,崔維成.《理論力學》全英文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中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215-217.
[3]馬鄭瑋.全英文教學現狀與教學方法探索[J].外語教學.2018(17):200-201.
[4]唐紅艷,崔紅玲.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44):147-148.
[5]毛愛華,張星明.計算機學科核心專業(yè)課的全英文教學改革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4(15):60-63.
[6]趙可.中外合作辦學中普通物理課全英文教學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338-340.
[7]吳曉歡,田峰,季薇.《通信信號處理》全英文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7(2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