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政論》:一部針砭時弊的政論集

2021-04-16 05:05鐘岳文
月讀 2021年2期
關鍵詞:政論

鐘岳文

中國古代王朝末期,往往政治腐敗,君不像個君,臣不像個臣,導致民不聊生,起義不斷爆發(fā)。也在此時,一些有思想、有抱負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不愿隨波逐流,更不愿看到國家走向衰亡,他們著書立說,指出朝廷的弊病,提出自己的主張,希望受到重用,為挽救時局貢獻力量。東漢后期崔寔的《政論》就是這樣一本針砭時弊的書。

令人敬仰的崔寔

崔定,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后期著名政論家、農學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其父崔瑗,是東漢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學者,所作的《座右銘》一文,共20句,100字,抒發(fā)了自己為人處世的基本態(tài)度和基本立場,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崔寔年少時便博覽群書,見識廣博。父親去世后,他變賣田宅,修起冢塋,建立碑頌,隱居在墓旁,逐漸變得窮困。為了家人的生計,他以販酒為業(yè)。從世家子弟變?yōu)橘u酒商人,當時人多因此嘲笑他,但崔寔不以為然。服喪完后,當時的三公得知崔寔的品行都來征召,他卻沒有答應。

根據(jù)史書記載,崔寔的主要政治活動是在漢桓帝時期。讀過諸葛亮《出師表》的人都記得這一句:“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睘槭裁础皣@息痛恨”呢?原因在于桓帝、靈帝時,朝政腐朽,吏治腐敗,百姓腐心:上則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互相傾軋;中則百官比周營私,貪索無厭;下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民不聊生。崔寔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走上政治舞臺的。

桓帝初年,崔寔由郡推舉,因病未對策而授予郎職。后經羊傅、何豹的推薦,擔任議郎,又做了大將軍梁冀府的司馬,后入東觀(東漢皇家藏書處)參與撰寫《東觀漢記》。大約在桓帝永壽二年(156)至延熹元年(158)間,出任五原郡太守,然后被召入朝再任議郎,負責勘定五經。不久,梁冀被漢桓帝誅殺,崔定因曾在梁冀府做官而受到牽連,有一段時期被禁止人仕。延熹四年,崔寔受到司空黃瓊的舉薦,任遼東郡太守,因其母病逝而居家服喪,實未到任;守喪結束后,又入朝任尚書。

現(xiàn)在看來,崔定在朝為官時主要是做議郎,職掌顧問應對,參與議政,指陳得失,算是皇帝的近臣。但是他生不逢時,在桓帝這樣無能的皇帝身邊,自然無法施展才華,不會有什么大的作為。但他在地方任五原太守時,卻一展身手,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事,體現(xiàn)了他的從政思想和為官品德。

五原郡地處北疆,原為秦朝的九原郡。秦被推翻后,包括九原郡在內的陰山以南地區(qū)重新被匈奴所占。漢武帝時,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重新設郡,把九原郡改稱為五原郡,其管轄地區(qū)包括今內蒙古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東北部及烏拉特前旗一帶。這里土地肥沃,但人口稀少,土地利用率極低。為了開發(fā)這一地區(qū),秦漢王朝曾采取強制手段將罪犯及其家屬遷徙到這里屯邊。但由于移民人數(shù)較少,對這一地區(qū)開發(fā)的力度并不大。

此外,五原屬于邊郡,經常遭受匈奴、鮮卑、烏桓等族的侵擾。史書中常見“匈奴三千余騎入五原,殺略數(shù)千人”,“北匈奴六七千騎人于五原塞,遂寇云中至原陽”等記載。頻繁的戰(zhàn)亂顯然不利于經濟的發(fā)展。漢代有對貧困地區(qū)進行救濟的舉措,五原就常列其中。

東漢末年,崔寔任五原郡太守后,針對當?shù)氐膶嶋H情況,采取了兩項切實有效的措施,初步改變了這一地區(qū)落后的面貌。

第一,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改善民眾生活。五原郡地處黃河岸邊,地域廣闊平坦,非常適宜農業(yè)生產。但由于該地區(qū)—方面人口數(shù)量偏少,能夠用于生產勞動的青壯年勞力嚴重不足;另—方面也缺少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因此,當?shù)厣a落后,民眾的生活十分困苦。史書上有這樣的描述:“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而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蔽逶貐^(qū)土壤利于麻類作物的生長,但當?shù)厝藚s不懂得織布,冬天天寒地凍,人們沒有衣服穿,只得躲在草堆里避寒,見到官吏就穿著草衣出來迎接。這種場景,聞之令人心酸。

崔寔上任后,積極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激勵民眾從事農業(yè)生產。一方面讓當?shù)孛癖姶罅糠N植麻類纖維作物,他將官府多年來儲存的財物加以變賣,全部用于購置紡織工具;另—方面,他又派人前往紡織業(yè)發(fā)達地區(qū),聘請經驗豐富的紡織技師前來向廣大民眾傳授紡織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五原地區(qū)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民得以免寒苦”。由此可見,崔寔從實際出發(fā),沒有采用輸血式的救濟方式,而是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不直接給當?shù)刎毭裉峁┟抟?,而是官府拿出一定錢財,引進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人才,教民生產,從而促進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和社會安定。

第二,加強軍備,鞏固邊防。邊郡郡守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拒寇”,保境安民。東漢后期,政治日益腐朽黑暗,國力日趨衰弱,北方的烏桓、鮮卑等趁機不斷侵擾。史書記載:“是時胡虜連人云中、朔方,殺略吏民,一歲至九奔命?!贝迣伾钪胗行У钟狈缴贁?shù)民族的侵擾,就必須建立一支戰(zhàn)斗力強的軍隊。為此,他對自己管轄境內的兵士進行嚴格訓練,使其在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從而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也有助于東漢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

教民耕種紡織,安定百姓生活;加強軍事訓練,抵御烏桓、鮮卑等的侵擾,在崔定的領導下,五原之地經濟得到了較大發(fā)展,百姓生活日趨安定,在東漢王朝的邊郡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正因其在五原郡政績卓著,之后又被推薦為遼東太守。恰遇其母病故,而未赴任。

崔寔雖然在朝為官時建樹不多,但從他治理邊郡的策略和效果看,還是頗值得稱道的。他從民生出發(f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發(fā)展生產、加強軍事,使當?shù)厣鐣呌诜€(wěn)定,展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東漢末年,腐敗成風,當時在天高皇帝遠的邊郡當官,本是搜刮民財?shù)拇蠛脮r機,然而崔寔卻是越做官越貧窮,乃至死后家中空空蕩蕩,還是朝中同僚幫忙安葬,盡顯了一個官員的為官準則和操守,值得后人敬仰。

《政論》的成書及主要內容

《政論》是崔寔的代表作之一。要解讀《政論》的內容,首先要弄清“政論”二字的含義?!墩撜Z·顏淵》記載,孔子曰:“政者,正也?!睗h代許慎《說文解字》也說:“政。正也?!彼浴墩摗芬粫置墩摗?。論,是指議論和分析說明事理。劉勰《文心雕龍·論說》中說:“是以論如析薪,貴能破理。”意思是議論中的說理應該像劈柴一樣,貴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紋理自然破開。由此可知,“政論”是指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發(fā)表客觀評論。

《政論》的成書時間,學界歷來頗有爭議。《后漢書·崔寔傳》記載:“桓帝初,詔公卿郡國舉至孝獨行之士。寔以郡舉,征詣公車,病不對策,除為郎。明于政體,吏才有余,論當世便事數(shù)十條,名曰《政論》?!泵鞔_此書成于桓帝初年,崔寔任郎官期間。然而書中又有“仆前為五原太守”的句子,于是有人認為此書是崔寔晚年所作。綜合來看,這部書并非成于一時,其主體部分應該寫于桓帝初年,此后隨著崔寔為官經歷的豐富,又對此書有所增補和修訂。比如石漢聲認為,“《政論》只是他一生各個時期針對時政的論文集。附言所說‘論當世便事,‘當世應不是某一年;‘數(shù)十條也不—定一時寫就”。劉文英指出,《政論》是從桓帝初年開始撰寫,至晚年才完成。但聯(lián)系到晚年崔寔的“遁世”心態(tài),本傳所引那些言辭激烈的篇章,可能大多是桓帝前期完成的。金春明提出,崔寔“所著《政論》,大約開始于桓帝初年,陸續(xù)寫作,完成于遼東太守以后”。秦進才也說,“從《政論》內容中體現(xiàn)出來的時間概念來看,如‘仆前為五原太守‘今遼東耕犁等,能夠證明此書當不是一時之作,而是經過長期積累、反復修訂、逐步完善到晚年才定稿的”。

可以說,《政論》一書反映了崔寔一生的政治思想,對于我們研究東漢末年的社會情況有重要價值,書中的政治理念對今人不無啟發(fā)意義。

然而,遺憾的是,這部書在流傳的過程中散佚了,我們今天所見的《政論》是后人的輯本。明朝萬歷年間,梅鼎祚從《后漢書》《太平御覽》中輯錄出《政論》的部分篇章,編入《歷代文紀·東漢文紀》卷十七中。到了清嘉慶年間,嚴可均從《群書治要》中抄錄出七篇,從《后漢書》本傳及《通典》中各抄錄出一篇,共計九篇。他又收集各種書籍的引用,校補訛脫,最終輯成《政論》一卷,收錄到《全后漢文》中,這是如今較為通行的《政論》版本。

縱觀全書,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等諸多方面,深刻揭露了東漢王朝末期嚴重的社會危機,并提出了革新主張,以此來闡明自己的“道”,言明自己的“志”。史書這樣評價:“指切時要,言辯而確,當世稱之?!彼枷爰抑匍L統(tǒng)則說:“凡為人主,宜寫一通,置之坐側?!边@是將此書視為君主的座右銘。

《政論》的現(xiàn)實意義

《政論》一書成于東漢末年,當時即產生很大影響。只可惜,此書在流傳過程中逐漸散佚,多虧唐朝修《群書治要》時保存了其中的部分篇章,而且專取精實,刪去腴語美詞,對于東漢末年的積弊,臚列無遺。治亂興亡,古今一軌,可以為后世所借鑒。我們今天看到的《政論》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從《群書治要》中輯錄出來的。

此外,崔寔當過朝官,又做過地方官,有二十多年的從政經驗,而且頗有政績,可見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空言議論的書生,其仕宦經歷足以讓他對當時社會和百姓的問題有深入了解和認識,因此《政論》這部書絕非泛泛而談之作,其思想的深刻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是很強的,其中一些觀點仍對今天有借鑒意義。

首先,書中對官僚貴族的貪贓枉法、巧取豪奪等行為進行了批判,同時強調了賢臣的重要作用。崔寔揭露說:“今官之接民,甚多違理,茍解面前,不顧先哲。作使百工,及從民市,輒設計加以誘來之,器成之后,更不與直。老弱凍餓,痛號道路,守關告哀,終不見省?!惫倮魝円勒虣鄤?,敲詐勒索盤剝百姓,敢“犯王法以聚斂”,致使官民之間矛盾激化,百姓“咸以官為忌諱”,形成了民怕官、民躲官的局面。中國自古就有“君舟民水”的思想,國家的治理、地方的安定離不開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如今官民矛盾如此,怎能解決社會危機呢?于是,崔寔痛斥這些官吏為“聚斂之臣”“貪人敗類”,其行為是“割脛以肥頭”,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造成了社會混亂。

君庸臣貪是禍亂之源,這是崔寔對當時社會客觀分析后得出的基本認識,也是他提出各種政治主張的出發(fā)點。他心目中的君臣形象,應該是明君掌權,賢臣輔佐,君臣和睦,協(xié)同一致。有了賢臣,無論是中央的政務還是地方的治理,都會井井有條。所以他說:“自堯、舜之帝,湯、武之王,皆賴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殷、周用隆。及繼體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嘗不賴賢哲之謀乎?”意在提醒統(tǒng)治者要選賢任能,防止奸臣當權,這樣才能使國家得到有效治理。

其次,書中提出要整頓吏治。國家的治亂興衰、社會風氣的好壞,與吏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吏廉則治,吏不廉則政治削。因此,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必須建立德才兼?zhèn)涞墓倭抨犖?。崔寔的仕宦經歷,也讓他深知“治國必先治吏”的道理。為此,他提出“官宜久任”。就是說考核官吏是一件長期性的工作,不能以短時間的政績論成敗。有些官員因為短期沒有成效就被調離或罷免,不僅沒有施展自身才華的機會,而且也影響了官僚隊伍的穩(wěn)定性。崔寔認為,要使君臣和睦、百姓康樂,應該給官吏長期任職的機會。長期在一地任職,則官民之間互相熟悉,加之官員心志專一,安于官位,樂于職事,考慮長遠,不會只圖眼前,得過且過,這樣才能讓社會安定。為了使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他還列舉了長期任職的典型事例,“近漢世所謂良吏,黃侯、召父之治都,視事皆且十年,然后功業(yè)乃著”。應該說,崔寔的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頻繁更換地方官員,則會導致“吏民疑惑,不知所謂”,而接任之人已知自己不能長久任職,難免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自然不利于地方的治理。

另外,崔寔提出了“考績核真”。鑒別一個官吏的好壞,就要對他們的政績進行考察,考察時應以經過核真的政績?yōu)橐罁?jù)。也就是說,官吏的升降、賞罰,必須以他們實際取得的政績,而不是以上級官員的好惡為標準。如果以后者為標準,難免會出現(xiàn)行賄受賄之風。崔寔還清楚地看到,當時的考績很不公平,對待高級官員,往往使其享受各種特權,放寬標準;而對低級官員,則吹毛求疵,要求嚴苛。這樣就破壞了考績的公正性,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吏治問題。這是必須加以規(guī)范和解決的。而對于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員,崔寔則主張用重法嚴加懲治,使他們有所警懼。

第三,書中體現(xiàn)了政因時變的改革觀。崔寔認為,歷史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統(tǒng)治者要善于應變,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政策,制定出新的方案,以適應新形勢。死守著祖宗之法,因循舊的體系,是沒有出路的。他把君主的統(tǒng)治比喻為乘一輛車,要使這輛車常新不變、運轉如初,就必須不斷進行修補保養(yǎng)。他這樣說:“守文之君,繼陵遲之緒,譬諸乘弊車矣。當求巧工使輯治之,折則接之,緩則楔之,補琢換易,可復為新,新新不已,用之無窮?!避囎右呀浧茡p,卻不思修補更新,乘這種車的后果可想而知的。

崔寔認為,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前人留下來的東西未必符合現(xiàn)實,不能簡單照搬,而應根據(jù)實際,進行革新。他反問道:“且濟時拯世之術,豈必體堯蹈舜,然后乃治哉?”對于當時那些習古不化的觀念,崔寔進行了批判,提出用古人的辦法來解決后人遇到的問題是愚蠢的,人們的思想應當因時而變,“與世推移”,固守成規(guī)是沒有出路的。

應該說“政因時變”的觀念反映了崔寔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正確認識,他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一切政策措施都要從實際出發(fā)的觀點,體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是積極且值得后人學習的。

最后,書中反映了崔寔的法治思想。崔寔深知“治亂世用重典”的道理,面對東漢末年的社會現(xiàn)實,他提出以嚴刑峻法為主,以道德教化為輔的方針,即“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這個理念是符合實際的。

崔寔特別強調法治的重要性,認為國家不能無法,法度如果遭到破壞,人欲就會放縱而無節(jié)制,從而產生“天下之三患”。所謂三患,一是僭越奢侈現(xiàn)象泛濫。失去了法度,在政治上會“下僭其上,尊卑無別”;在生活上會出現(xiàn)“僭服淫器”,助長奢侈之風。二是害本傷農,殘民損國。沒有法律的制約,人們就會無所顧忌,唯利是圖,導致“躬耕者少,末作者眾”,這樣農業(yè)生產便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受到影響,于是一些人開始鋌而走險,為奸寇,成為國家之“毒憂”。三是敗壞風氣,激化矛盾。法律遭到破壞,人們就失去了規(guī)范,貪污、奢靡之風盛行,官員強取豪奪,百姓生活窮困,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因此,只有加強法治,才能約束人們的行為,才能使社會秩序漸趨穩(wěn)定。

縱觀崔寔的政治思想,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批判性,又體現(xiàn)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特別是他的人才觀、吏治觀、改革觀、法治觀,在今天仍有借鑒的價值。

《政論》選讀

自堯、舜之帝,湯、武之王,皆賴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殷、周用隆。及繼體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嘗不賴賢哲之謀乎?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漸弊而不寤,政寢衰而不改,習亂安危,逸不自睹?;蚧牡⑹扔?,不恤萬機;或耳蔽箴誨,厭偽忽真;或猶豫岐路,莫適所從;或見信之佐,括囊守祿;或疏遠之臣,言以賤廢。是以王綱縱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ā蛾I題一》)

自堯、舜二帝,湯、武二王以來,都是依靠明智之人的輔佐和博學的臣子來治國。所以皋陶獻出計策而唐、虞由此興旺,伊尹、箕子作訓誡而商、周由此昌盛。到了繼位的君主,想要立下復興之功業(yè)的,有誰能不依靠賢智之士的謀劃呢?天下之所以不能治理,常因在位的君主享太平日久,風俗漸漸敗壞而不醒悟,政事漸漸腐朽而不改革,習慣了混亂和危難,安處其中而不見自己的處境。或者沉溺于欲望,不顧念政務;或者聽不進告誡勸諫之言,滿足于假話而不在意真相;或者在岔道處徘徊,不知所從;或者受君主信任的大臣,為保祿位而閉口不說話;或者受君主冷落的臣子,因被輕視而言論不被采用。所以上面國家法度削弱,下面有識之士郁悶,這真可悲?。?/p>

猜你喜歡
政論
融媒體時代做好黨報新聞評論的策略研究
外宣翻譯“三貼近”原則指導下的政論翻譯研究
臺灣政論節(jié)目:花錢買來的露臉機會
臺灣政論節(jié)目換代:“花錢買來的露臉機會”
臺灣政論節(jié)目換代:“花錢買來的露臉機會”
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開播
看政論節(jié)目,臺博士怒極失憶
語體風格與教師演講
臺民眾愛看“政治連續(xù)劇”
龙山县| 咸宁市| 榆社县| 宜兴市| 论坛| 南丹县| 通州市| 天气| 鲁山县| 青海省| 巴塘县| 朝阳市| 当阳市| 米脂县| 交城县| 泰顺县| 饶平县| 定结县| 宝鸡市| 改则县| 庆阳市| 河曲县| 张家口市| 土默特右旗| 长岭县| 三河市| 昭平县| 肇源县| 镇远县| 垦利县| 循化| 乐都县| 贵阳市| 双鸭山市| 拉孜县| 巴里| 澄迈县| 虹口区| 农安县| 绩溪县| 宝坻区|