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津閣本與文淵閣本《河朔訪古記》的比勘研究

2021-04-20 00:57崔世平王銀田

崔世平, 王銀田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庫全書》告成,送藏文淵閣。此后,從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九年,每年抄成一部《四庫全書》,分別送藏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此三閣與文淵閣一起,合稱北四閣。乾隆五十二年,南三閣《四庫全書》同時完成。歷經(jīng)戰(zhàn)亂之后,目前最完整的兩部《四庫全書》是保存在國家圖書館的文津閣本和臺灣故宮的文淵閣本。

《四庫全書》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孰優(yōu)孰劣,常為學(xué)者議論。1997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文淵閣四庫全書補(bǔ)遺·集部》一書,通過將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四庫全書》集部文獻(xiàn)相互比對??保瑥奈慕蜷w本中輯錄出文淵閣本未收的歷代詩文集四千余篇。在該書前言中,楊訥先生對于文津閣本《四庫全書》的抄成、收藏、清點(diǎn)及其版本價值做了詳盡的論述。2005年該書被析為《明代卷》、《宋元卷》等分編出版,依舊保留了原前言。楊訥先生等通過核對集部文獻(xiàn),發(fā)現(xiàn)文淵閣本、文津閣本互有長短,指出“晚出的六個閣本均據(jù)文淵閣本抄出”的看法是沒有根據(jù)的,在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出版以后,文津閣本仍有其實用價值。前人對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的比對??倍嗉性诩课墨I(xiàn),而于史部文獻(xiàn)較少涉及。李曉明對文淵閣本、文津閣本《四庫全書》所收史部書進(jìn)行了核對,但他核對的主要是兩本卷數(shù)差異,不涉及具體內(nèi)容和文字差異。對兩種版本的《四庫全書》史部文獻(xiàn)從文字差異的角度進(jìn)行細(xì)致的比較研究,有利于《四庫全書》研究的進(jìn)一步深入,這無疑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從完成時間看,文津閣本《四庫全書》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比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晚了三年,所以一般認(rèn)為文淵閣本較早,文津閣本是抄自文淵閣本。但具體到某一部書來看卻未必如此。我們選擇元人廼賢所著的《河朔訪古記》為對象進(jìn)行了比較研究。

《河朔訪古記》,成書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色目人葛邏祿廼賢撰,原書共16卷,系作者在北方各地考察古代城郭、宮苑、寺觀、陵墓、碑銘的記錄,結(jié)合文獻(xiàn)考訂后寫成。該書突破宋以后金石學(xué)家閉門考訂銘刻文字之風(fēng),注重實地調(diào)查,對現(xiàn)在河南、河北兩省的文物古跡記載翔實,對考古學(xué)、歷史地理學(xué)、金石學(xu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中國考古學(xué)史上比較重要的著作。該書明初收入《永樂大典》,而此后單行本不傳,清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一百三十四條,編成3卷。

《河朔訪古記》最早的版本就是四庫館臣編修《四庫全書》時輯自《永樂大典》的稿本。因《四庫全書》抄錄多部,故衍生出不同版本,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以及守山閣叢書本所據(jù)的文瀾閣本等。此外,道光十七年待學(xué)樓藏板本、嘉慶十六年璜川吳氏真意堂叢書本等幾個后出版本,也是源自四庫本。四庫本中,最重要的應(yīng)是文津閣本和文淵閣本。葉愛欣《乃賢集校注》對廼賢的詩集《金臺集》和《河朔訪古記》進(jìn)行了標(biāo)點(diǎn)校注,其中《河朔訪古記》部分以四庫本為底本,以道光十七年晁貽端校刊待學(xué)樓藏板本為校本,是目前唯一的標(biāo)點(diǎn)本。

在《河朔訪古記》的“提要”中記載了校上時間,文津閣本作“乾隆四十五年八月恭校上”,文淵閣本作“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可見就此書的成書時間來說,文津閣本早于文淵閣本半年有余。從理論上說,晚出的文淵閣本應(yīng)該在文津閣本的基礎(chǔ)上有進(jìn)一步的修改完善。事實上是否如此呢,這就有必要將兩個版本進(jìn)行比勘研究。我們以文津閣本《河朔訪古記》為主,將文淵閣本與之對校,列出兩本具體文字的相異之處,大致分為異體字、異文、增省文字等幾類情況。下面按卷秩順序,先列出文津閣本相關(guān)字句,在兩本有異的字句下標(biāo)出下劃線,然后在后面的括弧中列相應(yīng)的文淵閣本內(nèi)容,必要時作簡要評述。

一、提要及序部分

(一)異體字

1.

陵(邱)。2.搃(總)。3.鍤(揷)。

(二)異文

1.

流風(fēng)

遺俗(風(fēng)流)。2. 四十

五年八月

(六年三月)。3.原序(河朔訪古記序)。4.博啰洛(郭啰羅)。

(三)增文

1. 然獨(dú)愛其(文淵閣本作“然獨(dú)愛其書”)。

二、卷上

(一)異體字

(二)異文

1,肅政廉訪

使

(司)。2.中山,唐堯始封此(中山府,堯始封此)。3. 管仲

(云)。4. 荀

(卿)。5.

復(fù)為柏鄉(xiāng)(今)。6. “中山府城濠水流入城中

盧水”(曰)。7. 滑滑東北流(

涓涓

)。8.

為苦陘縣,屬中山國(滅)。9. 真定路之南門……上建樓櫓……

作雙門(下)。10. 優(yōu)肆

門(倡)。11. 神

具唐服(象)。12. 闌楯刻蹲獅,

細(xì)

(細(xì):纖)巧奇絕。13.巴延(伯顏)。14. 翰林學(xué)士

圖克坦

公履撰(徒單)。15. 殺

林(狐)。16. 止

停巫豈慢神(社)。17. 嘉祐

巳亥

(己亥)。18. 天章閣待制楊畋嘗

余言(為)。19. “大將軍在酉之說,出于陰陽家。前史不載,而

此并記之”(于)。20. 董行

撰文(思)。21. 墓上小碣一

(通)。22. 元故僉浙東海

道肅政廉訪司事甄君之墓(右)。23. 比

大統(tǒng)(入)。24. 又賜緡錢五

貫(十)。25.

自海上歸南陽(余)。26. 枕

相食(藉)。27. 燕

憲掾

孫茂先(南掾)。

(三)省文

1. “河朔訪古記卷上元納新撰”(文淵閣本省“元納新撰”四字)。2. “領(lǐng)縣九,曰真定、曰欒城”(文淵閣本省“欒城”前“曰”字)。3.“至元元年進(jìn)光祿大夫,進(jìn)三年輔國上將軍”(文淵閣本省“三年”前“進(jìn)”字)。4. 康成,隴西狄道人(文淵閣本省“成”字)5. 昭儀在元帝之時(文淵閣本省“之”)。

(四)增文

1. 平棘縣,漢初屬常山(文淵閣本作“

趙州附郭曰

平棘縣,漢初屬常山

”)。2. 后魏趙郡治所(文淵閣本作“后魏

趙郡治所”)。3. 趙州平棘縣南五里安濟(jì)橋南有壁(文淵閣本增“疊曰千萬”四字)。4. “今屬順德路唐山縣境,即古柏人也”(文淵閣本在“即古柏人也”前增“唐山”)。5. “

文忠,僉樞密院”(次,文淵閣本作“又次”)。6. “中統(tǒng)二年,超拜右丞相”(文淵閣本在“二年”后增“五月”)。7. 享年

七十二

(文淵閣本作“七十有二”)。

三、卷中

(一)異體字或通假字

(二)異文

(三)省文

1.三臺皆在臨漳縣

鄴鎮(zhèn)

東南二里(文淵閣本省“鄴鎮(zhèn)”二字)。2.又用孔雀、

翡翠

、山雞、白鷺毛當(dāng)鏡作七寶金鳳(文淵閣本省“翡翠”二字)。3.甲辰間,尼瑪哈

來為

行省征至彰德(文淵閣本省“來為”二字)。4.西伯乃演

易(文淵閣本省“周”字)。5.年九十二歲卒(文淵閣本省“歲”字)。6.契丹大將蕭寧使叩雄州約和,

州留福信之(文淵閣本省“知”字)。7.俄

出為京東轉(zhuǎn)運(yùn)副使(文淵閣本省“而”字)。

(四)增文

1.諱英(文淵閣本作

諱英)。2.山東東西道

按察使

胡祗遹(文淵閣本作“提刑按察使”)。3.廷掾

長者

一人(文淵閣本作“豪長者”)。4.從

醫(yī)

許希有之請(文淵閣本作“醫(yī)者”)。5.世傳河亶甲后之塚也(文淵閣本在“世傳”后增“乃”字)。6.文帝

郭后無子,詔為養(yǎng)子(文淵閣本作“以為”,妥)。

四、卷下

(一)異體字

1.

文(譔)。2.

奘無畏之于唐(元,文津閣本“玄”字缺最后一點(diǎn))。3.其事甚

(怪)。4.祔

兆內(nèi)(塟)。5.俗云陵

碑(冢)。

(二)異文

1.漢為掌外

客官署(藩)。2.世祖皇帝從帝師

帕克巴

之請(帕克斯巴)。3.寺之興廢

可考者(所)。4.

第為張本爾(予)。5.宮壁有吳道子畫神堯、太宗、中宗、睿宗、

玄宗

五帝御容,又有玄宗齋宮詩碑(元元。文津閣本“玄”字缺筆)。6.宮后有太乙殿,殿后有

太乙

泉云(太一)。7.歐陽

(元。文津閣本“玄”字缺筆)。8.

帝王世紀(jì)(案)。9.其裔孫

城公爽(湖)。10.雖名臣

族未有家譜(巨)。11.俗

茍簡(習(xí))。12.文正公之碑則歐陽文忠公撰文,

曰懷賢之碑;忠宣公神道碑則曾文昭公肇撰文,

曰世濟(jì)忠直之碑(賜)。13.寺有范氏復(fù)祖

碑一通(墳)。14.吾子孫幸生明時,憑

余澤(籍)。15.名聲

甚(籍)。16.齊州刺史崔府君碑,崔平書,太

八年立(平)。17.辯正禪師奉先塔銘碑,徐

書(現(xiàn))。18.節(jié)度使畢公碑,

惟蔚書(庚)。19.舊作答

蠻,今改正(失)。

(三)省文

1.河朔訪古記卷下,元納新撰(文淵閣本省“元納新撰”四字)。2.前三其門,旁翼

閣云房、精舍、齋、庖、庫、廄(文淵閣本省“以”字)。3.寢殿園省寺吏舍在殿東,提封

四十八頃十九畝三十步(文淵閣本省“田”字)。4.魏明帝高平陵在洛陽

東南四十里大石山(文淵閣本省“縣”字)。5.文津閣本于全書最后落款三行:

詳校官主事臣石鴻翥

謄錄附生臣曹如璧

謄錄附生臣劉蔭庠

文淵閣本省此三行落款。

(四)增文

1.慶歷后,

通判攝事

(文淵閣本作“命通判攝事”)。

五、《河朔訪古記》文淵閣本與文津閣本的異同

通過對《河朔訪古記》文津閣本與文淵閣本具體差異之處的列舉,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差異有的是抄手抄錄過程中因字的音同、形近等原因?qū)е碌?,有的可能是因為依?jù)不同底本導(dǎo)致的。有的差異對文意影響不大,有的則對文意影響較大。

從異體字的使用情況看,文津閣本似乎往往使用較為簡化的字體,而文淵閣本有不少字體更接近現(xiàn)在我們熟知的規(guī)范繁體字。如文津閣本“觧惠寺”的“觧”,“其事甚恠”的“恠”,以及“針”“涼”等字,文淵閣本分別作“解”“怪”“鍼”“涼”。但大多數(shù)時候兩本用字沒有特別嚴(yán)格的區(qū)別,如文津閣本“列方圓銳三陣”,文淵閣本將“圓”作“圜”。但文津閣本“圜土”,文淵閣本又作“員土”?!皥A”“圜”“員”的使用,似乎全憑抄手一時的選擇或感覺。又如對于“?!焙汀皦V”的使用,以及“杯”和“盃”字的使用,兩本都是“?!薄皦V”并用,“杯”“盃”并用。

文津閣本中的“丘”字,文淵閣本均改作“邱”,當(dāng)是清代為避諱孔子而改。邱,同丘,雍正三年口諭,除四書五經(jīng)外,“丘”改“邱”,避孔子名諱。對“玄”字的避諱,文津閣本均采用最后一點(diǎn)缺筆的方式,而文淵閣本均使用“元”字代替,考慮到兩種版本抄成時間接近,我們傾向于認(rèn)為這種避諱字選擇的差異緣自不同抄手的個人書寫習(xí)慣。

由于清代實行文化專制主義,所以清刻本避諱很嚴(yán),除了避廟諱御名外,往往還從種族立場出發(fā),刻書時避胡、虜、夷、狄等字。其方法每作空白,或改易形聲,如以夷為彝,以虜為鹵之類。文津閣本中出現(xiàn)了一些“狄”“夷”“胡”等對少數(shù)民族蔑視的詞語,這些詞語在文淵閣本都進(jìn)行了改動,如“殺胡林”改為“殺狐林”,“外夷客官署”改為“外藩客官署”,“曾此夷其明”改為“曾此晦其明”,“東夷”改為“朝鮮”,“遠(yuǎn)夷”改為“遠(yuǎn)荒”,“狄患”改為“敵患”,“島酋”改為“遠(yuǎn)人”。但也有特殊情況,如文津閣本中“公以精騎屯吳二谷”,文淵閣本竟將“吳二”作“胡兒”。這些避諱字的選擇,表明文津閣本是比較原始的本子,可能后來經(jīng)過審查,才有了文淵閣本的改動。

文淵閣本“帝師帕克斯巴”,后注曰“舊作八思巴,今改正”。諸本中,待學(xué)樓藏板本、文津閣本均作“帕克巴”(《元史》作帕克斯巴),而翁方綱寫本作“八思巴”,可見翁本就是所謂“舊”,或“舊本”,也證明了翁本可能是初輯本。

從文字內(nèi)容看,兩種四庫本也存在較多差異,文津閣本似乎更為原始。我們推測其關(guān)系可能是這樣的:《河朔訪古記》初輯本在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校后,又經(jīng)修改校對,才在四十六年三月呈上,成為文淵閣本。而在文津閣本抄錄時,并未以早期告成的文淵閣本為底本,而是直接將四十五年初的校本抄入了,以至于文津閣《四庫全書》雖晚出,而文津閣本《河朔訪古記》卻早于文淵閣本。

乾隆五十二年十月,紀(jì)昀率員校勘文津閣本四庫全書,五十三年正月完成??薄N迨吣晔?,陸錫熊再次復(fù)校文津閣本。后面的??睆?fù)校,恐怕都是查看有無違礙之處。但文津閣本《河朔訪古記》中的一些文字如“狄”、“夷”、“胡”,也沒有被改動??梢?,復(fù)查可能也不是書書俱十分細(xì)致。

文津閣本和文淵閣本《河朔訪古記》差異最大的部分是異文部分。可分幾種情況,一種是為避諱而改,此種可暫不論;一種是兩種版本文字不同,但均可通,不影響文意;一種是文字不同,導(dǎo)致文意不同。

改變文字但未變文意的情況,如:“惟古之磚瓦散沒土中千余

”,“載”,文淵閣本作“年”。“管仲

”,“曰”,文淵閣本作“云”?!拔?p>知

何代所封也”,“知”,文淵閣本作“詳”?!包S龍

潰”,“已”,文淵閣本為“既”。“公凡

二代”,“事”,文淵閣本作“仕”?!翱v橫出入

中”,“墓”,文淵閣本為“塚”?!耙驌?p>碎

以鬻之”,“碎”,文淵閣本作“破”?!扒?p>秋

不磨洗”,“秋”,文淵閣本作“春”?!跋?p>浴

粉飾如嫁狀”,“浴”,文淵閣本作“沐”。“相之湯陰,即公死難之

”,“所”,文淵閣本作“地”?!八?p>尚

茍簡”,“尚”,文淵閣本作“習(xí)”,等等。這些字詞雖然不同,但意思基本一致。還有“文正公之碑則歐陽文忠公撰文,

曰懷賢之碑”,“額”,文淵閣本作“賜”。賜碑,可能指賜碑額,故兩本文意差別不大。因文字差異導(dǎo)致文意不同的情況也較多,有的還存在明顯的正誤之別。如:“肅政廉訪

使

”,“使”,文淵閣本為“司”?!?p>金

復(fù)為柏鄉(xiāng)”,“金”,文淵閣本為“今”,為音同致誤?!?p>漢

為苦陘縣,屬中山國”,“漢”,文淵閣本為“滅”,為形近致誤?!罢娑分祥T……上建樓櫓……

作雙門”,文淵閣本后一“上”字作“下”。雙門顯然應(yīng)在樓櫓之下,文津閣本誤?!凹蔚v

巳亥

”,巳、亥均為地支,文津閣本誤,文淵閣本作“己亥”,妥。“董行

撰文”,文淵閣本作“董行思撰文”?!澳股闲№僖坏馈?,“道”,文淵閣本作“通”。碑刻常以“通”為單位,文津閣本“道”為形近致誤?!霸蕛L浙東海

道肅政廉訪司事甄君之墓”,“左”,文淵閣本作“右”?!坝仲n緡錢五

貫”,“千”,文淵閣本作“十”?!把?p>憲

掾?qū)O茂先”,“憲”,文淵閣本作“南”?!拔艚鸷擦謱W(xué)士熊岳王公庭筠子端

隱居谷中,號黃花山主”,“皆”,文淵閣本作“嘗”。翰林學(xué)士王庭筠,字子端,號黃花山主,實指同一人,用“皆”不妥,文津閣本形近致誤?!傲h水出

陰縣西北”,“蕩”,文淵閣本作“湯”,誤。“初于銅爵臺上起五層樓閣,去地三百七十

”,“尺”,文淵閣本作“丈”,不合實際,形近致誤?!?p>了

然空虛矣”,“了”,文淵閣本作“孑”?!澳?p>使

張群以燭夜作”,“使”,文淵閣本作“從”,誤?!拔╋w仙臺基在府治敏

堂后”,“功”,文淵閣本作“公”?!爸猎?p>孟夏十二日

”,“孟夏十二日”,文淵閣本作“夏十有二日”,文津閣本準(zhǔn)確?!班禒栆?p>壞

土”,“壞”,文淵閣本作“抔”,妥,文津閣本形近致誤。“琦相仁宗皇帝,被

,今天子立為門下侍郎”,“遇”,文淵閣本作“遣”?!鞍碴柨h南關(guān)焦道

士庵

劉神川先生。年四十七卒,有《神川遁

集》行世”,“士庵”、“遁士”,文淵閣本分別作“庵士”“遁世”。“齊州刺史崔府君碑,崔平書,

太中

八年立”?!疤小保臏Y閣本作“太平”,均為“大中”之誤。“舊作答

蠻”,“夫”,文淵閣本作“失”,妥?!稗q正禪師奉先塔銘碑,徐

書”?!皪s”,文淵閣本作“現(xiàn)”,形近致誤?!肮?jié)度使畢公碑,

惟蔚書”,“唐”,文淵閣本作“庚”。

關(guān)于增省文字方面的差異,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為增省后不影響文意,一種為增省后影響文意,乃至存在正誤之分。

增省文字后不改變文意的情況,如:“后魏趙郡治所”,文淵閣本作“后魏

趙郡治所”,增一“為”字?!跋砟?p>七十二

”,文淵閣本作“享年七十有二”,增一“有”字?!吧綎|東西道

按察使

胡祗遹”,“按察使”,文淵閣本作“提刑按察使”,增“提刑”二字,妥?!皬?p>醫(yī)

許希有之請”,“醫(yī)”,文淵閣本作“醫(yī)者”?!?p>世傳

河亶甲后之塚也”,文淵閣本在“世傳”后增“乃”字。“慶歷后,

通判攝事

”,文淵閣本作“命通判攝事”,增一“命”字?!昂铀吩L古記卷下,元納新撰”,文淵閣本省“元納新撰”四字?!扒叭溟T,旁翼

閣云房、精舍、齋、庖、庫、廄”,文淵閣本省“以”字?!皩嫷顖@省寺吏舍在殿東,提封

四十八頃十九畝三十步”,文淵閣本省“田”字?!拔好鞯鄹咂搅暝诼尻?p>縣

東南四十里大石山”,文淵閣本省“縣”字,等等。此外,文津閣本于全書最后落款三行:

詳校官主事臣石鴻翥

謄錄附生臣曹如璧

謄錄附生臣劉蔭庠

文淵閣本省去了此三行落款。

增省文字后文意有所改變的情況有:“平棘縣,漢初屬常山”,文淵閣本作“

趙州附郭曰

平棘縣,漢初屬常山

”,前后增加六字?!摆w州平棘縣南五里安濟(jì)橋南有壁”,文淵閣本增“疊曰千萬”四字?!敖駥夙樀侣诽粕娇h境,

即古柏人也

”,文淵閣本在“即古柏人也”前增“唐山”?!爸薪y(tǒng)

二年

,超拜右丞相”,文淵閣本在“二年”后增“五月”,時間更精確?!拔牡?p>以

郭后無子,詔為養(yǎng)子”,文淵閣本“為”作“以為”,誤。“三臺皆在臨漳縣

鄴鎮(zhèn)

東南二里”,文淵閣本省“鄴鎮(zhèn)”二字?!坝钟每兹浮?p>翡翠

、山雞、白鷺毛當(dāng)鏡作七寶金鳳”,文淵閣本省“翡翠”二字?!凹壮介g,尼瑪哈

來為

行省征至彰德”,文淵閣本省“來為”二字。“契丹大將蕭寧使叩雄州約和,

州留福信之”,文淵閣本誤省“知”字?!巴⑥?p>長者

一人”,“長者”,文淵閣本作“豪長者”,意思不同。

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文津閣本和文淵閣本《河朔訪古記》雖然都是四庫本,但可能因為抄自不同底本,或者由不同的抄手抄錄,兩本在字體使用習(xí)慣上不同,導(dǎo)致有不少異體字,也有不少因增省文字等原因?qū)е碌牟町?。出現(xiàn)差異的地方,有的文津閣本更優(yōu),有的文淵閣本更優(yōu),也有的地方兩個版本都錯。總之,兩個版本的《河朔訪古記》互有優(yōu)劣,可以互補(bǔ),不可偏廢,在整理和使用過程中,需要對兩個版本擇善而從。

崇左市| 灌云县| 大田县| 固始县| 吉木萨尔县| 凤阳县| 巴中市| 昌江| 遂川县| 湘潭县| 平定县| 莱州市| 上林县| 平武县| 江孜县| 夏河县| 武威市| 特克斯县| 额济纳旗| 敖汉旗| 东港市| 黔东| 扶绥县| 龙游县| 申扎县| 寿光市| 迁安市| 射洪县| 博野县| 宜州市| 建昌县| 百色市| 芒康县| 峨边| 万全县| 元江| 桃园县| 温泉县| 台东县| 高州市|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